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市场机会

机会评估只讨论待解决的问题,不应涉及解决方案;(将解决方案和解决的问题放在一起讨论,会让人最终因为困难,放弃产品机会)。

1.1 机会评估

  1. 产品要解决什么问题(产品价值)
  2. 为谁解决这个问题(目标市场)
  3. 成功的机会有多大(市场规模)
  4. 怎样判断产品成功与否(度量指标或者收益指标)
  5. 有哪些同类产品(竞争格局)
  6. 为什么我们最适合做这个产品(竞争优势)
  7. 时机合适吗(市场时机)
  8. 如何把产品推向市场(营销组合策略)
  9. 成功的必要条件是什么(解决方案要满足的条件)
  10. 根据以上问题,给出评估结论(继续或放弃)

1.2 反省清单

  1. 产品能吸引目标消费者的关注吗?
  2. 产品的涉及是否人性化,是否易于操作?
  3. 产品能在竞争中取胜吗?即使面对未来风云变化的市场,依旧有取胜的把握吗?
  4. 我了解目标用户吗?产品(不是理想的产品,而是我们实际开发出来的产品)是否能得到他们的认可?
  5. 产品是否有别于市面上的其他产品?我能在2分钟内向公司高管清楚地阐述这些差别吗?能在1分钟内向客户解释清楚吗?能在半分钟内向经验丰富的行业分析师解释清楚吗?
  6. 产品能正常运行吗?
  7. 产品是否完整?用户对产品的印象如何?销售业绩如何?销售任务是否能顺利完成?
  8. 产品的特色是否与目标用户的需求一致?产品特色是否鲜明?
  9. 产品值钱吗?值多少钱?为什么这么值钱?用户会选择更便宜的产品吗?
  10. 我了解其他团队成员对产品的看法吗?他们觉得产品好在哪里?他们的看法是否与我的观点一致?

2. 产品定义前期

2.1 团队搭建

  1. 了解应聘者对目标市场的感觉,最重要的是看对方是否尊重目标市场,并希望融入其中,还是打算一意孤行改变用户习惯;

2.2 用户需求

  1. 用户需求和用户体验是密不可分的;
  2. 产品团队往往过于自信,不愿意验证产品;
  3. 特约用户8-10人即可;
  4. 评审的辩论过程中大家对争议进行辩论并改善,但是大家必须形成一致的意见;

2.3 用户画像

  1. 回避挑选关键人物角色的难题,宣称产品老少皆宜是自欺欺人;
  2. 避免把自己的需求当作用户的需求,使用人物角色可以避免犯这类错误;
  3. 面面俱到的产品,往往一无是处;

2.4 产品原则

  1. 苹果好的设计十大原则
    1. 第一个:是好的产品富有创意,必须是一个创新的东西;
    2. 第二个:是好的产品是有用的;
    3. 第三个:是好的产品是美的;
    4. 第四个:是好的产品是容易使用的;
    5. 第五个:是好的产品是很含蓄不招摇的;
    6. 第六个:原则是好的产品是诚实的;
    7. 第七个:是好的产品经久不衰,不会随着时间而过时;
    8. 第八个:原则是好的产品不会放过任何细节;
    9. 第九个:是它是环保的,不浪费任何资源的;
    10. 第十个:是尽可能少的设计,或者说少即是多。
  2. “明确的,体现团队特色的产品原则”是对团队信仰和价值观的总结,用来指导产品团队做出正确的决策和取舍;
  3. 产品原则可以决定,什么重要,什么不重要,哪些是根本的,战略性的,哪些是临时的、战术性的;
  4. 产品启示录:
    1. 硬件为软件服务;
    2. 软件为用户体验服务;
    3. 用户体验为情感服务;
  5. 伟大的产品应该满足人的清感需求。
  6. 产品是技术和艺术的结合;
  7. 通用产品做得低龄化是不专业的体验
    1. 产品面前,人人平等
    2. 产品结构是骨骼,不可多变和复杂
    3. 创作从骨骼开始,而不是先造肌肉

2.5 产品设计

  1. 到最后一刻才决定新版本特性:
    1. 不预先规划版本功能,一个版本做完了,才确定下一个版本的需求
    2. 长期在脑袋中酝酿各种可能的特性
    3. 重要的需求会在合适的时间自己浮现
    4. 忘记过去的数据甚至经验
    5. 对当前和未来的趋势的洞察才最重要
  2. 只设计基本功能的产品,可以把复杂度降到最低,把开发时间减到最少;
    1. 一旦确定,就不可能再减任何功能,如果还能削减,说明定义的不是基本产品;
    2. 希望出现的,就算开发时间因为前期评估过于乐观导致不准确的情况下,也只能延期而不是削减功能上线,因为你已经没有东西可以削减了。
  3. 告诉用户体验设计师要做什么,而不是如何做;
  4. 用户通常情况下不喜欢变化,
    1. 虽然他们也希望产品更完善,功能更丰富,但前提是不改变已有但使用习惯,大多数人不愿意花费时间学习、适应新但适应方式。
    2. 需求在迭代,技术在进步,市场在变化 - 软件也要与时俱进,产品团队需要不遗余力地为用户完善产品功能,创造新的价值
  5. 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只有新手才将所有的新功能罗列在显眼的位置;
  6. 一个特性如果不能让人兴奋,不如不做

2.6 面向场景的功能

  1. 每个欢迎页都是一个故事:让欢迎页成为你的产品发布会
  2. 不堆砌功能,功能服务于场景和整体体验,没有孤立的功能
  3. 面向场景,才能取舍
  4. 对主干精雕细琢,枝叶不过度设计
  5. 找到关键点,放弃枝叶(如朋友圈:评论回复,分组,屏蔽)

2.7 文字方面

2.7.1 去掉一切文字说明

  1. 只提供一种最通用的模式;不提供可选的方案
  2. 自然是种直觉
  3. 注重第一次体验的感觉,用熟了就不能发现问题了
  4. 对复杂问题的解决,可能不来自推理,而是直觉

    2.7.2 文字反应气质

  5. 产品中的文字是你在和用户说话,反映了你的气质

  6. 不讨好用户,不抬高自己,把用户当朋友
  7. 不用“吧”,“哦”,“您”等语气词

2.8 先进先出

  1. 采用流水线方式并行开发产品:
    1. 一旦1.0进入项目执行阶段
    2. 开始定义2.0版本的产品(把创造热情投入下一个版本,增加的新功能不影响正在开发的产品)
  2. 关键不在于是否会出现问题,而是在于能多快解决问题;
  3. 不在1.0做2.0该做的:
    1. 对不确定的保留变化的余地,先不做
    2. 上线是为了验证想法,是改进的开始
    3. 如果没有好的解决方案,就先放着不做
    4. 抓大场景,忽略小场景
    5. 非重要特性放到设置里,放设置里还不如不做

3. 战术层面

3.1 大公司套路

  1. 了解公司的决策制定方式;
  2. 建立人脉网络;
  3. 臭鼬工程:工作业余时间做出产品原型,通过生动形象的演示,获得公司投资;
  4. 自己顶上:协助技术编写技术文档等;
  5. 有选择的据理力争;
  6. 会前沟通,形成默契;
  7. 合理分配时间;
  8. 分享信息;
  9. 向上司借力;
  10. 传播你的产品理念;

3.2 创业公司

3.2.1 秘籍

  1. 创建体现用户体验的高保真原型;
  2. 邀请真实的目标用户验证产品原型;

    3.2.2 法宝

  3. 对目标市场了如指掌,对现有产品的缺陷洞若观火;

  4. 跟踪最新的技术趋势;
  5. 运用新技术解决用户的老问题;

3.3 2B产品

3.3.1 用户

处于恐惧和贪婪购买产品。

  1. 如果不买这款产品,竞争对手会超过我;
  2. 黑客会攻破我的防火墙;
  3. 客户将弃我而去;
  4. 如果买了,我会赚的更多,省的更多;
  5. 让真正使用的终端用户满意,才是成功的产品;

    3.3.2 经验:

  6. 可用性:交互设计需要够好;

  7. 产品正常工作:必须能正常运行,不要三天两头出问题;
  8. 特例产品:不要让产品变为定制项目;
  9. 特约用户:多听取用户意见,认真考虑他们的需求;
  10. 销售渠道的需求:多渠道的适应性;
  11. 客户和用户的需求:客户不是最终的使用者,用户才是,需要考虑最终用户的需求;
  12. 产品安装:安装简单,不能复杂,比如几分钟甚至几秒钟就能完成;
  13. 产的配置、自定义、集成:与自己的系统能兼容,协同工作;
  14. 产品升级:迁移简单,尤其是数据迁移;
  15. 销售策略:适应新的营销技术;

3.4 2C用户

  1. 使用这款产品,我有机会交到朋友(化解孤独)
  2. 找到约会对象(满足爱的需求)
  3. 大挣一笔;
  4. 展示我的照片或者音乐(满足自豪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