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220

关于决策?
工作与生活该如何选择
认识自我,知晓人性的弱点:贪婪、欲望、懒惰、趋利避害。

如果选择离开,我的真实的目的是什么?我给自己列了三点理由,1、换城市生活2父母3成长空间4疾病

如果选择留下,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和新的生活,也许会结婚。

面对自己的猥琐,怯懦,贪婪,乃至放荡。
那么多冠冕堂皇的理由,其实不过是掩盖自己的贪婪和私欲。

知道自己擅长什么,不擅长什么;
知道自己热爱什么,不热爱什么;
最起码,要知道自己能忍受什么,不能忍受什么。

跳出舒适区 延迟满足

明确自己的长远目标

很多事情不能兼得,你不能既要、又要、还要。

不要害怕失去机会。


自由到底是什么?
小时候觉得上大学就自由了,不用每天上课,不用受爸妈的管教。
上了大学觉得毕业后就自由了,不用受宿舍用电和查寝的约束。
工作后觉得当个自由职业者就自由了,不用每天朝九晚五。

楚门的世界,西部世界,我们和他们相比,虽然意识和物理空间上,我们都是自由的。可是为什么我们还觉得不自由呢?
我们可以选择自己做什么职业,成为什么样性格的一个人,走什么样的路,去哪个城市生活,我们明明可以成为任何一个你想成为的样子,我们明明可以选择自己的角色和剧本啊。

你被关在一件屋子里,那里有所有你喜欢的一切——你喜欢的人,你喜欢的物品,你喜欢的美食……你待在屋里丝毫不觉得难受,也根本不想出去。请问,此时你是自由的还是不自由的?
有人说是自由的,因为在屋里很幸福很快乐,但是你被关在了屋里出不去啊;也有人说不自由,因为出不去,但是待在屋里你是幸福的,你主观上根本不想出去!
洛克的密室这个思想实验,让我们思考什么才是真正的自由:如果人被迫做出实际或潜在的选择,那就不自由。

所以,我们“生来自由,但无往不在枷锁之中”


很多事物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想要追求平衡,也许太年轻,还做不到吧。于是把自己推向极端。


小孩子才做选择,而大人要学会做第三选择


关于认识自己
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一个慢慢发现自我、了解自我、接纳自我、改变自我的过程。现在职场上很多各种各样的性格测试,比如MBTI、九型人格,他们通过一些题目来把人的性格定义成某种类型,个人觉得这种测试可以作为面试官作为初步了解一个人的判断,但是并不能根据测评结果来判定一个人就该是那个样子。
首先,人是会变的,每个人在不同的阶段,经历了不同的人和事,性格是会发生改变的。
其次,人在答题的时候是会欺骗自己的,而且题目的设置本身就不科学,人在面对一件事情时候的选择,往往是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过程,不能通过绝对的值和一个中间值,来判定一个人的性格。

原来心理咨询师的作用,是以一种局外人的身份来帮助我们梳理自己的人生脚本,并帮助我们写出新的脚本。所以我们要学会自我察觉,可以试试自我讲述自己的人生故事,因为这个过程,就是一种治疗。

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孤独的人。六岁就和父母分开生活,小时候大部分的记忆,都是寄人篱下。从小性格一直都很内向,自从上了大学,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我的性格变了很多,不再内向,不再害怕,不会脸红。

我是个缺少父爱和母爱的人,他们对我心理上的关心,我一直觉得是缺少的。平时的电话沟通也只是天冷了多穿些衣服,以前上学的时候会问学习成绩,现在工作了,因为是不熟悉的领域,也不会询问工作怎么样了。

一家人坐在一起吃饭,基本不说话。

我的脑海中经常会浮现自己小时候一个人在老家房子里生活的画面,一个人上下学,一个人在昏暗的房间里做作业,一个人玩电脑,一个人玩飞碟迷宫,一个人听广播,一个人听mp3。小学六年,就是这样孤独地生活着,我的世界就像一部无声电影。
和爷爷生活在一起,爷爷耳朵不好,我们也很少讲话。他是个孤独的人,去年他去世了,这几年,我总害怕我会变得像他一样孤独的老去。在我爸十几岁的时候,奶奶就去世了,爷爷也没有再娶,还算年轻的时候,爷爷会种菜,下田干活。后来我上了高中后,对他的记忆就只有在躺椅上看电视的画面了,没有朋友,不会出去社交,没有任何的兴趣爱好,唯独看电视,是唯一的日常。

有时候下班路上,看着路上的风景,或者有时候看到好看的风景好玩的事情,找不到一个可以分享的人。我会在内心感叹一句,我是真的孤独啊,可有的时候又会反问自己,成长不就是这样吗?每个人不都很孤独吗?

真的每个人都和我一样孤独吗?

有次在地铁里,看到前面有个女生,拿着手机发地铁吵闹的语音给朋友。其实我也渴望有个可以分享生活点滴的朋友,可是又觉得别人会打扰自己,分散注意力,甚至瞧不起一些朋友,不屑与他们交流。在感情中,我觉得自己真的好渣好自私啊。

我太忙了,我好像一直没有停下来过。我是需要工作的,工作避免我的焦虑、让我的生活变得充实,让我有成就感。有时候也会怀疑自己,到底在忙什么?就像詹青云说的这世界上到底有什么东西,是我们放不下的?这世界上到底有哪条路,有这么难走?要让我们把所有的青春、秋天,都错过呢?

两个人在一起久了,我又渴望自己一个人,想回到自己的世界里。我一直在相遇,也一直在错过。

我好像又回到了小时候的某个时候。全世界只有自己一个人,一个人在自己的世界里,非常安静。


看理想电台:
大家都想要拼命地抢占市场,但是其实市场就那么大,当你这个生产者需要在市场上出去扩大你的那块蛋糕,这是好像是人类的欲望的问题,就是好像所有人都希望说我一定要做大做强,我要在这个市场份额里面要占到多少以上才可以,但很少人会满足于,我就做这么一小块蛋糕,我也不跟别人去争抢,我就是从那一款。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我们被所谓的社会达尔文主义教育的太久了,其实过去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我觉得在国内吧,其实对进步论的笃信延续了太长一段时间,大家一直都宣扬的是我们要不停地变得更好,变得更大。

比如某平台,他因为比较早推出这种所谓的付费音频节目的概念之后,他可能会定义好像节目就应该那样做。然后大家尤其是消费者,因为今天都相当于是被商家所左右或者教育的嘛?那他们就会觉得说好,那既然已经有一个平台那样做了而且做出来东西我听着也OK,他们是不会去真的很认真去比较这个内容和这个内容,尽管是同一主题,但可能有什么不同的差异,这只有我们做的人会去理解或者很深刻的去理解这个东西,但是就由于他作出了某种标准化的产品,后来的很多进入到这个业内,或者说本来就在这个行业内去努力的人,他只能做这种东西,才卖的出去。这是很悲哀的。


我们的一生都在追求一个更好的未来。更好其实是指更确定。似乎我们的一生就是在等待一件件事情尘埃落定,从不确定变成确定,似乎这就是人生。这种对控制感边界的扩张是人的本能追求。
我们想要在混乱中寻找确定性,对生活保有一种掌控感。然而我们总以为自己能控制一切,实际上我们不也是被身边的一切所控制着吗?我们每天朝九晚五,坐在办公室一个小格子里,我们的穿着、吃的食物、看的新闻、我们的情绪,一切都是被设定好的,时间和空间都被人预先设定。
然而这种价值观并非天生就有,在原始社会,多劳动就会有多收获,它们呈正比线性增长。在今天,这个混乱的世界充满了各种不确定性,一项新的技术很有可能颠覆整个行业。于是人类开始了追求高效率。生病了去最好的医院,让孩子进最好的学校,去大城市寻找更好的工作机会…我们追逐的东西越多,越想提高效率,我们越容易进入一个脆弱的系统中。提高效率意味着升级自己周边整个供需系统,这样我们才可以获得更多,但同时整个供需系统也会推着我们去追逐更多。
所以现在的我们过的一定比以前的人幸福吗?
人类畅想的未来,是不断在不确定中追逐确定;而未来的机器却刚好相反,是在确定中追逐不确定。机器希望控制人类的意识和想象,获得随机进化的天赋,否则机器自身文明就很容易被锁死。
人工智能的时代已经到来,在这样的环境下,人类的创造力、思考的能力、充满不确定性的进化天赋才是最简单且最不可替代的。
最近阅读《混乱》《三部简史》《认知颠覆》《反脆弱》等有感


1、要提升自己的格局,第一步是先认识到超出个人能力之外的力量——它可以是头顶的星空,也可以是心中的道德。只有敬畏这样的力量,我们才能把事情做好。
2、事实上不确定性是我们这个世界固有的特性,世界上有很多我们自己,甚至整个人类都无法控制的力量,知道自己的长处,知道自己能力的边界,承认这一点才是才是唯物主义的态度。
3、生活中最重要的是掌握好节奏,人在忙碌的时候,很容易忘掉忙碌的目的,最后反而离目标越来越远,从忙乱中退一步,思考一下目的,能省掉多余的需求和行动,减少不必要的麻烦,让我们更快的接近目标。
4、对于智者,我总是对他们带有敬意,对他们的行事方式一言一语,格外留心,力争将他们的智慧变成自己的智慧,久而久之,我慢慢发现自己在见识和能力,甚至运气上都提升了一个等级。
5、成长首先看环境,而在环境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家庭环境和朋友圈,其次,要看自身做事的原则和方法。天天做冒险的事情,早晚有一天会付出失败的代价,相反,永远待在舒适区,只会让人无法成长。
6、悲观主义的风格能减轻悲剧对我们的打击,当悲剧或者厄运真的发生时,由于在预测之中,我们会觉得打击不那么痛苦,然而,悲观主义能够减轻痛苦,却不能解决问题。
7、如果我们相信未来会比今天坚信,相信自己生活在一个好地方,所要做的便是认识到未来时代的特征和规律,把握住一些不变的道理,使用正确的方法做那些能够不断让自己获得可叠加式进步的事情,这样便能利于不败之地。
——吴军《格局》


昨晚又失眠了,早起去了趟老宅,这个我小时候生活的地方,最近又时常做梦梦见的地方。

前几年因为一场大雨,山体滑坡把老宅淹没在了泥泞之中。远远只能看到一年墙立在杂草之中,我妈说以前我们就在这面墙边上坐着吃饭,左边是楼梯,右边是灶台。

回去的路上看见了很多熟悉又陌生的村民,走在儿时嘻闹的小路上,让我想起了梁鸿对梁庄的描述:黑色的淤流,黑色的死亡,黑色的气味,让人莫名地害怕。而在它的周边,前边、左边、后边,是一座座新房。我的族人在这里打水,呼吸,吃饭,经历着人生的悲欢离合。

看着村里的这些变化,回想起曾经的往事,家庭的概念,亲情的意义总是在瞬间闪现出来。如果没有这些,没有故乡,没有故乡维系、展示我们逝去的岁月和曾经的生命痕迹,我们的生命,我们的奋斗、成功、失败又有什么意义呢?

每次回家总能感受到一股平静又孤独的感觉,这里是我的生命的源头,也会是我最后的归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