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时常有人和我说,没办法静下心来阅读一本书,或者买书的速度甩了读书的速度十几条街。 那么,应该如何阅读一本书呢? 《如何阅读一本书> 》的作者告诉我们,读书有4个层次,3种目的,2种方法。>
2种方法:略读和精读。不是每一本书都需要精读的,只要你愿意,从目录里挑选一章你看起来顺眼的,跳过去看看,第一印象不错,那么恭喜你,这次略读以后,你可以继续精读了。如果翻过去一看,这都是什么鸡汤、废话,那么再任意挑选一章,仍然如此,那么恭喜你!这本书被你发现了,不是糟粕肯定算不上精华,也不用精读了。
3种目的:娱乐消遣,读书也有如刷抖音一样的效果,比如凤姐爱读的《故事会》、《知音》。第二层是获取资讯,读书看报是我们获得资讯的基本方法。第三层是增进理解力,比如《如何学习》告诉我们应该用“间断 + 学习”的方式来记忆和学习,用“遗忘 + 回想”的方式增强记忆。再> 比如我们读《黑天鹅》是为了了解极端事件对我们的影响,增强我们在工作、生活中应对极端事件的方法和手段。
4个层次:基础阅读 - 我知道开始阅读了; 检视阅读 - 我知道它讲了什么故事了; 分析阅读 - 我清楚它讲的有没有用甚至知道该怎么用它了;主题阅读 - 我知道这本书和其他同类书有什么区别,以及这本书的利弊在哪里了。

🌍内容简介

《如何阅读一本书》读书笔记 - 图1

书名 《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
出版社 商务印书馆 阅读日期 2019年3月
豆瓣评分 8.4 我的评分 ☆☆☆☆☆
  • 版权声明
    • 本文基于原著《如何阅读一本书》进行二次分解、总结、提炼,供爱好者分享和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同时本笔记经二次创作者精心准备和整理,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并注明来源和出处。


🔀内容简介

  • 该书强调阅读是一种主动的活动。阅读一般分做三种目的:娱乐消遣、获取资讯、增进理解力。#重要只有最后一种目的的阅读能帮助阅读者增长心智,不断成长。该书主要论述指导如何通过阅读增进理解力。它将阅读分做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在书后推荐了一系列的经典名著。阅读的四个层次是渐进掌握的,上一层次包括下一层次阅读法
    1. 第一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摆脱了文盲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
    2. 第二个层次的阅读,称之为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这个层次要问的典型问题就是:“这本书在谈什么?”
    3. 第三种层次的阅读,称之为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分析阅读就是全盘的阅读、完整的阅读,或是说优质的阅读—读者能做到的最好的阅读方式。分析阅读就是寻求理解
    4. 第四种,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称之为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在做主题阅读时,阅读者会读很多书,而不是一本书,并列举出这些书之间相关之处,提出一个所有的书都谈到的主题

🟢第一层阅读:基础阅读elementary reading

👁‍🗨基础阅读的4个阶段(基础阅读的能力基本由孩童时代所养成)

  • 孩童阶段:视力、听力、理解力、注意力、语言能力
  • 孩童阶段:基本阅读能力,看图识字
  • 快速建立字汇能力,能从上下文所提供的线索里, “揭发”不熟悉的词语和句子
  • 精进前面3项的能力

📑第二层阅读:检视阅读inspectional reading

💫主动阅读

  • 主动阅读的目的:积极思考、主动吸收。阅读是一件主动的事、阅读越主动,效果越好
  • 主动阅读的要求(阅读完一本书,问自己4个问题)

    • 这本书到底在讲什么?主题
    • 细说了什么?怎么说的?主题、分论点、实例
    • 这本书讲的有道理吗?理解与判断
    • 这本书和你有什么关系?启发

      🏌🏼‍♂️粗读或略读

  • Why?为什么要进行系统的略读或粗度

    • 你并不知道自己想不想读这本书
    • 你想发掘所有的东西,但时间有限
  • How?略读或粗度的方法#经验
    • 检视书本的书名页、序言:帮助自己了解作者的意图、书本大概内容
    • 检视书本的目录:基本框架的了解
    • 检视书本的索引:发现作者要宣讲的重要词条
    • 检视书本的出版者:客观看待,发现有用信息
    • 随机挑选几个主题章节看看,给是否值得看下去做决策
  • 主动阅读与做笔记#重要
    • 做笔记的好处:保持清醒、主动思考、帮助记忆
    • 笔记分类:结构笔记、概念笔记、情境笔记
    • 做笔记的方法:画线、画符号、圈出关键字或句子、空白处做笔记
      • 画底线——在主要的重点,或重要又有力量的句子下画线
      • 在画底线处的栏外再加画一道线——把你已经画线的部分再强调一遍,或是某一段很重要,但画底线太长了,便在这一整段外加上一个记号
      • 在空白处做星号或其他符号——要慎用,只用来强调书中十来个最重要的声明或段落即可。你可能想要将做过这样记号的地方每页折一个角,或是夹一张书签。这样你随时从书架上拿起这本书,打开你做记号的地方,就能唤醒你的记忆
      • 在空白处编号——作者的某个论点发展出一连串的重要陈述时,可以做顺序编号
      • 在空白处记下其他的页码——强调作者在书中其他部分也有过同样的论点,或相关的要点,或是与此观点不同的地方。这样做能让散布全书的想法统一集中起来。许多读者会用Cf这样的记号,表示比较或参照的意思
      • 将关键字或句子圈出来——这跟画底线是同样的功能
      • 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笔记——在阅读某一章节时,你可能会有些问题(或答案),在空白处记下来,这样可以帮你回想起你的问题或答案。你也可以将复杂的论点简化说明在书页的空白处。或是记下全书所有主要论点的发展顺序。书中最后一页可以用来作为个人的索引页,将作者的主要观点依序记下来

💥第三层阅读:分析阅读analytical reading

🎫第一阶段:找出一本书在谈什么

了解书本的种类与主题:理论型还是实用型

  • 你一定要知道自己在读的是哪一类书,而且要越早知道越好。理论性与实用性作品的区别

    • 实用是与某种有效的做法有关,不管是立即或长程的功效。而理论所关注的却是去明白或了解某件事
    • 我们一定要超越“知道这是怎么回事”,进而明白“如果我们想做些什么,应该怎么利用它”。概括来说,这也就是知与行的区别。理论性的作品是在教你这是什么,实用性的作品在教你如何去做你想要做的事,或你认为应该做的事
    • 实用性作品:
      • 指南
      • 某种艺术的学习技巧
      • 任何一个领域的使用手册,像工程、医药或政治问题的书
      • 一些通常教导我们如何认知经济生活环境(个别的或社会整体的),教导我们该做不该做的事,如果不做会有什么惩罚等,则是实用的书
      • 演说
    • 理论性作品:
      • 历史
      • 科学:心理学、几何学和物理学
      • 哲学
    • 区别和联系:
      • 历史书的秘诀就在书名。历史的本质是口述的故事。历史就是纪事,在处理一些发生在特定时间,特定地点的真实事件
      • 科学不会太在意过去的事,他所面对的是可能发生在任何时间、地点的事
      • 哲学比较像科学,不像历史,追求的是一般的真理,而非发生在过去的特定事件,不管那个过去是近代或较远的年代
      • 如果一本书理论的书强调的内容,超乎你日常、例行、正常生活的经验,那就是科学的书。否则就是一本哲学书

        主题归纳

        使用一个单一的句子或者词组来描述整本书的内容

  • 一个好的作者会经常帮助你整理出他书中的重点

  • 一本书的整体精神可以有不同的诠释,没有哪一种一定对

    逻辑结构

    了解书中的主要观点是如何按照顺序组成一个整体的

  • 逻辑结构分解的通用方法

    • 作者将全书分成五个部分,第一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二部分谈的是什么,第三部分谈的是别的事,第四部分则是另外的观点,第五部分又是另一些事
    • 第一个主要的部分又分成三个段落,第一段落为X,第二个为Y,第三个段落为Z
    • 在第一部分的第一阶段,作者有四个重点,第一个重点为A,第二个重点为B,第三个重点为C,第四个重点为D
  • 理性读书:不一定读每本书都要用上同样的力气。选择少数相关的几本书
  • 属于自己的架构:你不用跟着书上所出现的章节来归纳一本书的架构。当然,原来的结构可能比你区分的纲要要好,但也可能比不上你的纲要。无论如何,你得自己你纲要就对了
  • 找出作者想问的问题,和想要解决的问题

    🔀第二阶段:诠释一本书的内容

  • 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作者达成共识

  • 发现最重要的句子,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 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句子,再重新架构出来
  • 确定作者解决了 什么问题、哪些解决了、哪些没解决

    💹第三阶段:像沟通知识一样评论一本书

  • 不要轻易评论

  • 输出评论之前,区别真正知识与个人观点
  • 批评观点: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错误、逻辑、不完整

    🚩辅助阅读:工具书的运用

  • 明智地运用工具的四个条件

    • 首先要有一些想法,不管是多模糊的想法,那就是你想要知道些什么?换句话说,你一定要能对工具书问一个明智的问题
    • 其次,你一定要知道在哪里找到你要找的答案
    • 你必须要知道工具书是怎么组织的
    • 还要能确定该书的编者或作者知道哪个答案
  • 如何使用字典
    • 文字是物质的
    • 文字是语言的一部分
    • 文字是符号
    • 文字是约定俗成的
  • 如何使用百科全书
    • 事实是一种说法
    • 事实是一种“真实”的说法
    • 事实是真相的反映
    • 事实是某种程度上的约定俗成

‍🤝‍第四层阅读:主题阅读syntopical reading

🌍主题阅读的五个步骤

🎈主题阅读步骤一:找到相关的章节

  • 在主题阅读中,你及你关心的主题才是基本的重点,而不是你阅读的书
  • 两步检视阅读
  • 确认哪些是相关的书籍
  • 确认哪些是相关的章节
  • 记住最主要的工作不是理解整本书的内容,而是找出这本书对你的主题有什么帮助,二这可能与作者本身写作目的相去甚远。

    🧡主题阅读步骤二:带引作者与你达成共识

  • 在这时候就是由你来建立起共识,带引你的作者们与你达成共识,而不是你跟着他们走

  • 建立一种共通的词汇,强迫作者使用你的语言。我们不只要能够坚决拒绝接受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还得愿意面对可能没有任何一位作者的词汇对我们来说是有用的事实

    👀主题阅读步骤三:厘清问题

  • 我们也得建立起一组不偏不倚的主旨。最好的方法是先列出一些可以把我们的问题说的比较明白的问题,然后让那些作者来回答这些问题

  • 第一个问题通常跟我们在研究的概念或现象的存在或特质有关
  • 第二个问题可能跟这个现象是如何被发现,或这个概念是如何表现出来的有关
  • 第三个问题是与回答前面问题所产生的影响有关

    🎇主题阅读步骤四:界定议题

    💦主题阅读步骤五:分析讨论


🎴金句展示

  • 如果你的阅读目的是想变成一个更好地阅读者,你就不能摸到任何书或文章都读。这些书一定要看起来是超越你的能力才行
  • 更高层次的书,在你重读时发现这本书好像与你一起成长了
  • 心智就更肌肉一样,如果不常运用就会萎缩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