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 | 项目实战三:设计实现一个支持自定义规则的灰度发布组件(设计)

王争 2020-06-15

97 - 图1

00:00

1.0x

讲述:冯永吉大小:9.30M时长:10:09

上一节课,我们介绍了灰度组件的一个需求场景,将公共服务平台的 RPC 接口,灰度替换为新的 RESTful 接口,通过灰度逐步放量,支持快速回滚等手段,来规避代码质量问题带来的不确定性风险。

跟前面两个框架类似,灰度组件的功能性需求也比较简单。上一节课我们做了简单分析,今天我们再介绍一下,这个组件的非功能性需求,以及如何通过合理的设计来满足这些非功能性需求。

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非功能性需求

上一节课中,我给你留了一个作业,参照限流框架,分析一下灰度组件的非功能性需求。对于限流框架,我们主要从易用性、扩展性、灵活性、性能、容错性这几个方面,来分析它的非功能性需求。对于灰度组件,我们同样也从这几个方面来分析。

易用性

在前面讲到限流框架和幂等框架的时候,我们都提到了“低侵入松耦合”的设计思想。因为框架需要集成到业务系统中使用,我们希望它尽可能低侵入,与业务代码松耦合,替换、移除起来更容易些。因为接口的限流和幂等跟具体的业务是无关的,我们可以把限流和幂等相关的逻辑,跟业务代码解耦,统一放到公共的地方来处理(比如 Spring AOP 切面中)。

但是,对于灰度来说,我们实现的灰度功能是代码级别的细粒度的灰度,而替代掉原来的 if-else 逻辑,是针对一个业务一个业务来做的,跟业务强相关,要做到跟业务代码完全解耦,是不现实的。所以,在侵入性这一点上,灰度组件只能做妥协,容忍一定程度的侵入。

除此之外,在灰度的过程中,我们要不停地修改灰度规则,在测试没有出现问题的情况下,逐渐放量。从运维的角度来说,如果每次修改灰度规则都要重启系统,显然是比较麻烦的。所以,我们希望支持灰度规则的热更新,也就是说,当我们在配置文件中,修改了灰度规则之后,系统在不重启的情况下会自动加载、更新灰度规则。

扩展性、灵活性

跟限流框架一样,我们希望支持不同格式(JSON、YAML、XML 等)、不同存储方式(本地配置文件、Redis、Zookeeper、或者自研配置中心等)的灰度规则配置方式。这一点在限流框架中已经详细讲过了,在灰度组件中我们就不重复讲解了。

除此之外,对于灰度规则本身,在上一节课的示例中,我们定义了三种灰度规则语法格式:具体值(比如 893)、区间值(比如 1020-1120)、比例值(比如 %30)。不过,这只能处理比较简单的灰度规则。如果我们要支持更加复杂的灰度规则,比如只对 30 天内购买过某某商品并且退货次数少于 10 次的用户进行灰度,现在的灰度规则语法就无法支持了。所以,如何支持更加灵活的、复杂的灰度规则,也是我们设计实现的重点和难点。

性能

在性能方面,灰度组件的处理难度,并不像限流框架那么高。在限流框架中,对于分布式限流模式,接口请求访问计数存储在中心存储器中,比如 Redis。而 Redis 本身的读写性能以及限流框架与 Redis 的通信延迟,都会很大地影响到限流本身的性能,进而影响到接口响应时间。所以,对于分布式限流来说,低延迟高性能是设计实现的难点和重点。

但是,对于灰度组件来说,灰度的判断逻辑非常简单,而且不涉及访问外部存储,所以性能一般不会有太大问题。不过,我们仍然需要把灰度规则组织成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能够支持快速判定某个灰度对象(darkTarget,比如用户 ID)是否落在灰度规则设定的区间内。

容错性

在限流框架中,我们要求高度容错,不能因为框架本身的异常,导致接口响应异常。从业务上来讲,我们一般能容忍限流框架的暂时、小规模的失效,所以,限流框架对于异常的处理原则是,尽可能捕获所有异常,并且内部“消化”掉,不要往上层业务代码中抛出。

对于幂等框架来说,我们不能容忍框架暂时、小规模的失效,因为这种失效会导致业务有可能多次被执行,发生业务数据的错误。所以,幂等框架对于异常的处理原则是,按照 fail-fast 原则,如果异常导致幂等逻辑无法正常执行,让业务代码也中止。因为业务执行失败,比业务执行出错,修复的成本更低。

对于灰度组件来说,上面的两种对异常的处理思路都是可以接受的。在灰度组件出现异常时,我们既可以选择中止业务,也可以选择让业务继续执行。如果让业务继续执行,本不应该被灰度到的业务对象,就有可能被执行。这是否能接受,还是要看具体的业务。不过,我个人倾向于采用类似幂等框架的处理思路,在出现异常时中止业务。

框架设计思路

根据刚刚对灰度组件的非功能性需求分析,以及跟限流框架、幂等框架非功能性需求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出,在性能和容错性方面,灰度组件并没有需要特别要处理的地方,重点需要关注的是易用性、扩展性、灵活性。详细来说,主要包括这样两点:支持更灵活、更复杂的灰度规则和支持灰度规则热更新。接下来,我们就重点讲一下,针对这两个重点问题的设计思路。

首先,我们来看,如何支持更灵活、更复杂的灰度规则。

灰度规则的配置也是跟业务强相关的。业务方需要根据要灰度的业务特点,找到灰度对象(上节课中的 darkTarget,比如用户 ID),然后按照给出的灰度规则语法格式,配置相应的灰度规则。

对于像刚刚提到的那种复杂的灰度规则(只对 30 天内购买过某某商品并且退货次数少于 10 次的用户进行灰度),通过定义语法规则来支持,是很难实现的。所以,针对复杂灰度规则,我们换个思路来实现。

我暂时想到了两种解决方法。其中一种是使用规则引擎,比如 Drools,可以在配置文件中调用 Java 代码。另一种是支持编程实现灰度规则,这样做灵活性更高。不过,缺点是更新灰度规则需要更新代码,重新部署。

对于大部分业务的灰度,我们使用前面定义的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具体值、区间值、比例值)就能满足了。对于极个别复杂的灰度规则,我们借鉴 Spring 的编程式配置,由业务方编程实现,具体如何来做,我们放到下一节课的代码实现中讲解。这样既兼顾了易用性,又兼顾了灵活性。

之所以选择第二种实现方式,而不是使用 Drools 规则引擎,主要是出于不想为了不常用的功能,引入复杂的第三方框架,提高开发成本和灰度框架本身的学习成本。

其次,我们来看,如何实现灰度规则热更新。

规则热更新这样一个功能,并非灰度组件特有的,很多场景下都有类似的需求。在第 25、26 讲中,讲到性能计数器项目的时候,我们也提到过这个需求。

灰度规则的热更新实现起来并不难。我们创建一个定时器,每隔固定时间(比如 1 分钟),从配置文件中,读取灰度规则配置信息,并且解析加载到内存中,替换掉老的灰度规则。需要特别强调的是,更新灰度规则,涉及读取配置、解析、构建等一系列操作,会花费比较长的时间,我们不能因为更新规则,就暂停了灰度服务。所以,在设计和实现灰度规则更新的时候,我们要支持更新和查询并发执行。具体如何来做,我们留在下一节课的实现中详细讲解。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一块来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今天,我们对比限流框架、幂等框架,讲解了灰度组件的非功能性需求,主要包含易用性、扩展性、灵活性、性能、容错性这样几个方面,并且针对性地解释了对应的设计思路。

在易用性方面,我们重点讲解了“低侵入、松耦合”的设计思想。限流、幂等因为其跟业务无关,可以做到最大程度跟业务解耦,做到低侵入。但是,我们这里实现的代码层面的灰度,因为跟业务强相关,所以,跟业务代码耦合的比较紧密,比较难做到低侵入。

在扩展性、灵活性方面,除了像限流框架那样,支持各种格式、存储方式的配置方式之外,灰度组件还希望能支持复杂的灰度规则。对于大部分业务的灰度,我们使用最基本的语法规则(具体值、区间值、比例值)就能满足了。对于极个别复杂的灰度规则,我们借鉴 Spring 的编程式配置,由业务方编程实现。

在性能方面,灰度组件没有需要特殊处理的地方。我们只需要把灰度规则组织成快速查找的数据结构,能够支持快速判定某个灰度对象(darkTarget,比如用户 ID),是否落在灰度规则设定的区间内。

在容错性方面,限流框架要高度容错,容忍短暂、小规模的限流失效,但不容忍框架异常导致的接口响应异常。幂等框架正好相反,不容忍幂等功能的失效,一旦出现异常,幂等功能失效,我们的处理原则是让业务也失败。这两种处理思路都可以用在灰度组件对异常的处理中。我个人倾向于采用幂等框架的处理思路。

课堂讨论

在项目实战这部分中,我们多次讲到“低侵入、松耦合”的设计思路,我们平时使用 Logger 框架,在业务代码中打印日志,算不算是对业务代码的侵入、耦合?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你的想法。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14人觉得很赞给文章提建议;)

97 - 图2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97 - 图3

张创琦

Ctrl + Enter 发表

0/2000字

提交留言

精选留言(11)

  • 97 - 图4
    Jxin
    1.这要看系统运行日志属不属于业务逻辑的一部分。我认为是属于的。毕竟我要的是可追溯的业务代码,而不是只有功能的业务代码。可追溯我认为是业务的一部分。同理还包括主动告警。
    2.所以我认为算不上侵入。至于耦合,log的实现层是可以替换的,所以也没有耦合。
    2020-06-15

    __15

  • 97 - 图5

    我在工作的过程中,遇到的常规业务方法大概是这样的:
    1.权限校验,权限合法才能继续往下走,不合法就抛异常
    2.参数校验,参数合法才能继续往下走,不合法就抛异常
    3.业务处理,处理成功才能继续往下走,不成功就抛异常
    4.业务附加处理(例如短信通知,记录业务日志),处理完成返回,失败则在第三方打印异常,这个部分一般不会出现异常
    如果再加上课里面讲到的幂等框架,限流框架等,想要做到零侵入,低耦合,个人感觉并不现实,应该看项目的具体安排,如果时间紧任务重,以服务调用的方式也未尝不可,也就一行代码的事,侵入性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夸张,如果时间宽裕,做一个漂亮的切面,也是不错的
    课后题:
    打印日志算不算对业务代码的侵入,个人认为完全看对”业务代码”范围的定义。比如一次保存稿件的功能,有的人认为只有 save(docuemnt) 这一步才算业务,其他都属于附加功能,但有的人认为权限校验,参数校验,业务处理,业务附加处理全部加起来才算一个完整的业务流程,这时,关键性的业务日志打印/存储其实也属于业务范围内的事情了,权限校验和参数校验也一样。我还是倾向于认为第二种更接近”业务代码”范围的定义。
    简而言之,我的观点是 日志打印/存储如果是为了debug,那么则不属于业务范围内,对代码有一定侵入性,如果是为了留档,方便以后的核对等工作,那么则属于业务范围内的事情,对代码没有侵入性。
    2020-06-15

    __12

  • 97 - 图6
    test
    Logger需要用户控制打什么日志,在哪里打,算是牺牲了一定耦合度
    2020-06-15

    __4

  • 97 - 图7
    汝林外史
    发布之前进行充分的测试不就行了吗?灰度测试是针对什么场景呢?
    作者回复: 即便是充分测试,也很难保证一点都不出问题呢
    2020-07-10
    _1
    _3

  • 97 - 图8
    不惑ing
    低侵入松耦合,不是不侵入不耦合,所以Logger符合
    2020-07-17

    __2

  • 97 - 图9
    守拙
    Logger框架是否符合”低侵入, 松耦合”要根据Logger框架的提供的功能来判定.
    例如Logger框架提供全局配置的开关功能, 就体现了一定程度的低侵入. 因为不需要Log时全局关闭对业务没有丝毫影响.
    Logger框架是否做了足够的封装, 适用于多种场景: 本地log, log上传至Server, log写入db/文件系统;
    是否支持多种格式的log: 纯文本, json格式, xml格式等是衡量Log易用性, 灵活性, 可扩展性的量化指标.
    总结: 项目只要使用Log框架, 就无法避免耦合的情况. 既然Log对于项目是必须的, 我们就应该综合参考Log框架是否低侵入松耦合, 易用性, 扩展性, 性能, 可复用性等指标, 以量化的方式做框架的选型.
    2020-07-14

    __2

  • 97 - 图10
    Heaven
    从耦合的角度来看,是在业务代码之中打印的,这是和业务代码耦合在了一起,但是和业务无关,需要删去的时候,不需要修改业务代码,只移除非业务代码,我的角度来看,是不属于对于业务代码的侵入耦合的
    2020-06-15

    __2

  • 97 - 图11
    否极泰来
    不算,因为我们需要查看日志定位问题,我觉得是属于业务的一部分。
    2021-04-10

    __1

  • 97 - 图12
    Tobias
    在开发业务需求的场景下,日志是对业务代码的入侵,但是这种入侵不大,对于开发者使用日志框架来说,可以获得细颗粒度的日志操作,很大的灵活性,并且日志框架默认是异步输出日志,降低了性能损耗。综合上述,这种入侵带来的收益要大于入侵带来的代码耦合造成的问题。
    2020-08-04

    __1

  • 97 - 图13
    小晏子
    如果使用的是log4j,logback等这种基于实现类编程的框架,那么是有侵入,有耦合性的。
    如果使用的是slf4j这种日志接口框架,那么多业务代码是无侵入的,低耦合的,因为底层具体实现的log框架可以无缝替换为另外一个。
    2020-06-15

    __1

  • 97 - 图14
    只为更好
    老师,业务逻辑的灰度如何去做?如果业务代码写很多开关,也会降低代码的可维护性、可读性等,另外数据模型的调整,比如字段修改、删除如何做灰度呢
    2021-0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