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2019物联网之星

image.png

2. 物联网和房产

这种大会也开始售楼了么?第一次遇到,也许是疫情的原因,深圳写字楼空置率达到21%,不容易。
image.png

3. 物联网的来龙去脉

工程院院士:孙玉

3.1 物联系统

孙院士认为,物联网因为并不是一般的网络,所以不应该称为物联网,而应该叫“物联系统”。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3.2 物联网产业的形成

物联网产业可以追溯到数字家庭行动计划,起源居然是盖茨的一个建议。
image.png

3.3 边缘计算

边缘计算其实先于物联网云平台,即本地物联系统,如早期快思聪或者Control4的智能家居系统(智能家居系统集成),之后因为互联网公司超前(或炒起的概念),发展为智能家居。直接从云入手,从云计算逐渐下沉到雾计算,再就是边缘计算。
image.png

3.4 物联网发展历程

2006-2016,10年时间是物联网的尝试阶段,基本成熟后从2016年开始大规模应用,期间大量的新技术在物联网中得到了应用。
image.png

3.5 大数据分析方法

大数据全称:大数据分析方法,他也有发展历程:
第一阶段:没几条数据,个例分析特点;
第二阶段:有一些数据了,人工或者通过统计工具可以统计分析,批量分析因果;
第三阶段:数据量太大,没法人工分析了,通过大数据分析找规律,不问因果,用于检讨过去,指导未来;
image.png

3.6 网络切片

将5G网络切出多张虚拟网络,逻辑上隔离,从而支持更多业务。
image.png

3.7 物联网的角色

各个产业都纷纷应用了物联网,给物联网产业带来各种新技术的同时,也进一步确定了物联网的定位。
image.png
物联网的应用主要在两个目的:

  1. 改善环境;
    1. 智慧城市
  2. 提高产能;
    1. 智能制造

主体都是后者,物联网是城市或者制造信息化的工具,所以产业才是重点,物联网只是辅助,请摆好自己的位置。回来看智能家居也是,云平台、APP、网关、模组都是辅助,硬件产品、智能场景才是重点。
image.png
综上,云平台、APP、网关等不应该变成设备和场景的制约(瓶颈),一切都以用户实际体验需求为主。
image.png

3.8 关于标准

标准指定的过程就是国家或集团实力竞争、技术借鉴和趋同的过程,最后是利益分配的过程。最终的结果会是:

  1. 实力强市场大的就是标准,如TCP/IP协议,USB协议;
  2. 实力相当互为标准,例如4G(联通、移动、电信的不同网络制式,虽然都支持3GPP,但是基站不同);

image.png

3.9 物联网的国家战略

下面详细说。
image.png

4. 5G+AIoT

4.1 AI的战略发展

2018年已经是MI的高峰点,同时也是AI时代的高速发展阶段。
image.png
AI发展的前4大阵营,中美欧日,美国19年开始重视人工智能产业,但是因为美国的产业和人才优势,发展最为超前,日本最早也是目前机器人领域发展最好的,重点发展领域是教育、养老和机器人商业。
image.png

4.2 新基建的红利

2020年发布的新基建其实已经经历了5次的起草和修订,从最初的概念揽括到现在的具体而落地的技术覆盖,商汤一直参与其中。基本可以分为3个方向,信息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和融合基础设施。其中谈到的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都是信息基础设施,智慧交通和能源属于信息和产业融合的范畴。
新基建其实不能单独看,认为他是全新的信息技术类的基础设施,他其实是老基建“铁公机”的延伸和扩展,是基于老一代基础设施上的新的技术应用和创新。从这方面讲,一般的非产业内的公司,在基建中并不能直接享受到实质的红利。
但是间接红利仍然会有,比如4G的大规模部属,对于外卖、直播、游戏等产业的影响。铁公机对于房地产和日常出行、生产制造产业转移、快递行业、电商行业的影响,都是间接的。
image.png
基建的作用仍然会直接以城市的智慧化为切入点,带动新一轮的产业升级。国家会首先从社会治理,城市安全、教育、医疗等领域入手。
image.png
端边 - 传输网络 - 云服务 - 城市运营,从4大架构中看,新基建带来的作用可以直接三个词概括:
善政、惠民、兴业。
image.png
image.png

4.3 移动网络与产业

移动网络和工业的关系可以总结如下:

  1. 1G带来的机械化;
  2. 2G带来的电气化;
  3. 3G带来的信息化;
  4. 4G带来的智能化;
  5. 5G将带来新一轮产业互联网和工业革命;

重点:产业和工业是5G的最大收益方。这也是为什么目前的5G在园区、工厂应用最为广泛,政府也大力扶持的原因。这也很好的解释了,民用领域,为什么5G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智能家居领域5G基本没有应用案例的原因。
image.png

4.4 产业与机会

AIoT的整个产业链的各个领域占比:

  1. 硬件和终端:25%;(各类传统制造业)
  2. 通信服务:10%;(几大运营商)
  3. 平台服务:10%;(几大互联网云服务提供商)
  4. 软件开发/系统集成/增值服务:55%;(中小企业,系统集成企业的机会)

image.png

4.5 AI伦理

特别提一下AI伦理:

  1. 大数据算法,神经网络给出的结论人类已经无法理解,且规律有时候不符合人类当前的伦理道德:举例(美国曾经有个算法得出的结论:去某个医院看病的人患癌症的几率更高,结果不一定错,但是这个结论常人无法接受)
  2. 所以类似的AI伦理需要有专门的团队针对计算的结果进行分析,优化,以适应出海后符合各地的政治、宗教、人伦等,而不至于把自己陷入绝地。

image.png

4.6 社会责任

一切技术的进步不管最初的原因是什么,最终都要走向承担社会责任的路,SDGs。
image.png

5. 数字标识和工业互联网

数字标识的表象是识别,却远远不止这些;目前所有运用的技术都是几年甚至是百年前的技术。
image.png

5.1 感知与信息变革

识别只是感知层的东西,以感知层为基础,发展的一系列后续的云计算、AI、5G等技术才是让这个产业发展的核心动力。我们可以认为以上都是基础设施,而不仅仅认为感知层才是基础设置。
image.png
image.png
比如二维码,ETC只是采集层,通过二维码识别出的人员流动信息为疫情带来的社会安全变革,通过ETC带来的智慧交通的变革才是数字标识的核心价值。
image.png

5.2 感知促进效率和就业

这些技术带来的工业互联网变革,影响的不仅仅是生产效率的提升,同时带动了就业。
image.png
image.png

5.3 感知的核心是应用

全球化的数字标识节点为产业升级和数据追踪,节点是基础,应用才是目的。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5.4 新零售与数字标识

阿里内部在18年时,重新定义了新零售,新零售不是场景的新零售,而是产业的新零售;需要从产业源头开始赋能,全产业链融合起来,才能在终端场景里实现真正的新零售,才能给整个行业带来变革。
源头和终端,标识是触点,背后的信息是支撑。根据信通院的描述,这也是十四五的规划。
image.png
image.png

6. 企业发展和物联网

当一个技术不再被人提及的时候就是这个技术普及的时候。
image.png

6.1 技术与企业机会

当一个技术不断被人提起的时候,就是这个技术的机会。

  1. 新技术想做大,D点入局,筑起护城河;
  2. 想快速赚钱,E点入局,高速发展期;
  3. G点退出,寻找新机会。

image.png

6.2 企业发展阶段

物联网产业价值链分为三个阶段:

  1. 早期:公司以需求、产品定义、客户寻找、交付和运维为主;
  2. 中期:公司以产品定义,数据管理、生产库存为主;
  3. 后期:公司以需求、数据管理和二次销售为主;

不同的阶段不同的使命,公司把握核心部分,将非关键环节外包,提高效率。
image.png
企业竞争力以效率提升,成本降低为中心。
image.png
image.png
公司定义好自己的战略和自己的竞争力,做什么和不做什么。
image.png

7. 新基建的核心

这里以一个故事开头:
演讲人前天晚上,和女儿视频通话,感叹4G给生活带来的改变,同时想1-4G是网速的提升,直接影响就是网速变快了,5G大家知道的是网速更快。
仅仅如此么?
如果真的只是网速的变化,中国和美国是否有必要就5G的问题进行政治博弈?并把5G风头浪尖的华为拖下水,基于此延伸出来的思想:5G的变化一定不是局限于网络速度,而是他对物联网的影响。大家能看到和看不到的影响,5G之后,万物互联,这将极大的关系着国家安全和经济建设。
而新基建更是基于5G+AIoT的工业兴国的发展战略,由此可以推断,5G之后的路一定是围绕工业物联网展开的。

5G的核心诉求就是物联网。也是目前多国对抗的焦点。
image.png
image.png

7.1 智慧社区、园区、城市的区别

  1. 智慧社区:以人为本;
  2. 智慧园区:以企业为本;
  3. 智慧城市:以社会为本;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8. 智慧交通、智慧农业的应用案例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image.png

9. 总结

对这个领域了解的越多,越发现自己的浅薄,感觉自己已经到了达克曲线的绝望之谷,太多的未知。所以,这次的物联网志总结不了,各位看自己的理解吧,欢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