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实践

by 杜舒婷

社会实践是一门必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一个学分。他也经常被大家认为是“水课”,不用太花心思,中规中矩组队完成实践,参加院级答辩就能得到学分。诚然,社会实践是众多课程中比较好通过的课程之一,但是如果你想真的有所收获,接下来我想分享的内容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根据各个学院的不同要求,社会实践一般会集中在大一或者大二的暑假完成。而我有幸在大一暑假同时参与了两项实践,并在实践中比较与体会,有些许感悟。在听闻有社会实践任务的初期,我和几个同学便组队打算假期在学校和北京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调研。而后来再临近期末时,我听闻学院组织的另一个社会实践也在招集队员便积极报名并在辅导员的鼓励下幸运地加入了学院的实践队伍,准备假期前往我校对口扶贫对象云南省南华县支教。

在假期里,我先和同学们在北京展开了关于京剧的调研,包括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走访相关演出场所、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在返校后我们还参与了我校退休老教师的京剧社团并进行采访。老教师们相当热情,但是路上的问卷发放对象和演出场所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冷漠,这使得我们的相关调研工作热情和成果都大打折扣,无缘校级优秀答辩。

因为有带队老师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为期一周的南华科技夏令营进展顺利,我们给当地的小同学们教授知识、开展讲座和校园活动,带领他们开展机械、电子、土木类实践与比赛,队伍里还有负责采集素材和宣传的同学。不得不说,整个实践在内容设计和包装宣传上都胜过我参与的“京剧传承与发展调研”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增加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并通过一己之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群体的的力量有限,有时效果和预期难免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在投身于一个实践项目之前最好先想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自己的行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真的对社会的认识有所增加,是否真的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可以考虑参加学院、社团和学校的实践项目,更有效地在实践中成长,在付出中收获。

by 帅润

写作声明:我在本科就读于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担任过学院社会实践指导及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主任,加入研支团后在校团委参与组织过志愿活动,这一篇写作立足点于自身感受,切入角度为本科期间参与组织活动的经历。自身感受比较主观,有效信息还请自行筛选。

在大部分学院社会实践归类于一门课程,以信息学院为例,社会实践算作大三春季学期一门一学分的课程,但由于时间关系,辅导员都会让同学们在大一大二的寒暑假提前完成社会实践课程的学分。从这个角度来看,社会实践就不仅仅是寒暑假玩玩乐乐水过去的一两周时间了,它涉及到开题、组队、申报、审核、实践、考核等一系列程序,最终成绩由答辩成绩决定,梯度算入保研绩点排名(例如:优秀90分,良好80分,中等70分,通过60分),身边有不少大佬在计算保研排名时候都会感叹当初好好做社会实践就不至于拿一个“通过”的成绩了。别小看这1学分的课,在保研时候分差零点零几的竞争中也许就能分岔出不同的道路。

社会实践每年由辅导员开题,可选申报种类多样,几乎涵盖了所有你能想到的项目。成员自由组合,一般3-5人不等,大项目人数上限很高,比如梦想支教团人数可达20个。可以院内组队,也可跨院,最终答辩以队长所在院系为主,如有外院同学参与则由队长所在院系开具成绩证明,并转换为相应院系分数进行学分认定。答辩由院内自行组织,推选校十佳社会实践团队及项目则再由学校组织统一展示和成绩认定。

既然涉及到成绩就会有很多人关心会不会不通过,据我所知一般不会,太水的学院会打回去让你重新写材料,组织二次答辩,最后当然都会通过。但我自己觉得社会实践如果真的投入下去还是会有很多收获的,和小伙伴一起或深入基层或探寻文化遗产或短期支教,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无聊。如果实在没有遇到喜欢的主题,不妨选择加入学校已有的各种团队,比如至善黔程、无线梦想夏令营、青柠计划等,在里面可以交到很多很好的朋友,也有可能收获自己最精彩的假期。

实践 - 图1 实践 - 图2

by 陈睿楠

我的社会实践故事【社会实践】

我是公共卫生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的2017级本科生陈睿楠,作为一位即将毕业的东大人,回顾过往三年的社会实践经历,感动与感激始终充盈心底。借此为《SEU生存指南》供稿的机会,我想再度梳理六项社会实践的经历,记下社会实践给予我的成长馈赠与珍贵收获,希望能为学弟学妹们今后的社会实践之旅提供些许参考借鉴。

总体说来,我的社会实践可分为寒假的回访母校志愿活动、暑期的校级社会实践以及大三参与SRTP项目时的专业实践调研。

(一)寒假篇·回访母校

大一上学期的寒假应该是大学里最快乐的假期之一,作为初入大学的新生,怀着对新生活的好奇与期许,总会想尝试各种各样的经历。寒假回访母校是大多数高校的传统,既是对母校三年培养的感激与怀念,也是宣传代言所在学校的宝贵机会。当时我联系了高中的几位同学,跨院系组建了一直回访母校志愿团队,在寒假正式开始了宣讲与回访之旅。在高中母校的报告厅里,当我讲述着东大的百年历史与近年来的成就,那种汹涌而激动的自豪感我至今难忘。三年前我还是坐在台下的高一学妹,而今已经是自信宣讲的大一学姐了,母校与东大在那一刻微妙而美好地被联结,传承与前行是永远的主题。总之,回访母校的寒假实践经历绝对是一种兴奋而触动的心灵盛宴。

(二)暑假篇·校外探寻

进入大二,为修满社会实践学分,每位同学都会在大二的暑假参与校级或院级的社会实践。我当时作为负责人,主动联系了本院和外院的几位小伙伴,组建了一支5人的实践团队,前往贵州省黔东南自治州镇远县进行了基层大学生村官的就业与创业情况的调研活动。我至今都记得五个人坐在绿皮火车的硬卧上那些关于实践计划与安排以及青年人未来发展的彻夜长谈,火车进入高原的蓝天白云,窗外一闪而过的夜间星光,都会永远沉淀为2018年夏天最美好的记忆。无论是作为负责人还是队员,走出校园的社会实践对我们未经世事的大学生来说,都是一份珍贵的历练经历。与当地居民的交谈,深入基层的生活体验,队员们并肩作战夜间写报告发新闻稿的诸多微小的故事,最终汇成了一次暑期的成长与蜕变,帮助我们增进对社情民生的感知,体验校园从未接触的鲜活生活,而这些收获早已超越了最初的“修满学分”的朴素想法。无论是收获友谊还是增长见识,暑期的社会实践绝对是一场干货满满的思想盛宴。

(三)调研篇·专业认知

大三是被学习和科研充斥的忙碌一年,当时我主持了一项关于临终关怀的省级SRTP项目,按照项目研究进度安排,在大三开学的短学期和组员一起前往上海临汾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专项调研。走进纪录片《人间世》实地拍摄的临终关怀医院,见到了纪录片中熟悉的临终病房老人的生活画面,感动与触动同在。这些真实的见闻总在无形中构成了对我们专业认知的深化,作为即将面临读研深造选择的我,这段实践经历不仅使我明确了社会保障的意义与价值,更使我探寻到了研究的兴趣方向——养老保障。我们现在经历的很多事情也许并无意义,但它们的光芒总会在未来的某一刻闪现,就像专业调研的经历也许是未来学术方向的指引。

以上就是我对过往三年社会实践经历的回顾与感想,我想自己会永远怀念大学时期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故事,那些遇到的人见到的事总会沉淀在记忆深处,逐渐发酵历久弥香。希望学弟学妹们可以珍惜和把握好每一次的社会实践机会,勇敢地走出校园,走进未知的社会角落,体验鲜活的社会生活,接受并享受这份成长的馈赠。祝福你们未来旅途顺利!

学生工作

by 杜舒婷

社会实践是一门必修课,在整个教学计划中占一个学分。他也经常被大家认为是“水课”,不用太花心思,中规中矩组队完成实践,参加院级答辩就能得到学分。诚然,社会实践是众多课程中比较好通过的课程之一,但是如果你想真的有所收获,接下来我想分享的内容可能会对你有帮助。

根据各个学院的不同要求,社会实践一般会集中在大一或者大二的暑假完成。而我有幸在大一暑假同时参与了两项实践,并在实践中比较与体会,有些许感悟。在听闻有社会实践任务的初期,我和几个同学便组队打算假期在学校和北京对京剧的传承与发展进行调研。而后来再临近期末时,我听闻学院组织的另一个社会实践也在招集队员便积极报名并在辅导员的鼓励下幸运地加入了学院的实践队伍,准备假期前往我校对口扶贫对象云南省南华县支教。

在假期里,我先和同学们在北京展开了关于京剧的调研,包括发放纸质和电子问卷、走访相关演出场所、微信公众号宣传等,在返校后我们还参与了我校退休老教师的京剧社团并进行采访。老教师们相当热情,但是路上的问卷发放对象和演出场所的工作人员态度很冷漠,这使得我们的相关调研工作热情和成果都大打折扣,无缘校级优秀答辩。

因为有带队老师和当地政府的支持与帮助,为期一周的南华科技夏令营进展顺利,我们给当地的小同学们教授知识、开展讲座和校园活动,带领他们开展机械、电子、土木类实践与比赛,队伍里还有负责采集素材和宣传的同学。不得不说,整个实践在内容设计和包装宣传上都胜过我参与的“京剧传承与发展调研”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的目的与意义在于,增加对社会各方面的了解,并通过一己之力为社会做出贡献。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学生群体的的力量有限,有时效果和预期难免有一定的出入,所以在投身于一个实践项目之前最好先想想可能会遇到的困难,自己的行动是否能达到预期效果,是否真的对社会的认识有所增加,是否真的能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同时,可以考虑参加学院、社团和学校的实践项目,更有效地在实践中成长,在付出中收获。

by 赵鹏风

关于社团:初入大学,可以加1-2个兴趣类社团玩玩,但千万不要看着百团大战这么吸引人去加很多社团,大一课业往往很繁重,而除了社团你肯定还会加学生组织什么的,所以建议少加不会让你精力太大分散,一般而言如果要较好地参与到学生活动里去一个社团、一个学生组织就足够了,这样情况下大多数人会很充实并兼顾自己的学业,有太多的案例是因为社团和学生组织压力工作太大然后导致绩点跟不上的,这也不利于可持续,因为也有不少人觉得大一学生工作和社团压力太大占用太多时间然后大二不想留下来。

关于活动:东大比较大型官方的活动首属跨年演唱会,然后每年都有国外的交响乐团来做新年音乐会,新生文化季的结果汇演,最具影响力毕业生评选等,其实这些汇演类的活动特别多,基本上每周都会有,可以作为大学生活的一个不错的调味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