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从观麦做生鲜供应链 SaaS 的 6 年以来,面向的目标客群一直是年流水达一千万以上的配送企业。达到这个交易规模之上的配送企业,需要信息化系统帮助他们控制供应链信息流,达到降本提效的目标,这也让观麦渐渐迭代为一个复杂厚重的 ERP SaaS。

去年我们也开始关注「下沉」市场,先从台州到广东佛山,调研小客户的用户画像和他们的痛点,希望将年流水低于千万的小客户纳入观麦生态中,让更多人认识了解观麦,同时也可以提高生鲜行业中观麦的品牌认知度。

于是我们开始正经地启动这个项目,开始探索什么样的形态、功能的系统才能适合并吸引我们这个行业的小客户使用。

初步调研

小布调研纪要

序号 调研模块 调研问题 客户信息
1 基本信息 企业名称 钟二初级农副产品有限公司 大农谷农副产品配送有限公司 菜道科技有限公司 加贝鲜生鲜配送有限公司 台州市黄岩华联生鲜配送中心有限公司 台州琪泽商贸 丽水市兴客食品配送有限公司
2 是否观麦用户 19年3月开始用观麦系统 20年10月开始用观麦系统 20年7月开始用观麦系统 20年4月开始用观麦系统
3 是否有用系统?在用什么产品 买了客如云没用(改价麻烦) 之前用金蝶智慧云 之前做广告设计的 以前做门窗生意的 在用自己研发的本地系统,市监局的一个报价平台; 没有在用任何系统 目前在用管家婆
4 所在地与配送范围 佛山顺德
只配送顺德容桂片区附近的业务,太远的不赚钱一般不接
佛山南海,中南农贸附近 目前最远三水那里,目标整个佛山客户 自己配送,所以客户都在附近10公里以内范围 台州椒江区,配送范围整个台州 台州黄岩区 丽水
5 业务年销售额 1千万左右 400万左右 400万左右 70万左右 2000万左右 1000万左右 1000万左右
6 人员与岗位安排 钟总负责管理、销售、采购,小钟总在档口负责分拣、配送安排、零售业务,老板娘负责财务收钱。 李的梅总负责,有采购员,司机,分拣阿姨; 目前团队刚组没多久,运营小哥负责系统全流程使用及调度,所有模块都有用起来; 自己做采购、分拣、配送; 20几个员工,总共30多人; 避而不谈 总共10个人
7 目前服务客户类型与画像 目前有个超市档口,主要是配送餐饮店、酒店(熟人生意)还有一些学校和单位客户,同时也兼档口零售;2-30个客户,客单价1千左右 目前就5个客户,政府单位食堂;客单价2千左右 社会餐饮为主,目前200多个客户,每天差不多50个客户下单,逐渐在增加,客单价200多; 工厂食堂、农庄饭店快餐,合作30个客户,但是因为自己做,有些位置不合适送不及时就先不接单了;目前稳定下单的8家; 都是学校客户,目前有30多个学校幼儿园到高中都有; 学校食堂 政府单位
8 仓储面积 300平以上,超市档口,冷库、零售卖场、办公台 100平左右,冷库、分拣场地、办公室 300多平 50平左右,老板直接住仓库; 配送中心总共1000多平(包括办公室) 避而不谈 300平
9 销售 主要获客方式(地推,招标等) 转介绍,老板地推,车辆广告 目前继续获取新客户,暂无渠道 主要地推、新媒体 老板认识很多工厂食堂,不愁客户; 总公司进行投标,中标后交给这个配送公司; 几个配送商联合拿到的学校订单,轮流进行配送 私下关系渠道获取;
10 定价模式(合同价,先采后定,先定后采,这块需要聊深一点,可能是区别标准客户的) 主要先采后定,部分客户提前定价周期报价 先采后定,都是老客户了价格基本变动不大; 按客户类型进行定价,销售有单此定价权 先采后定,自己去采购回来定价; 台州这边的市监局有个报价平台,所有配送学校的配送企业都在平台商报价,品名都是统一的,会显示所有配送公司报价的均价及具体报价,报价需要在均价的上下20%之内就可以。每周报一次; 也是用监管局的那个平台报价 参考市场价格,差别不大客户都是可以接受的
11 账期如何(日结,月结,周结等,对于长账期怎么看) 基本都是月结,个别是季度结款;每个月几十万流水的账;结款直接是用观麦统计的数据(原来是老板一张一张纸质单核对); 月结;每天的配送单需要签收回来纸质单留存; 目前都是现结,账期再谈; 周结,月结;都是熟人客户;结款直接看订单数据; 月结; 月结 月结;
12 主要哪些品类,系统里没有的商品,客户要买,是否支持购买,如果支持,用什么模式去买(账怎么走) 以蔬菜为主,其他品类也做比如水果、米面粮油、干调、肉类(有个合作摊位)等;300个规格左右,最多的客户一次也就下50多个单品量比较少;系统之外的商品由小钟总直接创建; 蔬菜、水果;客户会提前下一周的订单,所以没有的商品会新建; 全品类;支持购买商城之外的商品,由销售沟通总部上架商品; 基本客户要啥能满足的都满足,实在不行就让客户自己去买;米面粮油那些买少量利润低,现在让客户自己去买的; 全品类的商品,本身就在农港城(所有商品都有包括非生鲜类) 全品类 全品类;
13 对于客户那边,有没有用什么返利或优惠等营销方式(营销策略是怎样的) 没有营销 没有营销; 系统所有营销活动基本都用上了,前期拓客促销为主,使用锁价、限购、优惠券较多; 没有营销;客户关注价格、质量;价格在商城看对比,质量线下一天看看,可以就继续不行就不下,没损失; 没有; 没有 没有;
14 受美菜这样的影响大吗?(主要想了解他们对于自身客户的目标定位) 几乎没影响,疫情的影响也很小 没影响; 目前还没有影响,因为客群相同未来肯定会正面碰撞 没影响 没影响; 没有 没有;
15 采购 采购流程如何(包括预采购怎么做,补单怎么做,和供应商结款,代分拣等等),几个采购 录完订单后,根据采购任务汇总打印总表,根据总任务进行采购;小餐厅不补,大餐厅一般第二天下午4点统一补单,另外在创建订单; 2个采购员,用户一般一次下一周的订单,几乎补货,补货也会提前一天说; 3个采购员,每天12点截单,汇总数据后采购去市场采购,大概4点左右货品需要到仓库进行分拣; 客户商城下单,10:30截单,自己汇总采购数据 下午4点统计一次订单,晚上9点在统计一次补单的,3个采购员,因为就在市场里面,大部分商品是供应商直接分拣好的;采购必须纸质单留底,市场监管局需要; 没有采购员,订单汇总直接发给供应商帮忙 没有采购员,直接把订单录进去分好单据,8-9点就直接发给供应商,1个人耗时2小时搞定;
16 分拣 分拣流程如何,几个分拣工 8-9个分拣工,4点半开始按商品分拣(200多种商品)称的准的打印标签根据标签分拣;小时工资; 1-2个分拣阿姨复称打标签,采购回来直接是打包好的; 5个左右分拣工,4:30开始分拣,7点前分拣完配送 自己分拣 9-10个分拣工,从晚上11点开始分拣,蔬菜类需要粗加工大概忙3个小时,分拣工上班时间是23点到6点; 自己不做分拣,别人帮忙分拣好司机直接去拉货; 4点钟开始干活,供应商货送过来,在这边做一个投框的操作;
17 配送 配送流程如何,怎么排车,几个配送司机 2个司机,客户线路基本固定不变,7点开始装车;司机排线按线路打单给司机;小时工资; 1个司机,就5个客户 司机外包; 自己送,9:30前送完; 14条线路,4个自己的司机,其他都是外包; 目前有4个司机,如果有额外加的学校就找外包; 4个车送货,8点前送到;
18 仓储 仓储目前怎么做的,几个员工,分别什么职责 超市就是仓库,没办法盘点,所有商品都可零售,卖不出去的商品也有渠道卖出去(副食); 客户较少,提前下单需求量明确,库存好控制; 仓库2人,目前做0库存,每天将库存盘0处理; 目前0库存,因为没冷库,后期弄个冷库会有库存 有仓库,定期做简单的盘点 有个冷库,存放一些冻品;几乎不盘点 有个生鲜门店,没有盘点过,配送这里很少堆积库存;
19 数据 每天最关注哪些数据,哪些问题 目前比较关注采购这边的数据;正餐员工餐商品采购不同价商品; 比较关注每天的采购数据;
月末每个客户的金额统计;
现在关心每天活动参与的数据,新增客户数、销售额、采购成本等 采购数据; 主要关注采购任务数据;月末每个商户品类金额汇总; 着重强调配送模块,整体不太重视配送这块业务; 用管家婆送货单进货单录进去,就得到利润了;
20 其他 当时买观麦核心原因是啥,使用过程中最希望优化的点 采购数据汇总、分拣提效;希望录单能够简单一点,目前全部由小钟总在后台录入,每次大约花费0.5-1小时(钟总说每天2小时); 觉得观麦功能多一点,系统对接人发起的购买;
实际送43斤,单据上打51斤(编辑配送单);
目前希望营销活动更丰富,更智能; 当时目标明确不做社区团购,要做B端的食堂配送 认可观麦系统的功能,也很全,但是暂时不考虑购买系统;
21 如果一个更加轻巧的软件工具出来,核心希望有哪些功能 接单录单方便一点的工具; 目前基本够用,表格样式更适配一些最好; 客户想做大,需要复杂且完整的系统; 现在这个系统挺好,就是现在情况是要招人; 只要有收单、采购任务汇总(按品类、按商户品类) 系统流水分佣模式; 就只要有录单统计,财务记个大账就可以了;
22 当前工作/业务流程进行过程中有遇到哪些问题?分别影响了什么? 1.不同客户灵活改价;后台录单
2.新建商品流程太复杂,不够便捷有的时候客户会要系统之外的商品临时在系统里新建下单;
3.盘点不如拿个纸仓库走一遍盘点(移动盘点);
4.分拣软件数值自动四舍五入;
5.副食菜先下单,实际送过去之后在根据实际情况改单,希望可以自动变为已打印状态;
6.模板自定义客户完全不会调,操作太复杂了;
7.采购任务三列及以上商品样式;
8.商城下单方式简化,不要打字、翻找等搜索;
1.采购任务汇总导出样式;目前需要自己二次加工下,直接发采购群里采购员自己看;
2.按供应商导出采购任务表格带商户信息;
3.采购入库操作时间不及时,出库经常在入库前;
4.采购员真实采购需要用微信扫码付款,手机看不方便,而且查看需要来回翻页查看;
5.水果类商品单独处理,单位会给个收据,收货后在录入系统订单,分开对账,水果类要到每天每种水果的金额,其他事每天的金额(总额+明细);
6.分拣软件数值自动四舍五入;
7.报价单打印商品顺序总是自己变,分类排序希望可以自定义;
8.修改销售规格名系统可以同步采购规格,现在需要到采购资料单独修改;
9.司机装车完成复核完成自动打印配送单;
10.分拣软件看下能否默认打开是全屏状态?
1.想要买赠的营销活动;
2.通过锁价展示划线价的商品做每日特价,希望可以自动包含今日所有注册的新用户(新用户专享特价商品);
3.因为先出库再入库导致出现负库存怎么简单调整?
4.单个商品采购成本的趋势图,可以指导定价;
5.商户级的客单均价或商品种类自动打商户标签分类,方便后期维护定价,目前微信授权登录的商户账号是乱码识别困难;
6.商城地址搜索需要限定周边区域,目前搜索沙县小吃会搜出全国的,检索困难;
7.商户下单自动发放优惠券;
8.销售地推需要云管家增加商户信息的筛选,如区域未下单商户,注册时间等方便客户回访;
1.出现大量负库存,以为按流程操作入库了,其实少一步点击提交按钮;(出现这种情况客户不会自己去查商品台账) 1.学校都是按套餐家长下单,由厨师汇总下单原料总量,班主任进行下单;所有学校食堂必须无死角摄像头,教育局有监控中心,会随机抽查学校配送单(目前使用的平台三方使用学校下单、配送商接单、教育局监管);
2.所有结算都是以平台的数据为准,补单不需要再平台录入,没录的话就没办法结算;
1.现在做配送业务是轮流进行的,所以养司机成本太大,自己的司机每月工作不了几天,业务时间也不确定所以也很难找到稳定外包,现在都是到自己配送的时候临时找个人司机;
2.称重抹零,如果客户下单5斤,超过5斤的部分直接抹零,如称重4.9斤就直接按4.9斤算;
3.部分单位需要有电子签收;
1.很多小配送企业都是直接供应商分拣好,有的直接送过来,有的司机直接去拉货;
2.对与小公司来说用的系统功能越多越会增加人员成本;
3.不可能用商城下单的,目前客户下单都是想到什么下什么,纸质单拍照留存相关功能;
4.送的商品有一点瑕疵都没啥问题,只要态度好一点就没关系,比较重视关系管理;
5.目前都没有做账,考虑人工成本问题;
6.目前录单1个人来做,会来不及改价格,偶尔会亏;
23 对于未来业务发展方向有什么想法? 小钟总想过社区团购;钟总想做全品类,客户还是现有类型的; 想拓展业务,没渠道; 起步阶段,以拓社会餐饮为主,也想做一些中大型的客户稳定一些; 不愁客户,等月底投资进来,扩场地增购分拣称,招人帮忙; 跟着总公司走; 如果要做配送这块就自己做台州这边的平台,用系统分佣模式集合小配送公司,做集供,采购、代仓储统一分拣,配送公司只需要负责配送;同时合作的每一个公司又可以独立卖自己的商品; 想做学校,一个学校的单每天就能贡献1万左右,但是领导没换目前进不去;
24 灵光一现(即时想法) 1.仓库内移动快速盘点;
2.机械式商城,操作下单只需录入数量信息(商品少时);
3.线下下单信息,先上传系统,避免漏单后期便于核对;
1.移动端提供请求打印入口;
2.移动端表单式查看操作,小程序接入扫码支付?
3.数据安全,U盘备份?
4.断网销售,数据都在云端,生意不能停
1.如果在负库存商品那里给个跳转到对应出现负库存的台账信息是否可以指导客户查原因? 1.根据业务量不同客户关注点不同,购买软件会考虑替代人力成本,效率上并没有特别关注,业务量少;按模块购买软件更灵活接受度更高;
2.对于业务量不大的客户,不太关注明细数据,按大类汇总的数据会更有意义更直接,如商户一个月下单的每个分类多少钱;
3.做学校客户关注点安全>品质>价格;
4.财务开票的操作问题,换品类(没加工和加工过的商品税不一样)编辑配送单;
5.系统资产化,增大系统价值感,买过来用不上可以轻松转卖;
1.功能模块化,拆分组合针对不同用户;
1.免费使用收服务费的形式;
2.在丽水随便做两家单位的食堂都能做个年200万左右,两公婆自己采购配送都可以了;
3.滴滴开始地推联合生鲜门店做集采集供的项目;

初步调研结果分析

用户画像

  1. 服务客户类型比较单一且稳定,主要服务类型有单位食堂、学校食堂、社会餐饮(很少),平均客单价在2000左右,客户量维持在50(或更低)左右,账期以月结为主(涉及到开票频率问题);
  2. 业务流程相对灵活,客户多为关系客户,不需要营销活动,库存不需要精细化管理,主要关注销售额、采购成本等大概的财务信息,固定的采购员,临时分拣员,最低限度的司机,超出部分外包;
  3. 年流水1000万以下基本都是供应商代分拣,不愿承担分拣的损耗,对于使用系统不希望增加专门的人去负责录入数据等;

    可切入的业务场景

  4. 商品定价,主要两种方式,政府企事业食堂一般根据市场价上下浮动20%或合同价,社会餐饮一般采用先采后定的方式;

  5. 线下方式接单,由接单员进行任务汇总/录入系统;
  6. 库存信息不准确,采购任务以目前实际情况及经验确定,没有做入库信息统计所以企业一般没有进销存的概念;
  7. 大部分商品是由供应商直接分拣完成,配送商这边只要沟通好时间过去取货或送到仓库;
  8. 每次送货都需要有纸质的送货单签收留底,月结时以这些单据为准,统一开票;

    脑暴结果

    小客户对信息化没有特别强的刚需,想要让那些没有接触过信息化系统的配送企业愿意接触到我们,或许可以尝试推出一些工具态的软件,帮助他们在日常工作解决一些问题,逐渐尝到甜头之后或许会对全链路的管理感兴趣,产生需求。

第一阶段探索(采购助手&接单助手,已上线)

产品方案

从小型配送商的采购工作入手,切入「行情+询价+开单」,推出「菜小蜜询价助手」和「菜小蜜接单助手」两个小程序。

  • 行情:询价助手上可以查看每日菜价(数据来源参考了真甜农业、中农网),了解行业波动
  • 询价:在询价助手上查看菜价行情,根据订单需求录入采购任务,并通过微信发给供应商进行询价。供应商接收询价信息后,进入接单助手,注册并绑定为采购员的供应商,提交报价
  • 比价:采购员获得多个供应商的报价之后可以快速进行比价,挑选适合的供应商继续采购
  • 开单:可以直接引用供应商的报价继续发出采购意向,开单给供应商,供应商接收采购单进行履约
  • 对账:应收应付统计

产品验证——佛山中南市场&大沥市场

试验田是佛山中南市场,当地最大的一批市场,市场周围存在大量的目标客户,前期让地推团队向关系好的小客户投放小程序使用,后收集反馈,发现三处问题点。

中南市场走访感受(7.8)

  1. 本地配送商或主要做标品的配送商的询价周期长,因为已经有了供应链圈子,标品价格波动小的原因,对采购助手没有兴趣;
  2. 刚起步的小配送商,因为需要保证食材质量,到市场上询价看货的频率很高,可能每晚都会去;
  3. 想要做大或想要规范作业流程的采购员,愿意尝试使用采购助手来拓宽询价范围,但是因为采购量不大,无法说服供应商用接单助手;
  4. 行情价目前对于采购员基本没有帮助,影响价格的变量太多(品质、服务、产地等);
  5. 询价作为采购助手的第一价值点是可以立住的,但是需要平台上的供求双方都有一定规模;

    行情价

    试用 demo 的客户表示行情价不准,于是我做了一个对比,选择几个常见的菜品,分别从真甜农业、中农网的获取佛山地区的行情价,又从观麦系统中寻找几个客户获取他们的采购价(经数据脱敏),发现即使是同一天的采购价也是参差不齐,因为是蔬菜作为非标品,不同的品种、品质、产地、是否加工、供应商增值服务(分拣配送)都为直接影响价格,难以得出一个可靠的行情价,顶多可以统计行情走势。

    询价

    采购员的询价频率低,一般都有至少一半的货品通过微信直接给合作档口下单,简单问一下价格就行。
    临采的货品直接到市场上的档口询价看货,合适的话直接开单送货,这个询价的操作很难前置,即使中南市场这样的大型一批市场,市场有按品类规范布局,逛起来也很容易。

    开单

    采购员即使使用了观麦系统,由于使用深度不高,还是会把采购任务抄写一遍,适当修改采购数,然后拍照发给档口。
    临采时档口也是手写纸单送货。
    开单对账功能考虑让采购员和档口都可以主动开单发给对方,进行「录单——档口确认——档口确认送到——采购确认签收」后,采购单即可作为对账凭证

第二版菜小蜜迭代方向

  1. 扩大采购员的询价范围,从原来的熟人询价拓宽到陌生人询价;
  2. 在大范围推广采购端前,先通过地推拉供应商上平台,尽可能让档口老板非常简单地登录使用,推广员先预录档口信息,30秒话术;
  3. 让采购员和档口老板都能主动在平台上曝光自己的需求——需求广场和尾货甩卖广场;
  4. 扩大标准商品库的品类,让采购员可能再简单新建商品;
  5. 互相确认采购单之后,生成对账单;
  6. 交互体验优化 「菜小蜜实操问题」- https://doc.weixin.qq.com/txdoc/word?docid=w2_ABAACwbmAKcSJXl19LPQsqylcCFaN&scode=ANcA_QfqAAYHQvkndnABAACwbmAKc&type=0

    验证总结

    询价场景较弱,定向询价(陌生档口)可能有需求,但是前期需要强运营拉档口上来配合(冷启动难度高)。
    开单对账有优化空间,现在的操作挺原始,通过默契和规则来维持运作。

询价对于现在的采购场景来说是一个比较简单的操作,即使我们去优化这个操作,改善空间也不大,除非可以推荐更多优质陌生供应商给采购员。
开单对账这个场景现在的流程比较原始,改善空间较大,但是他们现在可能也是通过默契在保持这种原始方式的高效运作,比如档口送货连单都不用打,配送商那边也不需要严格确认签收。
但是对于能不能从采购员开单/档口开单这一点切入,我们也很谨慎,因为下午去了易运农产品交易中心走访时发现那里的代卖档口很多,菜小秘的市场占有也很高,档口使用菜小秘开单对账用得很开心,但是在中南这样一批市场却几乎没有看到档口在用菜小秘,是菜小秘在这里推广受阻还是他们没有在中南推广(菜小秘推广调研)。

第二阶段探索(观麦轻巧版)

经过第一阶段的探索,想要通过采购工具先笼络采购员的方案暂时搁置,走访中我们也发现客户对于流程管理虽然没有刚需,但是对采购助手有兴趣的客户往往交易规模也已经可以够到我们的标准版用户画像,且有优化经营流程的想法,他们在试用 demo 中提出的想法很多,甚至有些都可以作为标准版的长尾需求,那或许一个轻量的、易用的观麦系统才是他们想要的工具。

背景调研

  1. 年流水 1000W 一下的小客户,由于交易规模小,「录单→采购→分拣→配送→对账结算」的流程中存在一人多职的情况,观麦标准版全流程强管控的优点在小客户实操中变成了缺点;
  2. 流程不够灵活,交互逻辑太复杂,没有移动端这些问题也是阻碍小客户使用的难点;
  3. 小客户的收费价值较低,标准版系统实施成本高,且客户的内部员工分工混乱不易集中培训;

    目标

  4. 将目前标准版系统没有覆盖的小客户也收入观麦平台中,尝试轻量化的流程管理工具,同时也为标准版培养潜在客户;

  5. 降低服务成本,免实施,同时解决小客户付费预期低的问题;

    用户画像

  6. 年流水 1000W 以下;、

  7. 公司员工10人左右,一人多职;
  8. 由于交易规模小,没有明确的痛点,需要操作的货品数量和货值没有达到必须用信息系统进行管理的规模;
  9. 轻巧版的目标客户是希望初步规范作业流程,老板可以监察数据的客户;

    痒点

  10. 全程纸质单不方便管理和存档;

  11. 作业依赖经验,流程管理不规范;

    方案

  12. 全程纸质单不方便管理和存档;

  13. 作业依赖经验,流程管理不规范;

    观麦产品diff

  14. 轻巧版大部分的功能需要是标准版子集,但由于轻巧版定位不同,需要个别需要精简的流程可以独立,成为标准版没有的轻巧版特有功能(如采购流程没有实体采购任务);

  15. 轻巧版以订单为核心将全流程串起来,弱化流程管理,强调TODO;
  16. 轻巧和标准的产品边界:外部协同(供应商协同、外部溯源)和多仓拓展;

    业务流程

    image.png

    功能架构

    image.png

Lukas的一些思考点

轻巧面向的客群

小型的具备配送业务的公司or个体,两类客群,A.上面提到的800w以下的配送商,B.二批坐商兼职负责周边10KM范围内餐饮的供应(可配送可自提)
A:具备同标准版客户一样的公司流程属性,可能会分角色,对自身品牌性强
B:个体户为主,多角色一体,可能会涉及较复杂的代买代卖等操作,白天坐商开单,晚上行商服务,品牌性低
当前轻巧版选择以A作为蓝本进行突破(客群的喜好较为熟悉相对好摸),推广过程中尝试看B类客群是否相同方案可覆盖(只满足其线上接单服务这个流程,不涉及线下坐档开单这个流程)

产品形态

商品-收单-采购-记账-数据,移动化操作日常流程,PC补充批量处理和单据类处理
商品:尽可能简单,类文本等非结构化的简化操作可考虑,需要有商城 收单:便捷&灵活,类易订货,满足可提供给次终端客户快速录入or基于其他纸质单快速转录
采购:对收集到的订单做合并处理(文本合并采购需求,手动标记采购进度etc)
分拣:按客户(主)/按商品(分货),移动化操作,蓝牙方案出标签
配送:不用管
库存:简单处理,一张表看清楚库存出入情况
财务利润等报表:
数据流程:相对标准版,解耦各个模块之间的联动逻辑,保证单模块和独立运转,模块和模块之间切分到一进一出这样的标准方案,客户手动操作。

商业形态

暂时思考中有如下几种模式,当前按i做设计 i.纯工具,收取工具业态的费用,9800/年 ii.流水型业务,闭环到同一个小程序(风险,弱客户品牌)统一支付提成,千2手续费用
iii.在ii的基础上,进行平台的流量运营和推广,同客户一起共同提升流水量
iv.在iii的基础上,强化平台品牌,需要设计流量规则和商户管理机制
v. 在iv基础上,介入线下管理,同市场方共同指定平台规则,一次撬动一个市场,可简单表述为xx市场线上带运营TP
vi.在v基础上,接入线下服务,如共同配送的RDC,共同加工的包装线,扩大客户的可覆盖范围
vii.联营在vi基础上,讲一部分运营权转移至当前标准版积累的毛菜配送商手里,做轻资产

为何不考虑用标准版逻辑进行屏蔽和缩减

当前标准版执行在老架构,轻 构,技术实现上并不具备太多的可复用性
原则上希望在产品设计阶段抛弃老架构的包袱,用更轻便敏捷的方式去满足这个业态的客户诉求,例如商品库并不需要划分SPUSKUSSU等多重概念,例如采购流程并不需要任务-指令单据的流转等等,待推动到开发阶段的时候在转变成工程问题看怎们做成本更低

未来轻巧-标准的升级机制

轻巧不做任何增值模块,增值模块做到标准版,一定客户产生增量需求,升级唯一对象为标准版本,当前的规划中不太考虑线上直接升级这个流程(因毛菜标准版并未在新架构实现,具备太多不可控因素),主要考虑人工将商品-订单-客户 三个表格在标准版中进行转录来完成升级。固轻巧版使用的商品-订单-客户的数据结构和逻辑结构应该为当前新架构的子集,未来在这个基础上去看标准版的数据结构怎么搭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