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电器
定义:用电控制的机械开关。继电器里,有根”控制线路”,控制电路是开还是关。
- 可以把继电器想象成水龙头,控制线路就是水龙头把。打开水龙头,水会流出来;关闭水龙头,水就没有了。继电器是一样的,只不过控制的是电子 而不是水。
- 控制电路可以连到其他电路,比如马达,马达让计数齿轮 +1,就像第一节课提到的打孔卡片制表机。
- 继电器采用机械结构,机械臂本身有质量,无法快速开关。
- 1940 年代一个好的继电器 1 秒最多能翻转 50 次,不够快,不足以解决复杂的大问题。
- 代表:哈佛 Mark 1号,IBM,1944
- 1 秒能做 3 次加法或减法运算;一次乘法要花 6 秒,除法要花 15 秒;更复杂的操作 比如三角函数,可能要一分钟以上。
限制:
1904 年,热电子管出现,是世界上第一个真空管。
二极管(电流只能单向流动的电子部件)改进为三极管(加入了第三个 “控制” 电极)。
真空管定义:和继电器一样,也是开关,控制电路开闭。向”控制”电极施加正电荷,则允许电子流动;施加负电荷,则组织电子流动。
优势:
- 更少的磨损:真空管内部没有运动的机械部件
- 每秒可以开闭数千次
- 限制:
- 真空管有点脆弱,容易故障(玻璃制成,易碎,且像灯泡一样会烧坏)
- 标志着计算机从**机电转向电子**
- 代表1:巨人1号,1943
- 诞生于英国的”布莱切利园”, 用于破解纳粹通信
- 第一个可编程的电子计算机。但是编程的方法是把几百根电线插入插板,有点像老电话交换机
- 编程麻烦,还要配置。
代表2:电子数值积分计算机 “ENIAC”,1946,宾夕法尼亚大学
1947 年,发明于贝尔实验室,标志着一个全新的计算机时代的诞生
涉及量子力学
晶体管:是一个开关,可以用控制线路来控制开或关
晶体管两极之间有一种材料隔开它们,这种材料有时候导电,有时候不导电,称为半导体。
- 通过控制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来控制电流的流动。
- 优势:
- 速度快:每秒可以开关 10,000 次,现在每秒可以切换上百万次
- 可靠性高:晶体管是固态的,比起玻璃的真空管更可靠,能工作几十年
- 降低了成本和大小:晶体管可以远远小于继电器或真空管,导致更小更便宜的计算机
- 代表:IBM 608,1957
- 有 3000 个晶体管,每秒执行 4500 次加法
- 每秒能执行 80 次左右的乘除法
- 硅谷:肖克利半导体——>仙童半导体——>英特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