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1
      疑问:我理解为求发送方的输出
      -1,1,-1,1,-1,1,-1,1, 1,-1,1,-1,1,-1,1,-1

    • P2
      1,-1,1,1,1,-1,1,1, 1,-1,1,1,1,-1,1,1,

    • P3
      使用图6-6的计算方式,CDMA编码为信道2的编码即可计算得出。

    • P4
      疑问:我的理解是,应该是给出CDMA编码,使得两个接收方无法提取出初始传输的比特。
      编码1: 1,-1,1,-1,-1,1,-1,1
      编码2: -1,1,-1,1,1,-1,1,-1
      1经过编码1后为 1,-1,1,-1,-1,1,-1,1
      1经过编码2后为 1,-1,1,-1,-1,1,-1,1
      和为 0,0,0,0,0,0,0,0
      接收方无法恢复

    • P5
      a.
      不会发生完全崩溃。因为有CSMA/CA机制。
      试图同时传输时,首先会侦听信道,如果信道已经有数据在传输,就随机回退,再进行传输。
      如果发生碰撞,比如严格时间上同时传输,那么检测到碰撞后随机回退,再进行传输。
      b.
      1和11信道非重叠,因此不产生碰撞。

    • P6
      如果该无线站点在使用信道,那么其它站点则不会传输,此时正常情况下应该不会有别的站点与它争抢信道。

    • P7
      数据的传输时延为: 1000 8 / (11 10) = 0.73ms
      时间为:DIFS + 3 * SIFS + 0.73ms

    • P8
      设单个报文传输的速率为M
      a.
      最大速率为M/2
      因为C向B发送时,B不能向A发送。
      b.
      最大组合速率为2M
      因为A向B发送报文时,不影响D向C发送。
      c.
      最大组合速率为M
      因为在同一时间,B能收到A发送的报文,也能收到D向C发送的报文,因此不能同时发送。
      d.
      a情况:最大速率为M
      b情况:最大组合速率为2M
      c情况:最大组合速率为2M
      e.
      a情况:最大速率为M/4
      b情况:最大组合速率为M
      c情况:最大组合速率为M/2

    • P9
      蓝牙帧的格式:(来源于网络)
      Chapter-6-Problems-Answers.md - 图1
      通过网上的分析,我了解到接入地址是有结构限制的,最多可能231个,但是不清楚为什么主动结点的数量为8。

    • P10
      a.
      最大速率是10Mbps
      这个解决方案公平,因为只向结点A发送。
      公平可以定义为每个结点收到等量的数据,或者每个结点所占的传输时间相等。
      b.
      ( 10M + 5M 2 + 2.5M 4 + 1M * 10) / 17 = 2.35Mbps
      c.
      不会做,也不太理解题意。

    • P11
      a.
      不可能立即做出新的路由选择,因为路由通告是需要花费时间的,尤其是跨越全球的域间路由。
      b.
      只有部分路由器收到通告时,不同的路由器可能认为移动用户位于不同的外部网络中。
      c.
      约为TTL/2,甚至更长

    • P12
      额外的网络层基础设施: 归属代理,外部代理
      发送的数据报如图所示:

    Chapter-6-Problems-Answers.md - 图2

    1. 通信者首先转发报文到归属代理。
    2. 归属代理转发报文到被访网络1,交给外部代理,使用数据包封装。
    3. 外部代理提取数据报,发送给无线站点。
    4. 无线站点移动到被访网络2。
    5. 无线站点向被访网络2的外部代理注册。
    6. 被访网络2的外部代理向归属代理注册。
    7. 通信者首先转发报文到归属代理。
    8. 归属代理转发报文到被访网络2,交给外部代理,使用数据包封装。
    9. 外部代理提取数据报,发送给无线站点。
    • P13
      移动性对于端到端时延有很大的影响。
    1. 由于归属代理转发报文,并不是直接路由到无线站点,因此增加了时延。
    2. 移动到不同的网络时需要进行注册,需要一定的时间进行处理,此时可能产生时延很大的现象。
    • P14
      疑问:最后讨论的哪个例子?使用锚MSC还是不使用?
      报文序列是什么?书上最后只讲了MSC的切换问题。
      下面只描述MSC的切换。
      使用锚MSC时:
    1. 移动用户在外部网络A。通信者发起呼叫
    2. 通信者报文首先到HLR,再找到外部网络A的VLR,成功连接移动用户。外部网络A作为锚MSC。
    3. 移动用户从A走到外部网络B,外部网络A收到报文后,转交给外部网络B。
    4. 移动用户走到外部网络C,外部网络A收到报文后,转交给外部网络C。

    不使用锚MSC,使用链接时:

    1. 移动用户在外部网络A。通信者发起呼叫
    2. 通信者报文首先到HLR,再找到外部网络A的VLR,成功连接移动用户。
    3. 移动用户从A走到外部网络B,外部网络B的VLR向HLR注册。
    4. 通信者的报文先通过HLR,再到外部网络B,再到移动用户。
    5. 移动用户走到外部网络C,外部网络C的VLR向HLR注册。
    6. 通信者的报文先通过HLR,再到外部网络C,再到移动用户。
    • P15
      可以使用相同的转交地址,因为在广域网中传送时使用封装后的数据报,目的地址都是外部网络。
      在外部网络内部,使用数据链路层的转发,用MAC地址传送数据,由于两个的结点的永久IP不同,可以对应到不同的MAC地址上,因此可能正常接收数据链路层报文,因此可以使用同样的转交地址。

    • P16
      提供MSRN:相当于提供了“IP地址”,可直接用该地址发送报文。
      提供VLR地址:还要去该VLR查询MSRN,造成额外的时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