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有句很动人的世界性口号:“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心中也有呼吁:“我们只有一个耶稣。”关于新旧约的故事和涵义,总共做了四讲,终究言不尽意,很对不起耶稣。

    诸位要是真心在听,就该知道我的解释过程,就是我的自我教育过程。一个人衷心赞美别人,欣赏别人,幸福最多——他是在调整自己,发现自己。你认识了一位智慧的、高尚的、真诚的人,自然会和原来的亲戚旧识作比,一作比,如梦初醒,这个初醒的过程,不就是自我教育吗?

    最动人的是耶稣在橄榄山上的绝唱。门徒不醒。他们是凡人,老实人。开始时,耶稣只需要信徒、门徒,但在快要赴死的时刻,他需要朋友。

    爱,原来是一场自我教育。在座有人在爱,有人在被爱,很幸福,也很麻烦。

    新旧约,文学性都高。前面几课都是讲《新约》言论。“马太”第十三章,耶稣在船上传道:
    农夫出去撒种,有的种子落在路旁,飞鸟来吃尽了,有的落在土浅的石头地上,土既不深,发苗最快,太阳出来一晒,因为没有根就枯萎了,有的落在荆棘里,荆棘长起来,把它挤死了,又有的落在沃土里,就结了实,成为三十倍、六十倍、甚至一百倍的。

    这段的解释,通常说是命运遭遇的无常,自我能动消失了。我以为耶稣的意思,是好种子要选好泥土,做播种人要找好去处——人就是种子,勿入路中、浅土、荆棘,枯萎早夭,务必落在沃土中。

    中国有沃土吗?种子,泥土,天性,才华,泥土贫瘠,荆棘丛生,再好的种子也没用。天才必经修炼、涵养,才有味。佛提出戒、定、慧。戒,有所为,有所不为,以人工控制天性;定,乃是过程,不至乱;慧,即天才的觉悟。

    出来了,你是好天性,好才华,来找好泥土。

    门徒对耶稣说:“你讲道为什么总是用比喻?”耶稣说:“因为天国的奥秘只叫你们知道,不叫他们知道。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凡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去。所以我用比喻对他们讲,是因为他们看也看不见,听也听不到,在他们身上,正应了以赛亚的预言,‘你们听是要听见,却不明白,看是要看见,却不晓得’,因为这些百姓的心是油蒙了的,耳朵发沉,眼睛紧闭,要等到眼睛看见,耳朵听到,心里明白,回转过来,我就医治他们。”

    耶稣又说:
    但你们的眼睛耳朵有福了,因为你们看见听见了。我实在告诉你们:从前有许多先知和义人,要看你们所看的、所听的却没看见、听到。

    这是耶稣与门徒间的“悄悄话”、“私房话”,不该外传的,从前的人老实,说出去了。

    大多数人是愚氓,极少数人是精英,这是规律。那些听道的群众,顽石点头了,点过之后,依然是顽石。耶稣很明白:言,要说给懂的人听;道,却是对民众讲的。他心里知道,群众听不懂。

    如果我们出书,印数十万,哪有十万人能懂?

    教堂,人进人出,谁懂教堂?教堂不动,你来也罢,不来也罢,但总有二三贤者智者懂。

    为什么先知、宗教家、哲学家要用比喻?从西方史诗到中国《诗经》,充满比喻,几乎是靠比喻架构完成的。从前的政治家、大臣、纵横家,劝君,为使其听,用比喻;对下民说,知其不懂,也用比喻。

    说明人类的智力还在低级阶段。
    真的相爱的人,不语,一瞥,不需比喻。智者面对,相视而笑,也不用比喻。比喻,是不得已。

    最美的是数学和音乐,令人着迷,完全没有比喻。绘画就是比喻,绘画和文学都脱不了比喻。

    我也嗜好比喻,但只能在音乐、数学里找安慰。比喻不是好事,是苦中作乐。庄周最会漫无边际作比喻,老牌形象思维大师,如果我与庄子会面,他开口大鹏、乌龟之类,我就说:“庄兄,别来这一套,两律背反,就两律背反,权力意志,还是自由意志,大家表态。”中国向来是“天机不可泄露”,否则要处死。中国人说天人合一,其实天不欲和人合一,是人的一厢情愿,天爱吊人胃口,爱出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