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产品可行性分析原因

全方位的产品可行性分析,可以最大限度避免产品后期经不住市场考验,避免投入过多人力、物力、财力而收效甚微。 产品可行性分析只是决定“做不做”,完全没有到“做多少”、“怎么做”的地步,总体来看,产品的可行性分析目的主要是说服自己和说服团队。

  • 说服自己: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当需求方给我们提出产品需求时,我们要泰然处之,避免刚提出就给驳回,事后我们要深思熟虑分析需求,综合考虑到合理度、可用度、开发量等等,给出合理的评估,当然也是说服了自己。
  • 说服团队:团队中有老板、产品、运营、设计、开发、测试等等,为什么要做这个产品,能真正满足用户痛点,能为公司带来多大效益,投入产出比大概是多少等等,考虑清楚如上问题,相信是能说服团队的。

二、产品可行性分析要素

1)商业目标与环境

首先先问三个问题:

  • 我们要做什么东西?

    产品规划整体目标和产品落地实现的方案

  • 我们现有哪些资源?

    根据当前职能下能协同、利用的内外部可支配资源

  • 我们还差什么东西?

    距离目标的达成和实现,资源、时间、等多维度的欠缺资源

2)用户需求与体量

我们日常要面对形形色色的需求,需求的来源方有老板、用户、合作者等等,需求只是表象,归根结底是需求方的利益诉求。 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换位思考、严谨态度对待需求方。不能靠自己臆想这个需求是否合理或可行,应将自己作为某个角色的用户,设身处地,去尽量还原真实的用户需求

首先要清楚知道需求方是哪类,真实的需求是什么。

  • 用户在什么场景下会产生这个需求?用户需求,真实的目的是什么?
  • 市场有多大的容量?存量和增量市场的走势
  • 有多少人有这个需求?
  • 用户愿意付出多大的代价?
  • 市场容量下有多少人愿意付费呢?

只有设身处地站在用户的角度思考问题,才能挖掘用户最真实的需求。
用户讲得并不一定是需求,我们要学会抽丝剥茧,不仅仅停留于现象表层。

3)产品方案是否契合平台定位

产品是否有明确的定位,用户是谁?能满足用户哪些痛点?相比市场竞品有哪些优势?产品能给企业带来哪些价值?
总的来说,分析产品定位时要考虑清楚用户价值商业价值
你的产品用户群体是哪些,哪些又是你的核心用户
市面上已有产品,你的产品优势在哪,能解决哪部分用户的哪方面痛点。
你的产品商业模式有哪几种,能给企业带来多大收益,凭什么你的产品能够成功。

4)对其他功能有什么影响

任何一个成熟的平台,都已有相对完整的产品逻辑与技术架构,针对新提出的产品或需求,都要兼容已有系统,避免在底层逻辑上相互冲突。
在工作中我们往往是按照模块或业务去设计产品的,尤其是用户越多的产品,每个产品经理可能只负责局部的几个模块或功能的设计,但是用户使用产品的时候,是使用的整个产品,不会区分是那个产品经理设计的。
所以我们在增加功能时候,各人自扫门前雪的方式并不合适,除了考虑功能直接满足的需求,还要考虑对其它功能或者整体产品带来什么影响,尤其是负面影响。

5)团队是否有能力实现

日常的产品工作中,你所说接手的产品或需求并不是简简单单的机械设计页面、原型、功能,你所面对的是有一定量级用户和产品,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在产品实现上,不要只考虑设计部分,还得考虑团队的实际能力,这个能力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
如果确定要做这个产品,产品设计时要考虑全面关联模块,后续的需求评审、测试用例评审、测试环境测试、生产环境验收层层把关,如有问题,要及时回退版本。产品关联模块时刻谨记于心。

6)投入资源评估(重要,重要,重要)

任何团队,资源配备都是有限的,实现产品所耗费的资源也是企业最为关注的指标之一。
每一个需求背后,都需要一定的投入成本,包括人力成本,软硬件投入,后期的运营推广等成本,尤其是运营推广的成本,可能是最大却最容易被忽略的成本。
综合评估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成本,最后换算为资金,即可预估出相应的资源投入,可用于计算投入产出比,是决策产品可行性的重要参考数值。

7)是否是合适的时机

做什么很重要,什么时候做更重要,给产品增加一个功能的时候,还要看产品功能实现后所需要的整体运作能力与公司当前阶段的资源和定位相匹配。

三、产品的实施与落地

假如确定要做这个产品,可参照如下几个步骤,快速验证想法,快速试错,及时调整方向,降低成本。

1)团队头脑风暴

确定产品要实现哪些功能。

2)功能的确定——先加法后减法

根据第一步头脑风暴穷尽了几乎所有idea,根据idea确定所对应要实现的功能,这就是所谓的“先加法”;给所有功能分类及排优先级,选取优先级较高的若干核心功能实现即可,这就是所谓的“后减法”。

3)产品的落地

产品落地难道是要研发出所有核心功能吗?
这样的研发成本也不低,并不是最节约成本的做法,只要能拿着这个模型让用户完成核心流程体验即可。同时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数据分析网站,去了解一下当前行业需求最多的功能来进行实施。

4)寻找种子用户体验反馈

种子用户可选取身边熟悉的朋友、发烧友、行业大咖、挑剔并有传播力的人、有某种特定标签/属性的人、经常写产品评论的人。

5)迭代优化

欢迎用户的吐槽,根据种子用户反馈,不断迭代产品原型,反复找种子用户测试体验,直到大多数用户认可产品时,就可以开发首版产品了。

四、总结

产品方案的可行性评估就是最大限度降低成本来验证想法的过程。
产品可行性评估是产品经理一项重要能力,无论是创业团队,还是成熟团队,都可以有效帮助团队降低成本,快速试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