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查看【bilibili】

  • 存储技术的发展:
  • 内存 & 储存介质
    • 内存 memory:”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则数据丢失
    • 储存介质/存储器 storage:是”非易失性”的,任何写入”存储器”的数据,比如你的硬盘数据会一直存着,直到被覆盖或删除,断电也不会丢失

打孔纸卡 & 打孔纸带

时间:打孔纸卡以及打孔纸带是最早的存储介质
容量:到1940年代,纸卡标准是 80列x12行,一张卡能存 960 位数据 (80x12=960)
实例:美国军方 1958 年投入使用的防空系统,主程序存储在 62,500 个纸卡上,大小 5MB 左右, 相当如今手机一张照片的大小
优点:不用电而且便宜耐用
缺点

  • 读取
  • 容量
  • 只能写入一次(打的孔无法轻易补上),不灵活,不方便存储临时值

image.png

延迟线存储器 Delay Line Memory

原理:拿一个管子装满液体,如水银,扬声器发出脉冲时会产生压力波,压力波需要时间传播到另一端的麦克风,麦克风将压力波转换回电信号。我们可以用压力波的传播延迟来存储数据。假设有压力波代表 1,没有代表 0,扬声器可以输出 1010 0111,压力波沿管子传播,过了一会儿,撞上麦克风,将信号转换回 1 和 0,如果加一个电路,连接麦克风和扬声器,再加一个放大器(Amplifier)来弥补信号衰弱,就能做一个存储数据的循环。
image.png
特点

  • 信号沿电线传播几乎是瞬时的,所以任何时间点只显示 1 bit 数据
  • 但管子中可以存储多个位(bit)

实例:1949 年,EDVAC计算机使用了延迟线存储器。总共有 128 条延迟线,每条能存 352 位(bits),总共能存 45,000 位(bit)。
缺点

  • 顺序存储器/循环存储器,访问速度慢:由于每一个时刻只能读一位 (bit) 数据,如果想访问一个特定的 bit,比如第 112 位(bit) ,你得等待它从循环中出现
  • 难以增加内存密度,即难以提升存储容量:把压力波变得更紧密就更容易混在一起。
    • 改良: “磁致伸缩延迟存储器”,用金属线的振动来代表数据,通过把线卷成线圈,1英尺×1英尺的面积能存储大概 1000位(bit)

时间:延迟线存储器在 1950 年代中期就基本过时了

磁芯存储器 Magnetic Core Memory

原理

  • 使用一个像甜甜圈的小型磁圈,如果给磁芯绕上电线,并施加电流,可以将磁化在一个方向;如果关掉电流,磁芯保持磁化;如果沿相反方向施加电流,磁化的方向(极性)会翻转。这样就可以存一位 1 和 0。
  • 把磁圈排列成网格来存储多位数据。有电线负责选行和列;也有电线贯穿每个磁芯, 用于读写一位(bit)。

实例:磁芯存储器的第一次大规模运用是 1953 年麻省理工学院的 Whirlwind 1 计算机,磁芯排列是 32×32,所以能存 1024 位(bit) (32x32=1024);用了 16 块板子,能存储大约 16000 位(bit)
优点:磁芯存储器能是随机存取存储器,能随时访问任何一位(bit)
缺点

  • 手工编织磁芯网格
  • 存储成本依然很高:刚开始时,存储成本大约 1 美元 1 位(bit);到1970年代,下降到 1 美分左右 1 位(bit),这意味着存储现代手机的一张照片(5MB ≈ 4000 万 bit),需要花费 40 万美分

时间:”磁芯存储器” 从 1950 年代中期开始成为主流,流行了 20 多年
image.png

磁带 Magnetic Tape

原理:磁带是纤薄柔软的一长条磁性带子,卷在轴上,可以在”磁带驱动器”内前后移动。

  • 写:磁带驱动器里面有一个”写头”绕了电线,电流通过产生磁场,导致磁带的一小部分被磁化,电流方向决定了极性,代表 1 和 0。
  • 读:磁带驱动器里还有一个”读头”,可以非破坏性地检测极性。

实例:1951 年,最早进行商业销售的电脑之一 UNIVAC 用了半英寸宽、8条并行的磁带,磁带每英寸可存 128 位数据,每卷有 1200 英尺长,意味着一共可以存 1500 万位左右,接近2兆字节(2 MB)
优点:虽然磁带驱动器很贵,但磁带又便宜又小,因此磁带至今仍用于存档
缺点访问速度慢:因为磁带是连续的,必须倒带或快进到达特定位置才能访问相应的数据,可能要几百英尺才能得到某个字节(byte),这很慢。

磁鼓存储器 Magnetic Drum Memory

时间:1950, 60年代。到 1970 年代 “磁鼓存储器” 不再生产。
原理:类似磁带。有金属圆筒,盖满了磁性材料以记录数据。滚筒会持续旋转,周围有数十个读写头,data.
等滚筒转到正确的位置,读写头会读或写 1 位(bit) 数据。为了尽可能缩短延迟, 鼓轮每分钟上千转。
实例:到 1953 年,磁鼓技术飞速发展,可以买到存 80,000 位的”磁鼓存储器”,也就是 10 KB
image.png

硬盘 Hard Disk Drives

原理

  • 硬盘和磁鼓类似,磁鼓导致了硬盘的发展。不过硬盘用的是盘,不像磁鼓用圆柱体。磁盘表面有磁性,写入头和读取头 可以处理上面的 1 和 0。
  • 要访问某个特定 bit,一个读/写磁头会向上或向下移动,找到正确的磁盘,然后磁头会滑进去

优点

  • 容量大:硬盘薄,可以叠在一起,提供更多表面积来存数据
  • 价格便宜

实例:1956年,IBM生产的世界上第一台磁盘计算机 RAMAC 305,有 50 张 24 英寸直径的磁盘,总共能存 5 MB 左右。RAMAC 305 访问任意数据,平均要六分之一秒左右(寻道时间)
发展 & 容量:如今的硬盘可以轻易容纳 1TB 甚至更多的数据,能存 20 万张 5MB 的照片,网上最低 40 美元就可以买到,每 bit 成本 0.0000000005 美分。另外,现代硬盘的平均寻道时间低于 1/100 秒。

软盘 Floppy Disk

时间:在 1970~1990 非常流行,现已淘汰。
原理:除了磁盘是软的,软盘与硬盘基本一样。
优点:便携

光盘 CD & DVD - Compact Disk

时间:光学存储器于 1972 年出现,12 英寸的”激光盘”;后来出现光盘,简称 CD;90年代流行 DVD
原理:光盘表面有很多小坑,造成光的不同反射,光学传感器会捕获到,并解码为 1 和 0

固态硬盘 SSD - Solid State Disk

原理:固态硬盘没有机械活动部件,里面是集成电路
优点:由于 SSD 没有移动部件,磁头不用等磁盘转,所以 SSD 访问时间低于 1/1000 秒。
缺点:还是比 RAM 慢很多倍

内存层次结构 Memory Hierarchy

原理

  • 一小部分高速但昂贵的内存 + 一部分稍慢但相对便宜些的内存 + 更慢更便宜但容量更大的内存。
  • 在成本和速度间取得平衡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