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回想一下下面的场景你是否熟悉。

    1. 刚换了新的住址,想要采购一些生活用品,却总是在回家后发现某个物品忘记买。

    2. 准备出远门,却总是离开家之后才发现某个物品忘记带。

    3. 觉得简简单单的任务,事后却总是会出现本不该有的低级错误。

    如果你和我一样,经常会出现上述的问题,那么我相信这篇文章会对你有帮助,因为我知道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了。

    这个方法就是列清单。买东西前把要买的东西提前想好记录下来,出门前把要带的东西提前记录下来,工作前把容易出错的地方记录下来,当我们做完事情之后,再与清单进行校对,查漏补缺。

    列举一个清单,并不需要太大的成本,但回报却是超出预期的,这就是所谓的清单工作法。

    清单工作法,具体来说,就是利用清单,来提升我们做事情的效率。所谓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在很多时候,我们的大脑记忆并不准确,特别当遇到了紧急情况时,大脑往往一片空白。因此很多行业都会沉淀一份清单,用来处理各种特殊情况。

    比较典型的例子是航空与医院。当飞机在飞行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机组人员会按照事先准备的清单来进行应对而非依靠临场发挥,因为清单上记录的,是业界无数次飞行总结出的宝贵经验;在进行一场手术前,临时组成的手术参与人员也会按照惯例进行一次简短的自我介绍来营造合作氛围。

    一直以来我都将清单当做一个 Todo List 来使用,觉得作用不过尔尔,直到前段时间,我解锁了新用法。

    在一次 bug 复盘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问题是可以在提测前发现并改正的,但在开发过程中由于时间紧张或粗心大意考虑不周,导致同一类型或者很简单的问题重复出现。

    于是我便将组内近三个月产生的 bug 进行分类整理,将常见的问题记录下来形成了一份「页面自测清单」

    在我下次开发完成一个页面后,便对着清单一项一项的过目,保证每一条都通过检验后才进行提测。

    效果出乎我的意料,几乎再也没有产生低级 bug。

    为什么一份简单的清单就能解决这个困扰我许久的问题?我反思之后得到答案。

    1. 有了清单,我不需要专门抽出一整段的时间用来自测。我这次测试通过一项就划去一项,下次有时间的时候再继续往下测,有了记录,不用去想上次测到了哪里? 是不是要从头再测?这样一来,同时也减少了自测需要花费的时间。

    2. 避免了同一类问题多次重复出现的情况。每次出现新的问题,都会分类记录在清单上,下次自测一定会进行校验,保证了同类问题只出现一次。

    3. 提升了代码质量。测的次数多了,对于常见的问题就会有印象,在写的时候就会考虑的更加全面,这样后面的自测就会更加轻松,形成一个良心循环。

    原来它在不经意间改变了我的工作习惯和方式。

    现在,我被清单的魅力深深折服了。

    清单简洁清晰,易于复盘的特性,最适合用来做一些需要经常重复校验的东西。它可以是一份操作步骤,也可以是一份检验规则。无论如何,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坚持遵守并使用它,不断的去更新迭代。最终将它融入习惯,成为我们做事情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