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学习

by James Kobe

专业学习(材料学院)

材料学院在东大处于调剂接收大院,也是每年人才流失大院,每年转专业报名人数高达30%+,想转到电子、通信、软件和建筑(当然强系竞争异常激烈,成功率都不高)。这其实也是弱院的优势所在,大一的学神都往强势学科转了,竞争下降,相同绩点要求的精力投入可能较低,绩点的性价比比较高,可以有点时间搞搞科研,顺便吃喝玩乐之类的。

除了大一的通识课比如高数、几代、C++有点难度之外,有点拉分,材料学院的专业课都是成绩与投入精力成正比的,数理要求比较低,更多的是偏文科内容,最经典的就是材料科学与基础。大家只要上课认真听了,课后花点时间把作业完成了,绩点top10%妥妥的,因为前两年真正认真学习的人不多。我就是大一的时候绩点比较高,大三的时候大家都知道认真学了,学年绩点都妥妥4.0+,我大三学年排名都23/94了,因为这把我学习优秀生还给刷掉了,但是因为大一大二的底子我总绩点还是第一。所以大家刚入学前两年一定要把学习放在第一位,绩点年级前20%是保研的基本要求,top10%是保外的基本要求,至于清北除非科研方面特别优秀(极少数大佬),起码top5%。

英语学习

保研对英语要求不高的,六级过520就够用了,考级前刷刷题就行。但是我强烈建议学弟学妹们,大一大二入学的时候就学一学托福或者雅思,选择面会更广,况且现在搞科研都是老美那一套,都必须要有一定的英语阅读与写作能力。保研和出国要求的东西有很大一部分是重合的,对于材料学科,绩点、科研,这都是核心竞争力。大一大二努努力学学语言,在保研/出国季就会有更多的选择。我大三花了半年时间拿到托福97和GRE325,保研出国两手准备,7月中旬同时收到了东京大学的phD offer和清华的硕士offer,比较优劣之后选择了后者。总而言之,英语好可以拓展人生更多的可能性,更容易选到适合自己的路。

by 桥段ccc 沈俊羽

距离大学生活的开端过去三年了,或许真熬成“老狗”了,我已经忘记三年前的我带着怎样的心情,有着怎样的目标了,满身只剩下不那么热烈的青春尾巴了。
奇怪,刚高考完的那个夏天,也有人跟我说要好好学习,但当时的我还有着“天大地大我最大”“没有谁可以指导我的人生”诸如此类观点,所以一点都没听进去。现在回头想想,可能这就是年轻人吧,全身上下都是气劲,自己不走一遭都认识不到前辈的经验有多深刻。后来又想想,年轻人也不是都是如我一样不知
道自己要什么的、不听前人言的。所以作为一个前辈(允许我不要脸一下,自称前辈吧),有些话还是想跟你们说说,即使我对年轻的你们,满怀嫉妒。

大学嘛,最重要的就是学习。无论以后你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学习总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你的头发:哦不,别把我遗忘到角落)。如果你对现在你所处于的专业很有兴趣的话,恭喜你,努力学吧,兴趣是你最好的老师。但遗憾的是,光是应付12年的教育,大多数人已经精疲力尽了,也不会去思考自己的无限可能,所以在结合自己的位次排名和身边五花八门的选专业建议之下,选择了现在的专业。但没关系,你还年轻,有无限可能——大一下还有个转专业的机会,而且毕竟大一基本都是基础学科,哪个系都差不多。

对于学习,相信大家经过高考的角逐,都有自己的独特的学习方法习惯,所以在此,我也不说什么学习方法上的建议,只是希望大家意识到,大学也没有那么轻松——大一几乎放飞的我,最后好几门基础课都是60+。当然,也不是说还要保持像高三一样的刻苦状态,这是根据个人目标来调整自己的刻苦程度的,但如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大部分人都没有一个清醒的目标),这个努力程度怎么也得有一半吧。令人惊喜的是,开课一个月后将会迎来高数月考(现在好像叫工数,老了老了),通过这次考试,你很快就能意识到,自己的努力能收获多大的果实,从而调整接下来的努力程度。大部分同学经过大一上学期的学习,都能摸索出自己的学习之道。之后的日子就很轻松了,如果你想更上一层楼,那就是得加倍努力;如果你只是想混过一门课,那么还有更多缓口气的机会;如果你觉得大一上的成绩令人满足,那么,少年,保持你的刻苦吧。令人奇怪的是,大一上学期就取得比较好成绩的学霸,如果后面没有什么乱七八糟的事儿,那么学霸的名头大概率是摘不下来了;而学渣,当然还有逆袭的机会,只要你肯付出更多的努力(与微不足道的天赋)。

在日常的学习中,如果学有余力的话(说实话,学有余力是肯定的,如果不逼自己一把,都不知道自己有多能肝),除了上课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去学学其他感兴趣的内容吧。现在可是万物互联的时代,网上的课程多得很,点开一节吧,然后享受自己的学习时光。对于学校所举办的竞赛,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不要怂,大胆地报名,去结识不同院系的小伙伴,与队友征战“沙场”。这样,到了大三大四申请留学、申请保研、找工作的时候,你的简历不会是一无可写。

by 雷明月

  1. 课前回顾上节课的笔记,预习下节课的标题和大纲;
  2. 下课时把本节课没听懂的地方依次标记出来,自己查资料思考/问同学/问老师,及时解决疑问~

选课

by 雷明月

提前确定好哪几门课是需要抢的,进入选课界面后,不建议从上往下一门一门选,而是先选择需要抢的课(选修、院内限选课等),再点击已经分配好的必修课。这样可以为抢课争取一点点时间~

一些学院的大二、大三选课是给出总学分的要求,由同学自行选择几门院内选修课。建议选课采取“劳逸结合”的方针,即选择:(任务重、上课严、能学到很多干货的课程) + (上课较水、给分高的课程),在自己可承受范围内尽可能多学点知识,也保住绩点。

期末复习

by 桥段ccc 沈俊羽

时间总是那么快,还没好好玩就期末了。考试周是一段恐怖的时期,每个人都必须全副武装,才能平安度过这段“危险期”。

往年试卷的收集是必须的,所以与本专业学长学姐打好关系的必要性就体现出来了,他们就像(只有一点用的)哆啦A梦NPC,在你触发关键词时,给你传送各种代代相传代代丰富的jar/zip包,里面的资料小到每一次作业,大到每一年试卷(但是我还从未获得一份历年试卷都有的jar/zip包,哭哭)。除此渠道之外,往年试卷的获得渠道还有学校的打印店,但打印店存放的试卷更多是基础学科相关的,专业性比较强的还是得寻求学长学姐。

老师的重点是得画的。一个学科那么多知识点,点点都学得会、点点都考是不可能的,老师出题必然有所侧重。有些老师会开复习课,那么无论平时你的上课状态是睡觉还是玩手机打游戏,复习课的那天你一定得打起精神,好好与老师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如果没有复习课的话,那些重点可能就藏在每一节普普通通平平常常的课上。要是你没听那怎么办,速成方法当然就是去咨询学霸啦,在班群问问哪位大佬有拿到出自老师的小消息,去私戳问问相熟的学霸哪些是重点——人际交往就不用说了吧,不要只到考试周或者有求于人的时候才去联系人家,平常记得多互动,保持一个良好关系。

最后,只剩下肝了。八点开门的图书馆欢迎你,仔细听听,夜晚十点的闭馆音乐有多少首;更近也更挤的教学楼也欢迎你,一天24小时,总有你的归处。

当然,身体健康最重要,同学们都很惧怕120救护车“呜啦呜啦”的声音来自自己周围。还要意识到,考不好,甚至挂科也没什么,只有少数人是天才,大多数人都是平凡世界下的凡人,站在整个生命的维度上,大学的每一场考试也不过那么回事儿。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人生,不存在复制粘贴;人生也没有好坏,自己过的舒服就可以了。

好好学习每一天,好好珍惜当下的生活和你大学遇到的那些有趣的人。

by 雷明月

  1. 找学长学姐要往年试题资料,了解题型。
  2. 不同的题型和考试方式对应不同的复习方式,包括刷题类、上网搜集文献资料整理类、看书划重点背诵类。对于基础学科,如果以计算为主,建议购买《东南小题》等资料刷题,配合阅读书本的概念介绍和例题讲解;如果以偏文科类型简答题、论述题为主,建议翻阅老师PPT,上网搜索此科目各类试题卷,整理出自己的答题思路和逻辑框架。
  3. 一些闭卷考试内容可能是书本或往年卷子原题,因此可以询问各班划重点情况,明确哪些考点需要背诵。
  4. 制定每门科目每项内容复习的时间节点计划,将一门课的复习拆成几个任务依次或同时解决。

转专业

by 杜舒婷

转专业分为兴趣转专业和学习困难转专业两种,这里想和大家分享的是前者。转专业考试的时间一般安排在大一之后的那个暑假。我的原专业是机械工程,在通过考试后转入电子学院,学习电子科学与技术。

想清楚是不是真的需要转专业

很多同学报名转专业考试的原因都是觉得原来的专业就业不好或者在东大的排名和学科建设不够强,这样考虑没有问题,但是如果你想转专业,需要想清楚新的专业是不是真的适合自己,还是只是盲目的跟风,发现身边的好兄弟好姐妹都报名了,自己也想试试。以我自己的经历来说,我是在入学之前就有想转到电类专业的想法,之前报志愿选择机械工程专业,是为了能在有限的高考分数下选择最优的学校而填报了相对容易录取的专业(这里没有说机械工程不好的意思)。但是如果你没有和我一样有同样的需求,就要谨慎考虑了。

做好长远的学习和复习计划

如果你想好了确实需要转专业,最好在考试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每年暑假,东大小宝公众号都会推出系列推送,请转专业成功的学长学姐介绍各个学院和专业的特色,转专业考试的科目和学习心得。同时,你也可以通过浏览教务处网站,查找前几年各专业的转专业招生名额、具体考试科目和时间。需要注意的是,作为报名考试的要求,有些学院会要求你在大一期间没有挂科,不同学院对于学科(如高数、大物)的考察程度也不同,这些最好都尽早了解。考试的难度会略难于平时的期末考试,这就需要你在平时的学习中多思考多探索,平时抓住机会一次学懂,复习的时候也不会太困难,只要稍加回顾就可以。我在大一的暑假预留了考试前的最后十天返校复习,复习的资料是课本、作业、笔记和东南小题转专业版(历年的转专业试题,难度可做参考,一册包括高数和少量的英语试题),一边复习一边和同学探讨题目,十天时间很充实且没有很枯燥。

学分置换

大一各专业的基础课重叠度较高,尤其是理工科,专业之间一些相同必修课的学分可以置换,同时个别专业(如建筑、计软)需要降级(重新从大一学起),需要办理相关手续,和教务老师协调,调整学习计划,个别课程可以申请免修,或者到别的学院学习,或者提前或者延期学习,只要能按照教学计划修满学分就可以。

by 李想

是否要转专业,转入哪个专业,可以考虑如下问题,包括但不限于:

  1. 拟转出/转入专业都在学什么?
  2. 拟转出/转入专业的学风如何?
  3. 拟转出/转入专业未来的出路?

这些问题光靠自己是不能回答的,要充分询问身边人的建议,用好学长学姐这块资源。

转专业是否成功,主要取决于个人意志。很多同学报名转专业的时候斗志昂扬,结果过了一个暑假就消磨了斗志,最后自己安慰自己“原专业挺好,不转也行”,就不去参加考试了。我周围有个想转建筑的同学,第一科考完就觉得自己没考好,转不过去了,后面的考试就放弃了,成绩出来后并没有那么糟糕,所以十分可惜。多数情况下坚持下来就一定会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