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概念

分布式一致性问题,简单的说,就是在一个或多个进程提议了一个值应当是什么后,使系统中所有进程对这个值达成一致意见。

二、场景

我们在分布式存储系统中经常使用多副本的方式实现容错,每一份数据都保存多个副本,这样部分副本的失效不会导致数据的丢失。每次更新操作都需要更新数据的所有副本,使多个副本的数据保持一致。那么问题来了,如何在一个可能出现各种故障的异步分布式系统中保证同一数据的多个副本的一致性 (Consistency) 呢?
以最简单的两副本为例,首先来看看传统的主从同步方式。
分布式一致性 - 图1传统的主从同步
写请求首先发送给主副本,主副本同步更新到其它副本后返回。这种方式可以保证副本之间数据的强一致性,写成功返回之后从任意副本读到的数据都是一致的。但是可用性很差,只要任意一个副本写失败,写请求将执行失败。
分布式一致性 - 图2主从同步的弱可用性
如果采用异步复制的方式,主副本写成功后立即返回,然后在后台异步的更新其它副本。
分布式一致性 - 图3主从异步复制
写请求首先发送给主副本,主副本写成功后立即返回,然后异步的更新其它副本。这种方式可用性较好,只要主副本写成功,写请求就执行成功。但是不能保证副本之间数据的强一致性,写成功返回之后从各个副本读取到的数据不保证一致,只有主副本上是最新的数据,其它副本上的数据落后,只提供最终一致性。
分布式一致性 - 图4异步复制失败
如果出现断网导致后台异步复制失败,则主副本和其它副本将长时间不一致,其它副本上的数据一直无法更新,直到网络重新连通。
分布式一致性 - 图5主副本写成功后立即宕机
如果主副本在写请求成功返回之后和更新其它副本之前宕机失效,则会造成成功写入的数据丢失,一致性被破坏。

在数据库应用上,分布式肯定是要同步一些数据的,在同步过程中,一致性问题就这样产生了。

三、CAP

CAP理论是分布式系统、特别是分布式存储领域中被讨论的最多的理论。其中C代表一致性 (Consistency),A代表可用性 (Availability),P代表分区容错性 (Partition tolerance)。CAP理论告诉我们C、A、P三者不能同时满足,最多只能满足其中两个。
分布式一致性 - 图6CAP理论

  • 一致性 (Consistency):一个写操作返回成功,那么之后的读请求都必须读到这个新数据;如果返回失败,那么所有读操作都不能读到这个数据。所有节点访问同一份最新的数据。
  • 可用性 (Availability):对数据更新具备高可用性,请求能够及时处理,不会一直等待,即使出现节点失效。
  • 分区容错性 (Partition tolerance):能容忍网络分区,在网络断开的情况下,被分隔的节点仍能正常对外提供服务。

理解CAP理论最简单的方式是想象两个副本处于分区两侧,即两个副本之间的网络断开,不能通信。

  • 如果允许其中一个副本更新,则会导致数据不一致,即丧失了C性质。
  • 如果为了保证一致性,将分区某一侧的副本设置为不可用,那么又丧失了A性质。
  • 除非两个副本可以互相通信,才能既保证C又保证A,这又会导致丧失P性质。

一般来说使用网络通信的分布式系统,无法舍弃P性质,那么就只能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上做一个艰难的选择。
既然在分布式系统中一致性和可用性只能选一个。那Paxos、Raft等分布式一致性算法是如何做到在保证一定的可用性的同时,对外提供强一致性呢。
在CAP理论提出十二年之后,其作者又出来辟谣。“三选二”的公式一直存在着误导性,它会过分简单化各性质之间的相互关系:

  • 首先,由于分区很少发生,那么在系统不存在分区的情况下没什么理由牺牲C或A。
  • 其次,C与A之间的取舍可以在同一系统内以非常细小的粒度反复发生,而每一次的决策可能因为具体的操作,乃至因为牵涉到特定的数据或用户而有所不同。
  • 最后,这三种性质都可以在程度上衡量,并不是非黑即白的有或无。可用性显然是在0%到100%之间连续变化的,一致性分很多级别,连分区也可以细分为不同含义,如系统内的不同部分对于是否存在分区可以有不一样的认知。

所以一致性和可用性并不是水火不容,非此即彼的。Paxos、Raft等分布式一致性算法就是在一致性和可用性之间做到了很好的平衡的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