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到专访唐彬森:在元气森林,产品经理话语权最大,我觉得有必要自己消化吸收一下

笔记

就文章的三个主题来说,都不是第一次看到,但具体如何做到,是我需要去弄明白的


01,没有红海蓝海之分,只有做得好与不好

中国的未来,不缺平台,不缺公路,不缺高铁,不缺高楼大厦,缺的是能利用全球最好的基础设施和信息高速公路构建好产品的公司。这是我的思考和结论。

当时很多人都在做连接的事情,但是真正有价值的内容很少。创业者要有自己的使命,要搞清楚你的灵魂是什么。

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构建好的产品,为一条不错色产品思考方向。基础设置最终用户是很难直接体会到的,而好的产品能让用户直接感受到。

这就像段永平说的“敢为人后”,你不要想着去找到一个没有人涉足的行业,这个行业很有可能不行。而很多人做的行业不代表有问题,你能做的就是一定要比别人好。当然前提是,要始终带着一种敬畏,对行业的敬畏,对专业的敬畏,包括对用户的敬畏。永远保持一颗敬畏的心,对创业者而言至关重要。

要带着敬畏之心去创业,不要敬畏真相

02,数字化的核心是把权力交个消费者

陈为:在你看来,目前可能依然是机会遍地,很多行业都值得重做一遍。那这个“重做”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唐彬森:问题,看这个行业或者这个企业有没有问题。问题就是机会,我们一定要从产品经营的角度看问题。

**
产品经营的角度,是你要带着“解决问题”的视角,你产品的行业,还有哪些现阶段存在的问题是可以被解决的,这可能就是一个成功的机会。

真正的数字化是什么呢?你把选择权交给用户。互联网的“灵魂”就是数字化背后代表用户的投票,用户的行为。好的数字化是数字帮助你做决策,是数字决策而不是老板决策。所以数字化最难的是老板能不能放弃手中的权力,相信数字,并且利用数字做决策。

**
既然决策都交给用户了,那么企业做什么?企业所有者背后要有什么企业家精神做支撑?

唐彬森:企业家精神核心就是用户第一,而不是老板第一,资源第一,关系第一,交易第一,就是相信创造能够产生价值,而不是相信博弈创造价值。 ** 所谓“渠道为王”,核心就是他们觉得消费者并不是最重要,重要的是东西放在这儿,消费者不得不喝,所以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不相信能够创造增量价值,反而强调我要抢占这个市场,“渠道为王”。

**
上网也查了一些报道,元气森林也严重依赖线下渠道。

用户第一,就是相信创造新的东西,能够激发人的新需求。像乔布斯不断创造新的东西,把用户需求给激发了。它的底层逻辑差别在于是无限游戏还是有限游戏——互联网精神是相信无限游戏。

**
确实元气森林在新品测试阶段就有用户参与测试,如果用户反馈不好就直接终止相应产品研发,就态度上来说,确实做到了用户第一。

03,在元气森林,产品话语权最大

大多数人关注营销是因为他们觉得营销是立马可以立竿见影的。但其实好的营销是看不到的,是润物细无声的。如果到我们公司看组织架构、权力决策体系,就知道我们公司是重视产品,还是重视营销、重视销售。在我们公司产品经理的话语权是最高的,产品经理是影响大局的人

从组织结构,可以看出公司重视那块。回到自己,是否也可以通过公司的组织结构理解公司发展方向。

我们的融合做得很好。你抱着尊重人才的真心,把他们当伙伴,队伍就很有凝聚力。这很简单。稻盛和夫说了,敬天爱人。你是不是真正对这帮同事好,这东西骗不了人。老板是不是真心对用户好,对团队好是真好还是假好,可能大家第一年看不出来,但最多三年就能看出来。

**
我在现在的公司也有 3.5 年了,我看出了老板把用户放在第几位吗?对我们团队是真好,还是假好吗?这些问题是我需求去深入思考总结的。

💬 与三个月前自己对话

语雀内容

过去:给自己三天期限去全力去思考一个问题,超过三天要么另谋路径,要么放弃。
现在:自己的时间是有限的,所有的问题都应该有一个期限(这一条可抽离出来,成为自己的原则之一)

过去:团队做事情也是要这样,没想清楚就不做,想清楚了就要快速实践。
现在:近期越来越能体会到,带团队干大事,也要如行军打仗一样“其徐如林,其疾如风”。其徐如林,我能做到一些,但其疾如风是我所欠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