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价值方向逐渐明朗

image.png
截止2018年底三大运营商的物联网设备接入数量已达7.68亿,占全球蜂窝物联网设备接入数量的60%,这一比例将持续到2025年。
短距离物联网连接数将远远超过蜂窝连接设备,但是,连接在物联网价值链里的占比仅仅为10%。三大运营商每一个接入设备的收入低于2元/月,而且下滑趋势明显。以前连接数的增长为目标,接下来连接背后的价值将逐渐凸显。

1.1 新型基础设施

下个10年,物联网新型基础设施作用开始显现,物联网本身产业规模值得关注,但物联网化后各行各业相对原来的变化更值得关注。
AIoT不再是探索,而是物联网落地的标配。在“普惠AI”推动下,AI能力就像当前的云计算医药,可以按需使用,按需付费,各行各业的解决方案都是AIoT的融合方案。

2. 边缘计算应用凸显

边缘计算在物联网业务中的重要性不断提升,但是边缘并不少孤立的,在物联网应用中,云端计算、终端计算和边缘计算是一个协同的系统,根据用户场景,资源束缚程度,业务实时性等进行动态调配,形成可靠,低成本等应用方案。

3. 监管进一步完善

随着物联网对整体经济的影响加深,针对物联网的相关频谱管理、经营拍照、数据隐私等方面的监管趋于完善,比如2018年底出的两个版本征求意见稿,比如欧盟出台的GDPR。

4. 芯片

4.1 蜂窝芯片

华为:国内的NB-IoT芯片公司很多,华为是国内最大的NB-IoT芯片原厂,“专一地”押宝在NB-IoT上,但是技术能力和国外的高通、英特尔差距还是非常大。
高通:是全球无线技术的领军企业,没有专注在NB上,鉴于未来市场的不确定性,高通采用多模多频的稳妥方式,支持NB-IoT/eMTC双模式。
三星:的Exynos i S111芯片能够覆盖更宽的范围,更低的功耗和更高的安全性,整合了调制解调器,处理器,内存,和全球导航卫星系统在一个芯片中。
英特尔:主要以研制CPU为主,目前已经放弃了NB-IoT的芯片。

4.2 局域通信芯片

乐鑫:系统级芯片SoC广泛用于移动设备、家用电器、工业设备和对安全性能要求高对应用场景中。他家的Wi-Fi芯片实现来高度的集成,即在单颗硅片上集成射频系统、模拟和数字系统。他家的物联网解决方案也应用广泛,包括机顶盒,平板电脑,网络摄像机,智能插座,家庭自动化等应用。
泰凌微:致力于高性能低功耗低无线SoC,主要销售的芯片包括蓝牙低功耗,ZigBee,Thread,HomeKit和私有协议等低功耗2.4GHz无线芯片,以及高性能低功耗电容屏触控芯片。目前被华胜天成收购82.7%等股权。
芯科:提供芯片、软件和解决方案的领先供应商,主要服务IoT,互联网基础设施,工业自动化,消费电子,汽车等市场。
博通:是全球领先等有线和无线通信半导体公司,其产品实现向家庭、办公室和移动环境以及在这些环境中传递语音、数据和多媒体。
瑞昱:产品横跨通信网络,电脑周边,多媒体等。
Marvell:是全球顶尖等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之一,也是全球发展最快等半导体公司之一。

4.3 AI芯片

英伟达:全球可编程图形处理技术领袖,专注于打造能够增强个人和专业计算平台等人机交互体验等产品。发明等GPU被打击广泛使用来做深度学习。
AMD:各种创新等微处理器:GPU,CPU,APU,主板芯片组,电视卡芯片等,以及提高闪存和低功率处理器解决方案。将于特斯拉合作打造自动驾驶芯片。
百度:XPU合作伙伴是赛思灵(Xilinx)。采用新一代AI处理架构,拥有GPU等通用性和FPGA的高效率和低能耗,对百度的深度学习平台飞桨PaddlePaddle做了高度优化和加速,专注于计算密集型、基于规则的多样化计算任务。目前为止尚未提高编译器,可编程能力欠缺。
寒武纪:思元270,获得阿里、国投、联想的投资,面向深度学习等人工智能关键技术进行专用芯片等研发,可用于云服务器和智能终端上等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脸识别等应用。
地平线:征程2.0,基于创新的人工智能专用处理器架构BPU,研发了中国首款全球领先的嵌入式人工智能视觉芯片-面向智能驾驶和面向智能摄像头的处理器,提供“芯片+算法+云”的完整解决方案。
谷歌:推出的TPU支持加速推理和训练功能,可以通过专门的网络,在云端利用TPU构建机器学习的超级计算机。
平头哥:含光800,阿里合并中天微和达摩院成立的半导体芯片公司。重点打造面向汽车、家电、工业等行业领域等智联网芯片平台。
比特大陆:BM1684
依图:求索,首款深度学习云端定制芯片;
清华:天机芯,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

4.4 控制芯片

德州仪器:世界最大的模拟电路技术部件制造商,拥有最广泛的,适用于物联网的产品组合,包括有线和无线连接技术、微控制器、处理器、传感器以及模拟信号链和电源解决方案,提供了为进入物联网而设计的云就绪系统解决方案。
瑞芯微:RK系列的,如RK3288.
ST:意法半导体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公司之一,主攻汽车行业和物联网方面的应用,物联网方面关注智能物件、智能产品(可穿戴),智能工业,智能家居以及智能城市等;

4.5 新型电池

恩福赛:全球柔性电池之父,以柔性电子、柔性印刷纸电池为核心技术,具备柔性电子全产业链的研发和制造能力。纸电池。
松下电池:松下UPS蓄电池,阳光蓄电池,汤浅蓄电池。

5. 感知层

感知层是物联网信息采集的关键,完成信息采集不仅需要传感设备,更需要自动识别技术,如语音,射频,生物识别,视觉识别等。广义等传感器包括敏感元器件,RFID,条形码,二维码,雷达,摄像头,读卡器,红外感应元件等。

5.1 传感器公司

歌尔声学:中国MEMS传感器等代表企业,全球前20名MEMS传感器厂商之一,主要为3C领域全球顶级厂商提供软硬件产品于服务。同时,助力OPPO和小米提供新一代无线蓝牙耳机和扬声器。
博世:在车联网,物联网等交通技术、工业技术、消费品、能源及建筑中比较。
霍尼韦尔:目前有近6万个产品,65个传感器家族中有32个。
大华:以视频为主的物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和运营商,全球安防行业排名第二。
欧姆龙:掌握世界领先的传感和控制核心技术。
中科虹霸:专业从事机器视觉,生物特征识别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研究、产品开发。虹膜智能锁、模组。

5.2 语音识别

科大讯飞:专业从事智能语音及语言技术研究,软件及芯片产品开发,语音信息服务和电子政务系统集成。
出门问问:谷歌投资的中国人工智能公司,拥有自主研发的语音识别,语义分析,垂直搜索,和基于视觉的ADAS和机器人SLAM等核心技术。
思必驰:成立于美国硅谷,总部在深圳,是一家全球领先的声纹识别与身份安全人工智能公司,面向全球提供领先的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云集了一批世界顶尖的声纹识别算法和机器学习的科学家和来自BAT等知名互联网企业的产品团队,具有极强的科研实力和产品研发能力。

5.3 生物识别

商汤:主要业务计算机视觉技术以及深度学习算法,目前营收主要来源四个方向:安防,汽车,手机及其新型业务,智能安防的收入占比最大占总营收的30%。
旷视科技:专注图像识别和深度识别的技术与产品研发,以face++被外界熟知。完成全球数亿人的远程实名制验证,掐智能安防系列解决方案,在国内数十个省市上线,并被公安部列入重点技术推广目录。
云从科技:孵化于中科院重庆研究院,专注呀计算机视觉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研发。“炬眼”项目在摄像机本地完成全程识别,极速传输识别结果到后台,准确率达99.8%。
依图科技:致力于计算机识别和人工智能开发,主要应用于安防,金融和医疗三大领域。刷脸技术已经应用于全国2万多台ATM机。

5.4 射频识别

远望谷:专注于RFID核心技术,聚焦铁路,图书,零售三大业务,大力发展纺织洗涤,智慧旅游,烟酒管理,智能交通等垂直领域。

6. 操作系统

物联网操作系统作为物联网时代战略制高点,引来了众多企业的参与和布局。目前物联网操作系统呈碎片化,1980年诞生于Kernel。目前物联网操作系统尚未有明确的定义,但在物联网设备不断增加的背景下,已经迎来了多种路径的发展,如Linux,Android,iOS等,但是这些由于系统体积大,功耗高等原因,无法很好地适配物联网终端。
Android things,windows 10 IoT core,Tizen,AliOS-Things,Lite OS,TreeOS(用于工业控制,仪器仪表,汽车电子,民用电器,医疗仪器,通讯等),RT-Thread,Ruff,MiCO IoT OS。
Fuchsia OS:Google开发的继Android和Chrome OS之后的第三个系统,采用Zircon内核,对存储器和内存之类的硬件要求大幅降低,面向物联网家电的系统。

7. 管篇

物联网无线通信技术有:Wi-Fi,NFC,ZigBee,Blutooth,WWAN(GPRS,3G,4G,5G),NB-IoT,Sub-1GHz等。Wi-Fi,Bluetooth,WWAN是现阶段物联网的主力,占所有应用的95%以上。
image.png

7.1 短程通讯

新华三:紫光旗下,LPWAN技术(NB-IoT/eMTC/LoRa)和短距离Wi-Fi,BLE,RFID等;
庆科:Wi-Fi模组
顺舟:致力于ZigBee,GPRS,Wi-Fi,1G以下频段(433/470)。
司南物联:云计算平台,实现百万级节点实时连接支持多IDC容错备份。Wi-Fi,BLE,GPRS,Ethernet/3G,RFID等模组。
汉枫:云-APP-网关-终端一站式对接服务。
BroadLink:专注智能家居产品与服务领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及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打通互联网平台通道。2013年获得京东战略投资,其BroadLink DNA互通平台已成为全球最大等物联网PaaS平台之一。
乐鑫科技:全球化无晶圆厂半导体公司,致力于前沿低功耗Wi-Fi+蓝牙双模物联网解决方案等研发。
飞比电子:深圳,专注于低功耗无线传感网研究,作为国际ZigBee联盟成员,与创维,

7.2 广域通讯

利尔达:国内著名的提供物联网系统、智能产品解决方案的提供商,拥有嵌入式微控制技术,射频硬件研发、通讯、组网技术的丰富经验。主流的NB-IoT,ZigBee,Wi-Fi,蓝牙,LoRa等都有。NB-IoT方面还推出LSD4NBN模组,评估套件,测试工具,测试平台和多种应用终端和应用方案。
深圳宏电:从3G/4G发展到LPWAN领域,主打工业级通信解决方案,目前立足于物联网技术,推动物联网在智慧城市,智能交通,工业4.0,智慧公共服务等行业应用等数字化转型和价值再造。

7.3 蜂窝通信

金雅拓:SIM和移动手机NFC部件的主要生产商;
果通科技:专注于物联网连接服务的eSIM方案商,在全球范围积极推动安全的eSIM方案。
红茶移动:专注面向智能终端提供连接服务。
上海移远:全球领先的GSM/GPRS/WCDMA/HSPA(+)/LTE/GNSS模组供应商,在5G,NB-IoT,C-V2X…技术的研发中处于领先地位。2018年物联网模组出货量全球第一。
上海移柯:是一家GSM/GPRS,WCDMA/LTE,NB-IoT,GPS/GNSS无线模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与业内多家企业合作智能路灯,智能井盖,智慧农业,资产追踪。
芯讯通:日海的控股子公司,专注M2M模块。主要提供GSM/GPRS/EDGE,WCDMA/HSPA,CDMA,TDD-LTE,eMTC(CAT-M1),NB-IoT无线蜂窝及各种卫星定位GPS/G:ONASS/BEIDOU。其中NB-IoT技术适用与水集抄,在线监控,大数据分析,水务智能信息化等。
有方科技:NB,5G等;
广和通:NB,5G等;
美格智能:车载智能后视镜,DTU,充电桩,CAT M1,CAT NB-1 LTE模式等无线通信模块。可用于远程抄表,智能停车,智慧农业,智慧社区,穿戴产品,环境监测等领域。
有人物联:低功耗广域通信产品包括NB-IoT和LoRa两种,其中LoRa DTU数传终端,LoRa模组,LoRa网关。
日海物联:龙尚科技,芯讯通,日海艾拉,实现“云+端”生态业务端优势布局,公司重点面向运营商及各大垂直行业领域提供IoT解决方案,并与国内三大运营商达成战略合作。

7.4 运营商

中国移动:投入400亿建设40万个NB-IoT基站,NB-IoT资费套餐两个档次,20元/卡/年(50M/卡/年),40元/卡/年(300M/卡/年);
中国电信:31万个基站升级NB-IoT,包年套餐(20元/户/年),生命周期套餐<2-8年>(20-35-50-65-80-90-100-105元/户/年)。通过华为提供给OFO单车的NB-IoT芯片。
中国联通:物联网平台已经连接超过了八千万,每月300-400万的新增连接。目前中国联通物联网的连接管理平台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连接的平台。聚焦工业制造,消费,智慧城市等懂得行业领域。目前已经陆续在车联网,公共事业,工程机械,电梯运营监控,工地监控,公共安全,数字对讲,办公设备等领域形成了具备商业能力等平台产品。中国联通在全国11个省进行了NB-IoT试商用,北京,上海,天津等城市全城区覆盖。

7.5 卫星通信

九天微星:以微小卫星升级,研制,创新应用为主的高科技创新企业。
国电高科:卫星研制,运营,应用的航天高科技企业,主要业务商业运营,卫星系统和部件的研制,卫星综合应用,地面终端研制和航天技术民用化推广。
中创为:专注于量子技术产业化应用的高科技公司,作为量子技术产业化应用的推进者,中创为是量子重点面向专业行业市场提供可实用化的量子保密通信解决方案及产品服务,为最终用户实现各类数据通信业务与量子技术结合的应用。为某银行实现了网上银行京沪异地数据的量子加密传输,是我国量子通信进入实用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7.6 基础设施

国动集团:为客户提供安全、可靠、可容错、低功耗的专业企业级IDC和ISP基础设施,采用国内A级机房和国际高等级T4/T3基本设计建设标准。
中国铁塔:由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中国国新出资设立的大型通信铁塔基础设施服务企业。从事通信铁塔等基站配套设施和高铁地铁公网覆盖,大型室内分布系统的建设、维护运营。2018年底公司站址总数达194.8万个。

8. 边端

每人每秒创建的数据量逐渐增多,给原云计算模型带来诸多挑战,集中式的海量数据处理加重了云数据中心的负担,网络带宽的限制导致数据传输时较低的时效性。边缘节点在处理设备产生海量数据时,表现出响应时间更小,安全性更优以及更高的运行效率,
2018年美国占全球边缘计算市场份额达38.84%,欧洲30.53%,亚太除日本占23.64%,日本6.11%;中国边缘计算市场达77.37亿元,同比增长55.39%,2018年边缘计算硬件市场份额达71.22%,软件和服务占28.78%,硬件中边缘服务器 占95.7%,边缘网关和工业PLC控制器占3.56%和0.74%,行业应用,安防最大占65.22%,整体规模50.46亿,交通和制造业分别24.45%和6.17%;

8.1 边缘计算的定义和特点

不同的参与方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定义,欧洲电信标准协会ETSI的定义,多接入边缘计算是指在靠近人、物、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通过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等核心能力的开放平台,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满足行业数字化在敏捷连接,实时业务,数据优化,应用智能,安全与隐私保护等方面的关键需求。

8.2 边缘计算的特点

边缘计算的特点:

  1. 数据处理实时性;整合了数据采集,处理,执行三大能力,避免数据上传下达产生的时延问题;
  2. 业务数据可靠性;从一个服务中心传输到其他服务中心时,会有各种协议支持和数据加密方式的保障;
  3. 应用开放多样性;未来行业更多样的应用场景,将有一半以上的数据在源头进行处理,用户也可根据需求自定义物联网应用,从而进一步推动多样性的研发应用。

    8.3 边云协同的障碍

    边缘认知的不一致,边缘是一个逻辑,而非物理划分,IIC(Introduction to Edge computing in IIoT)给出了边缘计算需要考虑共性能力,包括分布式数据管理,数据分析,同意业务编排,连接能力和安全性。所以不同的个性化应用来说,边缘在哪里是一个“千人千边“的开放性问题,从应用的角度来看,边缘的位置取决于业务问题需要解决的“关键目标”。
    两种边缘定义,关注点,核心能力方面差异极大:

  4. 运营商视角的基础设施边缘:

    1. 最后一公里的网络运营商或服务提供商的IT资源,其主要构建模块是边缘数据中心,通常在城市及其周边以5-10英里的间隔位置。
  5. 最终用户视角的设备边缘:
    1. 设备边缘是指网络终端或设备侧的边缘计算资源,包括传统互联网设备,如PC和智能手机等,以及新型智能设备,如智能汽车,环境传感器,智能信号灯等。

      8.4 边云协同的具体操作

      如果说数据是新型石油,那么数据分析就是驱动其产生价值的新型引擎。数据分析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物联网项目的价值上限,边缘分析可以降低数据存储,通信,处理的成本,去除不必要的数据噪声,因此更多的数据分析正在回到边缘进行处理。
      一般来说,如果某项应用蝉叫有良好的信息源,且业务问题有清晰的解决逻辑,那么数据分析的重点就应该放到边缘。在更复杂的情况下,为了处理好多数据源和多重变量,边云协同需要综合考虑处理速度,可靠性,安全性,带宽需求和复杂度。
      处理速度
      边缘计算采用分布式计算架构,将运算分散在靠近数据源的近设备端处理,不再需要远距离吧数据传回云端处理,实时性更好,效率更高,延迟更短。
      可靠性和安全性
      通过边缘应用,同步设备数据以及其他设备安全通信,设置无需连接互联网,最大程度地提升可靠性,安全性和隐私保护能力,但是一些重要的数据仍旧需要回传到云端,进行保存,以便进行长期趋势分析。
      带宽需求
      带宽是远程控制中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数据量直接决定量数据分析的成本。
      复杂度
      复杂度是划分云端和边缘应用负载的有效分水岭,云端学习,边缘执行是处理复杂问题的大致思路。以一个啤酒厂的应用为例,如果分析某一款啤酒被过度发酵的问题,边缘计算完全可以处理,如果想研究每款啤酒的发酵周期,并在不同种类啤酒之间进行横向对比,那么云端分析可很好的解决此问题。
      大多数预测性维护的问题都可以在边缘解决,但是如果解决的是工厂的综合生产效率提升的问题,就需要在云平台中将来自多贵场景的监测数据进行综合分享,并且很难快速反馈。这也证明了边缘与云端必将协同的走向。

      8.5 边缘产业

      边缘智能作为物联网汇聚和控制节点,其涉及到的产业生态涵盖了硬件、软件、设备、运营商、内容提供者、应用开发者等各个环节。
      image.png
      产业服务机构: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大量高校等。

      8.6 应用案例

      边缘计算目前仍然处于初期发展阶段,各行业企业均希望运用边缘计算为客户提高更加智能、便捷的产品和服务,这也意味着边缘计算必将成为物联网终端的发展方向。
      image.png

      8.7 边缘计算硬件公司

      英特尔:输出开放架构的软硬件平台,边缘计算技术。
      ARM:推出针对物联网安全的通用框架PSA及强化边缘管理的Mbed Edge,协议转换,许多传统连网设备使用的通信协议(Modbus,BACnet)与IP不兼任,Mbed Edge可以转换这些协议。
      华为:就近提供边缘智能服务,在靠近设备或者数据源头的网络边缘侧,部署融合网络,计算,存储,应用能力的边缘计算网关,为边缘计算提供包括设备域,网络域,数据域和应用域的平台支撑。
      爱立信:基于边缘计算制的车联网应用,根据汽车位置,业务,为车辆就近分配不同的资源池,从而实现降低时延,降低传输成本的效果。
      施耐德:适用于边缘计算的微模块数据中心解决方案,包含制冷模块,供配电模块,以及网络,监控,环境等在哪的物理基础设施单元,且全部物理组建可以到达客户现场前预制,并通过边缘控制层级的智能管理及运营模块软件,帮助客户实现快速部署,卓越运营及一站式运维服务。

      8.8 边缘计算平台软件企业

      AWS:AWS IoT Greengrass支持用户将设备连接到AWS服务和其他设备,保证数据和交互的安全,处理设备数据并对其进行操作,以及支持应用程序与即便处于离线状态的设备进行交互。
      微软:Azure IoT Edge快平台部署IoT设备,和运行人工智能,Azure服务以及自定义逻辑而在本地提供云智能。可以将分享移至边缘并提供云接口,以便能够无需实际访问每个设备即可管理和监控IoT Edge设备。
      阿里:Link Edge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拓宽到更靠近端的边缘计算上,打造云,边,端一体化的协同计算体系,融合了阿里云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优势,可将语音识别,视频识别AI能力下沉至设备终端,让设备拥有天然的智能,即便断网也可以运行。
      国讯芯微:自主研发的边缘计算操作系统NECRO,全面赋能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特点:实时响应,多协议解析和多网融合,身份认证和安全存储,深度计算和机器学习。

      9. 云端

      截止到2019年Q2,全球范围内的物联网平台数量已经达到了1800家。年复合增长率达到62.2%,到2021年中国物联网平台支出达419.2亿元,占全球到30%。
      物联网平台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是物联网产业链的枢纽,可以将其分为设备管理,连接管理,应用使能,业务分析等平台。截止目前,没有一家公司能够提供从终端设备管理到业务分析等完整服务,每家平台公司都有自己等专注等领域和优势,也就是说通信厂商、互联网公司、IT公司、垂直行业厂商、创业企业都是基于自身定位,为用户提供以上四方面等物联网业务能力。
      SaaS层位于PaaS层之上,PaaS可以为其赋予业务、数据、技术方面的能力,降低SaaS软件开发企业的技术门槛,让SaaS开发企业可以专注于业务。未来所有的应用,将是基于物联网PaaS平台上开发出来的Saas应用,所以物联网PaaS平台将承载未来商业业务。

PaaS服务是云计算技术和应用创新最活跃的领域,于IaaS服务相比,PaaS服务对应用开发者来说将形成更强的业务粘性,因此当下PaaS服务的重点并不在于直接的经济效益,而更着重于构建和形成紧密的产业生态。2019年各大平台的指标将会往收入转移。
到2017年底,全球物联网平台数量增长到450家,这其中大部分供应商聚焦于工业/制造领域提供物联网解决方案,占比达32%。接下来是智慧城市和智能家居两个垂直领域,占比分别为21%。
各大市场研究都给出了十分乐观都物联网设备连接数量和增长速度,但是受限于自身都碎片化,设备种类多且杂乱,对接平台的标准和协议缺乏高效统一,同时,因为平台定义太过宽泛,数量巨大,因此对于一家平台而言,很难轻易享受到如此巨量的终端红利
物联网平台的定义,他所具备的功能包括:ICP(基础设施云服务平台),CMP(连接管理),DMP(设备管理平台),AEP(应用使能平台),BAP(业务分析平台)等,其中越往后其入门槛越高,对技术和运营也提出更高要求,也更偏向于垂直行业的深入,在产业链中价值也相应拔高。但是,目前全球超过400多家平台商中,真正具备AEP和BAP能力,给软硬件开发带来技术福利,给企业业务优化升级带来实质洞见的,或许不到一成。
对于大多数通用型物联网平台而言,虽然所提供功能和价值趋同,但接入协议和方式并不相通,这就导致物联网设备商/软件服务商只能将其业务绑定在单一云平台上,与上下游的合作减少了选择,增大了风险,若要再接入其他平台,则又需要投入一次开发成本,对于简化企业数字化转型而言,实为南辕北辙。

我们都知道物联网平台能够提供多种功能,如设备连接,数据接入,数据处理,功能服务,应用构建等,总体而言即连接设备,运营支撑,协助开发,根据这些针对不同用户等功能完全可以探索不同的商业模式,卡位物联网平台只是第一步,如何深耕差异化的客户需求才是核心关键。

应用使能平台AEP,提供快速开发部署物联网的应用服务,他架构在CMP平台之上,为开发者提供了大量的中间件,开发工具、API接口,应用服务器,业务逻辑引擎等,它极大地降低了软件开发复杂度,为开发者降低成本,缩短时间。预测到2024年底,AEP平台到市场占比将在3类平台市场总和中达到53%;

根据全球工业互联网平台应用案例分析报告显示,80%的企业都开展了状态监测应用,是唯一覆盖全部调查行业的通用应用,而故障诊断(29%),预测性维护(26%),远程运维(19%),三类应用相对较少。预测性为何和预防性维护较少的原因在于大部分企业还是依赖历史数据的分享和预防,远程运维应用较少则在于大多数工业企业处于生产安全的考虑以及网络传输的时延,对远程控制仍然持保留态度。

9.1 云端通用能力

9.1.1 AI

不存在AI行业,唯一存在的是“AI+这个行业”,独立的AI是不能成为一个行业的,AI一定要和传统产业相结合才会得以发展,但与传统产业结合不颠覆传统产业,而是与传统产业合作,赋能传统产业,AI价值是帮助传统产业提升生产效率。通过与AI结合,重塑了新的行业,比如智能制造,智能安防,智能家居,智慧医疗等,未来所有等行业都会对内降本增效,对外提供人性化对服务为目标
商汤科技:主要业务计算机视觉和深度学习算法;
旷视科技:专注于图像识别和深度学习的技术与产品研发;
云从科技:专注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技术的研发;
依图科技:致力于人工智能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发;
达阔科技:专注于云端智能机器人技术的研究和开发,迎宾机器人,安保机器人,导盲机器人等机器人解决方案;
讯飞平台:致力于为开发者打造一站式智能人机交互解决方案;
神策数据:专业的大数据分析服务公司,大数据分析行业开拓者;
涛思数据:专注时序空间数据的采集,存储,查询,计算和分析;
海云数据:专注于利用人工智能和可视分析技术,深耕公共安全,交通运输,军民融合,智慧城市等行业;

9.1.2 物联网安全

2020年全球物联网安全市场,将从2015年对68.9亿增长到289亿美元,即年复合增长为33.2%。
奇虎360:互联网和手机安全产品及服务供应商。
梆梆安全:全球专业等移动应用安全服务提供商;
青莲云:依托多年来在网络安全领域等攻防实战经验,以及完整等智能硬件产品研发经验,将安全与业务无缝融合,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物联网安全整体解决方案。
启明星辰:国内极具实力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安全产品,可信安全管理平台,安全服务与解决方案的综合提供商。
一卓科技:深耕专注物联网安全芯片和安全方案领域,具备安全芯片,区块链安全,物联网设备认证,医疗耗材,配件认证,电子产品防盗版安全芯片等,全系列产品与方案;

9.2 区块链

对于物联网安全问题的直接解决方案就是区块链。区块链市场并不大2022年末,预计达到14.2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76.3%,而区块链和物联网的融合,使得物联网原来的一些问题得以改善和解决;物联网安全和隐私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的加密技术改善,设备间通信问题可以通过区块链信任机制得以定义,区块链还具有分布式的特点,可以物联网设备扩展提供支持。

10. 用篇

应用分类可以分为3类:

  1. 消费驱动型;主要面向的是个人消费者,如智能家居,穿戴,医疗健康,出行等;
  2. 政府驱动型;与城市管理、民生挂钩,如智慧消防,安防,照明,停车等;
  3. 产业驱动型;智能工业,智慧物流,车联网,智慧农业等。

不论是消费驱动、政府驱动还是产业驱动,终端泛在化,智能化,数据多维化,共享化是未来的趋势,而在广泛分布的智能终端基础上,基于数据的高效服务是各行业参与者关注的核心领域。
image.png

10.1 消费驱动型

直接应用于消费者的物联网产品、服务、而与消费者直接相关的智能手环,VR/AR,体脂秤,智能锁,智能音箱,共享单车,自动驾驶等都属于此范畴。2018-2023年等复合增长率为17.39%。

10.1.1 智能家居

智能家居里的品类可以分为智能家电,家用安防,智能照明,连接控制设备等。
智能音箱:智能终端公司,互联网巨头,初创公司都在积极介入,2018年是智能音箱爆发等一年,之所以这样,是因为参与者对智能家居入口的争夺,大家普遍把智能音箱当作家居的入口,其实不一定,音箱或许只是参与者打造的一只飞天猪,可以把智能音箱当作参与者进入智能家居的入口。
智能门锁:是基于音箱之后的又一个风口级硬件,2018年门锁渗透率只有5%,预计2020年有效供给会达到3500万套。考虑到中国的人口总数以及城镇化率,3000多万套的智能门锁显然不是该市场的上限,因此智能家居需要彻底的爆发必须点燃C端市场,C端不爆发那些所谓的千亿级市场将无从拖底,仅仅依靠B端的订单不可能承载智能家居这么大的市场。
image.png
海尔:采用有线与无线网络相结合的方式,把所有设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与网络连接,从而实现了“家庭小网”,“社区中网”,“世界大网”的物物互联,并通过物联网实现了3C产品,智能家居系统,安防系统等的智能化识别,管理以及数字媒体信息的共享。
美的:构建了以美居APP智能家电管理为纽带,旗下白电品类互联互通的家居智能化立体化解决方案。目前涵盖30多个品类,年出货2亿台,全球出货量第一,2016年智能单品出货量就达到了3000万。
全屋类:
小葱智能:专注于物联网+人工智能计算软硬件一体解决方案的高科技公司,应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连接人、设备、内容和服务,赋能智能家居、智慧酒店、智能公寓,智能办公,智慧养老等产业升级。
涂鸦智能:一个全球化智能平台,也是目前全球最大的语音AI交互平台,连接消费者、制造品牌、OEM厂商和零售连锁的智能化需求,为客户提供一站式人工智能物联网解决方案,并且涵盖了硬件接入,云服务,以及APP软件开发三方面,形成人工智能+制造业的服务闭环。
欧瑞博:家居智能化,社区智能化,智慧城市,物联网产品制造商,和系统方案提供商,推出三大场景应用方案:智慧家庭,智慧办公,智慧酒店,并在全球范围内实现项目落地。
博联:从事集成电路研发、设计、加工。
雅观科技:是一家闭路监控设备研发商,主要提供闭路监控设备的制造和闭路监控工程的设计与研发。

10.2 政策驱动型

与消费驱动不同,政策驱动涵盖的主要是智慧城市管理方面的应用。包含了消防、安防、系统集成、公共事业、照明、停车等;

10.2.1 智慧消防

通过远程监控等方式替代了传统人力现场工作模式,实现全面感知,开放共享,预测预警,研判分享和指挥决策等基础上,大大提升消防服务领域等市场集中度。
伴随着政策红利,众多公司都进入了消防市场,包括传统安防厂商、互联网巨头、通信公司、以及初创公司等,阿里推出了City Link城市物联网平台,智慧消防就是其中重要等部分。华为通过NB-IoT为智慧消防提供了技术土壤,一些初创公司也从垂直解决方案等角度入手。从设备感知端、数据处理IaaS层、数据汇聚PaaS层以及应用SaaS层,拥有千亿市场等消防产业正在向着智能化,专业化发展。
中国是全球范围内最大的,但是人均配比方面与发达国家和地区还有很大的差距。国内看安防产品主要分布在人口密集、经济发达地区,如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地区,以及中部地区,城市居民人均配比较高。
中国目前有1.76亿个摄像头,预计3年内会增加到6.26亿个。摄像头要求从看得见到看得懂转变,这要求摄像头更智慧,可以预见,未来安防摄像头都会装上智慧大脑。传统巨头,海康、大华,互联网巨头阿里、腾讯、AI公司商汤、旷视、依图、云从等。
四信数字:专业从事物联网系列产品及软件平台到研发、生产、销售及服务。通过自主研发到核心物联网技术,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网等技术搭建真正安全、智慧等消防体系,为政企单位及行业客户提供端对端等智慧消防一站式解决方案。
泰和安:专注于物联网消防产品,消防设备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产品和方案包括:火灾自动报警及联动系统,家用火灾安全系统,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消防应急照明及疏散系统,消防设备电源监控系统,防火门监控系统等。
泛海三江:国内火灾探测报警,灭火系统,及消防物联网解决方案供应商之一。

10.2.2 公共事业

智慧公共事业主要涉及城市自来水,电力,煤气,供热等表计类应用,芯片、模组、终端、平台等都是与之相关的产品。目前事业2G网络实现的智慧公共事业场景占据绝对的比重。通常抄表的寿命是6年左右,目前渗透率依然很低。

10.2.3 智慧停车

智慧停车的智慧体现在:智能找车位+自动缴停车费。服务于车主的日常停车,错时停车,车位租赁,汽车后市场服务,反向寻车,停车位导航等。
2016年一二线停车行业收入规模4200亿,到2021年,停车市场将达万亿。商业体规划车位收入7800亿,路侧停车位收入将超过2000亿。
唯传科技:面向智慧城市,智慧停车,智慧能源,智慧农业,智慧畜牧,资产监管,物联网金融等行业。

10.2.4 系统集成

万达信息:中国智慧城市领军企业,业务领域涵盖卫生健康、民生保障、平安城市、企业服务、电子政务以及城市公共平台等建设和运营。
宝信软件:涉及钢铁、交通、医药、有色、化工、装备制造、金融、公共服务、水利水务等。
华胜天成:涉及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安全等领域,在电信、邮政、金融、政府、旅游、教育、制造、能源、交通、军队等领域有大量成功案例。

10.2.5 智慧照明

三思:国内最大的LED显示屏和LED照明及其应用系统服务商,港珠澳大桥的所有LED灯,隧道灯,可变情报板,景观照明等;

10.3 产业驱动型

消费驱动主要面向C端用户,政策驱动型应用服务于G端需求,而产业驱动型应用面向B端,相关产业包含智能工业,车联网,智慧物流,智慧农业。

10.3.1 智能工业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等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拓展“智能+”为制造业转型升级赋能。
《工业互联网APP培育工程实施方案(2018-2020年)》到2020年培育30万个面向特定行业,特定场景到工业APP,到2025年,形成3-5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百万工业APP培育以及百万企业上云。

10.3.2 车联网

充分泛海标准在车联网产业生态环境构建中的顶层涉及和基础引领左右,加快共性基础,关键技术,产业急需标准的研究制定,为打造具有核心技术,开放协同的车联网产业提供支撑。规划了5905-5925MHz频段共20MHz带宽的专用频率资源,以支撑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
中国车联网市场规模将保存40%以上的告诉增长,预计2025年突破2000亿元,全球占比四分之一。
未来,网联汽车会成为除了家庭以外的又一“移动家庭”。

10.3.3 智慧物流

物流行业会向着智慧化、无人化升级,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会融入该行业,物流行业面临着从端管边云等重塑,基于阿里在物联网、云计算、边缘计算、智慧金融、新零售等方面的能力,构建管道能力的物流体系对阿里而言有着重要意义。
苏宁物流:自营零售物流企业,专业从事仓储、配送等供应链全流程服务。专注从效率、体验、管控、创新四大维度提升客户服务力。
菜鸟:专注于搭建四通八达的物流网络,打通物流骨干网和毛细血管,提供智慧供应链服务。
海康:智慧物流管理系统解决方案由智能仓储解决方案、海康可追溯和可视化管理系统组成,实现自动管理仓储物料入库、拣选、出库、盘点过程。
京东物流:无人重卡,无人机,智慧餐厅,无人超市等。京东到仓服务全程保障入仓流程,提供一体化解决方案,省去货物周转环境,节约物流成本,仓配一体化解决方案,实现上下游全流程联动,全程可视、可控、可查。
G7:向大型物流企业和数以万计等车队提供车队综合管理与服务解决方案,覆盖安全、结算、金融、智能装备等车队运营全流程。G7致力于建设中立、开放等技术平台、构建产业互联等生态系统,通过AI+IA(人工智能+智能资产)战略,赋能物流企业和车队客户、提升行业整体效率。

10.3.4 智慧地产

SOHO中国:将5G作为年度战略部署,牵手移动、联通、电信完成北京16个5G部署,并率先应用了基于5G传输的温湿度传感器、可燃气体传感器、渗水传感器、吸烟传感器等;
碧桂园:与紫光、博世达成重大合作,案例:产城融合等智慧小镇,以潼湖科技小镇定位于世界级物联网和智能控制产业基地。

11. 服务篇

通过采用各自标准/协议中等长处,权衡各方利益,推出一种多方参与共同制定等标准/协议。以NB-IoT为例,2014年5月华为,Vodafone提出NB M2M技术,智慧又进化为NB-CIoT,2015年7月,Nokia,Ericsson,Intel提出NB-LTE技术,随后3GPP开始制定标准,到2016年7月确定NB-IoT正式诞生。这一过程不乏各大通信厂家等明争暗斗。

11.1 标准化组织

ITU-国际电信联盟:国际电信联盟是主管信息通信技术事物等联合国机构,负责分配和管理全球无线电频谱与卫星轨道资源,制定全球电信标准,向发展中国家提供电信援助。
3GPP:为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制定全球适用技术规范和技术报告,之后增加了对UTRA长期演进系统的研究和标准的制定。
IEEE: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国际性的电子技术与信息科学工程师的协会,是目前全球最大的非盈利性专业技术学会,致力于研究局域网和城域网的物理层和MAC层规范。
中国信通院:工业和信息化部直属科研事业单位,专注4G/5G,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移动互联网,物联网,车联网,未来网络,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未来网络,VR/AR,智能硬件,网络与信息安全等。
物联网智库:专注于为物联网产业链企业提供专业服务,目前已成为物联网领域中唯一集专业媒体、市场咨询、产业组织、投资顾问于一体等垂直产业服务机构。
物联传媒:专注于RFID、一卡通、智能家居、智能硬件、传感器网络、无线通讯、网络与信息安全、智慧城市及各行业系统集成等物联网产业。业务范围:展会、会议、评选。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