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这篇文章《软件测试周刊(第20期):恐惧,来自只思考却不行动》,标题中的这句“恐惧,来源于只思考却不行动”引起了我的共鸣。

第一印象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跟自己很契合,但深入思考一下,发现这句话只适用于部分场景。对我来说,可能就是大部分场景,我回忆自己的过去,发现自己在很多事情上,都是只思考却不行动。

何解?我现在基本已经做到每日思考,那么接下来就是每日行动。

定一个基本准则,每天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看新闻或看抖音,而是先做那个最头疼(最复杂,最烦心,最不想先做)的事情。例如,每日点滴文章,确定今日最重要的事情。

三个月后再来看执行情况。

与过去对话

针对自己只思考不行动的作风,今天对话一下最初的点滴文章

07.11.六.产品梦 🧭

梦是思考的开始,现在回顾一下,为了自己的产品梦我做了一些什么

开源

在2020年7月11日我,提出了三个改进方案,现在一一对话

第一,回到现实,开源项目是为了解决实际的痛点问题,在这方面我做了什么?
现在:一直在尝试,基本都是服务于内部,并没有做成开源。不急,需要耐心等待。

第二,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项目,尽可能参与进去
现状:没有开始参与
改进:发挥自己魄力,选择最喜欢的项目参与,时间截止日期 2021-05-28

第三,平时模仿成功的开源项目再造一遍轮子,提升自己能力,打好未来维护自己成功开源项目的基础。
现状:近期在模仿 umi 与 vite 来提升开发效率,深入学习源码,也可以尝试参与齐开源项目。

产品

回到产品,现在公司的主营产品已进入平稳期,以质量和稳定性为主。现在尝试在小组内部,孵化一个有关低代码平台的产品。近两年将会以这个产品来实践自己的产品梦。

语雀的一套产品模式实践团队内部的孵化产品

语雀一直以来在实践这样一套模式:
1、愿景看 3 年:描绘 3 年后希望产品达成的状态,推测将会面临的挑战 2、方向看半年:描述半年内需要解决的问题,确定主攻方向

  • 产品能力:完成哪些能力建设
  • 战略储备:为未来做了什么
  • 用户规模:用户规模到什么样的量级
  • 商业化:取得什么样的进展

3、计划排 3 月:接下来 3 个月会启动哪些项目 4、执行抓当月:本月有哪些项目需要达到什么状态 —《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谈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