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25

聊天建议

  1. 运动的坚持,时间久了才能看到效果。
  2. 不要晚睡,规律作息,尽量早上早一点起。不要晚于12点吧,早上7点多起。

搜集的问题交流
A01 扩展和深度挖掘竞争标签

扩展竞争力

  1. 保持独立学习。工作中不断的去学习新的知识。
  2. 不要给自己设限。工作以外的事情也要尝试去做,发掘更多兴趣,多一些竞争力。边界就拓展开了。
  3. 多走一步。

    挖掘竞争标签

  4. 性格(MBTI测试)。先了解自己,有的人偏理性有的人偏感性。

  5. 投入时间
  6. 周边反馈

A02 自我反思,走查自身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状态更好工作。

项目复盘

  1. 哪些没做好
  2. 及时总结(随时记录问题的习惯)
  3. 未来的期望

项目总结

  1. STAR法则(结构化面试常用方法)
  2. 经验结论(通过复盘得到什么样的经验结论,对之后的项目是有帮助的。而不是只是针对这一个项目有用。)
  3. 过程中的证据收集下来。可以去直接去问去要反馈数据。

image.png

两种总结思路
第一种常用的

  1. 理解需求
  2. 构图需求
  3. 明确目标
  4. 灵感搜集
  5. 设计执行
  6. 设计亮点
  7. 最终结果
  8. 反思记录

第二种针对玩法创意类的:

  1. 需求背景(为什么要做)
  2. 需求难点
  3. 解决过程
  4. 玩法设定(风格设定)
  5. 设计执行
  6. 设计细节展示
  7. 最终结果(上线数据)
  8. 规范梳理
  9. 未来规划

面试常问问题:
如果给你充足的时间,你回去怎么做?

生活中的小事思考
知识星球#每日思考#

最吸引人的放在最醒目的位置

菜谱中菜的顺序,最贵的菜反而放在最前面,素的菜反而放后面
贵的菜放在最前面卖的更好。
吸引他,这个店的菜很有食欲,就去买这个菜。然后前面贵的菜都买了,那后面小菜也加一点吧。如果素菜放在前面,一开始就加了很多素菜都点差不多了,那可能到后面看到大菜又那么贵反而不想要了。
会员购买的设计排序也是一样的道理。最吸引人的放在最醒目的位置,相当于提高用户的食欲,付费率就涨上来了。
这种东西都是对自己思维的锻炼。这种东西想多了以后,到后期交互产品思维逻辑能力,都会比较强,因为在平时都有很多这种多方面思考的一些能力了。

关于守信用

跟产品沟通需求的时候,预估排期,一天能完成,就预估两天,提交的时候一天就提交。这样给产品的感觉是非常不一样的,会觉得你配合度特别高,非常积极的去完成。

关于保险

30岁之前,建议大家早点把这个事情搞定

专注工作的方法,一段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

一段时间专注做好一件事就好了,不仅效率上提升,精神上得到满足。这件事情没有做完,别的事情都不能做。不能中断。微信也不看手机也不看。进入心流状态。
《最重要的事儿只有一件》
读书读完他讲的东西,一边思考深入到自己的项目当中。收益更高。
记录的习惯,文字输出。事半功倍。

遇到自己不擅长的点要兴奋,敢于尝试,这是进步的机会。

一整个知识脉络就像是一张网,在学习过程中就像是去编织一张网,当这个网足够密集的时候,不管来什么需求,都可以网起来。漏网之鱼会越来越少。如果有时间,都可以认真的去尝试一下,都是一整个知识体系得到完善的机会。

系列化,整体化的看待问题

当做的需求很零碎的时候,不要被埋在需求里面跳出来看,站在更高的角度,老板的角度,你怎么样来看这些问题,我做的这些需求有什么联系规律可以总结出来。

设计源于生活

当跟面试官聊到设计的价值,不仅仅可以聊项目中的价值,生活中的发现,设计的洞察能力也是很加分的一个点。

迷茫颓废的时候,自我激励的方式

看看别人是怎么努力向上的。

交互思考,经验案例累积

大厂纯UI的岗位已经越来越少了,大多都是需要在做UI视觉的同时具备交互能力。所以平时多做交互思考。
执行层面的,很多都是给外包做的,比如运营活动的东西。内部觉得,纯视觉的东西价值很有限。所以都是在做一些对产品的思考,交互的思考,用户体验的思考,所以思考的价值,才是最值钱的东西。

输入输出,形成经验的方式不错,知识掌握更牢固

印象足够深。知识掌握的更加牢固的。
反思比执行有时候更重要,每一次练习都要思考从中学到了什么。
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想怎么样让这个事情事半功倍。

学生思维到工作思维的转变

不忙的时候也可以做很多事

  1. 复盘自己做过的事情,形成文字或者规范。做一个输出。项目过程中形成的零零碎碎的点,把它形成文章,把它写下来,对于项目中的得失理解的更深,
  2. 反思项目,能否有优化进步的地方,进一步做好细节优化,优化无止境。
  3. 反思自己,查漏补缺,项目中自己那块掌握的不够熟,或者一知半解或技巧不够熟练。看教程学学技能。
  4. 能形成通用性规则,比如组件库。
  5. 针对已有的项目做概念稿,能否当成自己的作品集,如果不能成为作品,我是不是能够把它优化。

每次练习的时候,多想想从这个练习中能够得到什么,简单的东西也可以是构图能力的提升。

关于设计招聘

单纯的UI设计招聘已经不多了,大厂中的视觉方面分为3类

产品体验设计师

全链路去思考设计的机会点,考虑整个产品的最大收益化。
交互、视觉、产品思维都需要能力。视觉弱,偏交互吧。

创意设计师

多媒体、动效、3D、海报、创意方面的设计

游戏设计师

壁垒比较高

观察到3D已经是一个比较基础的能力,和ps差不多,基本上大家都会一点。

跳槽看3个方面

尤其是工作5年的

  1. 能不能成为核心人员。如果只是过去干活的,跳不跳都无所谓。
  2. 能不能持续获得提升。你的技能点能不能为下份工作打基础。
  3. 钱。一般都是通过跳槽涨工资的。换工作还是有一定风险的,工作流程啊领导啊,这就是为什么跳槽涨薪。

匹配度才是最大的加分项
技能只要认可你的学习能力,都可以学的。

设计的话基本上
工作的前3年,核心还是在技法上。不管接到什么样的需求,都能够用UI的能力产出。
3-5年,拓展交互能力,产品思维。
5年以上,其他的技能动效3D,产品全局的把握,交互更深的理解。如何做好管理啊带团队。

产品体验设计师和交互设计师的区别:

  1. 对于产品体验设计师来说,更看重产品全链路上的一些设计发力点,岗位能力模型的要求是比较平均的,会一点交互,会视觉(发挥的不多),如果有开发能力就更好了,产品的经验。各方面要求比较平均。对交互要求相对较高。视觉弱一点。focus在产品价值上。业务或者更大收益。比较接近于产品,只是不做具体的产品规划这些。
  2. 交互设计师就只是要求交互专业上的,其他要求不高。

第9期分享
选题分析—竞品分析—用户访谈—确定目标用户—数据分析—机会点分析—提炼核心需求—需求分析报告—转换核心功能—产品服务流程—商业模式阐述—信息架构—页面流程—低保真线框图—概念设计图—概念设计报告—焦点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优化报告—线框图设计—视觉设计—高保真Demo—产品演示视频—报告汇总

需求分析与设计阶段
概念验证与优化阶段
详细设计及演示阶段

交互负责:竞品分析—数据分析—机会点分析—提炼核心需求—转换核心功能—产品服务流程—商业模式阐述—信息架构—页面流程—低保真线框图—焦点用户访谈—可用性测试—线框图设计—高保真Demo

整理自己作品或者项目总结的话,更需要去把项目中的一些过程,比如说有很多不同的方案,把这些方案展现出来,然后去对比一下每一个方案的优劣,然后再去说最终的方案是什么,这样的话给面试官或者在晋升中评审官,更多的看到一些你在项目中的思考和你的一些辩证的方法,这样的话,他更能看到你的一些价值的体现,如果你的整个流程都做下来非常顺的话,他会觉得你是在理所当然的去做,但是往往你做项目是没有这么顺利的。所以说更需要看到你的一些过程,这个更重要一些。

没有上线,没有上线其实很正常,大厂经常做很多尝试。评委这边有2个维度:
一个是上线产品,数据来看,
没有上线,更看重项目逻辑。你能够做到项目逻辑自洽。你能够通过你的项目页面,你的设计角度,你是怎么样一个切入点来做的,能够把这个东西说的比较完整。逻辑上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那评委就会觉得你这个设计作品是OK的。也会觉得你这个项目只是没有上线。一旦上线的话也是没有问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