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故事吧
误杀2与误杀1一样,都是在讲述当底层小人物家庭遭遇险境时如何为保护家人挺而走险。
林日朗(肖央饰)是一名编剧,他有一个可爱活泼的儿子(小虫),一个温柔贤惠的妻子(阿玲),日子虽然不富足,但也幸福。
在检查出小虫罹患心脏病,只能靠心脏移植治疗后,夫妻俩选择倾尽所有为小虫治病。眼看匹配的心脏有了,手术费用也凑齐了,小虫就要得救了,权势的卷入迫使林日朗不得不放手一博,夺回本属于儿子活下来的权力,为此他展开了一场与权势的较量。
说点感想吧
总的来说电影还是不错的:
- 逻辑细腻缜密
电影用倒叙、插叙的手法向我们展示了整个故事的来龙去脉,很多真相在前面的事件中都留有伏笔。
比如日朗在萨丁出现后知道抢走他儿子心脏的人权势滔天,它的伏笔埋在逼迫院长承认幕后是卫生部长后,萨达医生问他为什么要那样说;
比如科长为了自保一直带在身上的录音笔,为真相提供了证据。
2、情感共鸣拉满
亲情共鸣:林日朗为了救小虫性格发生巨大反转,在工作中他是一个可以被出版社任意修改稿件的卑微编辑,在家庭面前,他是一个为了儿子安危自愿主动挑战权势的父亲。对比与冲突之间,父亲的形象更加高大;
社会共鸣:底层百姓为了得到一点资源需要付出的辛苦与代价。
电影也有一些让我认为可以改进得地方:
1、文题不匹。相比归类在为犯罪、悬疑篇,它更像是家庭、剧情片。当我怀着看悬疑片的期待看了30分钟后还是没有找到扑朔迷离的氛围时,我就有些失望了。管理好观众的预期或许也是电影需要做的工作之一。
2、个别事件表述歧义。小虫被送往医院时医生说他的心脏大小与成人一样,不是一个8岁孩子的大小,在原本匹配给他的心脏被市长儿子移植之后,爸爸的心脏移植给他居然成功了。在医学上是否是个BUG不得而知,但台词的叙述确实容易引起歧义让人觉得前后矛盾。
电影中几个情景引发了我的思考
1、围观群众
从日朗劫持医院开始到被警察击毙,周边一直有围观的市民群众。他们对待日朗的态度也随着他们看到的表象不断反转,知道他的遭遇对他产生同情,看到他被击毙鼓掌表示欢庆。折射回现实,身为看客时,我们是否能做到未观全貌,不予置评。
2、有的孩子是孩子,有的孩子不是一般的孩子
这句话出自一个头发花白的老爷爷,生活了一辈子,世间的不公他看得太多了,在这样的环境下,普通百姓有的时候甚至要付出生命才能得到本属于自己的东西。面对这些,同样普通的我们该怎么办?
3、萤火虫的光只有在黑夜中才能被看到
整个电影的点题之句,解释了林日朗做这一切的原因,他何尝不是灯光下的萤火虫,在权势之下渺小暗淡,只有彻底走向黑暗才能被社会所看见。这又是一种怎样的悲剧?
总结一下吧
撇开文不对题不讲,这部电影是一部不错的电影,选材上直击主要社会矛盾引发观众思考,叙事上非线序的陈述方式加深矛盾激烈性,表演上肖央对林日朗的诠释让我真的看到了一个疼爱儿子被逼上绝境但又秉持内心正义的父亲。
一个社会不可能没有冲突和无序的现象,但把它们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也是一种社会秩序。
评分与推荐
Bonnie评分:9.0分
同类推荐:《误杀1》、《无所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