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示:以下内容为文字+图片形式,如看不清,可以点击放大
总结:@馒头(mantou-kmicy)
螺丝柱,也称BOSS柱,是塑胶产品中常见的结构,也是成型中遇到问题最多的结构之一。
螺丝柱常见的成型缺陷主要有开裂、滑牙、根部断裂、缩水、发白、流痕等,严重影响塑胶产品的外观和使用。
本文将从塑料材料、结构设计、模具设计和成型工艺的角度出发,分析这些缺陷产生的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案。
1. 螺丝柱的结构设计
1.1 螺丝柱尺寸
图1是螺丝柱的典型结构,对于很多人来说,最困惑的是螺丝柱的尺寸如何确定。
螺丝柱的尺寸主要是由螺钉公称直径M和材料种类决定的。其中
外径D=M × 外径系数
内径d=M x 内径系数
螺纹深度H=M × 螺纹深度系数
成型螺丝柱的材料不同,具体的尺寸系数也有所不同,具体可参考图2。
1.2 螺丝柱入口凹台
螺丝柱内径的入口处可设计一个凹台,凹台的作用是减小攻螺丝时的初始应力。
凹台的直径D1=M+约0.2mm;
深度h=(0.3~0.5)×D1。
有时为了设计简单化,将凹台改成倒角,如图3,也可以起到减小初始应力的作用,倒角的大小一般为(1~1.5)×45°。
1.3 螺丝柱根部圆角
在内径、外径和凹台的根部,应采用圆角过渡。因为注塑成型过程中,尖角处会产生很高的内应力。
过渡圆角越大,产生的应力集中越小
如图4所示,当90°转角的过度圆角小于壁厚的25%时,该处就会有较高的应力集中;在允许的情况下,推荐过渡圆角的半径大于壁厚的50%以上。
1.4 螺丝柱高度
螺丝柱高度应尽可能矮。
当螺丝柱高度大于其外径的两倍时,一般需要添加加强筋以增加强度。螺丝柱不能太靠近外壁,否则会造成制件的壁厚不均,从而导致缩水。当靠近外壁时,可采用加强筋与外壁相连,如图5所示。
1.5 螺丝柱做火山口
有时会在螺丝柱上作火山口。
所谓的火山口就是将螺丝柱的外圆柱面的孔缘和销同步向上延伸,如图6和图7所示。此时螺丝柱根部的塑胶不再那么集中,冷却充分,对防止缩痕有很好的效果。
2.螺丝柱开裂
攻螺丝时,螺丝柱可能会产生开裂,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和解决:
2.1 材料太脆
材料发生降解,韧性不够。材料中掺入过多比例的水口,可能会导致材料过脆;
材料的断裂伸长率过低,也容易导致螺丝柱开裂。一般来说,对于玻纤含量超过40%的材料,不推荐在螺丝柱上攻螺丝。
成型温度过高时,或者烘干不够材料中含有水分,引起材料发生降解,也会使得其强度变差,导致螺丝柱的开裂。
2.2 内径过小,壁厚不足。
如果螺丝柱的内径比螺钉的内径还小,那产生开裂的可能性将会非常大。如果螺丝柱的外径过小,即壁厚过小,也会导致螺丝柱的强度不够,引起开裂。
因此,螺丝柱设计时要选择合适的内外径,可参考图1和图2的推荐进行设计,必要时使用加强筋补强。
图8是09年6月在深圳德泽发生的充电器插头螺丝柱开裂,客户之前采用的是PC/ABS,切换成我司的PC。
从图2来看,PC的内径系数要比PC/ABS大0.5,也就是说,对于客户使用的M2.6的螺钉,PC对应的螺孔内径是2.21mm,而PC/ABS对应的只有2.08mm,切换成PC以后,需要的螺孔内径增大,原来的内径显得偏小,因此攻螺丝的时候容易产生开裂。
2.3 内应力过大
制件上残余的内应力过大,也会导致螺丝柱的开裂。
在结构设计上,螺丝柱的根部、销的顶部应采用圆角过渡,防止应力集中。
在注塑工艺上,对制件内应力影响较大的参数主要有熔胶温度、模具温度、保压压力、保压时间和注塑速率等。
一般来说,要获得较小的内应力,可采用较高的熔胶温度和模具温度,较小的保压压力和保压时间,较慢的注塑速率,其中模温对内应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成型中螺丝柱中要嵌入铜螺纹时,最好使用较高的模温,以使得模具的热量在较短时间内能传递给铜螺母,或者先对铜螺纹进行预热,以消除成型时由于低温带来的内应力使制件开裂。
图9带铜螺母的螺丝程开裂,就是由于成型时模温较低,也没有对铜螺母预热所致。
2.4 环境应力开裂
螺丝柱接触酸、油等有机溶剂时,如果材料本身不能耐这类有机溶剂,有可能引起环境应力开裂。这种接触可能来自模具表面,也可能来自搬运和装配过程。
09年4月,步步高电磁炉螺丝柱在打螺丝1~2周后开裂,如图10,开裂的螺丝柱是随机的,裂纹方向不固定,即不全是熔接线位置,观察已经裂开的断面,内表面光滑而没有纹路,外表面有放射性纹路,推断开裂是由内部开始的,可能是来自经过防锈、去污、润滑等处理螺钉表面的化学溶剂导致螺丝柱环境应力开裂。
2.5 减小攻螺丝时的初始应力
根据前述提到的,在螺丝柱内径的入口处增设凹台或倒角,减小攻螺丝时的初始应力,可以减少螺丝柱的开裂。
3.螺丝柱滑牙
图11电动工具螺丝柱滑牙与螺丝柱开裂对应的是滑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材料过韧
(2)螺丝柱内径过大,
螺钉咬住的肉厚较薄,也容易导致滑牙
09年7月,博世外协厂深圳祥星,电动工具螺丝柱滑牙,使用的螺钉是M3.5,根据图2的参考系数,理论内径是2.625mm,而客户螺丝柱的设计内径是3.0土0.05mm,如图11所示,内径偏大导致滑牙。
(3)扭矩过大。
图12是不同规格螺钉的参考扭矩
扭矩过大时,螺丝柱内侧无法承受扭力,而外侧部分强度足够没有损坏,从而导致滑牙。
4.螺丝柱根部断裂
(1)应力集中
螺丝柱根部和销的顶部由于存在尖角,成型时容易导致应力集中,在不产生缩水的情况下,这些地方应采用较大的圆角过渡。
(2)材料裂解
成型温度过高,或者材料中水分过多,材料中成型时发生降解,导致其强度下降,也可能导致根部断裂。此外,水口掺入的比例也不能过大。
(3)司筒针变形
螺丝柱的销过长且强度不足时,由于受到塑胶熔体的冲击,可能产生变形偏移,如图14所示,填充结束后,销要复位回弹,这样螺丝柱根部会受到反复冲击,根部容易断裂。
这种情况下,螺丝柱背后的缩痕会向下游移动(销回弹时,下游压力小),也有形成熔接线的可能。
5.螺丝柱缩水
5.1做火山口
火山口之所以能防止缩水,是因为它能使得螺丝柱根部的等效壁厚(内切圆直径2R)变小,如图15所示,当根部的等效壁厚与制件壁厚T相差不大时,制件就不容易产生缩水。
5.2做加强筋与侧壁相连
螺丝柱太靠近侧壁时,由于局部壁厚增大,也容易导致缩水,如图16所示。可参照图5,产品结构设计微记采用加强筋的方式使螺丝柱与侧壁相连,避免缩水。
5.3增设胶口
模具设计时,在螺丝柱附近设置浇口,也可以防止缩水。离浇口越近,保压越充分,补缩作用越强,缩水越不明显。
6.螺丝柱发白
6.1 冷却不足
其原因是在冷却不足的情况下,塑胶在玻璃化转变温度附近拉伸到微裂状态(开模时销拔出,销的顶部形成真空,塑胶在被吸入时受力)。
解决方法是延长冷却时间,使得螺丝柱根部充分冷却后再脱模。
加火山口的设计,使得螺丝柱根部壁厚更薄,更容易冷却,也可以消除发白。
6.2 扭矩过大
图18是攻螺丝后,螺丝柱主体有发白,其原因可能是使用的扭矩过大,螺丝柱的壁厚过薄,可参考图12选择标准扭矩,并增大外径以增加螺丝柱的强度。
7.螺丝柱背面流痕
当销伸出太长时,前述提到容易偏心导致根部断裂。
如果销的刚度足够,不易产生偏心,有可能在螺柱的表面产生其它缺陷。
7.1 司筒内针过长导致流痕
09年1月,在东莞富威,伟创力电子鼓的上鼓面在试料时出现流痕,如图19所示,调节料温、模温、射速、保压均无改善。
剖开螺丝柱发现销伸入表面约1.2mm,占制件平均壁厚(3.0mm)的40%,熔体通过该处时,由于通道突然变窄,料流变得紊乱,使得流动下游出现流痕。
7.1 司筒内针过长导致发白
图19螺丝柱背面的流痕类似的案例还有螺丝柱背后出现发白现象。
09年2月,厦门博丰的高光ABS制件在部分螺丝柱背后有发白,调整成型工艺没有效果,破坏螺丝柱发现,发白地方对应的螺丝柱的销伸入制件表面,导致熔体通过该处时剪切过强,导致表面发白;而没有发白的地方,孔与表面齐平,如图20所示。
免责声明:本文内容来源于网络,只用于学习交流,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