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经审视的生活,不值得过。

这个九月过去的非常快,不是在放假,就是在期待放假。

而匆忙过去的九月,也是有些值得记录的生活。

通宵这件事


年龄变大,我是越来越少通宵了,但有一种情况例外,那就是和好朋友一起去网吧开黑。

但这件事情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首先,你要在现实中凑够至少三个及以上的人;其次这些人都会且喜欢玩同一款游戏;最重要的,他们要相互都很熟悉。

正因为此,通宵这件事,一年也不会有几次。

正巧,有两位朋友从杭州来上海,加上上海的一位朋友,于是在九月一个周五的夜晚,凑够了四人局。

朋友们赶到我们住处时已是晚上 11 点,但并不需要着急,先填饱肚子。

几个小菜,几瓶酒,尽兴欢乐。

坐在电脑面前时,已近凌晨 2 点。

酣战三个小时后,出网吧发现天已经大亮,秋天的清晨已经有了些许凉意,整个城市都在沉睡,只有早起的鸟儿在叽叽喳喳叫个不停。朋友说,有种小时村里的感觉,哈哈哈。

回到家,三个人挤在一起又睡到了 11 点。

其实,游戏有多少乐趣可言呢,无非是想增加与好友们相聚和交流的时间罢了。

由此想到,无论是亲情,友情或是爱情,就像小王子眼中的玫瑰花一样,我们之所以觉得他们独一无二如此珍贵,是因为我们在这些感情上付出了时间和精力去陪伴,去维护。

所以,试着多把时间放在自己爱的人与事情上吧,而不是无穷尽虚拟的网络段子和争吵不断的微博热榜上。

另亲测:远离微博可以最大程度的保持心态平和与情绪稳定。

看了几部电影


  1. 《建国大业》
  2. 《后会无期》2 刷
  3. 《蓝色情人节》
  4. 《旺角卡门》
  5. 《夜以继日》
  6. 《青春派》n 刷
  7. 《我的 1919 》
  8. 《毕业生》2 刷
  9. 《灵媒》
  10. 《中国医生》

能想起来的,就是这些了,简单讲下对我感触比较深的几部吧。

- 夜以继日

B 站电影分区有一个主题系列,名为「说散就散,一万种分手的理由」。

前面看了《蓝色情人节》,感触并未有传的那么夸张,我觉得这部电影之所以令人抑郁是他将婚后那些琐碎的令人讨厌的场景集中放大了。

如果生活中只关注于这些事情,并且只是沉溺于过去的美好而不是尝试着解决当下的问题,是很难感受到幸福的。

而今天我想讲的是《夜以继日》,看完让我感到有种无力的绝望感的一部电影。

首先我们抛开剧外的狗血八卦。

男女主的颜值都很不错,女主看起来是那种清纯温柔的乖乖女,对于喜欢的事情往往却有着异常的坚定。

而男主是两位长相一模一样,但性格迥然不同且毫无交集的两个人。

这部剧的第一个令我迷惑的地方就是,我不知道哪一个才是真正的男主,我默认将现任当做男主吧。

简单叙述下剧情:

开局三分钟,伴随着诡异的背景音乐,女主和前任以莫名其妙的方式在一起了,而后没多久,前任莫名其妙的消失,女主就这样失恋了。

两年之后,她在在另一个城市遇到了和前任一模一样的男主,尽管再三确认不是前任,却也逐渐爱上了这个男人,并且结了婚幸福的过着二人世界的生活。

五年后,前任却突然出现,当着男主及一众好友的面,女主没有丝毫犹豫的跟着前任上了车,去往他们当时约定的那个地方。

此时观众的内心一定是:???

车开了一夜(别想多,是真车),女主突然选择了回头,竟又默默的回去了。

而现任还是无法放下这段感情,最终也算是原谅了女主这次莫名其妙的行为。

我看完这部剧最深的感触就是:最难捉摸是人心

即使女主和男主朝夕相处的幸福生活了五年之久,但似乎连她自己都不知道,他是喜欢现任,还是把对前任的喜欢寄托在了现任这里。

而将自己代入到男主的身上,这种无力感就更深了。因为他面对这种情况,或者说无论谁面对这种情况,什么都做不了,明明什么都没有做错,但最终却是受到伤害最深的那一个。

在女主抛下男主离开的那一刻,我心想,如果是我,一辈子都不会原谅她了。

可当女主回来的时候,我又意识到,我大概也会像男主一样,原谅她。对自己爱的人,给她一次伤害自己的机会。

我们不知道对方会突然喜欢我们,也不知道对方会不会突然就不喜欢我们了,这或许是享受爱情必须要承担的风险吧。

轻微致郁。

- 灵媒

我基本上不看恐怖片,别说恐怖片了,就是看到蛇、蜥蜴一类的动物图片,我都会飞速划过,不然晚上必做噩梦。

我觉得恐怖片对我的折磨不是看的时候那一两个小时,而是之后无数次的回想。

而这次是和室友一起,所以打算挑战一下。

一开始是关着灯的,开局五分钟后我毅然决然的决定把灯打开了。

电影是以纪录片的形式制作的,因此也是从第三视角进入故事,能经常看到摄影师在拍摄。

而这种形式使得故事更加真实了,以至于我看到后半段才明白这个不是真实的记录片,只是一种电影形式。

看完整部电影才发现,最恐怖的地方就是前半个小时。这个时候我对整个故事都是未知的,自己会脑补出更加恐怖的故事发展和画面。

而之后的故事,我已经带着看丧尸片的心态在看了,后面故事也比较拉胯,特别是看到拍摄人员被丧尸咬到还不忘拍摄的时候,我已经完全出戏…….

通过这个电影我也发现了一个规律,我最害怕的恐怖角色永远是「老太太」,特别是拄着拐杖弯着腰的那种,应该是小时候看的一部恐怖片带来的阴影,但具体是哪部我忘了。

果不其然,晚上噩梦就没有断过,估计惊醒了三四次,甚至开始在梦里修改剧本,播放自己认为合理的故事版本,离谱。

第二天还感冒了。

以后真的不打算看恐怖片了。

- 青春派

讲述青春的电影很多,但最喜欢的一直是这一部,每过一段时间,我都会重温一遍。

原因很简单,就是真实。

土里土气的样貌、铺天盖地的试卷、声词严厉的老师,嬉闹逗比的同学,以及放在心底的姑娘。

会抱怨该死的高考,会畅享未来的大学,会聚在一起讨论学校班级里的八卦,以及面对各自的家长里短。

有热衷于玩耍不愁高考的富二代,也有半夜打着台灯趴在被窝里学习的寒门学子;有在操场摆蜡烛高调表白的憨憨,也有课间跑到楼顶的隐蔽角落说说悄悄话的情侣。

会在夏天挤在洗刷间用凉水冲澡,会在压力大的时候去操场跑上几圈。

早晨五点半就要起床,晚上却要熬到十一点,就连寒假,都要提前结束返校。

看似整日无精打采,却又都在暗自努力,每天盯着试卷上的一道道错题,排名表上一行行成绩。

我们每天都要把高考骂个几十遍,祈祷这这一年怎么能快点过去。

这就是我,一个普通高中生,一个普通人的青春。

没有轰轰烈烈的爱情,更没有堕胎、出国、车祸、三角恋和自杀。

只有在这部电影里,我能看到我自己,而不是在校花校草错综复杂感情中,充当一个可有可无的路人甲。

但国内大多青春电影都在讲述后者的故事,可能他们觉得,我们这种人的青春,不能称之为青春吧。

但我想,我们每个人都有青春,借用电影里的一段话:

一年过去了, 复读让我又经历了一次高考, 也让我多了一次, 记住青春的机会。

青春, 对于齐明智来说, 就是小慈的味道, 让人想念, 却再也闻不到。

飞飞的感情知识虽没有帮到我, 我还是要谢谢他, 他的青春, 才即将开始。

至于贾迪, 他也有富二代的苦恼。

春节我们去了周强家, 大家才知道,周强为什么勤奋读书, 他说,考上好大学才能改变命运, 对他来讲,高考是公平的 。

有一些记忆是特别的, 如果时光可以停止, 如果时光可以倒流, 如果记忆可以修改。 我更愿意把这个故事的女主角 换成晓凡,

我知道晓凡是特意换了发型, 只是, 她的头发还没有变长, 我们就要分开了。

我, 还是喜欢, 她原来的样子。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让人想念,却再也回不去了。

夕阳


今年搬家之后,一直在忙各自的事情,好久没有和室友出去玩过了,正巧周末天气不错各自有空,算是一起过了一个舒适的周末。

上午去了浦东图书馆,很喜欢里面的氛围,随便挑一本书就能扔掉手机坐在台阶看上许久,这种时刻就像是回到了大学时光,幸福感悠然而来。

下午去了公园,世纪公园比较大,无论是视野还是景色上,都比家门口的小公园舒服很多。

似乎什么都不用做,就只是坐在草地上看天空,心情就会变得舒畅。

天气也非常给面子,出现了极其好看的火烧云。
WechatIMG29.jpegWechatIMG30.jpeg

2021-09-25 世纪公园

手机相机不太行了,拍出来的效果差了很多。

似乎很久没有度过这种悠闲惬意且放松的周末了,也是从这次开始,我发现我的幸福感来的很简单:在好天气和好朋友一起散步、读书,聊天。

而这些都不是特别昂贵的事情,不用等到足够有钱再去享受。

而我之前不免有点过于纠结于未来了。

在《禅与摩托车修理艺术》中说道:当你总是想着未来的时候,你就已经不喜欢现在了。

而在《被讨厌的勇气》中哲人也是在提倡,「不活在过去和未来,而是专注于当下」。

我想,在自己期待的未来到来之前,先实现当下能实现的自由吧。


好了,九月到此为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