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作为一名高段位的产品经理,看到工作三五年的人还在讲高保真,讲PRD,讲竞品分析,内心一定得蔑视的。因为这些属于产品的基本功,即使很擅长也不会拿出来炫耀,根本不值得。那么高段位的产品经理喜欢什么呢?他们喜欢讲故事,在高段位产品的眼里,产品就是一门玄学。
之前看吴晓波的《腾讯传》,讲了马化腾对于产品极为敏感,一份设计Demo,他能一眼看出字间距不同的地方,哪怕只相差一个像素。一个应届生有这种本领我可以说他真有产品(UI)天赋,但是这种本领并不值得吴晓波老师拿出来夸赞马化腾,因为跟马化腾比起来,在这点破事上费功夫显得大才无用了。要想夸马化腾,你必须得从玄学层面去夸,这样大家才能服气。

玄学一:同理心(需求能力)

同理心(Empathy),亦译为“设身处地理解”、“感情移入”、“神入”、“共感”、“共情”。泛指心理换位、将心比心。亦即设身处地地对他人的情绪和情感的认知性的觉知、把握与理解

timg.jpg

同理心是个心理学概念。它的基本意思是说,一个人要想真正了解别人,就要学会站在别人的角度来看问题,也就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到的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做法。记得俞军老师曾经发过招聘产品经理要求,其中一条就是要有同理心。对产品经理而言,想进阶发展是一定要锻炼的。
产品界经典的例子:
“我想要一台马车”
“你为什么要一台马车?”
“因为我想更快的到达那里”
“原来你的需求是从这更快的到那”

于是便有了汽车。
timg (1).jpg
可以看出用户很多时候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的需求。但是他们却能清晰的判断你做出来的功能有没有满足他的愿望。
产品经理确定的用户需求如果偏离用户的真实需求,那整个团队陪你白玩。耗费人力物力更加失去了市场机会。同理心就能让产品经理更准确了解用户,从用户使用场景、行为、数据、调研中去精确的提炼需求,甚至可以通过人性的贪嗔痴放大这种需求,让用户上瘾。
不可否认同理心确实跟人的情商相关,就像有些人天生善于察言观色,在形形色色的人群中游刃有余纵横捭阖,而有的人却天生孤僻不善交流。但是,同理心仍然是可以通过后天刻意练习来提高的。善于观察,用心生活,多与别人沟通交流,刻意保持细腻的心思,都能够让你更具同理心。
同理心的培养可以分为四个主要步骤:

1.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同理心的起始是先倾听自己的感觉,假如无法触及自己的感受,而要想体会别人的感受,就太难了,因为这个领域对你来说还是一片空白呢!因此,首先你必须能把自己调整到可以发掘自己的感受,能体会这些感受。 2.表达出自己的感觉,重要的是选择表达感受的方式。 3.倾听他人的感觉。一旦你自己的感受与表达方式不再干扰你倾听别人后,你才能开始练习体会他人的感觉;可以帮助你找出别人感受的线索很多。 4.用体谅来回答他人的感觉。最后,你一听到别人的感觉就会发出某种反应,并能让对方认为你听进去了,且能体会他的感觉。因此,倾听自己以找出自己的感受、表达他们、与体会他人的感觉并与之起共鸣,是同理心发生的四个过程。

当然很重要的一点,有同理心不是目的,这仅仅是我们的方法。我们是要通过同理心更加了解用户,充分了解用户才能了解需求,优化产品。

玄学二: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是人对于使用一个产品、系统、服务时的预期和反应

一款产品存在的价值是满足用户需求,帮助用户解决问题;而要想产品再同行业竞争者中出类拔萃,那靠的就是优良的用户体验。
用户体验不是一门精确科学,它与数学、化学不同,对和错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反而用户体验更像是美学,不同人对不同事物的美的认知是不同的。用户体验的主体是人,介质是感觉器官:眼、耳、鼻、舌、及全身的触觉感,这决定了用户体验是引人而异的。
《用户体验的要素》从用户体验层面将产品划分为五个层次: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现在谈论用户体验,多数的产品经理第一时间想到的内容都是表现层的东西,忽略了其他层面。表现层是用户直接接触的产品形态,固然重要,但产品经理却不应过于关注表现层的东西而忽略其他层面的重要性。事实上,每个层面为用户所传达的信息属属于不同维度的信息,缺一不可。
用户体验要素.jpeg

  • 战略层:战略层是确定产品目标和用户需求。她决定产品的价值。一款无视用户需求的产品如一坛死水,没有鱼儿的点缀,仅仅是创作者的自high罢了。因此在进行产品的战略设计时,必须要充分了解市场,做好用户调研,确定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在接下来的全部工作,都应该围绕着用户需求去做。满足不了用户基本需求的产品,本身就失去了价值,输在了起跑线。即使页面做的再华丽,交互做的再炫酷,用户体验也是糟糕的。
  • 范围层:顾名思义,确定产品的功能范围。在前面确认了用户需求和产品目标,现在就要根据目标设计功能了。功能上要有优先级的区分,什么是核心功能,什么是辅助功能。哪些功能要做,哪些功能不做。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产品变得臃肿繁杂,给用户带来了很多无用功能。用户必须从这些无效的功能中提取出自己需要的才能快速使用。这带来了两个方面的困扰:第一新用户进入后的学习门槛增大;第二降低了用户的使用效率。现在产品经理都知道做减法,有时候不做比做更有价值。因此,在后续产品迭代的过程中,我也建议要充分思考和调研:这个新增的功能是不是与我们的业务主线一致?用户是否需要这个功能?
  • 结构层:结构层是指整个产品的功能结构、信息结构的设计规范。你的产品是否出现过这样的问题:用户要用某个功能却找不到;用户不会使用某个功能;用户对某个功能的理解错误。其实这样的反馈就说明产品在结构层的设计是有缺陷的。一款优秀的产品,用户在产品内的各个功能使用流程都应该是酣畅淋漓的,到特定的流程就该出现这个功能入口,引导用户使用;而不是将繁杂的功能都集中在一起,这样会大大降低产品使用效率。我们常说的:把用户当成傻子,让功能存在于无形之中,就是针对结构层的讨论。
  • 框架层:结构层确定功能的设计分布之后,开始设计用户界面。界面的布局、内容承载和操作交互,就是框架层考虑的问题。移动互联网是手机屏幕上的互联网。在这个不大的屏幕上,如何平衡不同的内容及功能展现是至关重要的。需要注意的是,页面内容展现不应该千篇一律,必须要有主次之分传达产品价值。另外,导航设计也属于框架层的一部分。
  • 表现层:感知设计,视觉设计。保持产品风格基调,设计上要有层次感。

每个人理解的用户体验有所不同,本人也在一点点摸索。用户体验虽因人而异,但人七情六欲大抵相同。我们不能说某款产品的用户体验是最好的,但是我们确实有一套切实可行的标准来优化和衡量用户体验。按照标准来做,无论如何不会是坏的。当然产品经理是要精益求精,也许有一天我们也能成为制定标准的人。

玄学三:沟通能力

很多产品经理招聘的JD上都会要求沟通能力强。对于产品经理而言,到底什么是沟通能力呢?
其实出入行产品的人可能会不懂,大抵有两种想法:1 谁TM还不会沟通了? 2 我最善于交际了。其实这两个沟通跟JD上说的沟通,并不完全是一个东西。
优秀的沟通能力包含两个方面:倾听和表达。产品经理基本每天都会有几个会议,其中不乏敲桌子瞪眼睛。据我观察,很多人在沟通上都有一个问题:就是想竭力的表达,而不想倾听。如果“对方辩友”开头几句话没说到我们想要的,也许就会有人立即打断。这就是沟通能力差的表现。打断别人只会增加火气,双方心态不平静的情况下很难理性探讨,最终导致会议不欢而散,还没有产出结果。善于沟通的人一定善于倾听,适时附和,并有眼神上的交流。即使不同意对方的说辞,也会默默整理成几点,待对方结束后一一指出。
从表达的方面来讲,通常运营、前端都会对产品方案有自己的想法,那么产品如何有理有据说服两者,就是沟通能力的另一层面的展示。具有优秀沟通能力的人,能把脑袋里想的准确表达出来。反观另一些人,往往脑袋里想的是一回事,表达出来却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之前看过一本《关键对话》,感觉挺不错的,推荐给大家。
menu.saveimg.savepath20190415160515.jpg

玄学四: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主要是涉及产品工作细节问题。设计产品严谨的逻辑规则。君不见有些产品经理的PRD每天不停的被测试催着改吗?哈哈哈哈哈。强逻辑思维会让整个团队工作更加顺畅。否则产品经理真的容易陷入无休止的改文档中,也会拉低整个队伍的效率。

总结

上面仅仅列出了几点,可见产品经理的核心技能几乎都是不可量化的,这就是我想说明的玄学产品。什么是优秀的产品经理和什么是优秀的程序员相比实在是太难评判了。然而正如前文所说,虽然这些技能不能直接量化优秀与否,我们却仍然有一套标准去衡量每项技能。

没有硬核实力,谁敢说自己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