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面试造火箭🚀,工作拧螺丝🔩。在面试中,算法一定会考,在拧螺丝时却不一定会用,但是排序我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会用到。
今天给大家详细的再讲讲冒泡排序,升级在升级的版本。

是什么?

冒泡排序(Bubble Sort),是一种较简单的排序算法。它重复地走访过要排序的元素列,依次比较两个相邻的元素,如果顺序(如从大到小、首字母从Z到A)错误就把他们交换过来。走访元素的工作是重复地进行,直到没有相邻元素需要交换,也就是说该元素列已经排序完成。
这个算法的名字由来是因为越小的元素会经由交换慢慢“浮”到数列的顶端(升序或降序排列),就如同碳酸饮料中二氧化碳气泡最终会上浮到顶端一样,故名“冒泡排序”。

原理是什么?

冒泡排序每一趟比较都只能确定一个数归位(归到指定的位置)。如果是升序排列,那么第一趟就只能确认末尾上的数第二趟只能确认倒数第二位上的数,依次类推。如果有n 个数需要排序,只需要进行 n - 1 趟排序。
冒泡排序.gif

时间复杂度

如果排序对象有 n 个数字需要排序n - 1趟,
第一趟需要n - 1次比较,
第二趟需要n - 2次比较,
第三趟需要 n - 3次比较,
依次类推,(n-1)+ (n-2) + (n-3)+...+3+2+1 = n(n-1)/2 = 1/2 _*n__2__ - 1/2 * _n
根据复杂度的规则,去掉低阶项(也就是 n/2),并去掉常数系数,那复杂度就是 O(n^2)了;冒泡排序也是一种稳定排序,因为在两个数交换的时候,如果两个数相同,那么它们并不会因为算法中哪条语句相互交换位置。

常规版本

  1. function bubbleSort(arr) {
  2. const length = arr.length;
  3. if (!length) return arr;
  4. for (let i = 0; i < length; i++) {
  5. for (let j = 0; j < length - i - 1; j++) {
  6. if (arr[j] > arr[j + 1]) {
  7.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8. }
  9. }
  10. }
  11. return arr;
  12. }
  13. let array = [];
  14. for (let i = 0; i < 10; i++) {
  15. let number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
  16. array.push(number);
  17. }
  18. var arrSorted = bubbleSort(array);
  19. console.log(arrSorted);

这种最常规的版本,我相信你一定见过,第一层循环是用来控制趟数,也就是 n 个数就要比较 n-1 趟;第二层是控制第 i + 1 趟(因为循环中 i 是从 0 开始的)的比较次数,那么 i+1 趟就是比较了 N-1-i

这里有一个小问题,如果在执行的过程中,在**某一趟比较完成之后,发现整个数列已经有序了**,如果还是按照上面的代码,还是会进行接下来的比较,这样其实在会有很多无效的比较。是不是可以优化一下了?

升级版本

  1. function bubbleSort2(arr) {
  2. const length = arr.length;
  3. if (!length) return arr;
  4. for (let i = 0; i < length; i++) {
  5. let mark = true;
  6. for (let j = 0; j < length - i - 1; j++) {
  7. if (arr[j] > arr[j + 1]) {
  8.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9. mark = false;
  10. }
  11. }
  12. if (mark) break;
  13. }
  14. return arr;
  15. }
  16. let array = [];
  17. for (let i = 0; i < 10; i++) {
  18. let number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
  19. array.push(number);
  20. }
  21. var arrSorted = bubbleSort(array);
  22. console.log(arrSorted);

优化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将上面代码做一点点小小改动即可,也就是利用 mark作为标记。如果在本轮排序中,元素有交换,则说明数列无序;如果没有元素交换,说明数列已然有序,直接跳出大循环。
这种优化就是当在排序的过程中,在本趟的排序``某一轮中如果整个数列已经有序,就不需要进行剩下的趟排序了,直接结束就行。
优化完的排序在数据量比较少的情况下,并不能显示出什么优化。
image.png

注意:排序算法性能比较都以实际情况为准。

但是如果数据量比较大的情况,你就会看到明显的差异。
image.png

注意:排序算法性能比较都以实际情况为准。

这里还有一种情况是,**如果数列一半是有序的,一半是无序的,比如,数列的前半部分是有序的,后半部分是无序的,**其实后面的许多元素已经是有序的了,但是每一轮还是白白比较了许多次呢?是不是可以优化一下了。

再升级版本

关键的优化点在于数列有序区的界定。如果按冒泡排序代码原始版来分析的话,有序区的长度和排序的轮数是相等的。比如:第一趟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1第二趟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2第三趟排序过后的有序区长度是3 ……。但是这并不完全正确,实际数列真正的有序区可能会大于这个长度,因为数列可能原本已经存在部分有序。在种情况下,我们如果来避免这种情况了?其实我们可以**在每一轮排序的最后,记录一下最后一次元素交换的位置,那个位置也就是无序数列的边界,再往后就是有序区了**

  1. function bubbleSort3(arr) {
  2. const length = arr.length;
  3. if (!length) return arr;
  4. // 无序边界
  5. let boundary = length - 1;
  6. // 记录最后一次交换位置
  7. let lastExIndex = 0;
  8. for (let i = 0; i < length; i++) {
  9. let mark = true;
  10. for (let j = 0; j < boundary; j ++) {
  11. if (array[j] > arrya[j + 1]) {
  12. [arr[j], arr[j + 1]] = [arr[j + 1], arr[j]];
  13. lastExIndex = j;
  14. mark = false;
  15. }
  16. }
  17. boundary = lastExIndex;
  18. if (mark) break;
  19. }
  20. }
  21. let array = [];
  22. for (let i = 0; i < 10; i++) {
  23. let number = Math.floor(Math.random() * 10);
  24. array.push(number);
  25. }
  26. var arrSorted = bubbleSort(array);
  27. console.log(arrSorted);

在数据量比较的情况下,性能还不是很明显哈。
image.png
但是大数据下的性能相对常规版本还是比较明显的。
image.png

注意:排序算法性能比较都以实际情况为准。

最后

本文通过优化版本、再优化版本,优化冒泡排序本身的性能,为算法提速,希望在工作中、在面试中,能被你利用起来,本文到此结束,如有问题评论区或者私信和我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