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企业里PC服务器品牌及型号
互联网公司服务器品牌:
DELL(大多数公司),HP,IBM(百度),浪潮,联想,航天联志。
Dell服务器品牌:
1u = 4.45CM
2010年以前: 1u 1850,1950, 2u 2850,2950
2010-2013年: 1u R410,R610, 2u R710
2014-2016年:1u R420/430 R620/630 2u R720/R730
代表图片:
IBM品牌:
1u 3350/m3 3350/m5
2u 3650
4u 3850
8u 3950
2 服务器主要零部件
2.1 电源
电源相当于人体的心脏,生产环境中一般单个服务器核心业务用双电源,双路(AB),
如果是集群的情况可以不用双电源。
代表图片:
TIPS:
双路(AB)电:比如一条接上海,一条接宁波。
2.2 CPU*处理器
相当于人体的大脑,负责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是服务器性能效率的最核心部件。
常见品牌:Intel,AMD
一般的企业里的服务器,CPU颗数2-4颗,单颗CPU是四核。内存总量一般16-256G(32G,64G)。
做虚拟化的宿主机,CPU颗数4-8颗,内存总量一般48-128G,6-10个虚拟机。
代表图片:
2.3 内存
CPU和磁盘之间的缓冲设备,是临时存储器(存放数据的)。
一般程序运行的时候会被调度到内存中执行,服务器关闭或程序关闭之后,数据自动从内存中释放掉。
程序:c/php/java,代码文件,静态的,放在磁盘的数据。
进程:正在运行的程序,进程运行就是系统把程序放在内存里执行。
守护进程:持续保持运行着的程序。
程序和进程的区别:
A片放在磁盘里就是程序
看片放到内存里就相当于经常
计算机重启,内存的数据会释放掉。
企业案例
- 门户极端案例:大并发写入案例(抢红包、微博)。
高并发、大数据量写入:会把数据先写到内存,累积到一定的量后,然后在定时或者定量的写入到磁盘(减少磁盘IO(Input/Output)),最终还是会把数据加载到内存中对外提供访问。
- 优点:写数据到内存,性能高速度快(微博,微信,SNS,秒杀)。
- 缺点:可能会丢失一部分再内存中还没来得及存入磁盘的数据。
解决方法: - 服务器主板上安装蓄电池,在断电瞬间把内存数据回写到磁盘。
- UPS(一组蓄电池)不间断供电(持续供电10分钟,IDC数据UPS1小时)。
选双路电的机房,使用双电源,分别接不同路的电,服务器要放到不同的机柜、地区。
大中小企业案例:
对于并发不是很大、数据也不是特别大的网站,读多写少的业务,
会想先把数据写入磁盘,然后通过程序把数据写入到内存里,再对外通过读内存提供访问服务。
有一句话:缓存无处不在!
企业面试题:buffer和cache有什么区别?
简单解答:
写入数据到内存里,这个数据的内存空间称为缓冲区(buffer),写入缓冲区。
从内存读取数据,这个存数据的内存空间称为缓存区(cache),内存缓存区。
提醒:
这里提到的内存和磁盘,是由多台机器组成的集群架构环境memachced(存内存)/redis(内存加磁盘)。
代表图片:
2.5 磁盘
磁盘就是永久存放数据的存储器,磁盘是昂也是有缓存的(芯片)。
常用的磁盘(硬盘)都是3.5英寸的(ide,sas,sata),常规的机械硬盘,读取(性能不高)性能比内存差很多,所以,在企业工作中,我们才会把大量的数据缓存到内存,写入到缓存区,当今互联网网站必备的解决方案。
磁盘节课或类型:IDE,SCSI,SAS,SATA,SSD(电子的),IDE,SCSI退出历史舞台。
性能与价格:SSD(固态)>SAS>SATA
企业级服务器应用:
- 常规正式工作场景主选SAS(结合SATA和SCSI的优点)硬盘(转速15000转/分,机械磁盘转数高的性能好)。
- 不对外提供访问的服务器,例如:线下的数据备份,可选SATA(7200-10000转/分)。
SATA特点:容量大,价格便宜,但是速度比较慢。
- 高并发访问,小数据量,可以选择SSD。
SSD最好,都选SSD吧?公司数据量大的可达到亿T级别。
淘宝网企业案例:服务器会把sata和ssd结合起来用,热点存储,程序动态调度。
代表图片:
企业级硬盘适合724使用的,一般较贵。
TIPS:
两个硬盘,通过程序进行记录,把访问大的数据从SATA放到SSD里面。
硬盘选企业级专用硬盘,提供724使用。
企业网站来讲,都会尽量让用户从内存中读取数据,而不是硬盘。
几乎企业运维和架构师的网站优化、服务器、软件优化核心,都是磁盘和内存的使用比例优化。
2.6 DELL阵列卡(RAID)
基本作用:网站数据量很大的时候,单块盘装不下了,购买多块盘,又不想单个盘存放数据,
就需要工具把所有硬盘整合成一个大磁盘,再在这个大磁盘上在分区(虚拟磁盘)放数据。
另外一个的大功能,多快盘放在一起可以有冗余(备份)。
RAID有多种整合方式,RAID 0、1、5、10
有RAID卡后,一般磁盘就会插到RAID卡上,而不是直接插到主板上了。
- RAID 0
RAID 0 可以是一块或多块盘进行组合,组合之后它的容量是单块盘的容量 * 磁盘的数量(容量没有损失)。
优点1:组合成一块大硬盘使用
优点2:读写性能在所有RAID级别里面是最好的
最大缺点:没有冗余,如果其中某块硬盘坏了,所以数据都丢失。
- RAID 1
RAID 1最少两块盘组合,两块磁盘的容量大小可以不一样(总容量由容量最小的那块磁盘决定),组合之后的磁盘容量还是等于单块盘的容量(另一块盘作备份)。
最大的优点也是最大的缺点:
优点 有100%的冗余,其中一块盘坏了,数据不会丢失。
缺点 成本过高。
RAID 5
RAID 5最少由3块磁盘组成,容量计算方式是 所有磁盘的数量减一(如果有3块10G的磁盘组RAID 5, 那么可用的磁盘空间是20G),不管有多少个盘组合成,它的容量只会损失一块盘,
互联网公司服务器一般都会购买RAID卡(主板自带、独立RAID卡),RAID卡上也是有缓存的。
冗余从好到坏:RAID 1 RAID 10 RAID 5 RAID 0
性能从高到低:RAID 0 RAID 10 RAID 1 RAID5
成本从低到高:RADI 0 RAID 5 RAID 1 RAID 10
不同RAID级别的企业应用举例:
根据数据的存储和访问需求,去匹配对应的RAID级别。
互联网公司:
单台服务器,比较重要,盘不多,系统盘 RAID1,数据量比较大,RAID 10。
数据库/存储服务器,主库raid 10,从库raid 5/ raid 0(为了维护成本,raid 10)
WEB服务器,如果没有太多数据的话,raid 5,raid 0(单盘)。
有多台,监控/应用服务器,单盘RAID 0,盘多RAID 5足以。
TIPS: 凡是有重要数据,都要像冗余方向靠拢,防止数据丢失。稍微关注性能往RAID 10靠拢,
不关注性能,数据量不大,往RAID 1靠拢。
2.7 光驱
安装系统
企业应用:
建议淘汰光驱,为老板省钱。
U盘安装系统,网络安装(FTP,HTTP),无人值守批量安装系统(pex+kickstart)。
面试可能会被问到的问题:
问:一万台服务器如何快速安装系统。
答:使用cobbler或者KICKSTART。
2.8 主板
南桥芯片:主要负责1/0(Input/Output)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这些技术一般相对来说比较稳定,所以不同芯片组中可能南桥芯片是一样的,不同的只是北桥芯片。
北桥芯片:负责与CPU的联系并控制内存、AGP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 SDRRAM以及RDRAM等等)和最大容量、APG插槽、ECC纠错等支持,整合芯片组的北桥芯片还集成了显示核心。
TIPS: 大概了解即可,不必深入研究。
2.9 远程控制卡
作用:开关服务器,并可以查看服务器开关的过程等信息。
远程管理卡有服务器自带的,也有独立的。
自带的远程管理卡,可以关机、开机,但是看不到开关的显示过程。
所以,选择独立的远程管理卡。
TIPS:
当服务器连接不上,宕机、网线连接不上、网络有问题、就可以通过远程控制卡管理服务器。
安装了网络控制,相当于去机房接显示器一样。
大客户有KVM远程管理,特大客户会有自己的人员驻扎机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