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 | 门面模式:如何设计合理的接口粒度以兼顾接口的易用性和通用性?

王争 2020-03-02

52 - 图1

00:00

1.0x

讲述:冯永吉大小:8.40M时长:09:09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代理模式、桥接模式、装饰器模式、适配器模式,这 4 种结构型设计模式。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种新的结构型模式:门面模式。门面模式原理和实现都特别简单,应用场景也比较明确,主要在接口设计方面使用。

如果你平时的工作涉及接口开发,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关于接口粒度的问题呢?

为了保证接口的可复用性(或者叫通用性),我们需要将接口尽量设计得细粒度一点,职责单一一点。但是,如果接口的粒度过小,在接口的使用者开发一个业务功能时,就会导致需要调用 n 多细粒度的接口才能完成。调用者肯定会抱怨接口不好用。

相反,如果接口粒度设计得太大,一个接口返回 n 多数据,要做 n 多事情,就会导致接口不够通用、可复用性不好。接口不可复用,那针对不同的调用者的业务需求,我们就需要开发不同的接口来满足,这就会导致系统的接口无限膨胀。

那如何来解决接口的可复用性(通用性)和易用性之间的矛盾呢?通过今天对于门面模式的学习,我想你心中会有答案。话不多说,让我们正式开始今天的学习吧!

门面模式的原理与实现

门面模式,也叫外观模式,英文全称是 Facade Design Pattern。在 GoF 的《设计模式》一书中,门面模式是这样定义的:

Provide a unified interface to a set of interfaces in a subsystem. Facade Pattern defines a higher-level interface that makes the subsystem easier to use.

翻译成中文就是:门面模式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

这个定义很简洁,我再进一步解释一下。

假设有一个系统 A,提供了 a、b、c、d 四个接口。系统 B 完成某个业务功能,需要调用 A 系统的 a、b、d 接口。利用门面模式,我们提供一个包裹 a、b、d 接口调用的门面接口 x,给系统 B 直接使用。

不知道你会不会有这样的疑问,让系统 B 直接调用 a、b、d 感觉没有太大问题呀,为什么还要提供一个包裹 a、b、d 的接口 x 呢?关于这个问题,我通过一个具体的例子来解释一下。

假设我们刚刚提到的系统 A 是一个后端服务器,系统 B 是 App 客户端。App 客户端通过后端服务器提供的接口来获取数据。我们知道,App 和服务器之间是通过移动网络通信的,网络通信耗时比较多,为了提高 App 的响应速度,我们要尽量减少 App 与服务器之间的网络通信次数。

假设,完成某个业务功能(比如显示某个页面信息)需要“依次”调用 a、b、d 三个接口,因自身业务的特点,不支持并发调用这三个接口。

如果我们现在发现 App 客户端的响应速度比较慢,排查之后发现,是因为过多的接口调用过多的网络通信。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利用门面模式,让后端服务器提供一个包裹 a、b、d 三个接口调用的接口 x。App 客户端调用一次接口 x,来获取到所有想要的数据,将网络通信的次数从 3 次减少到 1 次,也就提高了 App 的响应速度。

这里举的例子只是应用门面模式的其中一个意图,也就是解决性能问题。实际上,不同的应用场景下,使用门面模式的意图也不同。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门面模式的各种应用场景。

门面模式的应用场景举例

在 GoF 给出的定义中提到,“门面模式让子系统更加易用”,实际上,它除了解决易用性问题之外,还能解决其他很多方面的问题。关于这一点,我总结罗列了 3 个常用的应用场景,你可以参考一下,举一反三地借鉴到自己的项目中。

除此之外,我还要强调一下,门面模式定义中的“子系统(subsystem)”也可以有多种理解方式。它既可以是一个完整的系统,也可以是更细粒度的类或者模块。关于这一点,在下面的讲解中也会有体现。

1. 解决易用性问题

门面模式可以用来封装系统的底层实现,隐藏系统的复杂性,提供一组更加简单易用、更高层的接口。比如,Linux 系统调用函数就可以看作一种“门面”。它是 Linux 操作系统暴露给开发者的一组“特殊”的编程接口,它封装了底层更基础的 Linux 内核调用。再比如,Linux 的 Shell 命令,实际上也可以看作一种门面模式的应用。它继续封装系统调用,提供更加友好、简单的命令,让我们可以直接通过执行命令来跟操作系统交互。

我们前面也多次讲过,设计原则、思想、模式很多都是相通的,是同一个道理不同角度的表述。实际上,从隐藏实现复杂性,提供更易用接口这个意图来看,门面模式有点类似之前讲到的迪米特法则(最少知识原则)和接口隔离原则:两个有交互的系统,只暴露有限的必要的接口。除此之外,门面模式还有点类似之前提到封装、抽象的设计思想,提供更抽象的接口,封装底层实现细节。

2. 解决性能问题

关于利用门面模式解决性能问题这一点,刚刚我们已经讲过了。我们通过将多个接口调用替换为一个门面接口调用,减少网络通信成本,提高 App 客户端的响应速度。所以,关于这点,我就不再举例说明了。我们来讨论一下这样一个问题:从代码实现的角度来看,该如何组织门面接口和非门面接口?

如果门面接口不多,我们完全可以将它跟非门面接口放到一块,也不需要特殊标记,当作普通接口来用即可。如果门面接口很多,我们可以在已有的接口之上,再重新抽象出一层,专门放置门面接口,从类、包的命名上跟原来的接口层做区分。如果门面接口特别多,并且很多都是跨多个子系统的,我们可以将门面接口放到一个新的子系统中。

3. 解决分布式事务问题

关于利用门面模式来解决分布式事务问题,我们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

在一个金融系统中,有两个业务领域模型,用户和钱包。这两个业务领域模型都对外暴露了一系列接口,比如用户的增删改查接口、钱包的增删改查接口。假设有这样一个业务场景:在用户注册的时候,我们不仅会创建用户(在数据库 User 表中),还会给用户创建一个钱包(在数据库的 Wallet 表中)。

对于这样一个简单的业务需求,我们可以通过依次调用用户的创建接口和钱包的创建接口来完成。但是,用户注册需要支持事务,也就是说,创建用户和钱包的两个操作,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不能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要支持两个接口调用在一个事务中执行,是比较难实现的,这涉及分布式事务问题。虽然我们可以通过引入分布式事务框架或者事后补偿的机制来解决,但代码实现都比较复杂。而最简单的解决方案是,利用数据库事务或者 Spring 框架提供的事务(如果是 Java 语言的话),在一个事务中,执行创建用户和创建钱包这两个 SQL 操作。这就要求两个 SQL 操作要在一个接口中完成,所以,我们可以借鉴门面模式的思想,再设计一个包裹这两个操作的新接口,让新接口在一个事务中执行两个 SQL 操作。

重点回顾

好了,今天的内容到此就讲完了。我们来一块总结回顾一下,你需要重点掌握的内容。

我们知道,类、模块、系统之间的“通信”,一般都是通过接口调用来完成的。接口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类、模块、系统是否好用。所以,我们要多花点心思在接口设计上。我经常说,完成接口设计,就相当于完成了一半的开发任务。只要接口设计得好,那代码就差不到哪里去。

接口粒度设计得太大,太小都不好。太大会导致接口不可复用,太小会导致接口不易用。在实际的开发中,接口的可复用性和易用性需要“微妙”的权衡。针对这个问题,我的一个基本的处理原则是,尽量保持接口的可复用性,但针对特殊情况,允许提供冗余的门面接口,来提供更易用的接口

门面模式除了解决接口易用性问题之外,我们今天还讲到了其他 2 个应用场景,用它来解决性能问题和分布式事务问题。

课堂讨论

适配器模式和门面模式的共同点是,将不好用的接口适配成好用的接口。你可以试着总结一下它们的区别吗?

在你过往的项目开发中,有没有遇到过不合理的接口需求?又或者,有没有遇到过非常难用的接口?可以留言“吐槽”一下。

欢迎留言和我分享,如果有收获,也欢迎你把这篇文章分享给你的朋友。

28人觉得很赞给文章提建议;)

52 - 图2

© 版权归极客邦科技所有,未经许可不得传播售卖。 页面已增加防盗追踪,如有侵权极客邦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52 - 图3

张创琦

Ctrl + Enter 发表

0/2000字

提交留言

精选留言(89)

  • 52 - 图4
    小兵
    适配器是做接口转换,解决的是原接口和目标接口不匹配的问题。
    门面模式做接口整合,解决的是多接口调用带来的问题。
    2020-03-02
    _12
    _393

  • 52 - 图5
    Frank
    以前在做Activiti工作流开发时知道该工作流引擎提供了诸多门面接口供外部使用,以前只知道这样设计是对很多细节做了包装,提供友好易用的接口供用户使用。今天学习了本章内容,加深了对门面模式的理解。门面模式从定义上来看是为接口设计而提出的,所以在开发中我们在设计接口时可参考该模式。该模式对应到了之前学习过的一些设计原则和思想,如封装,迪米特法则。
    对于课堂讨论:
    \1. 适配器模式与门面模式的区别:(a)适配器主要是为了解决接口不兼容的问题,而门面模式主要用于设计接口的易用性问题。(b)适配器在代码结构上主要是继承加组合,门面模式在代码结构上主要是封装。(c)适配器可以看作是事后行为,是一种“补偿模式”,主要是用来完善设计上的不足,而门面模式是在设计接口时就需要考虑的,是一种事前行为。
    \2. 在过往的开发中,自己在写接口时除了满足需求外大部分考虑是接口的幂等性,限流,安全等。对于接口的可复用性考量的不是很好,还需要大量的实践来加深。
    2020-03-02
    _2
    _92

  • 52 - 图6
    Jackey52 - 图7
    适配器模式注重的是兼容性,而门面模式注重的是易用性
    2020-03-02
    _2
    _32

  • 52 - 图8
    静静聆听
    学设计模式让我想到了张三丰问张无忌,还记得几成,张无忌说全都忘了,好了,你已经学会了😀
    2020-04-30
    _4
    _31

  • 52 - 图9
    何妨
    建议老师可以给出一下典型的实现代码,这样会更直观一些
    2020-03-03

    __25

  • 52 - 图10
    黄林晴
    吐槽不存在的,我只知道我现在做的app刚启动的时候 要调用五六个接口…,之前没了解过门面模式,不过我在想,我去说服务端改成门面模式之前,要确定一个问题,那就是门面模式是将很多接口整合在一起,那么势必,牵扯到传参变多,以及返回数据量多的因素,这种情况下应该也比较影响效率,比如一个接口是从student表中查询,一个是从course表还有一个是从teacher表中查,门面模式和直接写一个接口sql查询这么多的效率是一样的吗
    2020-03-02
    _10
    _13

  • 52 - 图11
    iamjohnnyzhuang
    之前开发SDK的时候,有个案例,我们支持两种 Config API ,一种是直接从 Resource 下或者本地文件系统读取一些静态配置,一种是从数据库读取配置(定时更新)称作动态配置。由于SDK后续是要提供给其他开发者使用,如果为此暴露两个类 StaticConfig 和 DynamicConfig 使用起来十分不便。设置了一个门面类 ConfigFcade,用组合把两个对象当做成员变量,最后通过不同的方法 getStaticConfig 和 getDynamicConfig 暴露给使用者。
    2020-03-20
    _1
    _10

  • 52 - 图12
    progyoung
    解决分布式事务问题的应用场景中,如果用户和钱包并没有公用同一个数据库,那么是不是门面模式也不适用了呢?
    2020-03-02
    _11
    _9

  • 52 - 图13
    相逢是缘
    一、定义(理解):
    门面模式为子系统提供一组统一的接口,定义一组高层接口让子系统更易用。
    二、使用场景:
    1) 解决易用性问题(linux的系统调用)
    2)解决性能问题(客户端访问服务)
    3)解决分布式事物问题
    三、适配器和门面模式的区别
    适配器是做接口转换,解决的是原接口和目标接口不匹配的问题。
    门面模式做接口整合,解决的是多接口调用带来的问题。
    2020-03-07

    __6

  • 52 - 图14
    Monday
    slf4j不也是使用了门面模式吗?它是提供一组易用的日志操作接口,封装了log4j、logback,JCL等日志框架 。
    2020-03-13
    _2
    _4

  • 52 - 图15
    anyway
    从场景看,门面模式适用在接口设计方面,解决多接口调用问题;适配器模式是一种补偿措施,补偿的是接口设计缺陷。从功能上,门面模式注重易用性,适配器模式注重兼容性。
    2020-08-10

    __3

  • 52 - 图16
    Monday
    吐槽接口的易用性,某集团大公司,一个超级大的项目对外只提供一个超级复杂的超大接口。接口通过N多参数来区分各种请求。用得人喷血。
    2020-03-13
    _1
    _3

  • 52 - 图17
    往事随风,顺其自然
    门面模式怎么实现,代码结构如何
    2020-03-02
    _1
    _3

  • 52 - 图18
    小晏子
    适配器模式和门面模式要的解决问题就不一样,适配器模式为了适配两个不兼容的系统,关联两个不兼容的接口,当程序必须遵循特定的接口并且必须支持多态行为时使用适配器;而门面模式要提供一个更简单易用的接口,比如你有一个开关可以控制打开你家的电视,空调,灯,等,这就是门面模式:一个按钮或功能需要一系列更复杂的步骤。
    在实现上也有区别:门面模式定义了新的接口,而适配器模式使用旧的接口,适配器模式使两个现有接口同时工作而不是定义一个全新的接口。
    2020-03-02

    __3

  • 52 - 图19
    下雨天
    门面为了”偷懒”用起来更方便;适配器是不得已,老接口已经不可用或者不好用了。
    2020-03-02

    __3

  • 52 - 图20
    编程界的小学生
    我对门面模式解决分布式事务持反对意见,如果再抽离出来一个门面模式的子模块,里面肯定要包含用户/钱包数据源。然后用户系统和钱包系统有是独立的子模块,这样一个数据源岂不是散到很多地方了吗?
    还有如果用户表和钱包表要拆离成两套库就GG了。
    老师这里肯定是想说明门面模式的使用姿势和一些技巧,我只是没事找事一下 …
    作者回复: 你说的没错。但是,如果我用门面包装一个接口,使用分布式事务框架解决事务问题,其他多个业务就只用调用这个接口就好了,不用自己实现分布式事务问题。相当于复用了解决事务问题的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