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1

书名 《必然》 作者 凯文凯利
出版社 电子工业出版社 阅读日期 2019年7月
豆瓣评分 8.4 我的评分 ☆☆☆☆☆
  • 本书导读
    • 想象过我们的未来是怎么样子的吗?回溯到过去10年,不,5年,我们出门再也不用忍受的士“这里不去、那里不去”的拒载感受,掏出手机打开APP滴滴一下,马上出发;即将深夜了,我们打开手机APP坐在家里就能吃到送货上门热腾腾的鸡肉饭;我们还在京东网考虑一款心仪的产品何时降价时,已经有人“开团”待人加入组团而直接低价购买;下班时间到了,你打开导航软件,和你是老熟人的导航软件会立即跳出几个常见目的地选项“XX花园”或者“XX小区”;你一定经历过“喜欢这件商品的人也购买了这一件……”的套路,推荐引擎为什么会这么懂你;马斯洛心理需求层次被恶搞为7层,最底2层分别是“WIFI”和“手机电量”,而如今我们只需在餐厅前台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5秒钟就解决了电量和WIFI的问题。
    • 那么,将来我们的生活会发生什么样的巨大改变呢,扪心自问,这些问题你都有答案了吗?
    • 你能想象将来我们90%的同事都是机器人,而不是我们人类吗?
    • 最近的日子里,你租房、租车、租充电宝,将来你会出租自己的想法、创意、甚至自己的情绪吗?
    • 小时候父母、老师、官方媒体等帮我们屏蔽了那些不该让我们知道的恶性事件、暴力、色情等负面事物,那么我们将来如何屏蔽和筛选消息而选择更加优秀的学校、更加优秀的网购网站、甚至是选择更加优秀的机器人伙伴?
    • 试想一下,某一天清晨起床,我们的智能设备告诉我们昨晚的深度睡眠是几小时,血压血脂的数值各是多少,喝水应该喝多少升,今天应该补充何种维生素,这时家里的机器人会送来你需要的食品、药品。这一幕会实现吗?
    • “知乎”网站和“维基百科”网站,一个问答网站、一个科普网站,为何都会崛起?
  • 核心内容
    • 未来,你的薪水高低将取决于你能否和机器人默契配合。90%的同事将会是看不到的机器,而没有它们,你的大部分工作将无法完成。这是作者凯文凯利在书中对未来大胆设想
    • 今天我们对未来充满无限期待,用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描述它,但真正伟大的东西远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未来令人是难以置信的,但是,我们须相信那些不可能之事,我们尚处在开始的开始。在不远的将来,我们会向哪些方向前行,必然而然
    • 书中凯文凯利对十二种必然的科技力量加以详细的阐述,并描绘出未来三十年这些趋势如何形成合力指引我们前行的方向。作者凯文凯利基于过往从业经历和对未来趋势的敏锐观察对十二个关键词“形成”“知化”“流动”“屏读”“使用”“共享”“过滤”“重混”“互动”“追踪”“提问”“开始”一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断,并结合现实生活中种种生动的案例,给我们指明了科技新物种不断变迁的12条道路。它们每一个都是一种正在发生的趋势。同时,生活中的种种迹象也表明这些趋势将持续至少三十年
  • 版权声明
    • 本文基于原著《必然》进行二次分解、总结、提炼,供爱好者分享和学习之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笔记经二次创作者精心准备和整理,如需转载请提前沟通并注明来源和出处。


1)形成 Becoming

  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0/jpeg/1234659/1590408065315-9f2bc8ab-e754-482e-bff8-4ea45bc2182a.jpeg#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272&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657&originWidth=1292&status=done&style=none&width=535)

现代社会“迭代”不断的事实

  • 未来的科技生命将会是一系列无尽的升级,而迭代的速率正在加速。功能不再一成不变,默认设置荡然无存,菜单也变成了另外的模样
  • 技术元素的不停升级和变化,让我们有点魂不守舍。就在不久前的某一天,我们都觉得没有手机的话,第二天就活不了。但是在10年前,这种需求却会让我们目瞪口呆。现在网速一慢,我们的脾气就见长,但在以前,我们还很“纯真”的年代里,我们对网络一点想法也没有

    “进托邦”的趋势

  • 乌托邦的完美世界,没有问题,没有烦恼,但因此乌托邦也没有机遇存在。而反乌托邦则是乌托邦的对立面,表面上看起来平静如水,而实际上是一个真正破败的社会。因此,我们最终的归宿是“进托邦 — Protopia”

  • 进托邦并不是目的,而是一种变化的状态,是一种进程

    • 在进托邦的模式里,事物今天比昨天更好,虽然变好的程度可能只是那么一点点,它是一个渐进式的改变,也是一种温柔的进度。这种微小的进步既不引人瞩目,也不鼓舞人心,但随着时间的流逝,真正的利益便在这种问题与解决方案同时进行的循环扩张背后逐渐积累起来

      链接万物

  • 今天的网络就是所有可以访问到的超链接文件,但在今天,数字世界的大部分都不能用搜索引擎搜索到。Facebook、手机应用、网络世界,甚至是一段视频里发生的很多事情,今天的搜索引擎都无能为力,但在未来的30年中不会是这样 ,超链接的触手会链接万物,一个主机游戏里发生的事情甚至会像新闻一样搜索便展现出来

  • 超链接还会延伸到实体当中,无论人造还是天然。再过30多年,整个世界都会和我的设备交织在一起,网络将会延伸到这颗星球的各个物理维度
  • “Becoming”一直在路上

    • 过去30年已经开创了不可思议的起跑线—可以建造真正伟大事物的坚固平台。但即将到来的将会不同,将会超越现在,将会成为他物。而最酷的东西甚至尚未发明出来

      2) 知化 Connify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2

      知化的概念

  • 赋予对象认知能力

    • 新兴人工智能就是被赋予了一种知化能力的设备

      知化的表现形式

  • 大数据

    • 人工智能之所以能获得突破,部分是因为对全世界令人难以置信的海量数据的手机为人工智能提供了训练的条件。大规模的数据库、自我追踪、网页Cookies、网上足迹、太字节(TB)级别的存储、几十年的搜索结果、维基百科以及整个数字世界都成了让人工智能变聪明的老师
    • 建设人工智能就像早一艘火箭飞船,需要一个巨大的引擎和燃料。飞船的引擎就是各种学习算法,燃料就是我们提供给这些算法的大量数据
  • “神经”网络
    • 20世纪50年代发明的“数字神经网络”,其关键在于如何驾驭数百万甚至数亿神经元之间多如天文数字的组合关系。其中的关键路径在于将神经网络组织成叠层 — Stack Layeres。以人脸识别为例,当神经网络中的某一组数位发现能触发某种图案,比如一只眼睛的图像,这个识别的结果—“是一只眼睛”就会被移到下一层级进行进一步解析,下一层级可能将双眼归在一起,并再次向下级传动、识别,这种算法称之为“深度学习”,有多伦多大学的杰夫辛顿所发明
    • 由并行计划、更大量的数据、更深层次的算法组成的这场完美风暴,让酝酿了60年的人工智能仿佛一夜间获得成功
    • 越多人使用人工智能,它就会变得越聪明;而它变得越聪明,就有越多人使用它
  • 知化的趋势与应用

    • 超级电脑“沃森”的“行医”计划
    • IBM研究实验室的超级电脑“沃森”,同时可以运行上百个人工智能项目。只要能用手机、台式机或者自己的数据服务器连上沃森,它就像所有云端化的事物一样,同时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服务。IBM的研发工程师希望沃森从事医学工作,因此他们正在开发的应用程序终结就有一款是医疗诊断工具
    • 当人们告诉计算机沃森在印度感染的某种疾病症状以后,它就会给人们一张按照得病可能性由高到低排列的疾病推断清单,它声称人们最有可能感染了贾第鞭毛虫,而结果却是如此
    • 从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速度来看,现在出生的孩子在成年后可能很少需要依靠医生来诊断了

      知化的趋势

    • 如今我们将知化从前所有被电气化的东西,新的实用人工智能还会通过加深我们的记忆力,加速我们的认识能力等方法来强化个体以及全体人类的能力。通过注入额外的智能,我们几乎想不到什么东西不能变得新奇、有趣

    • 能够结合人工智能的行业多到数不尽,越是看起来不可能的行业,加入人工智能的影响会越大
    • 谷歌搜索贡献了80%的谷歌收入,但是谷歌正在利用搜索改善它的人工智能,而不是用人工智能强化它的搜索能力。谷歌最新的计算机之一,它已经能够为任意一张给定的照片写下准确说明,选取一张网上的照片后,它会“看着”这张照片然后给出完美的说明
  • 第二次自动化浪潮正在引领这项变革,而人工智能、廉价传感器、机器学习、分布式智能将成为变革的焦点,广泛的自动化讲会触及包括体力劳动和知识型工作在内的所有工种
  • 人类与机器人的关系把工作分为4类

    • 人类能从事但是机器人更佳的工作
    • 人类不能从事但机器人能从事的工作
    • 人类想要从事却还不知道是什么的工作
    • 刚开始只有人类能从事的工作
    • 这不是一场人类和急切人之间的竞赛,而是一场机器人参与的竞赛。未来,你的薪水高低将取决于你能否和机器人默契的配合,90%的同事将会是看不见的机器,而没有他们,我们的大部分工作无法完成

      3) 流动 Flow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3

      流动的概念

  • 互联网是世界上最大的复印机,它将我们使用它所产生的一切行为、特征、想法拷贝成了复制品。为了将信息从互联网的某一个角落传输到另一边,通信协议让信息在传输过程中经历了数次的复制

    • 信息、创意、资讯的实时复制加强了21世纪经济中的主要部分
  • 流动是计算机时代的第三个阶段

    • 第一阶段:新媒介最初的形态,是模仿它所取代的媒介。比如,第一代计算机从办公室借鉴了大量的比喻:我们电脑上有桌面、还有文件夹
    • 第二阶段:引入了网络组织原则,基本单位不是“文件”,而是“页面”,用页面存储信息、传递知识
    • 第三阶段:文件、页面都不如从前重要,最基本单位是“流”和“信息流”。我们持续不断的监视推特、Facebook网上的信息流,我们已经沐浴在更新、通知的信息流里

      信息复制的力量

      复制是计算机时代的必然产物,数字复制品推动着信息时代,它精准而且免费
  • 复制与“免费”的解读

    • 复制与“免费”的价值。经济学中有一条颠仆不灭的定理,一旦某样事物变得免费,变得无所不在,那么它的经济地位就会突然反转。当复制品大量存在时,他们就会变得没有价值,无法复制的东西反而会变得罕见而有价值
  • “原生性”的八大特征。一些产品具备的无形价值,即使其本身是免费的,但是这个无形价值所带来的的“原生性”比免费本身更好

    • 即时性,免费产品我们是迟早会得到的,但是如果生产者能将产品发布在第一时间,这可是一种原生性资产
    • 个性化,个性化的价值更为昂贵,一般经过了创造者、生产者的剪辑、再创造
    • 解释性,一些复杂的服务、软件等,其使用手册、使用方法都是更重要的
    • 可靠性,免费软件的可靠性会让人担忧,是否存在漏洞、缺陷,很多用户会为软件的可靠性而付钱
    • 获取权,
    • 实体化,实地演示、现场巡演的原生性,是复制品无法代替的
    • 可赞助,热心的受众和爱好者希望为创作者买单
    • 可寻性,没人看到的产品没有价值,无论价格贵贱,而未被发掘的佳作更是一文不值。因此,亚马逊将来的电子书免费化以后,最核心的“原生性“信息为大量的读者对书籍的评论,它帮助读者快速找到这本书该读还是不该读

      流动的四大阶段

  • 固定、罕见

    • 最开始的情况,大量专业经验创造出来的宝贵产品,如同艺术品一般,完成度高,盈盈独立、高质量的形式出售
  • 免费、无所不在
    • 最早的破坏来自于第一阶段产品的杂乱复制。廉价、完美的复制品近乎免费,哪里有需求,就会在哪里开枝散叶
  • 流动、分享
    • 第二阶段的破坏是对产品的解构,产品拆散后的每一个原件,都会流动寻找新的用途,并和新的产品绑定在一起。第一阶段的产品现在成了服务信息流,它分享自云端、变成了财富和创新的平台
  • 开始、变化

    • 前2个阶段引发了第三个阶段的解构,强大的服务信息流和既有的“原材料”顺手把成分降低到了一点点,使得业余者只需要很少的专业技能就能创造出新产品和全新品类的产品

      4) 屏读 Screen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4

      屏读的概念

  • 大规模生产的图书改变了人们的思考方式,印刷技术扩展了既有的文字量,而今天超过了50亿张的数字屏幕在我们的生活中闪烁。我们中的大部分人都变成了屏幕之民,屏幕之民倾向于忽略技术中心的经典逻辑、对书本的崇敬,他们更喜欢像素间的动态流动

  • 屏幕文化是一个不断变动的世界,充满其中的是无穷无尽的新闻素材、剪辑资料、甚至是未成熟理念,这是一条由微博、摘要、随手拍照片、简短文字和漂浮的第一印象构成的河流。除了一行一行阅读文字外,音乐电视跳动的歌词、电影结束后的职员表、虚拟现实对话时说出的对话气泡、游戏里的物品标签等等,这个用“屏读”比“阅读”更为合适

    屏读与阅读的区别、联系

  • 在阅读的时候,书就真正成为了你思绪神游的虚拟空间。当我们进入这种阅读空间之后,大脑的工作方式就会变得和“屏读”完成不同

  • 神经学研究表明,学习阅读会改变脑神经回路,和跳过那些让人心烦的繁冗信息不同,你会变得情不自禁、专心致志、沉浸其中
  • 屏读使阅读变得更加社交会,通过屏幕我们能够分享的,不再只是我们正在阅读的书名、还有我们的反应以及读书时做下的电子笔记
  • 万能图书馆的趋势。将来的电子书籍,都会通过一定的方式进行超链接而形成一个“万能图书馆”。把油墨印刷出来的字转变成可以在屏幕上阅读的电子像素只是创建这种全新图书的第一步,第二步行动即每本书中的每一个字都会被交叉连接、聚集、引述、提取、索引、标注、分析,并被编排进入文化中,程度之深前所未有。万能图书馆的趋势如下
  • 处在流行边缘的作品将会找到受众
  • 随着文明进程中每一份原始文档豆浆被扫描并交叉连接,我们对历史的理解将会因此而增强
  • 收录所有书籍的万能图书馆,将会培育出新形式的权威。如果你通过一个特殊的主题,将所有文本忠实的联系、结合起来,无论古今、语言,那么你就会对我们文明的本质、人类物种的本质、范围、界限有更清晰的视野
  • 万能图书馆将会比只是改进搜索技术的图书馆更好,它会成文文化生活的平台

    屏读生活的趋势

  • 趋势关键词:全面、个性、智能、及时

  • 书籍培养出深思的头脑,而屏读鼓励更加“功利性”思考和实时思想。书籍帮助我们凝心聚神,给我们思考、反思、对比的机会,而屏幕提出新理念、发现自己不熟悉的事实后,屏读会激起人们的反应、并催促他们去做些什么:研究术语、征询意见、查询观点、发相关微博,而不是坐下来思考
  • 屏幕用激发行动取代了劝阻行动
  • 屏幕揭发了事物的内在本质。在制造品上挥挥摄像头,就得知其生产地址、价格、评论等等
  • 屏幕技术发展使得它更强大,还会被用来观察更多的内在世界。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将永远不会远离各种屏幕,屏幕将会成为我们寻找答案、朋友、新闻、甚至寻找意义、我们自己是谁、我们能成为谁等的首选目标

    5) 使用 Accessing

    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0/jpeg/1234659/1590408066454-267266bb-a037-44d7-93c1-8f865d954b44.jpeg#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302&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579&originWidth=912&status=done&style=none&width=476)

    使用的概念

  • 所有权向使用权的转变,互联网时代我们对事物的占有不再像曾经那样重要,而对事物的使用则比以往更加重要

  • 推动“使用”的五个科技

    • 去物质化
      • 社会、科技的发展,使得我们不需要以往那么多物质就可以创造相同多的的东西
      • 在1870年,需要花费4KG重量的物质才能产生1美元单位的GDP。而在1930年,只需要1KG物质。而在最近,每公斤物质投入所产生的GDP价值从1977年1.64美元增长到2000年的3.58美元
      • 你使用一个服务的时间越长,他们对你就越了解,而他们对你越了解,想要离开他们并重新选择服务商就越困难
    • 按需使用的即时性
      • 实用性也意味着在使用新事物时要做到近乎即时的传递
      • 优步,作为按需、即时的出租车服务公司,已经打破了运输业的传统
      • 我们现代生活的长远发展趋势就是大多数物品和服务只做短期使用,因此大多数物品和服务都在准备着呗用来租赁和共享
    • 去中心化
      • 在各种机构正在进行大量去中心化工作时,将这些机构与进程粘起来的则是便宜且无处不在的通信技术。也就是说,长距离即时通信技术手段侧成了这个去中心化的时代,从而转向了“扁平化”的互联网世界
    • 平台化
      • 企业、市场是两种人们进行工作的基本方式,第三种组织工作的方式即平台
      • 平台是有一个企业创建的基地,使得其他企业可以在其基础上创建产品和服务
      • 减物质化、去中心化和大量的沟通会共同催生出更多的瓶盖,平台是提供服务的工厂,而服务则偏爱使用权胜于所有权
    • 云端化
      • 一个云端就是有一块几百万太计算机组成的“殖民地”,这些电脑无缝地对接在一起,使其行动起来就像一台超级电脑。这台超级电脑,运作着我们的数字生活
      • 云端的一个核心优势在于,它变得越大,我们的设备就变得越小巧、越轻薄。云端负责所有的工作,而我们手里的设备只是提供对接云端工作的一个窗口
      • 未来的趋势是“互联网云”,由不同的云端组成的一个互联网云。如同互联网是网络的网络,互联云则是云端的云端,比如将来亚马逊云端、谷歌云端、脸谱云端和其他所有的云端都会交织成一个巨大的云端

        6) 分享 Shar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5

        共享是社会化的活动

  • 关键词:社会的、社会化活动、社会化媒体、社会主义

    共享的表现形式

  • 分享

    • Facebook、Instagram等网站每天贴出的个人照片有18亿之多;除了照片之外,还有状态更新、位置标注、不成熟的想法、视频、创造的任何东西
  • 合作
    • 当个体们未来 实现一个更大目标而共同工作时,群体层面的结果就会涌现出现
    • 聚合网站都会采用类似的社交模式实现三重收益,首先面向社交的技术可以帮助用户根据自身需求来为他们找到的东西进行分类、收藏、评价;其次,这些收藏、评价、标注也可以使其他用户获益,帮助他们找到更方便地找到相似的材料;第三,集体行为可以创造一种只有当群体作为一个整体时才会有的附加价值。比如大量由不同游客从不同角度为埃菲尔铁塔拍摄的照片汇聚在一起时,每张照片都有详细的标注,那么就可以将这些照片整合出令人惊叹的3D全景渲染效果图
  • 协作
    • 有组织的协作所取得的成果要超出临时的合作
  • 集体主义

    共享的趋势

  • 借助大众共享,我们往往能够比我们想象的走的更远,而且那几乎总是最好的起始点

  • 任何可以被共享的事物:思想、情绪、金钱、健康、时间都在适当的条件和适当的回报下被共享
  • 在我们历史的这一时刻,将从未被共享的事物进行共享,或者以一种新的方式来共享,是事物增值的最可靠方式

    7) 过滤 Filtering

    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0/jpeg/1234659/1590408066987-38918f5f-7e9a-400a-9504-2ff9a8f8a688.jpeg#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319&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974&originWidth=1461&status=done&style=none&width=478)

    过滤的背景

  • 物质的新兴和暴涨趋势:地球上记录在各个地方的歌曲总数量是1.8亿首,同时创造新事物更容易,今天制作一个简单的视频要比10年前容易10倍,设计并制作一个小的机械零件要比100年前容易100倍;写作并出版一本图书要比1000年前容易1000倍

  • 一个信息丰富的世界,大量的信息内容意味着某种东西的缺乏:无论它是什么,肯定是因为信息消耗引起的缺乏。而大量的信息消耗意味着什么呢,这是显而易见的,它消耗的信息者接受者的注意力
  • 我们需要某些人或者东西来做出选择,或者在我们耳边悄悄的告诉我们该如何选择
  • 传统过滤模式与新兴过滤模式
  • 传统的过滤模式

    • “守门人”过滤信息:权威、父母、老师都会将“坏东西”挡在门外
    • 媒介过滤信息:图书出版商、音乐制作室、电影工作室
    • 管理者过滤信息:零售店、博物馆、商场
    • 品牌过滤:面对陌生的一堆商品,大众往往会选择与一个熟悉的品牌购买
    • 政府过滤:禁忌的东西会被禁止、清除
    • 文化环境过滤:儿童接收不同的信息、内容和选材
    • 朋友过滤:同伴的推荐、喜好对我们的选择有很大的影响

      过滤的必然趋势

  • 推荐引擎。个人过滤器早已经开始在电商网站上流行起来了,比如亚马逊所创造的影响亿万人的著名广告“喜欢这件商品的人也会喜好下面这一件”。亚马逊标语的内涵是:根据你的个人历史记录与你相似的其他人的历史记录,你应该会喜好这个……

  • 精力选择。相比五年前我们的生活已经变的更为复杂,为了开展我们的工作,有效学习、当好父母,甚至是娱乐,我们都需要花精力处理更多渠道的信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因素数量、影像因子数、参数个数和可能性数量几乎每年都以指数级增长
  • 趋势

    • 最大的过滤器革命将准备待命,默默地引导着我们,随时准备为我们的需求服务。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我们依赖过滤器来告诉我们想要什么,我们会听取我们自身行为产生的建议和推荐
    • 我们进行的个性化定制越多,对于过滤器而言处理越简单,因为我们将会变得更为独特
    • 我们可以利用大量的过滤器,在明确我们是谁的同时,也为我们自己进行个性化的定制

      8) 重混Remix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6

      重混的概念

  • 真正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并非源于新资源的发现和利用,而是源于将已有的资源重新安排后使其产生更大的价值,增长来源于重混。纽约大学经济学家保罗罗默经过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之后是这么认为的

  • 所有的新技术源自已有技术的组合,现代技术是早期原始技术经过重新安排和混合而成的合成品
  • 过去是一股数据流,它被剪辑和重新编排成新的混搭事物,屏幕则是面相新的事物,面向未来

    重混的必然趋势

  • 全球经济都在原理物质世界,向非实体的比特世界靠拢

  • 他们在远离所有权,向使用权靠拢,也在远离复制价值,向网络价值靠拢
  • 我们正在奔向一个必定会到来的世界,那里持续不断的发生着日益增多的重混

    9) 互动 Interacting

    1. ![](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0/jpeg/1234659/1590408067552-36970c02-4b86-4e6b-b2e6-74cc40844147.jpeg#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293&margin=%5Bobject%20Object%5D&originHeight=306&originWidth=450&status=done&style=none&width=431)

    互动在虚拟现实技术里的应用

  •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个虚构的世界,而人在其中的感受是完全真实的,人们完全沉浸在一个不同的世界中,这也正是虚拟现实想要实现的目标

  • 虚拟现实技术将很快会在未来的电影领域大展拳脚,尤其是那些“激动人心”的电影题材,比如恐怖片、色情片或者惊悚片,此类电影的故事本身就会让人全身心投入
  • 现今推动消费者版虚拟现实技术发展的主要投资方就是游戏产业,但虚拟现实技术的应用领域绝不仅仅是在游戏方面
  • 虚拟现实的特点,现场感和互动效果是推动现实技术快速发展的两大亮点

    • 现场感。现场感是虚拟现实技术的主要卖点,电影拍摄技术发展史上的所有变革最终都转换为提升现实感,先是从声音效果方面,再到视觉颜色、3D模式,以及更快的帧速率。在虚拟现实技术领域,这些趋势得以进一步发加速发展
    • 互动效果。我们为设备配置了各种感官功能,比如视觉、听觉、触觉,这使得我们可以与它们进行互动。嵌入式的微型传声器、摄像机,以及加速器可以将一些非洲元素注入到设备里。它们提供的形象化特征,为的是让设备能够听到我们、看到我们,感受到我们。而且,设备与我们的互动程度越高,口碑就越好,而我们的体验也越棒

      互动的发展趋势

  • 三大方向

    • 继续给自己制造的事物添加新的传感器和感官功能,每一样事物都将获得实力、听力、GPS定位能力,但我们可以一步步添加一些新功能,比如温感探测、分子没感性探测、以及一些超人才有的能力,比如X光透视、含氧量监测、癌症探测等等
    • 互动发生的区域将会继续向我们靠近。相比手机、手表而言,技术将会离我们更近,互动过程会变得更为亲密,一直发生着、并且无处不在
    • 最大程度的互动会要求我们欣然融入技术本身。在一个技术塑造的世界中,我们和他人之间的互动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开展的,与物质世界的互动同样如此,技术成为我们的第二皮肤
  • 手机平台

    • 人类短短几十年的寿命期限中就能“扰乱”社会发展的第一个技术平台是个人电脑。移动电话的第二个平台,他们都是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引发了社会中一切事物的变革,下一代颠覆性的平台就是虚拟现实,而它已经到来了

      10) 追踪 Track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7

      何为“追踪”

  • 传感器&数据集成

    • 通过测量与自身相关的数据揭露我们隐秘的天性,在过去几年里,廉价的微型数字传感器能轻易记录各种不同的参数,以至于几乎人人都能测量上千种和自身相关的数据
    • 更微缩的芯片、更强劲的电池以及云端连接激励了一些自我追踪者尝试时间跨度很长的追踪,尤其在健康方面。看不见的传感器每天都测量并记录你的心率、血压、温度、血糖、血清、睡眠模式、体脂、活动水平、心情、心电图、脑功能,你会得到关于每项指标的上万个数据点
    • 长远看来,这是我们身体传感器中许多数据流的最终归宿,它们不再是数字,而是新的身体感觉
  • “生活流”记录生活的现状 (Life stream)

    • 对过去生活、工作等记录。微型课穿戴的数字“眼睛”和“耳朵”能够记录我们每一天中每分每秒的所见所闻,从而帮助我们记忆。我们储存的一连串电子邮件、信息构成了记录里自身想法的日志。我们还刻意记录听过的音乐、读过的书和文章以及去过的地方。我们日常的走动和会面,以及非常规的事件和经验中的重要细节,也能被数据化,并汇集成基于时间顺序的流动信息
    • “生活流”的四大好处
      • 生活流:由计算机科学家大卫格勒恩特于1999年首先描述的这个词,他构想的生活流不是是一个数据档案,还是一种新型的计算机界面组织方式。格勒恩特定义的生活流架构是这样的:生活流是按时间顺序排列的文档“流”,相当于你的电子化生活日记,你建立和收到的所有文档都会被储存在你的“生活流”中,“流”的底端是过去的信息。远离底端,也就是向现在的方向移动,“流”更多地包含最近的文档,比如图片、通信、账单、电影、软件等。从现在向未来的方向移动,“流”包含着你将来需要的文档:提醒、日历项目、待办事项
      • 拓展版的“生活记录”4条好处
      • 它能365天、一周7天、每天24小时能全时段监控身体测量数据
      • 它能提供包括你遇见的人、和他人的对话、去过的地方、参与过的事件在内的互动记忆
      • 它能提供包括所有你生产的东西、写下的文字或者说过的话在内的完整存档
      • 它能提供一种组织、构造以及解读你的自身生活的方式

        追踪的必然趋势

  • 现实的常规“追踪”清单

    • 汽车活动,从2006年开始,每一辆车都包含一块芯片,当你发动汽车时,它就开始记录车速、刹车、过弯、里程、事故等状态
    • 高度公路交通,摄像头通过车牌记录汽车位置、车速等等
    • 公用设施,你的用水、用电模式都被公共设备记录了
    • 手机位置和通话记录,通话时间、地点、对象会被储存数月
    • 民用摄像头,大多数美国诚实的中心地带,24小时不间断摄像头会记录一切活动
    • 商业和私人空间,如今68%的公立机构主管、59%私人企业主、98%的银行工作人员、64%的公立学校人员以及16%的业主在摄像头下生活或工作
    • 智能家居,智能恒温 调节器检测你是否在家,同时记录你的行为模式,并将这些数据上传至云端
    • 互动设备,你传达给手机、主机、环境话筒的语音命令和信息在云端被记录和处理
    • 商场会员卡、电子零售商,超市能追踪到你购买的物品、亚马逊之类的零售商不仅能追踪你购买的东西,还有你浏览 或想购买的东西
    • 信用卡、电子钱包、电子银行,这些机构会采集追踪你的贷款、投资等完整的财务状况
    • 人脸识别、社交媒体,网站和APP能辨认到你的朋友以及你朋友的朋友
    • 元数据的使用价值
    • 元数据是一种新的财富,因为比特与其他比特发生关联时,价值就会提升

      11) 问题 Questioning

      必然,凯文凯利预测30年后我们的生活是这样的… - 图8
      问题的存在价值和利用价值
  • 维基百科的成功说明,借助恰当的工具、重新找回被破坏的内容比创建一篇破坏性的文章更容易,因而好的文章会更普及并且质量逐步提高

  • 人数相同时,借助恰当的工具,合作团体的成就能超越一群有野心的竞争个体
  • 我们知识量呈指数增长,但是问题的数量同样会以指数级的更快快速增长。数学家告诉你,两条指数曲线之间逐渐拉开的差距本身就是指数级的。科学作为一种手段,主要增加了我们的无知而不是我们的知识
  • 我们可以预计,人工智能、基因操控、量子计算这些尽在咫尺的未来技术将接二连三地释放新的重要问题,我们提供高质量问题的能力也会越来越强

【完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