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lk api奇特的json格式

  1. {"action": {"meta"}}\n
  2. {"data"}\n
  3. {"action": {"meta"}}\n
  4. {"data"}\n

为什么不用常见的json数组格式呢,如:

  1. [
  2. {
  3. "action": {
  4. },
  5. "data": {
  6. }
  7. }
  8. ]

特点:bulk中的每个操作都可能要转发到不同的node的shard去执行

如果采用json数组格式

允许任意的换行,整个可读性非常棒,读起来很爽,es拿到那种标准格式的json串以后,要按照下述流程去进行处理
(1)将json数组解析为JSONArray对象,这个时候,整个数据,就会在内存中出现一份一模一样的拷贝,一份数据是json文本,一份数据是JSONArray对象
(2)解析json数组里的每个json,对每个请求中的document进行路由
(3)为路由到同一个shard上的多个请求,创建一个请求数组
(4)将这个请求数组序列化
(5)将序列化后的请求数组发送到对应的节点上去
(6) 耗费更多内存,更多的jvm gc开销
bulk size最佳大小一般建议说在几千条,然后大小在10MB左右,所以说,可怕的事情来了。假设说现在100个bulk请求发送到了一个节点上去,然后每个请求是10MB,100个请求,就是1000MB = 1GB,然后每个请求的json都copy一份为jsonarray对象,此时内存中的占用就会翻倍,就会占用2GB的内存,甚至还不止。因为弄成jsonarray之后,还可能会多搞一些其他的数据结构,2GB+的内存占用。
占用更多的内存可能就会积压其他请求的内存使用量,比如说最重要的搜索请求,分析请求,等等,此时就可能会导致其他请求的性能急速下降。
另外,占用内存更多,就会导致java虚拟机的垃圾回收次数更多,跟频繁,每次要回收的垃圾对象更多,耗费的时间更多,导致es的java虚拟机停止工作线程的时间更多。

现在的奇特格式

  1. {"action": {"meta"}}\n
  2. {"data"}\n
  3. {"action": {"meta"}}\n
  4. {"data"}\n

(1)不用将其转换为json对象,不会出现内存中的相同数据的拷贝,直接按照换行符切割json
(2)对每两个一组的json,读取meta,进行document路由
(3)直接将对应的json发送到node上去
最大的优势在于:不需要将json数组解析为一个JSONArray对象,形成一份大数据的拷贝,浪费内存空间,尽可能地保证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