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理·芒格在自己的人类误判心理学里提出25种心理倾向,就是人们的思维定式。围棋中有句话,叫作“不思而应”,意思是“还没想呢,棋就下了”,这就是思维定式起作用的结果。可以把它们理解为开关,就是说,一拨这些东西你就有反应,很多时候反应还特别大。

第1种是激励

芒格说,永远不要低估激励的作用,其重要性怎么强调也不过分。只要激励用得上,就不要用别的东西。富兰克林说过同样的道理,用利益而不是道理来说服人。我想这点在商业上的应用如此,公司想要员工有好的表现、做出好的业绩,用利益激励是最有效的手段,用奖金和提成去激励比什么都有效。

第2种是爱

人们渴望爱与被爱,因此对所爱者的缺点熟视无睹,听从其意志,偏爱其所爱,甚至不惜扭曲事实。爱既能把人推向巅峰,也能把人打入谷底。这点也深有体会,当你爱一个人的时候,你能忍受对方的很多问题,甚至开始和他变得一样,喜欢他所喜欢的东西,即使这会给你带来伤害,你依然在所不惜,陷入爱情中的人往往是盲人,看不见真实;所以我们要防止在爱情上的这种盲目。

第3种是恨

恨与爱恰为镜像,人们为此无视所仇恨者的优点,乃至一切与之相关的事物,同样不惜扭曲事实。这点在日常种自己也会表现的很明显,如果对一个人有仇恨,自己会觉得这个人做的所有的事情都是错的,甚至看不到对方身上的任何有点,对方做的任何事情也会令自己反感。

第4种是讨厌不确定性

这个也是很多心理学家说过的人性问题,人们不愿意陷入怀疑和不确定的状态中,总是希望立即有反馈和结果。据说人的这种心态是演化而来的,不立即行动的猎物早在进化中就已经被猎食者淘汰了,它与困惑和压力有关,困惑和压力越大,我们越想尽快摆脱质疑。因为这样,我们会变得短视和急功近利,总想要确定的结果,总想要马上有回报,可是这个社会就是这么复杂,很多事情哪有立竿见影的效果。比如说养育小孩,父母总希望我们说过的话、讲过的道理,孩子们一听就懂一学就会,如果他们不能做到这样就会非常生气,缺乏耐性;比如有两种奖励,一种是现在立刻可以拿走10万元,还有一种是过一个月有50%的机会可以拿走100万元,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因为前者非常确定,后者存在不确定,但是从概率上来说,选择后者的回报是50万,是前者的5倍。

第5种是追求一致性

人们讨厌前后不一,总想前后协调起来。这使得习惯至关重要,它是让人生保持一致性的快捷方式,好习惯使人事半功倍,坏习惯纠正起来事倍功半。如果这与上一条讨厌不确定性合起来,可能导致可怕的后果:过快地下判断、做决定,然后永不改变。想起来都可怕,如果一个人总是执念自己的一种观点,然后永不改变,是很难融入这样一个快速发展变革的社会中的。其实前后不一致、自行矛盾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人总是在不断学习和经历之后才认识到之前的见解和观点都有问题,而且现在有一种观点是“人就是要在大脑中有两种或多种截然不同的想法但还能和它们和平相处”,我觉得人要有这种智慧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6种是好奇

人类的好奇心远胜任何动物,一方面来说这是好的,正是因为人类的好奇心,所以人类比任何动物的思想和文明进化程度都要深刻都要强大,当今一种主流的价值观是鼓励人要有好奇心,敢于对新事物有探索的精神,这样才会不断进步;不过另一方面,我们也需要警惕,毕竟有“好奇害死猫”的说服,不该追究的问题一味追究可能会导致危险。

第7种是公平

谁都想自己被公平对待,但同时我们也应该想到自己想要公平时,也要有同理心,设身处地的想到别人的公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第8种是嫉妒

而且往往兄弟姐妹的嫉妒更甚于陌生人,《圣经》禁止人嫉妒有驴子的邻居,可是没用;巴菲特甚至说,推动世界的不是贪婪而是嫉妒。嫉妒之心人人都有,但要善用,一方面可能是鼓励人前进的动力,另一方面可能导致一些无谓的比较和争端,只有真正做到心中有他人,内心有平静,才能不被嫉妒所羁绊。

第9种是投桃报李、以牙还牙

没有它,人类不可能进化出合作。但它也可以被利用来操纵人。给你小恩小惠,你油然而生感激,于是掉进陷阱。大脑本能地想投桃报李,却不擅长计算数字。多少人栽在这里。

第10种是近朱者赤

哪怕两样东西只是肤浅地联系在一起,也会对人的判断造成连带影响。广告里面多美女,原因即在此。这无伤大雅。但如果你得的是“波斯信使综合征”,后果就会很严重:带来坏消息的信使会被波斯国王杀掉,从此他再也听不到坏消息。

第11种是否认现实

人们会拒绝承认现实,如果它太令人痛苦。

第12种是过度重视自己

人们总认为自己拥有的东西更好,喜欢与自己相似的人,好处是安全,坏处是形成同类的小圈子,锁死在互相欣赏但逐渐衰败的螺旋里。伟大人物则相反,他们经常清扫房间,断舍离。

第13种是过度自信

这跟上一个过度重视自己密切相关。过度自信的人还往往会高估自己对其他人的判断能力,结果就是在面试上花了过多时间,其实把这些时间用在简历上更有效。怎么才能解毒?少想自己这个人,多想概率这件事;先别想自己能不能做成一件事,先想想这件事以前的成功率是多少。

第14种是厌恶损失

人们厌恶确定的损失,甚至不惜去冒巨大的风险来避免它。两个围棋世界冠军争霸,一方犯了个小错,造成亏损,这时如果承认亏损,慢慢下的话,虽然局势不利,但翻盘的机会还多;但如果他拒绝接受亏损,选择马上拼命,就会被对方一击即溃。阿尔法围棋(AlphaGo)就不会像他这样。

第15种是寻找认同

青少年受同伴影响远胜于家庭。成人也一样,在认同感的驱使下会做出不可设想的事情,比如在集体中,普通人能够对他人施以不可想象的暴力。人们在面临困惑和压力时最有动力寻求认同感,所以传销和邪教组织第一步要做的便是将人隔离,把人分成“我们”和“他们”,这样做的目的就是激发他们寻找认同的开关。

第16种是对标

人们不擅长对一件孤立的事情做判断,一定要找到一个参照,通过和参照物的比较来进行判断。比如你花100元买个东西是否划算很难说,但如果它昨日是50元,你就很容易判断它不划算。我对应的建议是,买什么都别买附件。因为卖附件这门生意就是建立在利用对标这个开关的基础上的。比如买车就很容易买下许多附件,因为跟汽车的总价相比,附件的价格似乎微不足道,但其实搞不好人家的利润主要就在附件上。温水煮青蛙也是这个道理,因为每一刻都只跟上一刻比,觉得没啥变化,直到沸腾。

第17种是压力

压力有二重性,套用巴甫洛夫对狗的研究:第一,巨大的压力会使人崩溃;第二,压力够大的话,所有人都会崩溃;第三,最坚强的人一旦崩溃,恢复也最难;最有意思的是第四点,恢复的唯一途径是重新施加巨大压力。

第18种是重视易得的东西

芒格说有句歌词这样说:“如果我爱的人不在身边,我就爱身边的人。”耶鲁大学校长、心理学家苏必德(Peter Salovey)也说,恋爱这件事,相关性最大的就是距离。兔子总吃窝边草。

第19种用进废退

只有练习才能精进,这一点人人都知道。但是,有些技能很不常用,要练到精处,只能随时练习,但看起来又没用,因为用到的机会很少。这些技能就是“屠龙技”。你一辈子都不一定能遇到一条龙,但现在不练,万一遇到龙怎么办?

第20种是毒品有害

这没什么可解释的。

第21种是衰老

没有谁年老后还擅长学习新的复杂技能,迟滞岁月磨损的唯一办法是始终保持思考,怀抱欣喜之心学习。

第22种是服从权威

领导比普通人更容易显得英明神武,尽管他们除了地位高些之外,就是普通人。崇拜权力不是哪个民族的特性,这件事全人类共通。正因如此,对把什么人放在有权力的位置上这件事要特别小心。

第23种是闲扯淡

人人都爱闲扯淡,这没什么办法,但你得尽量做到别让闲扯淡的人打扰做正事的人。

第24种是万事有理由

让别人做事一定要告诉他为什么,因为人人都想知道为什么。重视到什么地步?只要加两个字“因为”,不管你后面说的是什么,别人都会多让你一点。

第25种是上述任意组合

组合开关。如果把前面的单个开关组合起来,效果会更为强烈。举个例子,厌恶损失与追求一致性结合起来,就会使人不停地往失败的事情上追加赌注,直到全部输光。而服从权威加上追求一致性再加上寻找认同,就创造了邪教和恐怖组织。回过头来看这25个开关,芒格说,它们既不是所有时候都好,也不是所有时候都坏,它们就是思维的快捷方式。我们首先得知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每个人也不例外,都在这25个开关的控制下。其次,记住这25个开关,但凡意识到我们正被哪个开关所控制,其实就有解药。

回过头来看这25个开关,芒格说,它们既不是所有时候都好,也不是所有时候都坏,它们就是思维的快捷方式。我们首先得知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我们每个人也不例外,都在这25个开关的控制下。其次,记住这25个开关,但凡意识到我们正被哪个开关所控制,其实就有解药。

解药不外乎这些:
第一,随时对照25个开关检查自己的决策。知道就是得到,比茫然懵懂好很多。
第二,下判断、做决定前,最好有冷静期。
第三,要算概率。
第四,找对参照系。
第五,与前后不一这件事和解,自相矛盾没什么了不起的。
第六,永远直面真相,不管这有多么难。这些与中国智慧暗合。

《论语》说,夫子有四绝,“毋意,毋必,毋固,毋我”。就是说,夫子有四不为:不想当然,不强求,不固执,也不囿于自己。《尚书》也留下了十六字心传:“人心唯危,道心唯微,唯精唯一,允执厥中。”如果能做到这些,管理我们的25个开关绝对够用。道理就是这些,结果全在知与行一体。

参考来源:王烁 《跨界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