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外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研究综述
原文:国外制造业服务化问题研究综述.pdf
1、什么是服务
不同学者有不同定义:
- 一派解释为:制造业企业由仅仅提供物品或物品与附 加服务向 物品-服务包 转变。完整的“包”包括物品、服务、支持、自我服务和知识,并且服务在 整个“包”中居于主导地位,是增加值的主要来源.
- 另一派解释为:服务化就是制造商的角色由物品提供者 向服务提供者转变,它是一种动态的变化过程
关键词:servitization、servicizing、tertiarization
2、服务化演进的过程
制造业企业仅提供物品 -> 制造业企业提供物品和附加服务 -> 制造业企业提供 物品 - 服务包
- 第一阶段企业注意力集中在生产高质量的物品上
- 第二阶段企业开始提供附加服务,例如售后服务:安装、维护、修理等,但这个阶段的服务是附加品甚至被认为是成本项
- 第三阶段服务变成重要组成部分,服务和物品构成完整解决方案
3、服务化的动力
- 满足客户需求
- 创造竞争优势
- 增加经济收益。服务的利润率更高也更稳定
- 改善环境绩效
4、服务化的障碍
- 与价值链各环境相关的障碍。包括生产环节和消费环节
- 生产和经营成本障碍。进入新领域(服务)需要面对经常,前期需要成本
- 企业对风险的担忧
- 组织对变化的抵制
生活经验中,保险行业是服务化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他们常用的一个比喻,药谁都可以买,但是怎么把药组合成药方治病不是每个人都会的。还有像一些保险本身是不挣钱的,但是他们会通过这些不太挣钱的单子和用户建立联系,了解用户,从而挖掘用户的其他需求
落到前端上面,直接开发项目就可以理解为生成物品。开放SDK、NPM包则可以开始提供一定的服务,到了提供平台则是真正把服务当左重要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