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书名 知识管理:为业务绩效赋能 原英文名 The Knowledge Manager’s Handbook
作者 [英]尼克·米尔顿,帕特里克·拉姆 原版时间 2016-03
译者 吴庆海,张丽娜 出版时间 2018-05
分类 企业管理 笔记 @Cornelia(clnote)

书籍简介

该书作者尼克·米尔顿来自咨询公司,有二十多年的业务实践经验,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负责制定知识管理标准的工作组成员。

这本书的基本结构就是企业实施知识管理工作的基本步骤。本书的原英文名是知识经理手册,将有效知识管理一步步嵌入您组织的指南(A step-by-step guide to embedding effective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your organization)

如果对知识管理不太了解,可能会觉得读完了所有内容也不知道哪些是重点,哪些可以直接用到工作里,尤其是这句为业务绩效赋能。以下是对本书四个重点内容的介绍,
4步骤+1框架+4行为+4指标

4个知识管理工作实施步骤

第2章 知识管理实施的阶段以及全书内容

:::info 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知识管理工作的负责人,或知识管理项目经理,可以仔细阅读第2章,也可以参考以下步骤,是我对知识管理实施的总结,本质上一致的。 :::

1. 当企业希望开展知识管理项目时

需要先理解基本概念,知识、知识资产、管理框架、知识供应链概念等一系列内容;
并与管理层充分沟通实施工作的难点(这点常常被忽略但作用很大),知识管理工作中存在比较多盲点、难点和疑点;

2. 开始项目筹备工作,建立战略,确定目标:

主要是老板/股东/管理层怎么”看待”、怎么”计算”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
确定这个项目的目标(可衡量,可评估);
为项目准备合理和足够的资源(人,时间和钱);

3. 战略与资源确定后,开始实施工作规划:

确定立项说明书,开展访谈、调研、评估等工作;
确定项目管理工作规范和流程;

4. 完成以上“准备”,开始实施行动:

可以从试点开始,选择一些可见成果的短期工作;
在试点基础上着手开始一些中期工作,布局具体实施;
保持汇报进度,直到完成总结。

1个知识管理框架

第12章 知识管理框架

:::info 在筹备阶段可以用到这个知识管理框架,帮助你在启动时做好规划;
也可以帮助你查漏补缺回溯目前知识管理工作的情况,发现哪里做的好,哪里做的不好的原因,以及发现下一步改进的机会。 :::

我认为这个框架名称阐述为“知识管理工作的综合管理4X4框架”更为清晰,即作者原文中提到的这是“知识管理在整个组织范围内的综合管理框架”。
我将整理为一个表格,横向是框架四个要素 = 角色+流程+技术+治理(people, processes, technologies and governance),纵向是四个主要“管理知识”行为。其中角色即职能、任务的意义,流程和技术很好理解,治理意思可以理解为:在这个管理中需要做什么,不能做什么,鼓励什么,批评什么以及奖励什么。

截屏2021-10-27 下午6.04.14.png

知识管理框架的16个要素相互关联,每个要素的内容和形式需要与实际业务匹配。

这个框架中有一些的术语名词,对知识管理不太熟悉的话可能难以在实际工作中找到对应项。所以我借由本书中引用的财务管理框架的要素,和这个知识管理框架的要素,做一个对照,说明以上框架的意义和作用。

财务管理框架 | 举例:
财务管理普遍流程之一是财务规划和预算,根据企业特点、业务规模等

  • 需要不同的技术(SAP、报表、终端数据等不同),

  • 该流程一定需要不同的角色完成工作(职能、任务、人员数量不同),

  • 适用于不同企业的治理方式。

知识管理框架 | 举例:
知识整合流程的普遍方式之一是企业通过内部实践社区(Community of Practice)实现。对照框架的说明是:

  • 在这个概念下有不同的形式,比如内部开源技术平台,大型或者小型的知识小组。支持该流程需要相应的技术,比如技术平台可能需要一个综合型网站,而知识小组可以利用协同软件组建一个在线知识库。

  • 知识整合有相应的角色,其中一个角色是知识所有者 Knowledge Owner,他们的任务是负责整合的知识的质量和更新。如果没有这个角色,怎么确保知识质量呢?怎么保持知识迭代持续更新呢?

  • 在这个管理工作中,对知识分类的定义,对质量的明确规定,对知识所有者的培训支持(比如引导个人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的方法培训)等等,这些都是相应的对知识整合的治理

以上工作都很常见,当它们运行良好的时候,我们可以用管理框架来总结和复盘;
当运行不畅的时候,可以用这个框架作为一种审视和检查的工作方法,用这种全面细致的知识管理视角发现问题。

4个“管理知识”的行为:讨论-获取和记录-整合-可寻找和再利用

第13-16章 知识管理框架要素

:::info 在本书中没有提到“管理知识”行为这个名词,这是我对此内容的抽象总结。 :::

1. 知识讨论 | 选择形式5:在对话中分享、传播知识和经验。

交流、沟通、谈话在知识转化中非常必要,作者认为要区分5种不同的形式,并选择形式5作为首选形式。
截屏2021-10-15 下午2.19.48.png

2. 知识获取和记录 | 重点是可记录的知识和高价值的信息

以下四类定义,需要区分知识和信息的定义。
截屏2021-10-15 下午2.22.58.png

3. 知识整合 | 为什么整合?整合的知识是什么样的?

成功记录知识之后,任何组织都必须解决知识整合的问题。
知识整合的目标是形成综合的、结构化的和有用的准则
知识整合是将多个来源的记录知识做总结、整理,合并到一套指导材料中。
整合的知识是一套结构化的材料,它由流程所有者、实践所有者或社区验证,从许多知识来源中整理出来,以对知识工作者最有用的方式组织,包含如何执行或达成任务、设计或销售产品的指导,以及如何与客户互动等知识。

4. 知识可寻找和再利用 | 鼓励求知,从需要到供给的知识供应链

产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然后再创建数据库——创造需求才会刺激供应。
不要鼓励知识分享,要鼓励求知,分享就会随之而来。
如果没有明确的需求就分享知识,通常收获很少,因为知识需要得到应用和再利用,然后才能增值。

4个知识管理指标

第24章 建立知识管理指标和报告系统 知识管理在整个组织范围内的测量和报告制度 一个完善的测量和报告制度是在组织内部可持续地嵌入KM的必要组成部分,因为它支持对KM活动进行持续的监督管理,并使未来的KM运营支持团队可以做到以下几方面: 1.知道哪里需要支持和干预; 2.定期向高级管理层汇报KM的状况; 3.评估KM持续给业务带来的好处和影响; 4.当业务发生变化时,确定需要对框架进行的任何改变。

:::info 在知识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设置目标,目标包含了可量化的,可评估的各类指标。但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的指标都需要放到目标体系里。企业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在本书中有四个知识管理指标,如下表格:

KM(知识管理) 本书对于指标目的的描述
活动指标
activity metrics
监督KM的活动和趋势,并据此跟踪KM流程的应用和KM技术使用的程度。
绩效指标
performance metrics
确保你遵守KM政策,确定员工可能需要支持或指导的领域,并突出显示异常的绩效。绩效指标应涉及KM给业务带来增值必不可少的合规性。
影响指标
impact metrics
使高管能够评估KM对业务的持续贡献,并回顾KM政策描述的预期收益和成果。
成熟度指标
maturity metrics
目的是跟踪随着时间的推移,组织的KM成熟度的进度。一般年度衡量,或者针对特定领域建模。

对于知识管理日常工作衡量指标,或者一个知识管理项目来说,前三个指标相互关联,缺一不可。企业系统长期的一般年度衡量的指标,主要两种模型:KPMG模型和西门子模型。这个可以参考百度 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

一些活动指标activity metrics的示例:
image.png

更新日期:20211015📌写在后面
这本书我一般会推荐给对企业知识管理有需求,或者对该领域咨询工作有兴趣的人。关于书摘的思维导图,早前看过书,上个月又看了一下,我感觉我可以做个结构化梳理更加清晰。假期里面完成的,今天更新。开源分享,希望给大家一些启发,也欢迎多多交流。可下载:
知识管理框架和要素(KCI读书笔记).xmind

更新日期:20211028📌写在后面
在原有内容基础上增强了结构化程度。


版权申明:版权归作者所有,不支持转载和不允许商用。欢迎交流,商业服务联系或任何想法:hello@kcintelligence.com
更多信息前往语雀个人主页或者网站: www.kcintelligence.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