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开篇:东南求职规划浅析

对于高校,其实清华北大也好,东大南大也好,职业院校也好,决定不了学生发展的上限和下限,只是设定了一个符合概率分布的平均水平——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求职。

当你来到东大的时候,首先要恭喜的是你获得了一个在求职领域里有很高的人才平均标准认可度。

这个认可度来自于过去十年甚至几十年中东大人才的对社会塑造的基本形象,也来自于东大在对应的学科和专业建设进步,也来自于985的名头(2%的985比例放在人才市场中终归是少数) —— 这个认可度可以作为敲门砖,让你在符合基本标准的前提下有资格去向国内任何一家公司投递简历。

但同样的,我们也说过,东大能给到你的是一个平均水平,意味着至少学校限制不会成为你求职的门槛,意味着你有更大的概率获得一份还不错的岗位,但这份概率坍缩到你个人,上限和下限在哪,取决于你的职业规划和为之付出的努力。

一般来讲,我们做职业规划主要会根据两个参考维度“行业+岗位+公司”,在这两个维度之下,结合“爱好+特长+发展”,作出合理的职业发展规划。一来可以在面试中用到,另一方面可以让自己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

如果你对自己的具体能力定位比较模糊,可以优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行业。

就业的行业可以划分得比较详细,比如ICT、互联网、房地产、金融、快消等等。

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特性,这个特性是在这个行业的长期发展中形成的风气和规则,比如互联网行业的996工作制、年轻人为主的风气等。同时也需要重点关注的是一个行业的发展空间和发展势头,我们习惯用水涨船高来描述,如果这个行业的平均利润比价高,发展势头比较好,那么这个行业对应的所有岗位都有比较大的发展空间、比较高的收入水平。

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同样是写代码做软件开发,在互联网公司和在银行系统里做软件的收入水平、发展空间和工作风气可能都互有出入。

如何选择合适的行业?一方面可以结合自己本身的学习专业方向,毕竟求职的时候公司会倾向吸纳有行业背景学历的人,哪怕岗位不需要(比如我面试华为市场岗位的时候,本身不需要IOT领域专业知识的,但我的电子专业依然是加分项);另外可以根据国家政策(比如在2020年的国际环境和国家政策背景下,集成电路产业就是加分产业)和行业发展(比如5G、人工智能等有较大发展前景的行业)来进行选择。

当你明确了一个准备投身的行业之后,可以重点关注这个行业的公司,关注他们每年的招聘人数和岗位比例、岗位要求,选择自己适合参与其中的岗位。

同时另一方面,如果你是先确定了自己适合的岗位方向,也可以以此来重点进行职业规划,比如你确定自己就要做客户经理方向、就要做产品经理方向、就要做软件游戏开发等,那也可以整体了解这类岗位的素质和能力维度要求(相信我这大概率是大学课程所不能培养的能力),然后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行业(有你的岗位要求,同时行业条件较好)。

当然,以上建议都是建立在你不确定自己喜欢什么行业、喜欢做什么岗位(简而言之,对你来说做什么都行)的前提下,如果你已经有确定的热爱,那么,坚持你的热爱!

生存指南求职篇编撰 陈超、王宗辉

2 东南大学2019年就业报告浅析

感谢东大的就业指导中心等官方组织,每年都投入大量的精力在东大毕业生的就业统计分析上,按年发布详细的《东南大学xx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通过对相对全面的学生和企业样本进行分析并得出了很多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然而实际上,不得不说,可能有不止一半的同学整个本科四年都没能认真看一眼这份报告,然后糊里糊涂地毕业,成为其中的分母之一——我就是这样子,有点遗憾。

其实我建议这份就业质量报告要越早看越好,最好在你刚上大学刚要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就仔细的研读一下。了解你所在的发展平台的平均水平和一般培养规律对做职业规划十分重要,所以我们接下来决定拿出本章中比较大的篇幅,来对last的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做解读。

原文件链接:《东南大学2019届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

本科就业比例相对小

升学率表.png
升学率表2.png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到,东大的本科毕业生中,平均深造率达到了56.9%,多数学院的深造率在50%-60%之间波动,而选择在这一阶段中就业的同学只有32.9%。

这其实也不难理解,东大等多数985层次综合学校都是重学术重科研的,本身的多数本科教育就是为学生的深入科研和深造打基础,本身涉及到的和行业企业接轨的学习和实践环节少之又少。

数字上的就业率接近100%

涉及到就业率这样一个数字的话,其实想必每个同学在填报志愿之前,都会去各个学校的一个简介中看一下相关数字,这个时候其实你会发现和东大平均水平的985学校,基本都是达到了100%的就业率。

物以稀为贵,当你发现大家都达到一个同样的高水平的时候,对于这样一个数字其实就不比深究了。毕竟在我们整个就业环境中,985高校的毕业生终归是少数,只要你愿意去找工作总会有岗位提供给你的。

近几年来包括东大的毕业生群体中有的就业难的声音也并不是因为大家“找不到工作”而是“找不到符合预期标准的工作”。

对于动辄100%的就业率数字,我的建议是忽略掉它,它绝对不是你躺赢的保证,最多能在心态崩了的时候安慰安慰自己。

你要清楚的是岗位的待遇水平和发展空间是参差不齐的,另外其实对于学校来说就业率的话也是一个评价的硬指标,所以的话学校也会尽更多的“办法”帮助学生去找到一个工作,但是不保证水平。

前十就业城市没有北方的,1/3的毕业生选择南京就业

地域分布.png

而涉及到每一年本科生就业的地区分布,这份报告的结果又有比较浓厚的东大特色。

首先从就业取向的前十大城市中我们至少能得出以下结论:

  1. 前十的城市(近总人数的60%)中,没有人任何一个北方城市。
  2. 主要分布在长三角或者沿长三角经济带城市,珠三角地区也有一定分布。
  3. 留在南京的毕业生占比高达30%,每三个东大求职的毕业生,就有一个会选择留在南京。

整体城市分布情况和我国城市地域产业发展、以及东大毕业生行业分布相吻合。东大毕业生中相当大概率前往比如说互联网业、信息服务业、先进制造业等领域,而这些领域更多的是分布在南方以长三角经济区和珠三角经济区和沿长江经济带为主,北方该类产业较少,没有北方城市也情有可原。

而对于东大的就业毕业生中,每3个人中就有一个会选择留在南京,可能很多人对这个数字是比较惊讶的。毕竟南京这座城市的就业环境并不是特别好,在整个长三角地区中,南京是被其称为互联网沙漠的。同时的话,南京的物价房价又不输给任何一个同层次的二线城市,甚至处在其中的高位。

但存在即为合理,之所以有这么多毕业生选择南京这座城市,就必然有选择的理由。相信一方面是因为在多年在南京的读书生活中,南京这座城市给同学们带来了更大的归属感和依附感。另一方面可能也是是因为东大的“区域知名性”(东大至少在南京毫无疑问是很出名的嘛)。

同时南京这座城市目前仍在快速发展中,不止互联网行业,南京的集成电路产业、半导体产业等领域都是国家的重点发展城市,而且南京这座城市本身的人文气息、文化气息又非常的浓厚,生活压力的话也小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也非常完善。

本科就业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去了IT业

本科行业分布.png

在东大的本科就业中,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选择了IT业,而在东大的硕士就业中这个比例提升到了40%,几乎是每两个人就有一个人前往IT业求职——其实也没太多好意外的,毕竟条条大路通CS……

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华为中兴等IT巨头业务和体量增大、5G等建设推广,水涨船高得让IT领域能提供更多的岗位和更高的薪资。而且传统制造业、建筑业行业趋于饱和,吸引更多的人转入新兴行业。

3 求职观念

更高的学历 = 更好的就业机会?

不一定,对于非技术类岗位尤其如此。

比如销售、运营、产品等岗位对学历并没有强要求,而且在工作压力很大的行业中,年轻三岁意味着更强的学习能力、更多的精力体力(加班hhh)、更多的婚前时间。

更好的学习成绩 = 更高的薪水?

这里存在的一个根本问题是,东大以及多数高层次高校的本科教育的出发点本身就不是为企业培养员工,学校所传授的知识也好、设立的考试体系也好,目的在于培养有更高科研能力的人。

矛盾就在此,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科研,有太多人考大学、选专业本身的目的就是为了找一个薪水更高的工作——这也无可厚非,不同人的成长环境不同,追求不同,谁也没必要站在高地上指责谁。

简单讲一个故事,我的一个信息朋友,在自己大二挂了一科确定自己不能保研之后,就下定决心要本科毕业后直接找工作。之后的所有学期里,考试都以60分作为目标,其他所有的时间用来参与实习,最后的实现了在面试的时候已经有了6份实习经历,他最后也如愿地拿到了华为那一年在华东地区最高的薪资offer。

企业是逐利的,它希望的是员工能为自己创造实实在在的商业价值,而不是帮助公司在一场考试中考一个更高的分数,所以在实际的求职面试中,无论是技术类还是非技术类岗位,你会发现企业也基本不会看重面试者的学习成绩(甚至挂科也不会在乎的),更多在乎的是你在求学期间所参与的项目、做过的事情,如果这些事情是和企业的岗位需求有较大的契合度,并且你在其中发挥了较大的价值、体现了自己的能力,那就足够了!

4 求职方法论

团队成员有限,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其中的建设(欢迎联系微信/电话:15850606321)

信息获取技巧

东大的同学求职,建议主要以下三部分信息来源即可:

  1. 对应公司的官网(不必迷信求职类公众号,东大同学所选择企业一般是比较集中的Top企业,到对应的官网完成招聘投递和招聘流程即可)
  2. 对应公司的校友群、东大的公益求职互助群(不必迷信各位收费的求职群、内推群,东大的校友足够提供各个行业各个公司的内推资源;另欢迎加入Talent+东大公益求职互助群,加微信15850606321注明身份拉群)
  3. 东大就业办官网和院系年级群导员发布的求职信息(这类信息主要是针对东大的学生甚至是针对特定学院的,所以具有较高的针对性,而且人岗的匹配性和面试通过率较高)

简历技巧

简历内容为王,陈述形式为辅,排版和设计尽量简约。

简历模板建议模板网站(非广告,有更好的简历模板平台欢迎推荐):超级简历

面试技巧

对于求职面试而言,现在一般的面试流程都有3-5轮:

  1. 群面(无领导小组讨论)
  2. 专业面试(或者是业务面)
  3. 综合面试(公司业务部门相对较高级别的领导来做面试官)
  4. HR面 ,部分公司或岗位可能有语言能力面试。

关于面试,无非是面试前准备和面试过程中的随机应变和发挥两部分。
李路遥_关于面试.png

5 岗位分享:销售类岗位

//团队成员有限,这部分暂无内容,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其中的建设(欢迎联系微信/电话:15850606321)

6 行业分享:金融行业岗位

券商行研

李路遥:卖方行研

一、券商研究所是主要做什么?

(1)总量研究:包括宏观研究、策略研究、债权研究(固定收益研究)以及量化研究。

(2)行业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交通运输业、计算机业、电子业、传媒业、银行业、非银行金融业、房地产业、化工业、环保业、农林牧渔业、食品饮料业、医药生物业、商贸零售业等等。

一般我们常说的行研就是行业研究。行业研究也分为买方行研和卖方行研,由于笔者只在卖方行研实习过,因此将主要介绍卖方行研。

二、卖方行研研究员主要做什么?

(1)研报撰写:研究报告分为两类,一类是调研结束后撰写的公司调研报告,另一类是常规研究报告。

卖方研究员,需要定期撰写行业报告、深度报告、跟踪报告等,研究所体现的是综合能力,论证过程中的正向和反向分析都体现了研究员的专业能力与职业素质。在具体的报告撰写上,标题、首页的关键点总结与整体信息的呈现方式都非常重要。具体来说,最常见的研报是定期报告或事件点评报告,一般是对公司季报、半年报、年报和重点公告的点评,由事件、观点和盈利预测组成,篇幅较短。而公司深度报告一般为在15页以上,涉及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公司所属行业分析(如宏观经济、行业概况、行业特征、行业政策、产业链分析、产业供需分析等)、公司分析(如股权结构、业务分析、财务分析、同业比较等)和盈利预测。主要的资料来源为公司实地调研、相关官方渠道的新闻报告、行业协会资料、咨询报告、行业重要网站信息、企业招股说明书、企业公告和企业财报等。【来自网络】【感兴趣的同学可以去萝卜研投、惠博资讯下载一些研报观看学习】

(2)商业路演:券商研究员到基金等买方展示研究成果、推荐公司股票的活动称为路演。卖方分析师的主要收入靠佣金派点。因此卖方分析师为了获取佣金和提升排名,必须获得买方和市场的认可,而路演是一种与买方建立关系、深化感情的极佳途径,因此,对于卖方分析师而言,除了充分扎实的研究分析能力外,处理好跟买方的关系也是一项必备技能。

经典的路演场景是买卖双方循例礼貌问候一番后,卖方分析师开始热情洋溢地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有时候还会播放精美的幻灯片(PPT)。对卖方研究员而言,没有独特见解和亮点的路演无疑白费口舌,准备不充分或经验不丰富的路演则是绝佳的安眠药,一两个无关痛痒的提问可能就是这场路演的结束语。

(3)调研交流:组织调研,联系公司高管(例如董秘等),从而更深入地了解公司,了解行业,便于推票。

(4)其他服务:业内传言“票不够,服务凑”,如今,分析师的工作整体走向同质化,出挑的研究员和研究报告越来越少。因此,研报已不能体现出分析师的全部价值,针对买方具体需求的个性化服务也成了研究员工作的一大部分。

有些《新财富》上榜的研究员,可能对于投资决策的建议能力并非最强,不过他们非常勤奋,邮件、短信、点评实时到位,并且经常组织调研,以保证信息的及时性,从而向买方展现自己的价值。可以说,现在卖方比拼的很重要的一块内容就是服务,服务做得好,具备投票资格的买方对你的认可度提高,在《新财富》评选中就能多得一票,分仓也会相应增加。

三、成为一名研究员的要求?

1.金融财会知识金融知识作为一名合格的研究员,对基本的金融知识必须有所涉猎,比如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金融计量和定价、固定收益分析、投资学、股票市场运作机制等。

2.行业知识熟练认知所负责行业的基本特征。行业研究员必须掌握行业整体供需状况、行业主要的技术经济特征以及市场在当前阶段对供需水平的一致预期。
比如,该行业生命周期阶段、是否具有规模效应、竞争的主要手段(技术、品牌、渠道、管理)、波特五力模型要素等。熟知行业估值的历史区间。

3.沟通交际能力。研究员的价值来自市场影响力,因此,不仅要洞察行业规律,发现股票价值,同时也要懂得向基金经理以及市场传达自身的投资思路。一般行业研究员要与买方基金经理交流、与上市公司高管沟通、与同行沟通,所以不单单是写好报告就可以。

4.名校光环+研究生学历。行研或者说金融这个行业都很看重名校背景和学历,一般本科生很难进入研究所留用,即使是清北复交或是海外名校的研究生,也需要一年左右的实习并通过考核后才有机会留用成为正式研究员。

5.能吃苦,肯加班,皮实乐观。因为行研的工作压力还是很大的,基本全年无休。

四、行研的成长与出路?

个人认为行研还是一个靠脑子吃饭的工作。行研对于人的锻炼是全方面的,无论是知识、技能,还是眼光、人脉。

1.知识与技能。研究员需要不断地学习成长,不断地接触新事物、新公司、新行业,因此,这本身是一个不断成长、丰富自我的过程。对于自己的思维逻辑的优化提升也是非常迅速的。几年工作下来,分析问题的眼光会更加独到。

2.高质量的人脉圈子。这个行业里基本上都是高学历、名校背景的人。所以认识的人、共事的人,平时谈论的话题,玩的东西相对更“高端”一些。同时,这些人脉的积累,也便于后期转行,跳槽。这个高质量的圈子很重要。

3.投资家的起点。不管是否从事这个行业,每个人这一生总会面临投资的选择,那么行研的经历会辅助自己更好地去做好人生中的投资(当然,行业规定研究员是不能炒股的)。不过行研可以作为进入金融行业的起点。

4.相对丰厚的经济报酬。

出路:对于卖方研究员而言,

  1. 可以“一条道走到黑”,直到成为行业领军人物,例如首席分析师、首席经济学家
  2. 跳槽到买方做研究员
  3. 单飞创业
  4. 转行实业界做董秘
  5. 转到一级市场做PE/VC

五、行研的弊端

1.非常辛苦,基本全年无休,对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要求高,不过回报与付出永远是呈一个正相关的关系

2.要学的东西很多,压力比较大

3.入行前几年可能会比较艰苦

虽然很辛苦,但是一般在行研锤炼过之后,对于其他很多行业、很多工作都不再虚。

六、如何进入研究所做行研?

行研分析师一般没有校招进入的,基本是通过社招或是实习留用。因此,对于想进行研的同学而言,实习非常重要。实习的要求一般有:

  1. 对卖方研究、二级市场感兴趣。(比较虚的)
  2. 有金融和财会的知识基础。有CPA、CFA、ACCA等相关证书的更好。
  3. 最好对相关的行业有所了解。
  4. 最好有wind、Bloomberg等软件的使用经验。
  5. 文笔好。
  6. 抗压能力强。
  7. 国内名校研究生或本科高年级学生(本科生也可以的,大胆去尝试,去投简历)。

七、寻找行研实习的途径

南京除了华泰证券之外大的券商机构不多,因此,在南京找行研实习相对困难,一般上海、北京行研实习需求量巨大, 不过基本都是小黑工,补贴很少,但是即使补贴很少,也有很多人赔钱要去实习,如果想好了要做行研实习,就要抱着学习的心态去实习,去成长。

途径一般有:今日实习、金融小伙伴、交大实习圈、名校金融圈这些公众号,各大券商都会在这些平台发布各种实习生招聘需求,可以多多关注。

7 行业分享:地产行业岗位

//团队成员有限,这部分暂无内容,希望更多人能参与到其中的建设(欢迎联系微信/电话:15850606321)

8 行业分享:泛IT类岗位

互联网产品岗

肖若愚 交通学院2019届毕业生

现任腾讯信息流商业策略产品经理,负责腾讯看点业务广告、游戏分发等商业化相关策略工作。校招期间拿到腾讯、网易、招行、爱奇艺、咪咕等互联网产品经理offer。

关于产品经理

学长的专业是交通方面的,为什么会选择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呢?(产品经理岗位必备的素质要求有哪些?)

在校期间我和一些小伙伴做了很多尝试,包括一些创业项目,和小程序刚刚兴起的时候,我们也做了一些实践。在这些经历的逐渐积累中,渐渐觉得产品经理这个岗位是适合自己的。所以也鼓励大家通过实践来找到心之所向。

关于产品经理所需要的一些品质,最大的一点要求是能沉下心来发现事物背后的逻辑。举个简单例子,当你拿到一个新的产品时候,你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去摸索去挖掘而不是参考说明书。

上次分享会您说其实产品经理有门槛的,能够浅谈一下腾讯的门槛吗?

针对不同领域的产品,这个门槛可能是不太一样的,举个例子,做策划类的产品经理,关注点主要在一些交互界面以及功能设计等,求职这类产品经理可能需要求职者展现他有创意和有经验的一面。相对的,做AI,区块链或者平台类的产品经理,这类对技术背景是有一定要求的。

产品经理经常会和运营、开发沟通,有时候甚至会发生一些不愉快,这个时候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法吗?

各司其职,好好做呗。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去换位思考,比如运营喜欢从商务的角度去思考,提一些感性的需求,这时你就要去多和他们沟通,做好前置、排期、上线等工作;而开发是技术流的,你要做好接纳和解决他们的疑问和挑战,所以建议大家在把方案给他们之前,多做一些前置沟通,让他们觉得你不是在闭门造车,而是真正地在和他们用心谦虚地交流

其实在大厂的话,产品经理与他们的沟通还是挺顺畅的,大厂的环境好,也够专业化,所以大家彼此之间很有信任感;而在一些小公司里面可能因为环境比较一般,大家对自己可能比较自信,所以在日常工作交流中会出现分歧矛盾

产品经理的一天是怎么度过的呢?(您的日常工作内容是什么?)

第一个是需求收集,当产品产生迭代时,往往是要更新它的功能点,产品经理要挖掘这些需求,通常有这样一些途径:第一个是产品经理日常的积累和思考;第二个是用户提出的需求;第三个是合作方比如说运营提出的需求;第四个是老板提出的需求。当收到大大小小许多的需求时,也要注意实现这些需求的优先级。

第二个工作内容是需求策划,在确定了需要实现的需求后,就要考虑相关的各个细节,假如微信决定做视频号,就要考虑视频的格式,点赞,评论功能等等。

第三个工作内容是需求评审,把整理后的结果向运营,技术,老板等工作伙伴展示,他们就会来评审方案的可行性,实现方法等。可能也需要同步的对方案进行修改

等通过了需求评审,就可以来进行开发工作,这就是第四个工作内容,即研发跟进。这主要是在扣一些细节,确保环环相扣,顺利完成开发任务

等到了第五个步骤,上线验证,邀请一些内测用户来验证这个功能点,收集他们的反馈,检测一些使用数据,据此来判断这个功能点的开发是否达到了目标,如果没有,就要考虑进一步的优化工作。这就回到了第一步,这就是产品经理工作的日常流程。

当然还有第六个工作内容,是对一些日常问题的处理,过去已经推出的各种功能也会有bug出现,这也是产品经理需要关注的工作。

产品经理是个很辛苦的岗位,会占据我们大量的时间,您是怎么平衡工作和业余生活,在业余生活都有什么兴趣爱好呢?

现在的互联网公司多是996,我这边现在是10105的安排,工作日期间,下班后基本也到了休息时间。休息日就可以和同事朋友聚聚餐,玩一玩狼人杀。互联网的工作时间是有弹性的,你完成了任务,或者你今天过生日,女朋友过生日,兄弟来找你,老板也允许你可以提前下班。所以也有足够的空间来把握自己的生活节奏

《人人都是产品经理》那本书中提到过,10年以后,也就是2026年产品经理这个岗位就不会那么多了,会和硅谷那儿一样,都是能力超强的产品经理,像产品小白这些就几乎灭绝了,你怎么看待这个观点呢?

我是比较赞成这个观点的。第一点,以前如果你比较聪明、逻辑能力强,会画一些原型图、写分析报告的话,你就很有机会进入这个行业。但是现在随着互联网行业的饱和,产品经理岗位的成熟,门槛也越来越高了,比如阿里更喜欢去社招。第二点,现在产品经理岗位也越来越“垂类化”了,比如它会分成商业化策略产品经理、短视频内容推广产品经理等,所以它也更加看重你的专业能力,而你需要做的准备工作也要越来越多了。

求职准备

大家都梦想着去互联网巨头企业工作,那么怎么才能有机会进入BAT这种大厂呢?

首先,不能好高骛远,对于毫无经验的人来说,需要一年的时间规划准备,我个人感觉对咱们东大学生真的不难;其次,针对产品岗,学校的一些项目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机会,比如小猴偷米、校友圈等;最后,虽然南京的互联网大厂比较少,比不上北京深圳,但是去苏宁、途牛等公司实习也是不错的选择,而且门槛比较低,在里面积累实习项目经历会对你的求职很有帮助

现在暑期实习的竞争相当激烈,怎么有机会在暑期实习里面脱颖而出呢?

现在实习求职都有一个“二八效应”,就是20%的人拿到了80%的Offer。但其实,竞争也没有想象中的激烈,现在中国的大型互联网也挺多的,多去准备,暑假实习还是很有机会拿到的。虽然厉害的人的确有过人之处,但是机会对大家来说都是均等的,你可以针对你想去的具体岗位做针对性的准备,多搜集相关信息。以腾讯为例,除了网上投简历之外,还有一个“霸面”的方式,就是面试官如果去南京面试的话,你可以提前了解他入住的酒店,找机会和他沟通交流。这也算是搜集信息给我们带来的好处。

产品经理这个岗位需要很好的产品sense,那么怎么培养自己的产品sense呢?

做产品,不能限制自己的视角。如果沉浸在自己的工位或者家里,怎么能做出用户喜欢的产品呢?以这次疫情举例,公司招募了志愿者去一线做一些交通服务资料服务等等,经过实地考察,才能知道用户的需求。经过一些实践项目的考验,才会对产品sense有更好的理解,会逐渐产生自己的方法论。

网上流行一句:懂技术的产品经理更吃香。那么请问一下怎么做到“懂技术”呢?

想要提高你的技术能力,就需要做针对性的准备。比如你想去从事数据产品经理,那么你就需要先去学习一些数据库原理,SQL等技术,然后再去学习前端、后台方面的知识,做到互通有无。实操也很关键,因为你只看了一些理论知识,理解的会比较浅,在实际沟通中,对方可能会觉得你比较自以为是,让你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而实操不仅能让你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更深,还能让你用最少的时间去达到最好的预期目标。

在面试产品经理岗位时,需要提前做好哪些准备工作呢?

其实对所有岗位的面试准备工作都是相似的,最重要的是弄清楚面试流程,针对不同的面试流程和类型也有不同需要注意的地方。比如说群面,群面的特色是人多机会少而且刷人也多,所以应对群面时,要确定自己可以扮演的角色,比如说参谋还是leader这种,就可以做针对性的准备。还有一些tips,比如做一份通透的简历并随身携带,适时递出名片,主动和面试官交流等。同时,可以询问一些已经在公司就职的学长学姐,他们也会提供很多有用的建议。

经常会听到hr在面试时会问,你最喜欢的一个app是什么?针对这个问题,学长会怎么去回答呢?能否提供给我们一个好的模板?

我建议做好一下两点。第一点,你要选择一个自己体验多又不大众的app,最好它能和时下的主流渠道相结合,比如像Normal、盒马等新颖的app;第二点,在分析它时,你首先要考虑到它的用户群体是什么,并且针对用户需求它做了哪些针对性的调整;然后考虑一下用户群体和它的功能契合点有哪些;最后点出它的亮点和细节。

互联网游戏开发岗

李煜炜 东南大学软件学院 2020届本科生

目前在腾讯和平精英项目组担任游戏客户端开发,绩点排名前十,曾经拿到过腾讯、网易等一线大厂的offer

工作规划

学习、工作和生活的平衡

我主要是利用暑期去实习,所以没有很大的冲突。我一直认为该学习学习,该玩就好好玩的原则。每周末抽出一天时间完全的休息放松,一般玩玩游戏、看看电影、品尝美食之类的,其他时候都好好工作学习。

读研还是直接工作的思考

我认为读研与否与未来的生涯规划确实关系很大,我的目标岗位是游戏开发,所以也问了一些有经验的人,他们说其实游戏开发未必一定要硕士背景,好多东西也是在工作当中学的,当我拿到这个让我很满意的offer的时候,我想要抓住这个机会,因为即使我选择了继续深造最后可能也是得到一个类似的offer,毕竟机遇不等人,所以我放弃了继续深造,进入腾讯游戏开发的项目组。

工作规划

长期的规划目前还是没怎么考虑的,短期内我希望可以在入职之后能够努力工作,达到更高绩效,达到一个绿色通道的考核标准,实现更快的成长。对程序员来说,工作也是学习的一部分,我想的是在工作中多多学习,现在大厂普遍是996,所以更倾向于提高工作效率,挤出一部分时间进行系统性学习。

经验总结

实习经验分享,第一份实习

其实我最开始的时候对专业的细分领域并没有一个很好的认识,所以我从大一到大三几乎尝试了所有的细分领域,例如APP开发、人工智能深度学习、以及游戏开发等。最后觉得自己对游戏开发更感兴趣,所以将求职意向确定在这个领域上。我之前没有游戏开发经历,但是在大三下刚好有一个机会,有人发起了一个游戏项目,我就加入了进去,大概工作了半年的时间,在这里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技术。最后在面试的时候发现,大厂很关注这方面,如果有一个成熟的项目经历,实际上是非常非常加分的。

offer取舍

面对手头的offer,当时我也很纠结,薪资其实不是我最关注的点,主要考虑的是留用率,意向城市,还有在各个部门的发展前景、未来的稳定率等,综合这些,我最后选择了腾讯。

腾讯实习趣事分享

我记得项目后期有给每个人一个课题,我最大的收获就是逼着自己不依赖搜索引擎,依赖一些一手资料,比如论文什么的来解决问题。这可能是许多本科生如果不做科研就很难遇到的一个挑战吧,也是之后的工作中会遇到的问题。当网上没有可靠资源时,必须靠自己摸索。

写在最后

想进入大厂的话,先要找好自己的意向方向,在这个细分领域中不断地去深入挖掘,如果有机会参加一些比较大型的项目,尽可能去多积累一些有价值的经历,这实际上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你需要花半年甚至提前一年去做准备,但是会对你未来的求职过程会很有帮助。在本科期间可以尝试SCN,有利于提高算法水平,在SCN大赛中拿奖对今后面试一些国内大厂也会很有帮助。如果不打算参加这些竞赛可以尝试一些大厂举办的软件精英挑战赛,积累经验。另外,一些面向全校的校内项目也很有意义,帮助我们了解如何从用户角度出发去考虑,和用户打交道就会积累很多实际经历。

互联网前端开发岗

杨昱昊 现美团小象事业部前端开发工程师;2019年春季取得阿里巴巴钉钉前端开发实习生offer并参与暑期实习,秋季取得并接受美团offer

秋招的过程

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很顺利,秋招刚开始的时候目标不是很明确。春招的时候能幸运地拿到了实习offer,在一段时间的实习后,因为比较大的工作压力选择离开。秋招就短暂地失去了目标,胡乱投过许多简历,没有有针对地准备,也挂了几次笔试面试。

后来去了XXXX实习,意识到在这样“舒适”的环境下各方面成长都很慢,最终还是选择了美团的offer。

求职准备

首先是准备比较充分,因为没有准备继续读研,在求职方面有一个长期准备的过程;同时因为“广撒网”,经历了多次面试,也不会有紧张情绪的的影响,临场发挥比较稳定。

比较多的校内项目实践以及有一段在钉钉的实习经历,可能使我在准备的时候更多考虑一些项目中实际会有的问题,以及一些更加有深度广度的问题。

求职前端开发工程师建议

前端有一个大家调侃的说法是“前端娱乐圈”。因为前端这方面新的框架,新的技术层出不穷,所以要做好长期学习的准备。

一般来说,前端是“易学难精”的,相比其他职位可能入门简单一些,所以在平时多多积累,在面试过程中体现出自己掌握技能的深度和广度可能有助于得到面试官的青睐。

除了前端之外,面试官也会通过做过的项目、学习成绩以及比赛等来考量你的学习能力,这是对一些前端开发能力稍弱的同学的一个校招buff,如果学习能力不错,比较有潜力,也是可以得到面试官的认可的。

前端开发推荐的书目

不仅是“前端”,其他类型的开发也是一样,通过网络学习可能是更好的学习方式,因为有些知识技术更新很快,纸质书和不会更新的电子书不太具有时效性。

除了阅读官方文档(如Vue官网,React官网,WebPack官网等),在一些技术社区中阅读博客之外,也可以关注一些知名前端团队/知名大牛的博客或者专栏,如张鑫旭、云谦、腾讯AlloyTeam、腾讯IMWeb、京东凹凸实验室、蚂蚁金服体验科技知乎专栏等等。

有两本比较经典的书,前端红宝书《JavaScript 高级程序设计》,和犀牛书《JavaScript 权威指南》,一方面可以在语言特性方面更加深入,另外也可以作为一个“词典”,有指向性地去翻阅学习。

学校里如何锻炼前端开发的能力

我们学校并没有具体开发技术的选修课程,所以要自己去做一些小项目。首先可以出于兴趣自己做一些项目,如果能够坚持长期维护就更好了;其次,在日常课程的大作业和实验室的项目中,有时会需要一个网站/网页,这时候就是一个比较好的动手机会;另外在一些比赛中常常会有需要做网站或者混合应用开发,这个也可以利用起来。

另外加入一些社团也会有帮助。我也加入了我们学校的小猴偷米,虽然没有写多少东西,但是在这个过程中确实学到了不少。

最近做的一件事是参与到了“校友圈”项目的开发中,五湖四海未曾谋面的几个人一同开发了一个顺利上线的项目,也因为这个认识了很多新的朋友,得到了为大家做分享的机会,这个可以说是比较自豪的一件事。

推荐学习方法

首先要知道你想要学什么,如果真的不知道,不同行业有不同行业的途径。对于程序员来说会有一些开源的社区,这里有一些博客和文章,可以进行学习。

除了这个途径,参加一些业界比较前沿的会议,论坛,活动,可以拓宽自己的眼界,让自己知道需要去学习什么。

有了学习目标之后。可以看某一个技术官方的文档和说明,这个途径我个人认为是最好的,因为官方的东西,比较深入浅出和规范。同时还可以搭配别人的一些文章进行学习。对于确实摸不着门道的知识和技术,可以看一些别人录制好的视频,边听边看边做,效果也是不错的。

最后在学其他东西的时候,要真正把它用起来。

我还会在学习完之后,尝试去写博客,如果自己能很清楚地把文章写出来,能证明自己学的深度达到了。

推荐求职方法

学校会有求职招聘内推的大群,另外一些公开的招聘网站,还有公司的招聘公众号和网站,都可以找到一些信息。

互联网运营岗

杜亮-东南医学院2019届

在校期间曾在苏宁易购腾讯手Q校园圈实习;拿到阿里巴巴-菜鸟网络城市运营管培生offer实习并就职。

行业选择-进入互联网产业的心路

我虽然是医学院的,但是学的是生物工程专业,也是工科背景的同学。在大一的时候我参加了苏宁云商的实习,第一次接触到了互联网公司,发现自己对工作环境和行业前沿的一些内容比较向往。另外,在学习的时候觉得对自己的专业不是很感兴趣,而且在转专业的时候遇到了阻力,所以也相当于坚定了做更多的实习来慢慢地向这个行业踏进。

岗位选择-运营岗

运营岗其实包括的内容也很多,例如线上渠道、销售、客户、数据产品运营等等。我现在做的行业渠道运营倾向于销售和商务拓展这种。因为自己在大一实习的时候,对公司环境比较了解,另外商务洽谈的机会也比较多,同时也参与了对接学校社团和公司的工作。因此,我也具有了更多的对接、洽谈这样的经历和相应的能力。所以选择了这个岗位。

互联网技术岗和非技术岗的比较

首先是了解一些背景信息,尤其是不在校内发生的一些实时情况,这些可以通过公众号、哔哩哔哩、抖音等渠道来了解。

第二点就是拥有了这些信息之后,要看自己对这个感不感兴趣,例如哔哩哔哩的盈利方式等一些问题。

而后可以考虑是否和自己的专业匹配,考虑一下自己行业中哪些公司和互联网行业相匹配,例如能环学生的话可以考虑海康、支付宝蚂蚁森林这样的地方。在这些考虑清楚之后,可以进一步增进自己的简历,用实习来丰富简历,或者参与一些在校内的活动。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前面两个点,信息搜集和决策能力

不一定要进入互联网行业

首先要知道这样一个问题,互联网的光鲜亮丽是摆在明面上的,但是实际上情况可能并不是自己想象那样的。这个又牵扯到之前说到的实习,大家可以通过实习来了解这个行业真正的样子,以及自己的兴趣点到底在不在这个上面。其次就是建议大家在开始的时候眼光放的宽一点,例如金融、房地产、外贸、国企或者是银行等等也是可以作为备选项。如果一开始就把眼光收的很窄,会影响自己的选择。还是建议先把信息搜集好,考虑当中的模式和机理,然后可以通过公众号和up主来了解,当你看不进去这些文章的时候,可能自己的兴趣不是很大,就不是很适合这个行业。

非专业的如何找互联网大厂实习呢?

可以考虑看一下boss直聘,58同城这样的网站。除此之外,东南大学也是一个比较好的平台,可以利用好这些优势。实际上,应届生要做的工作好多时候是很low的,不要眼高手低,否则兜兜转转反而浪费了时间。另外也要尝试打开心门,接纳社会上交流的不适感,如果这种角色转变比较成功,在实习的时候收获就会很大。

求职建议

因为我是直接转正的,所以我想从阿里对人才的要求来聊聊自己的看法。阿里对于应届生要求有这样四点:聪明、乐观、皮实、自信。我觉得还是总结的比较到位的,聪明就是说院校出身比较好,年级排名可能要年级前三十这样;皮实就是说自己在校的时候最好要有一些社团经历,在比如说阿里是有一个三个月的试用期的,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遇到一些挫折,是否能够很好的克服也可以证明这个人是否是皮实的。而乐观和自信我想指的就是自己在每个阶段都会有一些考核,对自己成长和反思以及下一阶段努力的方向。除了这些之外,对于不同的岗位也会要求一些专业知识,例如政务岗位,会要求一些法律相关的知识。再比如用户型的产品经理,虽然不是专业的技术岗,但是也要求有一些基础的代码能力,可以和技术人员去交流。这些在岗位的介绍上也都会有要求,大家可以重点关注一下。

在校的时候同学们可以主动一些,接触一些社团和社会上的企业最好不过啦,即使是出去玩一玩,打开自己的认知也很不催。当你为这些考虑的时候,实际上就已经是一种进步了,而有了这种意识,好多事情就更加的顺理成章了,例如在刷手机的时候也会更有倾向的关注一些行业信息,逐渐地就会越来越明朗。当然,这些也和生活环境关系很大,平时可以多接触一些关于求职类的信息。

互联网软件测试岗位

我是信息学院2020届本科毕业生,入职某银行做软件测试。现将我的一些求职经验分享给大家。

1.在校期间一定要多经历

大学时期是试错成本低的绝佳社会预备平台,如果你有明确的目标,这里有舞台让你积累自己的力量;如果你还没有规划,这里也有机会让你找到自己的方向。在保证学习的前提下,科研竞赛、学生会、社团活动、志愿活动、社会实践、兼职实习等等,都是很推荐大家根据兴趣选择参加的,多彩的经历能让你get众多技能点以丰富简历,更能结识很多人,并通过他们“经历”不一样的经历,这些都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2.找工作前一定要有清晰的目标与坚定的信念

丰富的经历并不只是简单的体验,我们要从这些经历中找到自己日后的方向,并坚定地走下去。虽然我们是信息学院的学生,但这并不代表所有人都适合搞科研、做开发,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须做相关行业的工作,合适的才是最好的。在我找工作的时候,我其实并没有做好这点。我会因为长辈的话怀疑自己不读研的选择是否正确,我会因为认识的人获得大厂高薪而盲目跟风投递并不适合我的岗位,我也会因为收到一封拒信而不自信。后来发现,如果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那就应该朝着目标坚定地走下去,因为别人终究只是建议者而不是决策者,只有你最懂你自己,也只有你能为你自己负责。想通这一点,就会少很多纠结与痛苦,也能帮助你看清自己的方向。

3.找工作时一定要注意信息收集与整理

在有了明确的职业规划后,就要寻找合适的岗位进行投递,这时候就要注意就业信息的收集。我推荐大家在投递简历时,针对目标城市、岗位、岗位进行有目的性的海投,在此期间要多关注智联招聘、应届生求职网、学校就业办等靠谱的网站寻找可投岗位,查看公司官网的相关招聘公告匹配招聘要求和岗位职责,诸如牛客网等就业平台也是收集内推信息和职位要求的好渠道。这些信息应该列表整理,尤其是时间地点与要求,并在之后笔面试阶段补上笔面经,这有助于你有条理地准备。再加上多次实践经历后的定期复盘,能提高你的备战效率和求职成功率。

4.一定要有好心态

我是参加过秋招和春招的,20年的春招与19的秋招相比,难度级别很明显高了许多。受疫情的影响,心仪公司与岗位需求量减少、简历投递石沉大海、求职进程缓慢……这些困难都让我在准备毕设的重要时期一度焦头烂额。往年都是金三银四的春招不断拉长战线,到了五月我还没有offer。但是焦虑不安、自暴自弃有什么用呢?并没有。这时候只能不断纠正自己的目标,提升自己的实力,并不断总结自己的笔面试经历,仍旧自信地面对试题和面试官。很幸运的是,我在五月底六月初接连获得几家offer,比较后签约了现在的工作,结束春招。签约后,也不要去想自己的公司或者薪资比不上别人什么的,放平心态,继续认真准备入职。要相信走好自己的路才是最成功的。

以上就是我的一点经验与建议,希望能给大家些许启发。祝大家都能享受美好校园生活,并顺利过渡到满意的职业生涯!

9 城市:人才政策

南京

下载“我的南京”APP可以完成多数申请流程,南京的各区人社部分办事效率也很高。
文件地址:南京市关于优化青年大学生“宁聚计划”的实施办法(修订)

  1. 一次性面试补贴 2000 元。(非在宁高校毕业生可以申请)
  2. 住房补贴(本科600每月、硕士1200每月、博士2000每月),持续提供不多于3年。
  3. 就业见习服务、创业见习服务,及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