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png

初识B端产品和C端产品

明修栈道B暗度陈仓C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在手机上使用的大多是 C 端产品,单一的 C 端产品通常是为了实现单一的需求。比如看网红的抖音、听音乐的酷狗、买车票的12306、社交的微信等,这些产品有自己的核心功能,其他的功能则是附加的,倘若没有这些附加功能,虽然用户体验感会降低,但并不会影响产品的核心功能。

而面向 B 端的产品,我个人称之为「暗渡陈仓」,当个人用户为实现个人需求产生了一系列动作,往往伴随着该需求的另一端也会反馈一系列动作,即 C 端产品的后台产品线(BtoC),比如淘宝卖家平台、饿了么商家版等。除此之外,还有面向商家、企业、业务部门提供的企业级服务产品,以及面对企业或者个人提供的平台级工具产品等。

虽说我们日常使用的更多是 C 端产品,但是 B 端产品对我们的影响也是时时刻刻存在着。C 端产品在明,逐渐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方式,B 端产品在暗,间接服务于用户,让一切流程化秩序化,并且具有多个主要功能点。

image.png

B端和C端产品的区别

在我看来,C 端产品以消费互联网为主,B 端产品以产业互联网为主,C 端更感性,而B 端更理性。

从使用者的角度来说:」

  • C 端产品关键词包括免费使用、迅速上手、体验为王、你能让我做什么;
  • B 端产品的关键词则是付费购买、上手缓慢、效率第一、你能为我做什么;

从开发的角度来说:」

  • C端周期短,B端周期长;
  • C端用户多,B端用户少;
  • C端逻辑简单,B端逻辑复杂;
  • C端竞品较多,B端竞品较少;
  • C端主战场是移动端,B端则是 PC 端;
  • C端是用户体验驱动,B端是解决问题驱动;
  • C端产品的使用决策权在用户手中,而B端产品的使用决策权则在客户手中(B端客户不一定是用户);
  • C端产品除了产品的体验以外,也要让产品更美观,让活动更有趣,让用户更舒服,产品经理有很强的同理心。B端产品的实用性大于美观性,能切实解决问题、配置资源的 B 端产品才是一个好的 B 端产品,产品经理要具有更强的逻辑思维能力。

image.png

布局

据统计,目前 PC 端用户屏幕分辨率占比排名前三的是 19201080、1366768、1440900,以 *1440 来设计的话,向上适配或者向下适配误差会比较小。

适配方案:面向多个客户,后台产品设计功能型页面的尺寸统一为 1440900,按照栅格系统原则向上或向下适配。展示型页面以 1440900 为主,同时设计出极端情况(宽度为 1280 以及宽度为 1920)的效果图,力求实现前端实现效果和高保真设计图误差最小。面向公司内部的后台系统,由于各个职工电脑屏幕是统一采购、统一尺寸,所以开发适配的分辨率可以统一尺寸进行设计,这个尺寸根据公司内部采购屏幕的尺寸和分辨率选择即可(提前和前端沟通好)。

栅格

已Ant Design为例, 采用 24 栅格体系。以上下布局的结构为例,对内容区域进行 24 栅格的划分设置,如下图所示。我们为页面中栅格的 Gutter 设定了定值,即浏览器在一定范围扩大或缩小,栅格的 Column 宽度会随之扩大或缩小,但 Gutter 的宽度值固定不变。
用户体验 - 图5
对开发者而言栅格是实现动态布局的手段,而设计师对于栅格的理解源自平面设计中的栅格。在具体落地中视角的不同就容易造成偏差,最终影响还原度,继而增加沟通成本。
Ant Design 的设计师通过 4 点来实现设计过程中和工程师的沟通:

  1. 清晰的定义动态布局范围
  2. 尽量保持偶数思维
  3. 关键数据的交付(Gutter、Column)
  4. 区块的定义要从 column 开始到 column 结束

    常用模度

    蚂蚁中后台涵盖了大量的不同类型和量级的产品,为了帮助不同设计能力的设计者们在界面布局上的一致性和韵律感,统一设计到开发的布局语言,减少还原损耗,Ant Design 提出了 UI 模度的概念。在大量的实践中,我们提取了一组可以用于 UI 布局空间决策的数组,他们都保持了 8 倍数的原则、具备动态的韵律感。经过验证,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更快更好的实现布局空间上的设计决策。
    用户体验 - 图6
    image.png
    image.png

    常见后台场景

    我们的后台使用内容有比较频繁的表单、表格。今天先重点讲讲表格。

    表格

    既是一种可视化交流模式,又是一种组织整理数据的手段。一般来说,由行、列分割而成的单元格是构成表格的基本元素。表格的行、列之间相互独立又相互关联,充满变化。行与列形成了单元格的长与高,不同的长高有着疏密之别,进而使表格产生充实或透气之感。

    用途

    表格是常见的信息组织手段,是web页面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可用于保存和展示少量或大量结构化、静态化及处于变化中的数据。大量使用表格,这可能是效率最高的信息展示方式了。表格可以高效组织信息和数据,让用户方便阅览、对比和分析。

具体说来,表格结构简单,分隔明确,可保证信息可读性,易于用户快速扫描浏览并获取内容;

  • 视觉方面,数据经过归纳整理和合理布局后,更易于用户感知及分辨其中的关联与区别,并进行对比分析;
  • 交互方面,用户可以对数据信息进行排序、搜索、筛选、分析、分类等相关业务的复杂操作。

    视觉标准

    有效、友好的视觉标准,可以提升整个表格的体验。

填充与边距
合适的填充和边距对于视觉设计至关重要,既包括保证数据单元格之间的留白,又包括单元格内部留白,以保证易读性。当创建表格设计规范并严格遵循后,团队在执行其它项目时,都可以创建视觉一致的表。

对齐方式
合适的对齐方式能够提升数据的浏览效率。表格内信息的纵向列对齐能够很好的形成视觉引导线。通过对齐,会让表格更加规范易理解,给用户视觉上的统一感,视线流动更顺畅,让用户快速的捕捉到所需内容。

可以遵循3条半对齐原则:

  1. 数字应该右对齐
  2. 文字信息左对齐
  3. 表头与数据对齐
  4. 不要使用居中对齐

数字是从右向左读的——这是因为我们对比数字时,首先看个位,然后十位、百位。当个位数值对齐时,我们就可以快速查看前面的数值,比较多个数据的大小。因此,表格的数字应当右对齐。因为我们阅读文字信息是从左向右读,所以不采用左对齐,会降低浏览文字的效率。
image.png
表头应当同数据的对齐方式一致,这能保持表格竖直方向整洁,营造一致性。
居中对齐会导致表格的行参差不齐,浏览数据会更难,常常需要额外的分隔物。固定的内容居中对齐,如状态文字(成功,失败等),这样的话信息呈现会更加突出,并能节省表格空间。
跨列合并单元格时,内容顶对齐。多行的数据表,用户从上往下阅读时往往搞不清楚对应的数据列内容。
跨行合并时,灵活处理,一般指多级表头,采用居中对齐,相应的未合并的表头页签也要居中对齐。如:日期之类的数字应采用始终相同的长度进行格式化,如:2020/07/19而不是2020/7/19。

合适的行高
行高是非常重要的参数,直接影响着阅读体验。
较小的行高承载更多信息,让用户无需滚动鼠标即可看到更多数据,但会降低扫描效果,导致视觉解析错误。适宜的行高使得数据更易于被阅读,但这不代表行高越大越利于阅读。
行高的大小应该是与字体成比例的,在单行文字的情况下表格间距一般在字符大小的三倍以内。
image.png
设置行高的原则:

  • 单行数据显示时,数据显示紧凑、有序。
  • 多行数据显示时,弱化表格形式,提供丰富的视觉展现。

因此对于单行显示的表格,建议行高为字体高度的2.5倍到3倍;对于多行显示的表格,建议内容区到上下边框的距离略小于文字高度。当然,也可以提供切换按钮让用户自己控制显示密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