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WechatIMG32.jpeg拍摄于 2021-10-23 ,上海

昨晚和一个老友聊天,说到我们上一次见面的时候还是在 16 年的冬天,两个人一盘水饺一盘土豆丝的场景,如今五年时间过去了他竟浑然不觉。

他说小时候时常在电视中看到两个人见面说:我们有十多年没见了吧。心想十多年不见,感情不早就淡然如水。可现在我们也有了许多五六年未见的朋友,但即使许久不见,听到对方的声音时依旧亲切,似乎昨天还坐在一起喝酒吃饭。

有时回看自己几年前写的文章,经常会勾起我很多过去的记忆,那时的快乐、努力和遗憾,都重新在脑海中上演了一番,顿时觉得自己的时光,没有虚度。

好了,我们回归正题。

这个十月对我而言颇有意义,因为我开始尝试着去思考自己的内心、自己的目标以及自己的规划。

关于国庆的岁岁念

国庆第一天,沉浸在假期喜悦之余,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 —— 我们为什么要一直工作?

工作之后,一年中真正能让我感到完全自由的假期,也就只有国庆这七天了。

不知道是谁发明的这种上班机制,大多数人一整年,甚至余下的一生,都像挂在墙上的钟表一般,不停且规律的工作五天、休息两天,然后接着工作五天……,直到精力耗尽年迈力微退休之后才能有时间去享受生命。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自然也经历过农民的种种辛苦。但我也时常怀念,或者说,羡慕那种生活。

在农忙时节,当然需要很辛苦,所谓「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但在农闲时间,就可以悠然的做些其他的事情,打理打理菜园,喂一喂猪牛,晒一晒太阳,吹一吹微风。

你当然可以为了多赚钱去打更多的零工,做更多的事情,但这是你自己的选择。

身处城市,却很难找寻得到这种选择。符合条件的或许只有像外卖滴滴这种以数量来计算产出价值的职业,但城市中高昂的生活成本,使得即使是这类职业,也很少有人愿意工作一段时间,然后给自己留下一段长时间的空闲来享受生活。

1930 年经济学家凯恩斯预言,在一个世纪之内,生产力大幅提高之后,居民每周工作15个小时,就可以过上体面的生活。

目前来看,生产力确实大大的提高了,但我们的工作时长,却是一点都没有减少。

我能想到的原因也很多,社会发展,欲望膨胀,财富差距,等等等等。总之,生产力高速发展的同时,「体面生活」的意义及实现成本也在迅速提高。

以房子为例:
A:“房子嘛!害,有个地方住,能遮风挡雨就行了”
B:“不行的,你要有个自己的房子,不然寄人篱下没有安全感!”
C:“不仅是安全感的问题,你要考虑后代的教育,要买就得买学区房!”
D:“学区房也要看地方,小县城的学区房用处不大,要去大城市,好的资源都在那里,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

就这样,周围的人都在往前跑,都在追求他们心中更好的生活,你若是想要追求安稳,说我没那么大的欲望,那他们就会告诉你你这是在逃避责任,会被淘汰巴拉巴拉….

比较戏剧性的是,三年前我就是上文里的「他们」。

现在的我仍旧在努力的工作、赚钱。因为在现在的社会环境下,如果想要实现「按自己的心情和状态自主选择工作和休息时间」,首先就要做到即使我选择什么都不做,也能有资金来维持我勉强「体面」的生活。

正好前两天看到 E 大的微博说到这样一句话。

我们全都是穷困的,虽然有奢侈品包围着我们,倒不及野蛮人有着一千种安逸 。

欲望是没有止境的。

搞钱,然后节制欲望。

没错,这就是我现在的想法:搞钱,然后节制欲望

观影与读书

《过把瘾》

这是一部只有 8 集的电视剧,改编自王硕的三部小说《过把瘾就死》、《永失我爱》、《无人喝彩》。首播于 1994 年,豆瓣评分 8.8。

不得不说,编剧水平的实在是高,同样的剧情,放到现在没有 40 集下不来。

虽然剧情紧凑,但整体看下来丝毫不会感到突兀,恰到好处的将想表现的东西不经意的表达了出来。

关于爱情与婚姻,似乎永远有讲不完的故事,2 年前,20 年前,200 、2000 年前,总是会有相似的故事在发生,而每个人都能从中看到自己,产生共鸣。

我想,无论是成功或是失败的爱情和婚姻,都是相互成长的过程,我们能从朝夕相处的对方那里,更加的了解自己。

一个人在外人面前可能友善礼貌,在亲近的人面前却骄纵任性;一个在外光鲜靓丽的人,家中的厨房里也可能堆积着如山待洗的锅碗瓢盆。

当爱情走过热烈而新奇的浪漫,终将面对柴米油盐与鸡毛蒜皮,会有争吵有愤怒,也会有甜蜜有幸福。它们就像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无论哪一部分,都不可或缺。

激情与浪漫更多的是依靠荷尔蒙与多巴胺来的刺激产生,如果过分依赖,那一但失去这种刺激便立即感觉到空虚和无聊,认为爱情已经消逝需要去寻找新的刺激。

而我认为生活才是爱情真正的修炼场,当我们在双方的努力和反馈下认识自己,改变自己时,这种进化带来的愉悦是才是持久且正向的幸福。

当我们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会发现它并非我们想象中那样残酷,爱情也是一样。

《你好,李焕英》

这部剧出来很久了,一直没有看,原因有二。

  1. 我听说它是喜剧,但网上大家对她的称赞是很感人。说实话,我不是很喜欢一个喜剧,通过眼泪让大家认可它。
  2. 我看过《乘风破浪》,觉得这个创意已经被拍过了,再拍一个类似的会比较乏味。

抛开偏见来讲,当最后发现女主的母亲竟是和女主一起穿越回来的时候,确实是被感动到了。这也是这个剧十分出乎我意料的一个点。

也是因为这一点,这个剧的情感表达得到了升华。当观众准备收拾心情,从欢快心情中抽身出来的时候,又猛然沉浸到亲情的温暖之中,开始感叹母爱的无私与伟大。

因此我认为这部剧更应该称作一部剧情片。

《没事偷着乐》

当看到片名的时候以为是个喜剧。看完才明白他的意思是 —— 你永远不知道生活中下一秒会发生什么坏事,因此没坏事发生的时候你就抓紧偷着乐吧!

《降临》

讲之前先安利一个播客节目 ——《得意忘形》,上喜马拉雅 App 搜索即可收听。这个播客是由张潇雨及他的好友在 2017 年开始录制的、以个人单口或多人聊天的形式讲述我们平常可能不会去思考的事情。

比如什么是快乐?生命与爱、消费主义与心理学、网球这项运动等。整体都是以朋友的口吻在讲述各自的想法,令人感到轻松愉悦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思考。

而《降临》这部电影也是在听到播客里讲述语言的哲学中提到的。

关于这个话题还专门发了一条朋友圈:

昨天早晨听张潇雨的播客中提到,语言会限制我们的思维,即「语言的边界是塑造思想的边界」时还没有想到自己有什么思维是语言无法表达的。

直到刚才在噩梦中惊醒时,对那一刻的惊恐感,我能想到的描述也只有两个字——「莫名」。

从而想到,在情感情绪的表达上,语言往往是苍白且容易产生误解的。

于是在周末补了一下电影。

故事的内容大概是这样。

说是某天有 12 个不明飞行物散落在地球上几个重要的地方,造成了很大的恐慌。民众们一致认为这是外星人入侵地球,需要尽早消灭他们。

而女主是一名语言学家,他与另一名物理学家临危受命,负责与外星人沟通,试图了解对方的来意。然而当女主越是开始了解对方语言的时候,越是会出现一些幻觉,幻觉中的她看到了自己的未来,看到自己的女儿从出生,到突发重疾躺着病床上。

外星人的文字很奇怪,随手一挥,形成一个类似墨水摊开的图案,经过各种推演,我们发现这个图案里表达着众多的内容,甚至超出了时间线,更像是给传达者发送了一段记忆。

由于人类语言上的狭义,造成了误会,任务对方是来毁灭人类的,于是试图先动手炸毁他们。

最终女主理解了对方的语言,知道自己看到的并不是幻想,而是对方传达给她的信息,让她能够看到未来,对方的本意是想教会人类这项本领,因为 3000 年后他们需要人类的解救。

最后外星人离开了。

而除了语言之外,剧情还留给了我们另一个问题:如果你已经知道未来会经历哪些痛苦,你还会选择那条路吗?

女主还是选择了与物理学家结婚,并生下那个最终会患上重疾的女儿。

我呢?

我也一样,就像我们明知道人最终都会走向死亡,也不会放弃生的渴望,一路上无论是好是坏,那都是我们自己。

虽然现在生活在阴影中,但是阴影也是你人生的一部分。

Up 解说

看了 B 站 UP 主「小片片说大片」讲解的几部悬疑剧《鱿鱼游戏》《轮到你了》《他人即地狱》。

上个月说不看恐怖片了,果然,这次改看悬疑片了。

不过即使是悬疑片,也建议在白天观看。

鱿鱼游戏整体还好,可能看原剧比较刺激吧。

轮到你了印象比较深刻,第一是凶手小姐姐比较好看 😂,另外就是剧里又出现了我最害怕的,突然出现的老奶奶。整体剧情也比较跌宕起伏和刺激,有当时看《窥探》那味了。

他人即地狱,呃,大概是因为我性别男爱好女,很受不了弹幕里那些炒男一男二 cp 的想法,所以时常出戏,观感一般。

随想记录

经常会从书中看到些觉得不错的句子和道理,或者自己也会有些莫名其妙的思考,于是从这个月开始,随缘的将他们记录在语雀的小记中,并在此同步出来。

  • 10-08 摘录自公众号「也谈钱」

    在旅行路上,我们把“什么也不做”叫安逸,但在家,我们却常常把“什么也不做”叫无聊。

活在未来,很容易把本应该是结果的东西,错误的当成一个目标或者动力,从而失去很多体验。

  • 10-09 思考

    人生总是充满了矛盾。

    大学转专业要求你在不喜欢的专业成绩名列前茅才能转;工作之后如果我不想工作,那我要先擅长工作,挣到足够的钱才能不工作。

  • 10-12 摘录自《人人都能用英语》

    观念的力量有时如此之大,乃至于某个观念上的一点点改变,就足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

对比我们对语文的学习,我们在英语上对自己的要求太低了。 我们应该做的是,用最快的速度完成对 “马拉松” 的适应,而后哪怕每天 “马拉松” 也不觉得异常,甚至应该早忘记当初的痛苦,而去专注于语言的主要功用:用英语获取信息,用英语交流……反正,用就是了。

  • 10-22 摘录自《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

    其实,知识是很难传播的。可以瞬间传播的,通常只不过是段子、谣言和八卦。

说服他人有两个重要的终极诀窍。 第一个:让对方自己得出结论,而不是把结论塞给对方。 第二个,实际上是第一个的升级版:自己成为榜样,对方若是认同,自然就会追随。

  • 10-25 思考

    当你对做一件事情感到厌烦,想要做另一件事情的时候,要仔细想想你是真的想做另外那件事,还是只是想逃避这件事遇到的问题。

    有时候并不是说换一个选择,就会一帆风顺,而恰恰是因为遇到问题时去埋头解决,才能获得更大的成长。

另外

括苍山团建

月中团建,去了台州临海的括苍山看日出,然而由于天气原因,山顶的可见度不到 5 米….,因而这段旅途变成坐车吃饭、吃饭坐车。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旅行也算是扩宽了我个人足迹的南方边界,由原来的杭州扩至现在的台州。

有意思的是太阳竟在我们下山后出来了,一帮人爬了下城墙,蓝蓝的天空,暖暖的风,还是挺舒适的。
WechatIMG33.jpeg
WechatIMG34.jpeg
拍摄于 2021-10-17,临海市

自我的审视及计划

月初的时候对自己的未来做了一个简单的幻想。即三年后能够实现工作地点的自由,因此开始注意一些远程工作的机会和要求。

整体来说,自己需要提高的部分有四个方面。

  1. 英语
  2. 算法
  3. 前端
  4. 身体健康

于是开始有计划的去提升,包括每天背单词、好好工作、每周定量锻炼身体以及买了一本算法书…..。

目前来看,算法的优先级被我放到了后面,真是难啃的骨头。

其他方面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自我感觉良好。

由此也发现生活忙碌了起来,尽量把时间花在正事上,反而感觉到更加快乐了。


好了,十月,就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