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观点来自早早聊-前端管理群:https://www.yuque.com/5000tl/tl

金观点

范范:
领导今天发了别人的一个微前端架构的PDF, 写得各种高大上,实际好几年前 我们就用iframe 实现了体验不比qiankun差的微前端,后来又上了qiankun, 但是我从来没有专门把这个拿出来讲过,也没有写相关的文档。
我直接回了一句这些我们早就实现了。

辻目:
向上管理也是管理者的一个必备技能。

范范:
我放弃了,我觉得个人性格的原因 不适合带太大的团队,我觉得6,7个人是最适合的,现在十几个人 感觉有点吃力,主要是向上管理吃力,因为资源原因我一直在一线写代码,领导总是说让我不要写代业务了,但我个人性格原因我不能看着一个项目 明知道有问题 或者可能有问题 不管,让下属去试错,交付质量差的东西。

老曹:
人才阶梯没搭建好吧,金字塔顶端缺少几个角色人物。

大炮:
再分小组,你抓小组长
最核心的功能可以考虑自己去参与研发

辻目:
有的产品本身就是试错,短则两三个月,长则两三年,太完美心态不可取。

信:
业务代码要处理很多业务逻辑,细节也多,你在上面花了太多心思,团队必然不好带,你应该先培养几个标兵成为各个小方向/项目的攻坚力量,你就狠抓CR阶段,对于代码质量也要常讲提高大家的意识,在交付连路上做好卡点,可以上一些自动化的检测手段保障效率。

99:
可以培养俩骨干做前端工程 你去抓工程的事情

江涛:
是的. 也注定了上限会受困, 毕竟高阶管理 需要画饼, 需要做一些反人性的事.

木的树:
问题驱动和规划驱动是不同的
规划驱动更进一步是愿景驱动

信:
事前做好设计、评审和文档,重点项目每天都跟进下进展,及时 review 关键节点,在事情上也得有取舍,有些可以让试错,有些就狠抓,自己严格把关

辻目:
有的时候并不需要画饼,帮下属理清职业规划,当下技术瓶颈在哪里,需要从哪些方面突破,这一点大部分同学还是认可的

ChasLui:
+1 六七个人, 其实就是个技术带头人, 没有什么好管理的, 最多就是帮忙解答一下难点。

江涛:
而且也有小团队做很大的事存在, 所以不一定要追求那么多人.

张佳:
晋升是为了有更大的影响力,不是为了个人名利,我不是为了给下属画饼,个人只是做成事的一个工具。如果事情是对的,能做好,那自己的姿势好不好看并不重要。事实是,除了你自己,没有人那么在意你的姿势好不好看。

genffy:
超过7 人的团队,如果作为管理者(前提是自己也定位为管理者),那么如果技术上自己还是天花板,那必然会很累的,根本没有心思或者精力去思考纯技术之外的事情。

江涛:
[破涕为笑] 事实上,这也是不愿突破舒适区的表现. 好多人劝导, 但想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家庭上.
人多了 家庭必然会有所疏忽.

圆圆:
来了一年左右的一般都会让主负责些小项目或者突出模块了,也是给他自己在各方面前表现的机会;
如果是一直只能躲在身后做本职编码的话,说实话我也不好找到亮点去给他争取什么。

范范:
我们每个人都要负责好几个项目,不是模块,但是在领导的眼里这就是本职工作

圆圆:
我们也是,像我自己就要背二十几个项目,然后拆给小组长;
但是有些项目比较特殊,会包含多个系统的,例如拆成电商平台模块、车联网模块的,做的人擅长的部分不一样,所以…

然后进度把控有些项目经理不那么靠谱的,自己就要先给伙伴们培训,务必要在系统上任务评估和落地留痕,保护他们自己,系统积累迭代数据,也要给我们本身开发组做好向上管理提供证据。
人员有空转期其实也是可以向上要求做自研部分的,有经费。

信:
如果领导不懂前端,你确实就要花很多时间去给他做工作,也就是向上管理
要给老板合理的预期,要不他会觉得这都很简单,就是画个页面

圆圆:
所以任务的拆解、难点的攻克其实都在做评估的时候做好,也得及时给老板这边反馈,如果自己搞不定的也能合理争取更多资源。

范范:
我们graphql ,npm 私服组件库,微前端,node BFF ,前端监控 ,k8s docker ,多语言配置平台,都搞了,但是感觉领导越来越觉得画页面简单了

江涛:
我们也是吧 现在就按照客户端的节奏来排期了
领导觉得简单
但是慢慢向上输出 性能 质量 效率 都要有对应的工具保障 慢慢也好很多了

范范:
领导问我,觉得后台管理系统不需要设计,给个风格就行了,普通页面都有组件,简单的列表页增删改差,是不是一天可以做一个

子曰:
我们现在有个问题是愿意边做业务边做基建的同学比较少,大部分希望是能明确的给出一些工作时间把基建做掉,但业务方或公司肯定不会给你这样的机会。

信:
你的领导不懂你就得多给他一些输入,并不是做的多了他就觉得高大上了,所以你需要多花一些时间和老板多聊聊,尤其 one one 的时候

以前经历过不懂前端的老板,我也是觉得把事情干成就好了,实质上没有多大改善,最后还是通过紧密的沟通,在目标认知上达成一致,才给团队争取到更好的空间

云上:
我们就有这种痛苦,以前自顾自揽太多服务端的活,现在 node 业务交都交不出去

自然醒:
不然做到最后就是,咦,你们好像很闲

原来十个人做的事情,变成五个人了,那剩余五个人干什么? 下次老板就会问能不能一个人搞完啊,我这边有另外一个事,需要点人

信:
这个我更认可干嘉伟的说法,原话忘了,大概是,下属能够游刃有余的解决当前职责内事情的表现就是:看起来很闲,事情又完成的漂亮,那说明这个人可以晋升了,给更大的职责和机会

作者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