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https://www.cnblogs.com/still-smile/p/14900630.html

前言

我们知道,变量是有数据类型的,用以说明它占用多大的内存空间,可以进行什么样的操作。

除了数据类型,变量还有一个属性,称为“存储类别”。存储类别就是变量在内存中的存放区域。在进程的地址空间中, 常量区、全局数据区和栈区可以用来存放变量的值

常量区和全局数据区的内存在程序启动时就已经由操作系统分配好,占用的空间固定,程序运行期间不再改变,程序运行结束后才由操作系统释放;它可以存放 全局变量、静态变量、一般常量和字符串常量

栈区的内存在程序运行期间由系统根据需要来分配(使用到变量才分配内存;如果定义了变量但没有执行到该代码,也不会分配内存),占用的空间实时改变,使用完毕后立即释放,不必等到程序运行结束;它可以存放局部变量、函数参数等。

我们可以通过C语言中的关键字来控制变量的存放区域。C 语言共有 4 个关键字用来指明变量的存储类别: 你的字体auto(自动的)、static(静态的)、register(寄存器的)、extern(外部的)

知道了变量的存储类别,就可以知道变量的生存期。通俗地讲,生存期指的是在程序运行过程中,变量从创建到销毁的一段时间,生存期的长短取决于变量的存储类别,也就是它所在的内存区域。

本节我们只讲解 auto、static 和 register 三个关键字,external 将在模块化开发中讲解。

auto变量

auto 是自动或默认的意思,很少用到,因为所有的变量默认就是 auto 的。也就是说,定义变量时加不加 auto 都一样,所以一般把它省略,不必多次一举。

例如:

  1. int n = 10;

  1. auto int n = 10;

的效果完全一样。

static变量

static 声明的变量称为静态变量,不管它是全局的还是局部的,都存储在静态数据区(全局变量本来就存储在静态数据区,即使不加 static)。

静态数据区的数据在程序启动时就会初始化,直到程序运行结束;对于代码块中的静态局部变量,即使代码块执行结束,也不会销毁。

注意:静态数据区的变量只能初始化(定义)一次,以后只能改变它的值,不能再被初始化,即使有这样的语句,也无效。

请看下面的代码: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stdlib.h>
  3. int main ()
  4. {
  5. int result, i;
  6. for(i = 1; i<=100; i++){
  7. result = sum(i);
  8. }
  9. printf("1+2+3+...+99+100 = %d\n", result);
  10. system("pause");
  11. return 0;
  12. }
  13. int sum(int n){
  14. // 也可以不赋初值 0,静态数据区的变量默认初始化为 0
  15. static int result = 0;
  16. result += n;
  17. return result;
  18. }

运行结果:
1+2+3+…+99+100 = 5050

我们在 sum() 中定义了一个静态局部变量 result,它存储在静态数据区,sum() 函数执行结束也不会销毁,下次调用继续有效。静态数据区的变量只能初始化一次,第一次调用 sum() 时已经对 result 进行了初始化,所以再次调用时就不会初始化了,也就是说 static int result = 0; 语句无效。

静态局部变量虽然存储在静态数据区,但是它的作用域仅限于定义它的代码块,sum() 中的 result 在函数外无效,与 main() 中的 result 不冲突,除了变量名一样,没有任何关系。

register变量

一般情况下,变量的值是存储在内存中的,CPU 每次使用数据都要从内存中读取。如果有一些变量使用非常频繁,从内存中读取就会消耗很多时间,例如 for 循环中的增量控制:

  1. int i;
  2. for(i=0; i<1000; i++){
  3. // Some Code
  4. }

执行这段代码,CPU 为了获得 i,会读取 1000 次内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将使用频繁的变量放在CPU的通用寄存器中,这样使用该变量时就不必访问内存,直接从寄存器中读取,大大提高程序的运行效率。

不过寄存器的数量是有限的,通常是把使用最频繁的变量定义为 register 的。

来看一个计算 § 20.C语言变量的存储类别和生存期 - 图1 的近似值的例子,求解的一个近似公式如下:

§ 20.C语言变量的存储类别和生存期 - 图2%0A#card=math&code=%5Cpi%20%3D%204%5Ctimes%20%281-%5Cfrac%7B1%7D%7B3%7D%2B%5Cfrac%7B1%7D%7B5%7D-%5Cfrac%7B1%7D%7B7%7D%2B%5Cfrac%7B1%7D%7B9%7D-%5Cdots%29%0A)

为了提高精度,循环的次数越多越好,可以将循环的增量控制定义为寄存器变量,如下所示:

  1. #include <stdio.h>
  2. #include <conio.h>
  3. int main()
  4. {
  5. register int i = 0; // 寄存器变量
  6. double sign = 1.0, res = 0, ad = 1.0;
  7. for(i=1; i<=100000000; i++)
  8. {
  9. res += ad;
  10. sign=-sign;
  11. ad=sign/(2*i+1);
  12. }
  13. res *= 4;
  14. printf("pi is %f", res);
  15. getch();
  16. return 0;
  17. }

运行结果:
pi is 3.141593

关于寄存器变量有以下事项需要注意:

  1. 为寄存器变量分配寄存器是动态完成的,因此,只有局部变量和形式参数才能定义为寄存器变量。
  2. 局部静态变量不能定义为寄存器变量,因为一个变量只能声明为一种存储类别。
  3. 寄存器的长度一般和机器的字长一致,只有较短的类型如 int、char、short 等才适合定义为寄存器变量,诸如 double 等较大的类型,不推荐将其定义为寄存器类型。
  4. CPU的寄存器数目有限,即使定义了寄存器变量,编译器可能并不真正为其分配寄存器,而是将其当做普通的auto变量来对待,为其分配栈内存。当然,有些优秀的编译器,能自动识别使用频繁的变量,如循环控制变量等,在有可用的寄存器时,即使没有使用 register 关键字,也自动为其分配寄存器,无须由程序员来指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