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nux系统对分区的基本要求

  1. 最少要有个根(/)分区,用来存放系统文件及程序。其大小至少在5GB以上。
  2. 要有一个swap(交换)分区,它的作用相当于Windows里的虚拟内存,swap分区的

大小一般为物理内存容量的1.5倍(内存<8GB)。但当系统物理内存大于8GB时,则
Swap分区配置8GB即可,太大无用,浪费磁盘空间。Swap分区不是必须的,但是大
多数情况下还是设置比较好。

  1. /boot分区,这是Linux系统的引导分区,用于存放系统引导文件,如Linux内核等。

    所有文件的总大小一般只有几十MB,并且以后也不会增大太多。因此,该分区可以设置为100~200MB即可。

    2. 磁盘分区顺序

Mount Point File System Type Size(MB) Force to be a primary partition
/boot Ext4 200 Yes
/swap RAM>8G?8G:RAM*1.5 Yes
/ Ext4 Fill to maximum allowable size Yes

3.系统安装类型及选择额外包

1、系统选择
Centos系统安装 - 图1
2.额外包选择
Centos系统安装 - 图2
Centos系统安装 - 图3

老男孩提示:
1、根据经验,选择安装包时应该按最小化原则,即不需要的或者不确定是否需要的就不安装,这样可以最大程度上确保系统安全。
2、如果安装过程落了部分包组或者其他伙伴安装时没选,再安装后可以按如下方式补上安装时未安装的包组:
yum -y groupinstall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Base" "Development tools"
yum -y groupinstall "debugging Tools" "Dial-up Networking Support"
可以通过yum groupinfo 包组查看具体安装的组件。
3、下面安装6.5后登陆系统的时候查看选包的情况:
yum group list
Installed Groups
Base
Compatibility libraries
Debugging Tools
Development tools
E-mail server
Graphical Administration Tools
Hardware monitoring utilities
Legacy UNIX compatibility
Networking Tools
Performance Tools
Perl Support
Scientific support
Security Tools
可以看到除了我们选择的外,系统还是默认安装了一些额外的软件包组。
注意:不要使用yum的删除功能删除软件,会删除相关依赖,导致意外问题。
*(2) 安装系统补装工具命令

安装系统后还会有一些基本的工具没装,这时可以根据需求yum来安装下,啥时用啥时装也可。例如:
yum install tree nmap sysstat lrzsz dos2unix -y

4. 配置IP地址

修改网卡配置文件ifcfg-eth0, 主要修改里面的 ONBOOT、IPADDR、PREFIX、GATEWAY、DNS这几项。
下面是一个完整修改好后的配置文件内容:
[root@Kali ~]# cat /etc/sysconfig/network-scripts/ifcfg-eth0
DEVICE=eth0
TYPE=Ethernet
UUID=99300884-124f-4d5d-9828-8574853e6613
ONBOOT=yes
NM_CONTROLLED=yes
BOOTPROTO=none
HWADDR=AA:DD:00:00:00:20
IPADDR=192.168.20.200
PREFIX=24
GATEWAY=192.168.20.254
DNS1=119.29.29.29
DEFROUTE=yes
IPV4_FAILURE_FATAL=yes
IPV6INIT=no
NAME=”System eth0”

TIPS: 修改完网卡配置文件需要使用(service network restart)命令重启服务才生效。另配置IP地址
还可使用setup命令进行配置,此过程比较简单,不在叙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