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1:熵与热力学重要模型
课代表:本期课程涉及的内容较多,没有框架图,很容易跑偏
1,熵是一个数值,可以直接理解为状态数,它与状态数成正比
2,熵更少意味着状态数更少,状态数更少也就意味着更有序,熵更多意味着更混乱
→那么实际上你要做的应该是通过熵判断事物,选择减少熵,进而选择或构建有序的系统
→此时可能隐藏一个知识点没讲,也就是熵应当包含有序和无序两种,要做的应当是减少无序熵,这个属于自我理解
3,熵增定律表明在封闭系统随着时间熵会增加
4,通过正确的感知和判断,可以减少封闭系统的熵
5,减少熵实际上是通过排出熵和整理熵达成,通过正确感知和判断排出熵,控制输入和熵的输出就能够形成一个系统,叫耗散系统
6,基于以上内容,个人和选择的公司环境等应当选择耗散系统
7,从人体角度来应用,通过感知判断,控制各种活动进行输入,正确的活动输入能够有效提升无序熵的排出,能排出多少决定于活动的输入情况
8,如何正确的感知和判断?基于自由正确的选择,参考《终生生长》
9,知易行难,如何行动,需要将行为拆解成一个个小的行动点,下期工程学详细讲讲
学科2:系统论重要模型
系统论:*什么是系统:既见树木也见森林,要素和要素之间有机联系,构成一个有规律运动的整体。
什么不是系统:要素间孤立没有联系。
*系统的三个组件:要素,关系,作用
系统的五种循环模式:(组件的排列组合构成不同循环模式)
良性循环 恶性循环 贤者时刻 回归平庸 滞后效应
*如何找出坏系统:
因果分析法(不断追问why)
关键是找到因果链上的关键变量,也可以叫做杠杆解,命门
eg:在解决效率低下这个问题中的建立仪式
*(关于良性循环和恶性循环)如何建造良性循环:(微习惯)
原则:由小到大,由易到难
初始承诺要小,并且一定可以完成
*(关于回归均值)如何取舍:
当有些要素之间是回归均值的关系式,不要妄想全部拥有,必须有所取舍。比如人际关系,回报公平和越变越强这三者。
*(关于滞后效应):
1明白及时反馈只会在游戏和那些让你上瘾沉沦的事情中存在,生活中的多数事,都是有滞后效应的。(延迟满足)
2习惯性建立精神,感情,金钱上的蓄水池,来未雨绸缪
*好系统的三大特征:
适应力:模拟攻击,走出舒适圈,做一些有挑战的,以前没做过的事情,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拓展边界(体力,脑力,情绪钝感力,能力)
自组织:因上努力,控制输入
参差性:建立由小系统组成的大的人生决策系统,不断量化和细分,不断建立习惯和仪式。
*本节课的行动启示:
1找出自己生活中的一些恶性循环系统
用因果分析法分析原因
找出其中的杠杆解
用小系统微习惯开始慢慢改善
2了解一些以前没了解过的领域内的知识
看一部完全陌生类型的纪录片,电影
和一位陌生人交朋友
找出自己以前害怕做的事情,试试
学科3:工程学重要模型
工程的核心是实现工程学的共通之处:
1. 行胜于言
2. 分解结构
3. 量化
4. 列清单
5. 取舍
第一步看全局
第二步分解和聚焦
然后不断重复
看全局会比我们想象的要花更多的时间,明白基本概念和概念之间的联系
如果没有分解,就无从聚集,如果没有聚焦,分解了也没有意义。聚焦的意义,要像激光而不是手电筒,聚焦能力就是工程分解结构的精髓所在。
不断重复,直到找到可以入手的部分,找抓手爬梯子。
不断分解,越分解到极致,就越接近执行。!
本质就是,既见树木,也见森林。
知、行的智慧:
分成五个阶段
1、设定大目标,建立全局观(谈到OKR——>目标、关键结果,目标可以分解成几个关键结果,一个关键结果可以分解成几个具体行动)
2、分解-大概要分几步达到大目标 (分析变量,先假设,再推演,写下里、画下来、说出来)
3、再分解-1个月内要做什么(具体行动)
4、to do list - 1周内能做什么(任务表、时间表都有,才是一个好的清单,外包死记硬背,写下各种无关系事情)
5、时间表 - 1天内能做什么 (分解到极致就能将知转为行
学科4:函数重要模型
学科5:脑科学重要模型
第五讲 脑科学重要模型笔记三元脑模型:爬行脑(自动驾驶)、哺乳脑(快决策)、人类脑(智慧的进化;分析推理慢决策)
个人提升:刻意练习-人类脑对哺乳脑驯化的过程
额叶:计划、分析、判断、专注、社交、自控、学习、语言(本质:模仿+社交)、洞察9大功能
顶叶:处理与环境的关系、整合信息、空间想象、协调动作、数学;具有突然性+天然性
枕叶:视觉
颞叶:语言理解、面部识别、洞察力、学习和记忆;和观察细节能力高度相关;
人类脑小结:一图胜千言,唤醒自己的脑区越多,知识掌握起来就更深刻,适用多个领域。
边缘系统:长期记忆、情绪管理、性唤醒、嗅觉(可到达情感产生记忆);扣带回(女生比男生活跃):情感、焦虑、痛苦、自我调节、负面想象;杏仁核(三脑交汇区;只能身临其境训练):恐惧、愤怒、兴奋、战或逃;基底神经节:操作技巧、习惯养成、奖赏系统、上瘾系统(打通伏隔核);下丘脑:出汗、体温、口渴、血压、心率、饥饿、性、颤抖、养育本能、生物钟;脑干:无法训练,腹式呼吸有帮助;
神经元链接——刻意练习:有针对性、重复训练、关键步骤放慢速度(形成新的鞘髓质);学习新技能的本质就是把技能长在脑子里,形成一个全新的链路;自我训练法-富兰克林训练法(重复、迭代)
启示:大家不是单一的人只有一种行为模式,而是一堆不同的大脑区域行为模式的组合体,你喜欢或者讨厌的人,在完全不同的场景下,显示出不同的人格特质(给人贴便签非常不科学)。
学科6:复杂性科学重要模型
复杂性科学1.信息源:《林超—复杂性科学》
2.定义:用跨学科的方法研究不同复杂系统之中的涌现行为和统一性规律
3.复杂系统:
a)定义:大量个体聚集之后,通过个体简单运作产生群体复杂行为;并能通过进化产生适应性的一种系统。
b)聚集必要元素:
i.单体简单:
1.复杂的个体行为互相运作会无法遵从规则,从而导致集体愚蠢/混乱。
ii.规则简单/深刻:
1.聚焦:只有简单的个体大量多次的遵从简单的规则后才能从量变到质变,个体的聚焦能力是恪守个体简单和遵从规则的要点。
iii.大量个体:
c)群体复杂行为——涌现:
i.随着单体增加,单体之间的连接数回不断增加,而当链接度超过某一临界值的时候就会出现涌现;
1.基于最小内核(能力/视角)建立的单体链接增加后,就会涌现出更高级的综合能力和视野。
d)迭代/进化:
i.围绕着核心内核从最小原型不断升级;升级过程中只要核心不变,形态/状态可以配合改变,甚至不变;
ii.迭代只是复杂系统的进化方式之一,反面的猛虎搏兔也是成立的。
e)适应性:
i.“伤害—恢复—变强”的闭环;
ii.从能力圈步入更大的成长圈,但勿入成长圈外界的死亡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