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此之前我一直很纠结 像我一样的普通人 “新人” “小白” 做一些分享有没有意义,直到我看到《show your work》中的两句话,我明白了我分享的意义
你不需要是个天才,才有资格分享内容,生活中有很多和你同阶段的人,这就是你分享的意义
把学到的东西藏在心里,不仅是可耻的,而且是有害的。凡是我们不去努力分享的,也必将从我们这里失去。当打开心里的那个保险箱时,只会找到一地灰烬——安妮迪拉德
1. 反向思考
有些人只看见事物的表面,他们问的是“为什么”,而我却想象事物从未呈现的一面,我问“为什么不”。——乔治·萧伯纳
绝大部分事情的「为什么」有很多来源可以参考,容易得到一个答案,但是「为什么不」是留给我们思考的空间,同时从为什么不入手可以更好的帮助我更好理解「为什么」。
利用负面情绪解题:让一堆人第一时间集体抱怨,收集足够多抱怨,反过来叙述变成正面的句子,就会产生一堆解题方向。via XDash
我认为负面情绪解题的观点和发现痛点类似,不过情绪是大部分人最容易表现出来的,因此从情绪入手可以快速破局。
2. Depth Year(month)深度年(月)
via 少楠
过去的一年一直在不断拓宽视野广度,特别在接触web3之后,甚至有了一段信息焦虑的时间,后来发现
学习的目的是为了“扩大你的认知半径”,学习的结果是为了“缩小你的行动半径”。
原来我只关注了学习的目的,而忽略的学习的结果,所以我以结果为导向,慢慢评估调整我的知识体系后焦虑的情况得到了改善。
我们需要在一年中设定几个depth month,提高已有技能而不是学习新的技能。消费已经保存的各种硬盘资料,而不是去获取更多,以走的更深。
如佐藤大的《超快速工作法》
- 设定信息输入日,思考创意日
- 更适合别人做的工作,自己概不接受
- 在所有人都不努力的地方拼命努力,的确能够大大提高投资效率
最终在我们的行动半径中实践。
利用蔡加尼克效应提升效率
当离开未完成的工作时,我们的大脑会下意识的继续关注和思考它。而对已经完成的工作,则会很快忘记。心理学家称这种现象为蔡加尼克效应(Zeigarnik effect)。
我的岗位是一名售前工程师,事情很琐碎,容易造成精力分散,得不偿失的结果。
我利用在蔡加尼克效应我的工作中,2021年我只把工作分成:执行类和创新类两种。
- 对于执行类工作,我直接分配时间,然后忘记(对了今年我不再用todo的方式管理代办,而是直接使用分配时间的方式)
- 对于创意类工作,我会尽快开始完成一小部分(哪怕是建立一个ppt空文档),让大脑知道这是一件未完成的事情,然后蔡加尼克效应帮助我在通勤时,早上洗漱时等一切暗时间完成它的大纲和大部分内容,然后我再在某个舒服的时间执行就好。
每个人的叙事都是完备的
这句话在那个深夜点醒了我,基本道理之前也明白,同理心,站在对方视角看问题,理解等等,但是这句话是让我直接从认知阶段变成了行动阶段的火苗,也使我更加理解我遇到的每个人,说的每句话,我的心态变的更好了。
每个人的叙事都是完备的,不需要改变任何人,遇到事情处理事情,无住。
同样的,在喜欢的事情上直接去找和你有共识的人而非培养共识,当然也有人写过非共识的重要性(我暂时还不能理解)。
Friedcacher
知名程序员 @patio11 的母亲告诉他如此教到新朋友: Patrick,你应该学习烹饪。不要因为你想吃东西而学做饭–学做饭是因为如果你学会了做饭,你的余生就有借口把人们带到你的家里来。
今年我在做这个事情,我get了羽毛球,get了飞镖,还有未get已有想法的网球,原因就是friedcacher
,2022会一直做下去
今年的不足reach out (主动伸手)的机会不多,可能在于之前欠下的功课太多了: (
主奴关系
黑格尔曾经有一段讲主奴关系的话,说主人和奴隶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奴隶完全可能变成主人的主人,而主人则变成奴隶的奴隶。
一个统治者一旦被别人掌握了他的喜怒哀乐的基本规律,他在很大程度就可以被人控制、被人掌握
主奴关系本身我认为很多人已经都在用,但对于我影响更大的其实是我由此想到的另外2点
- 对于智识水平差异较大的人,不该用「同类」的角度去交流,要像生物学家研究动物那样,观察、影响、控制。
- 还有《影响力》中提到的“对于政治家,人们最容易判断的就是他的外表,至于其内在的观念能力是比外表更难评判的东西,人们往往不那么热衷。”人们热衷于他们会判断能判断的东西,这是本性,利用这个本性可以做很多事情。
读好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我认为陶渊明讲的是学习环境的重要性
同样有此意是XYZ在讲制定计划提到的第三个层次
- 制定战术的计划,主要是smart的行动
- 制定战略的计划,有一些取舍
- 打造一个有一定概率会发生意外好事情的生活系统,增加好事发生的概率」
我极度认同,2021年也是这样做的,我读了很多我知道我暂时看不懂的书,坚持了一些别人认为无意义的事情,但是我的目的就是把我放在这个有一定概率会发生意外好事情的生活中,利用数学思维的概率论,增加「成功」的概率。
以上提到的是抽象的学习环境,另外具象物理的学习环境也非常重要,在多种情况下,情境信息都会影响知觉加工,因此学习这件事对的地点做对的事儿,才能事半功倍。
最好的老师
我在大学里得到的最好建议是:”找到最好的老师,上他们所有的课,不管是什么课。” 这个建议也适用于互联网。— David Perell
我听取了这个建议,对于web3也好,认知思维也好,投资也罢,我寻找到了我认为的最好的老师,只上他们的课,效果很好,信息面非但没有变窄,质量提升了很多。
因此我也理解了个人IP的重要性,2021初步了解了品牌这个领域
原则
「100%坚定原则比98%的时候坚定原则更简单」
2021年关于原则思维的建立,主要是读了达里奥的《原则》这本书,原则我认为是事物的底层逻辑,因此我在我的笔记软件中建立了原则标签(持续建立中),意在积累和完善生活和工作中和各种原则,就像是数学思维中的公理体系,欧式几何和罗巴切夫斯基几何的公理不同,推导出的定理就不一样,每个人的原则不同,所行所言就不同。
我也尝试建立的自己的原则,有悖于原则的事情,大胆拒绝,毫不犹豫。我渐渐明白,我不做什么,比我多做什么更需要勇气,我会做好什么,比我想象中更需要耐心与智慧。
2022我希望在这些方面取得进步
- 对于随机性的思考,理论资料目前主要参考塔勒布的《反脆弱》、《随机漫步的傻瓜》和《非对称风险》
- 对于周期思维的养成,比如事物发展历史周期,就像丘吉尔所说:你能看到多远的过去,就能看到多远的未来,比如我个人的精力周期;
- 杠杆思维的实践和感悟
优于别人,并不高贵,真正的高贵应该是优于过去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