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一个类的接口转换成客户希望的另外一个接口。适配器模式使得原本由于接口不兼容而不能一起工作的那些类可以一起工作。

主要解决:主要解决在软件系统中,常常要将一些”现存的对象”放到新的环境中,而新环境要求的接口是现对象不能满足的。
何时使用:
1、系统需要使用现有的类,而此类的接口不符合系统的需要。
2、想要建立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类,用于与一些彼此之间没有太大关联的一些类,包括一些可能在将来引进的类一起工作,这些源类不一定有一致的接口。
3、通过接口转换,将一个类插入另一个类系中。(比如老虎和飞禽,现在多了一个飞虎,在不增加实体的需求下,增加一个适配器,在里面包容一个虎对象,实现飞的接口。)
如何解决:继承或依赖(推荐)。
关键代码:适配器继承或依赖已有的对象,实现想要的目标接口。
应用实例:
1、美国电器 110V,中国 220V,就要有一个适配器将 110V 转化为 220V。
2、JAVA JDK 1.1 提供了 Enumeration 接口,而在 1.2 中提供了 Iterator 接口,想要使用 1.2 的 JDK,则要将以前系统的 Enumeration 接口转化为 Iterator 接口,这时就需要适配器模式。
3、在 LINUX 上运行 WINDOWS 程序。 4、JAVA 中的 jdbc。

参数的适配

  1. function getParams({name,age}){
  2. return {
  3. name,
  4. age,
  5. // 添加参数
  6. sex:1
  7. }
  8. }

数据的适配

  1. function filterData(data){
  2. // 过滤出想要的数据
  3. return data.filter( item => item.sex === 1)
  4. }
  5. ajax.post('xxx').then( res =>{
  6. let data = filterData(res)
  7. })

专业案例

  1. class Adaptee {
  2. specificRequest() {
  3. return '美式插孔'
  4. }
  5. }
  6. class Adapter {
  7. constructor() {
  8. this.adaptee = new Adaptee()
  9. }
  10. request() {
  11. const result = this.adaptee.specificRequest()
  12. return `${result} - 转化器 - 国内插孔`
  13. }
  14. }
  15. const adapter = new Adapter()
  16. const result = adapter.request()
  17. console.log(result)

总结

优点

  • 可以让不同的类关联起来输出
  • 提高了类的复用
  • 灵活性强

    缺点

  • 过多的使用会导致系统很乱、整体不好把握,比如,明明看到调用的是 A 接口,其实内部被适配成了 B 接口的实现,一个系统如果太多出现这种情况,无异于一场灾难。因此如果不是很有必要,可以不使用适配器,而是直接对系统进行重构。 2.由于 JAVA 至多继承一个类,所以至多只能适配一个适配者类,而且目标类必须是抽象类

    场景

  • 有动机地修改一个正常运行的系统的接口,这时应该考虑使用适配器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