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PM的职业素养

PM的目标只有一个:“确保项目按时保质上线”,但过程也同样重要,阿里巴巴有句土话我很喜欢:没有过程的结果是“垃圾”,没有结果的过程是“放屁”
在推进项目的过程中,一名合格的PM需要具备的基本素养是:

  1. 拥有Owner的心态
  2. 做关键技术决策
  3. 充分暴露风险
  4. 调动能调动的一切力量

内心时刻铭记一句团队内广为流传的名言:所有关于事的困难可以靠坚持解决,所有关于人的困难可以靠换位思考解决

1.1 关于情绪控制

项目复杂且生产关系也复杂的时候,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阻塞。沟通工作时很容易情绪失控,但身为一名合格的PM,任何时候,不应该被情绪控制自己的判断。
任何时候,都应该基于客观事实理性分析问题,不应该带有主观的执念。
这也是未来我要加强训练的一点,过去这半年,我经常情绪失控,未来我会克服这一点,做一名专业的Project Manager。

1.2 关于方案评估

评估某个方案是否可行,不应该只是评估技术上是否可行,还要考虑按照这个方案推进后,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关于这点我曾犯过一次错,在技术方案的评审上,我只判断了技术的可行性就同意了某个方案,但是我没有考虑按照这个解决方案推进后会带来很大的其他影响。后面我师兄及时制止了这件事的发生,但是已经答应了PD按照某个方案推进结果又反悔,对于我这种新人甚至是我们团队在PD心中,都是非常消耗信用的一件事,“积累信用可能需要好久,但消耗信用,仅仅只是一次无意间的失误”,要珍惜自己的信用,“信用”,才是PM推进事情时的通行证。

1.3 避免无意中踢皮球的情况

客户(运营、产品、其他人)有疑问来向自己咨询的时候,即便不是自己负责的域,也不要直接和客户说你去找谁谁谁。正确的做法是先把问题揽下来,然后团队内部找对应的同学拉个群解决。
我就曾遇到过这种被踢皮球的情况,我有疑问找了A,A说让我找B,B让我找C,C说他不负责这事,然后我直接找了他们共同的主管,问题解决。
我知道他们不是故意踢皮球,但在我找不到他们1号位是谁的时候,用这种方式对我来说是最快速解决问题的方案。这首先对于客户的体感不好,另一个是我向他们共同的主管寻求帮助后,他们的体感也不好。所以,要有owner心态,“让业务方幸福,让主管信任”

2. 前端工程师的职业素养

前面说了很多关于PM我犯的错和收获到的成长,那么作为一名前端工程师,这半年也收获了一些成长。

2.1 做一名有“标签”的人

要做一名有标签,有特色,有影响力的人,在公司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在人们心中不应该只是一名“前端工程师”,应该是一名XXX的前端工程师
标签应该自己去努力获取,有两个标签是我现在在努力获取的: “双十一前端PM”“不到30岁的P8”

2.2 让事情因为自己而与众不同

一个灵魂拷问:今天我负责的事,我做完和其他人做完有什么不一样?今天我作为Project Manager负责某个项目,如果换做其他人来,会有什么区别?
今天获奖也好,得到一个好绩效也好,真的是因为自己做得好,还是因为主管把自己放在这个位置得到了更多的资源所以做得好?如果把其他人放到这个位置,和自己会有什么区别?这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个特别大的误区是:认为自己技术好,所以比其他人做的好。今天能进阿里的同学技术上都不会差,再加上大部分工作都不是去造火箭,所以 “技术好 !== 拿到好结果”,技术好会增加拿到好结果的概率,但不是一定能拿到好结果。
所以,要让自己负责的项目,因为PM是自己,而变得不一样。要让自己的团队,因为自己的存在,而变得不一样。

2.3 学会换位思考

换位到更高维度思考,很多时候不理解的事就理解了。换位到合作伙伴的维度思考,就理解他为什么会不配合,难合作,主动性差。换位到客户的角度思考,就理解她为什么会不信任自己。
还是那句话:所有关于事的困难可以靠坚持解决,所有关于人的困难可以靠换位思考解决

2.4 沟通的艺术

这是有一次和主管聊天中学到的,和人沟通,一定要学会聆听,解决冲突或问题时,第一步是“聆听”,先聆听,充分了解信息后,再基于客观事实把事摊开了,并基于客观事实讲述正确的做法是什么,然后再去指点哪些地方可能不足。
如果不聆听就做判断,试想在没有得到足够信息输入时就做判断,判断真的客观么?还是自己主观上有倾向?就算自己对情况完全了解,不需要输入也可以做判断,那信息的输出方会不会认为自己做的判断不够客观?因为自己都没有听他说的是什么就做判断,他一定会质疑自己的判断是否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