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1
    这是 SISHERO 的第 28 次推送
    送给每一个曾经茫然的你

    01
    周三晚上11点一刻,郭楠往蓝鲸浑水的微信群里拉了大西洋鳗鱼创始人,他是一个行走过71国的旅行新媒体人。群里的人都很习惯也很喜欢在深夜遇到这样的惊喜,这样的惊喜,也往往总会出现在她的群里。今天的故事,是关于郭楠。

    2017年,咪蒙的公众号凌晨被封。蓝鲸浑水在第一时间推送了相关的公众号文章。第二天,我想办法联系上了蓝鲸浑水的主编郭楠。她是个非常爽气的女孩儿,刚联系上我就跟她提出了一些合作的想法,也几乎是立刻,她就说“行啊,咱们看看怎么把这事儿推下去”。最后,合作十分顺利。因为她的爽气和雷厉风行,我本能地怯了,弱弱地叫她“楠姐”,还一叫就是一年多。

    2018年,我到北京工作,终于和郭楠在线下见了面。那天天气晴朗,只是风很大,郭楠穿着黑色的羽绒服和长裙,踩着一双利落的切尔西靴,露着脚踝,整个人纤细而高挑。她披着头发,从风里潇潇洒洒地走来。我叫她“楠姐”,她弯着一双眼笑着跟我说:“叫我小郭!”这才知道,原来郭楠比我小整整两岁,我在口头上占了这年轻姑娘一年多的便宜。

    2019年,SISHERO做选题的时候,我脑海里出现了第一次见到郭楠的画面。隔了一段时间,我跟她碰了头。想说聊聊她的职场发展,也看看她有没有什么建议可以给到女孩儿们。

    先说结论吧,郭楠给出的建议是“朴实一点儿,没什么不好”。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2
    郭楠用了很久的微信头像
    02
    高中时,郭楠就读于北京朝阳区排名靠前的高中,成绩不错,顺利考上了中国传媒大学新闻学院,但当时她对“未来要做什么”还并没有明确的认知。

    阅读和写作,成为了郭楠大学时期的最大爱好。畅销书她会读,一些并不畅销的书,如果内容有趣,她也会读。那时,她读到了一本书,叫《守脑如玉》,犀利幽默的文风让她印象深刻。几年后,她在另一个领域接触到了这本书的作者,这个作者的名字,你我都十分熟悉,叫“咪蒙”。

    大二那年郭楠生了一场病,这场病持续了整整一周的时间,因为忌口等原因,这一周她就没吃饱过。结果一周下来,她饿瘦了整整十斤。

    瘦下来了就不会愿意胖回去,这是很多女孩儿共同的体验。郭楠也不例外。在瘦下来之后,她就再也没让自己胖回去过。她不再放肆地吃所有美味而高热量的食物,也学会了在差不多的时候停下筷子。

    但“瘦”不是最有效的济世良药。光是瘦没用,总有更瘦的人,瘦下来肯定比胖的时候好看一些,但也不一定就能美成天下第一。郭楠对这点道理,悟得清楚。“得有点儿东西”,才是她所追求的。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3
    03

    郭楠想起毕业之前的生活,还是会十分感激母校带给自己的机会——大三暑假,她的第一份实习,就是通过学校找到的,广院在传媒圈的口碑,也让她顺利争取到了更多面试机会,给了她向面试官推荐自己的机会。

    大学毕业前半年,郭楠拥有了自己的第一份全职实习,是在一个电视节目做编导。由于电视节目的审核比较严格,很多的片子需要审核、修改、再审核、再修改,在片场熬到两三点也是常事儿。有时为了删掉一部分内容,会导致剧情无法自然衔接,怎么办?重剪呗。有时拍了不错的素材,但不符合电视台的要求,也只能忍痛剪掉,然后再把整个片子理一遍。

    每一次片子播出之后,郭楠都感觉“踏实了”。不仅仅是因为片子终于不用改了,也因为编导的工资构成是底薪+提成,提成会在片子播出之后才结算。片子播出之前,哪怕一个月做了三期、五期,郭楠也只能拿到底薪。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4
    做编导的小郭

    工作辛苦、收入不稳定这些事儿对21岁的郭楠来说都“不是事儿”,因为累归累,但工作总会有个结果,自己也是肉眼可见的速度在成长,薪资不稳定,但总归也不会不给,只是来得早点儿或者晚一点儿。真正让郭楠决定转行的,是一次片场之外的闲聊。

    在一次片场拍摄中,在闲聊中,几位入行更早、比她大十岁的同行前辈聊天,她在边上听着,听着听着,好像看到了自己继续做编导的未来:或许十年以后,也还是在干着同样的活儿,但身边的新人同事要比自己年轻十岁。

    郭楠开始认真地盘算自己做编导的职业路线。编导到导演再到制片人,每一关都像是游戏里的大副本,打不过就得继续攒经验。最怕的就是,攒了十年经验以后,还是一点儿变化也没有,还在原地打转儿,但那时一抬头,身边全是二十出头的小年轻,体力好肯加班,薪资还低,到时候她的竞争力在哪儿?她想不出来。

    04
    在人茫然的时候,机会总会不经意地出现,把握住,就能改变职业轨迹,把握不住,可能就得等下一次时机。

    郭楠决定放弃编导工作时,她的好朋友对她说:“蓝鲸浑水正在招人,这是家很有前景的媒体机构,你要不要试试?”之后没多久,郭楠就接到蓝鲸浑水面试邀请了。当时的浑水,刚从上海来到北京发展不到两个月。

    职场经验不丰富的郭楠当时外向得过分,之前面对面试也都是一股脑想到啥就说啥,没想着美化自己的阅历,也没想过要给自己“加分”。

    到了蓝鲸浑水这儿,郭楠也还是直率。面试时老板问郭楠:“你抽烟吗?”
    “你抽烟吗”这问题,如果落在其他人身上,可能其他人就开始思考“面试官是不是不喜欢抽烟的人”或者“这个公司文化是不是不允许抽烟”了。而当时的郭楠脱口而出的是一个问句:“我可以抽(烟)吗?”

    面试官笑着掏出烟盒,说:“来一根儿。”郭楠大大方方地拿出烟,抽了起来。之后,又接过了面试官递过来的槟榔。一边嚼着槟榔一边抽着烟做自我介绍,之后没过多久,面试就结束了。

    郭楠不敢相信自己的面试通过了,追着面试官问:“你不再看看我之前的作品吗?或者让我做点测试什么的?”面试官说不用不用你直接来上班吧。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5

    05

    进入浑水之后的工作,比编导工作轻松了很多。虽然郭楠入职后的第一份工作,老板把她派到了上海出差,目的是拍摄一组新媒体创业相关的纪录片。那组纪录片的编剧和导演都非常专业,也有足够的知名度,工作也认真。郭楠一边在旁观察,一边恶补新媒体相关的知识。刚从编导转行过来,她对新媒体这个领域还没有那么熟悉。

    对新媒体越熟悉,郭楠的想法就越清晰。郭楠开始试着跟导演和编剧沟通,剧本的走向和拍摄的方式,她觉得新媒体有新媒体的阐述方式,如果还是按照常规的纪录片那么去拍,肯定很稳,但就不够“新媒体”了。导演和编剧采纳了她的意见,片子拍完之后,郭楠才回到北京。

    加入公司的时候,蓝鲸浑水正在筹备第一届落地新媒体峰会。

    领导会带着所有人一起去酒局饭局,郭楠在入职后见到了很多有趣、有气场的人,她不知道这些人究竟多厉害,只记得“今天跟他吃了饭,他讲了好多有意思的事儿。”

    入职第一个月,蓝鲸浑水落地了第一场新媒体行业峰会,峰会嘉宾阵容刚一公布,这场峰会就被行业里的人评论为“请来了新媒体的半壁江山”。而当时一起吃过饭的人,或多或少都支持了这场大会。

    这时,领导又给郭楠派了新的任务,她还记得老板跟她说:“你写个号儿吧。”写个号儿,算新媒体圈儿的行话了,意思就是运营一个公众号,并且定期生产内容。郭楠其实没做过这事儿,甚至都没摸过公众号后台,但她还是把这份工作接了下来。
    06
    2015年,六神磊磊从新华社离职,投入新媒体领域。这在当时是一个挺大的消息,引起了很多的讨论。一方面,新华社的含金量注定了那是一份体面的工作;另一方面,新媒体初见雏形还没有人能够预测它的未来到底会怎样。一个资深媒体人,放弃金光闪闪的稳定工作,去做一个“写公众号的人”,这决定对普通人来说有点不可理解甚至匪夷所思。

    于是当时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都想找到六神磊磊本人聊一聊。郭楠的同事给六神磊磊打电话沟通了很久,六神磊磊就接受了浑水的专访,很快,专访就成了稿。

    而这篇专访,也成了郭楠如今那个“号儿”的第一篇文章《八年后,六神磊磊为什么离开新华社》。

    之后没多久,郭楠和一位当时流量与争议并存的,大学期间在图书馆见过名字的人——咪蒙,聊了聊。

    从当年那本藏在图书馆的小众书《守脑如玉》,到后来公众号百万、千万读者的咪蒙,郭楠想知道中间的转折和原因。

    根据当年的了解,郭楠写了一篇完整的稿子,把想补充了解的问题附在了最下方,她把文档发给了咪蒙,

    之后就在电脑前开始了等待。俩小时不到,咪蒙回复给了郭楠三页word文档,关于曾经的作品和后来的新媒体内容。当时的郭楠,没有10w+,没有代表作,转行也不是很久,谈不上资深,甚至可以说就是个新人,可是咪蒙很认真地对她的问题给出了不敷衍的回复。

    一直到今天,郭楠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早就与咪蒙引起争议的文章内容没关系了,仅仅是因为咪蒙对一个新人的平等对待。

    咪蒙的稿件,终于在半夜11点多发出。算是发布得很及时,再晚一些,就要浪费一次推送机会了。也很巧,在专访发布后,咪蒙新推送的文章,又一次超过了10w+,也又一次上了微博热搜。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6

    07

    早期,郭楠所在的小团队一直保持着“铁三角”的队形。大家分工明确,一个小伙伴儿负责品牌统筹,郭楠负责写文章,一日一更,另一个小伙伴负责运营。

    运营几个月后,2016年春节后,团队成员调整,曾经的伙伴决定去求学。

    职场非常现实,有人离开,就会有人进来。没多久,郭楠所在的团队,又恢复了三人队形。那是郭楠第一次给自己招人,当面试结束,她才发现,她招人的风格,正是老板招自己时的风格。浑水这份工作在不知不觉间,影响她已经越来越深了。

    一天一篇深度文章的撰写,带来的内耗是比较大的,但成长也是明显的。从写第一篇文章时无助到哭,到之后,她早上看到一个热点就恨不得立刻能写出一篇文章来。创作上瘾,大概就是这个样子。经过了几篇爆款文章的历练,郭楠对创作也有些心得了。写文章变成了一次次的闯关游戏,一天一关,郭楠乐在其中,她也习惯了11点以后才离开办公室,跟公司楼下的路灯的灯光之间,也有了一次又一次的照面。

    没过多久,郭楠开始筹备账号的转型。当时的想法非常武侠,就是给新媒体人立传,一篇篇,全是自媒体江湖录,各路好汉风姿如何,她都想写出来。于是她就这么干了。郭楠的日常变成了找行业里的大咖,然后想办法写她的故事。

    郭楠的想法和行事风格都很朴实,干就完了,认真就对了。那个载满自媒体好汉传的账号,当时的名字就叫做“浑水自媒体江湖”。虽然后来,因为账号认证命名规则等综合原因,变更为“蓝鲸浑水”,但“自媒体江湖”的侠气一直都还在。

    另一方面,要让江湖中人有个能谈天说地的场子,浑水组建了几十个社群,最核心的社群叫做“浑水酒局”,社群管理员叫“浑水小贰”。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7

    08

    接下来的一年里,郭楠在团队管理上找到了更明确的风格,时代也渐渐发生了改变。

    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单打独斗的自媒体,变成了组织化、结构化更明确的新媒体公司,“新媒体”这个词反而成为了社会各界关注的热词。

    也在这一年,郭楠跟很多因为稿子认识的同行,成为了朋友。

    新榜和浑水的公众号,在普通新媒体从业者眼中就是内容定位相同的账号。一看到郭楠,就会想到浑水。一看到榜哥,就会想到新榜。

    一次,郭楠在活动现场见到了一个看起来长得很像榜哥的人,便去确认。结果还真是。榜哥说:“我看过你的文章。”俩人当天一起喝了一杯,聊得很开心

    2020年,榜哥生日,郭楠写了一条朋友圈。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8
    2019年郭楠写给榜哥的生日祝福

    09
    2018年3月,郭楠的工作再次被扩充,除了蓝鲸浑水这个账号的运营,还需要办一些优质的活动,以及一年一度的新媒体峰会。

    在工作扩充后,郭楠发现一年、两年前自己采访过的人,对自己有些陌生感了。即便大家还记得“郭楠”这个人,却也仅限如此,没有太多的亲近感了。于是郭楠开始组建新媒体江湖酒局,更密切地和同行线下交流。
    爱喝酒,爱交友,但更重要的是朴实啊 - 图9
    新媒体行业的“半壁江山”

    在90后平均跳槽时间为一年的当下,郭楠这份工作做了五年。期间,有同事离开,有新同事进来,新同事变成老同事,往复循环。而郭楠一直留下的原因,还是朴朴实实:老板愿意信任自己,付工资给自己,自己在当前的岗位上好像还能做得更好。

    现在的郭楠越发沉稳,也不再向过去那样的外向,也渐渐掌握了“岗位和责任”之间的平衡。
    这五年,她写了很多文章,唱过很多次歌,喝了很多酒,有了新的朋友,职业之路也与五年前做编导的自己完全不同了,但朴实到有些“轴”的郭楠也从来没有离开过。

    有时郭楠会回想起学生时期,为了自己的作业选题,而去几周摆地摊儿做暗访,藏身在摊贩之中,观察世间百态的自己,那样的自己,还是挺可爱的。只是,“当时急着去摆摊儿,批发的衣服也没有好好挑选,现在回头去看才发现,那可真的太丑了”。


    SISHERO 说:

    对于互联网行业的从业者而言,可能有一部分人没有办法理解“一份工作做五年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当拿着没有变化的薪资,日复一日做着一模一样的工作时,很多人的选择是离开。
    而跟郭楠聊完之后,发现她的工作内容是一直不断在扩张的,深度和广度都在一点点变长,她没有因为工作的枯燥、陌生而畏惧,也不会因为压力而想逃避。这或许就是她强大气场的来源吧。
    希望每一个看到这里的你,能跟她一样,沉着冷静,也在自己的职业道路上走得潇洒漂亮。
    2020.01.17遵义撰文:SISHERO编辑:SISHERO
    排版:135编辑器插图来源:https://www.pexels.com/ 首发渠道:微信公众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