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从管理空间到驾驭时间的智慧】
作者:【含非】
出版社:【中国商业出版社】
ISBN:【9787520808842】
出版时间:【2019年11月】


前记

本书是我搬家之前就想看的。
初衷就是在搬家之前了解下“断舍离”,好在真正搬的时候有个评判去留的标准。
一眨眼,家已经搬完了,书还没看。那什么,时光荏苒、白驹过隙。。。
搬家后,东西还是和之前一样堆在柜子里,正所谓眼不见心不乱。
刚好前两天整理了下“书桌”上的书,机缘巧合之下,便开始了本书的学习。
希望在此书中,能找到“断舍离”的精髓,并结合自身条件,沉淀些Gx特色主义“断舍离”的方法和套路。

后记

斷:断,丝绸用刀具弄断。
繼:继,用丝把断掉的丝绸继上。

七宗罪需求模型: 傲慢、妒忌、暴怒、懒惰、贪婪、淫欲和贪食

断舍离不是目的,断舍离是用良田替代杂草;极简主义也不是目的,极简主义是让良田升级为雨林。道法自然。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黑金土

我们以为自己是工具的主人,其实我们是工具的奴隶。我们拥有的东西越多,注意力就越分散,思考势必减少,生命内涵就更少,以致最终被拥有物所拥有,成为拥有物的奴隶。

人人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自然凉。

在一个风雨交加的晚上,你开着一辆车经过一个车站,车站上有3个人正在等公共汽车,都非常希望能够搭你的车。其中一位是医生,曾经救过你的命;一位是美女,像极了你的梦中情人;还有一位是个老人,由于等车时间太久,老人心脏病突发,必须立即送往医院。但是你的车上只能坐一个人,这时候你应该怎么办?并说明理由。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你就是专家;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你就是行家。 重复的事情用心做,你就是赢家。

人生会有三个阶段:被丰富性吸引、被复杂性绑架、回归到简单。借用王国维的三个阶段解释一下,第一阶段,“独上西楼,望断天涯路”,预示着人类被丰富性所吸引;第二阶段,“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表明人已经被复杂性绑架;第三阶段,“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最终还是要回归简单。从一到多是容易的、堆积是容易的,如果到此止步,人就没法成长。从多到一是痛苦的,因为简单的事都需要勤奋,只要咬牙挺过了这一关,就能发现灯火阑珊处的美了。

孔夫子每十年就要做一次大复盘,并总结出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从心所欲不逾矩。

一个医生,最开始觉得世界上的病真是太多了,而从医时间长了,就会发现世界上其实只有两种病——指标高了的病和指标低了的病。

一个战士,最开始觉得战场混乱复杂,瞬息万变,时间长了,会发现打胜仗只有两个任务——消灭敌人和保存自己。

中国的筷子,就是一种极简主义的设计,如此简单的两根木棍,却巧妙应用了杠杆原理;同时,通过历代知识分子的演绎,让它还包含了很深的文化含义:筷子是两根,却称呼是一双,一是太极理念,双是有阴有阳;筷子一头圆,一头方,代表的是天圆地方;我们用圆头夹吃的,代表民以食为天;筷子的标准长度,七寸六分,代表人有七情六欲,吃饭是修炼,要管好人的七情六欲;筷子在夹食物的时候,一动一静,动静结合;拿筷子的时候,大拇指、食指和中指代表着天地人三才之象。这就是中国人的极简主义智慧。

快乐生成机制 第一步,将外在稳定转化为内在稳定。 第二步,感知能自我创造的快乐。 第三步,成为快乐的源泉,滋养身边的人。

有一个人十次准确地预测出你的股票涨跌,你是否会把自己的资金委托他来炒股呢?这就是常见的股票骗术。为什么一个人十次都能猜对呢?原因很简单,他同时向1万人发消息,通知一半人股票要涨,通知另外一半人股票要跌。于是,第二天他会损失一半人,但也会留下5000人继续等待他准确的预测。然后,他再通知一半人股票要涨,一半人股票要跌,如此十次,还会剩下十个人。而这十个人,被十次准确得可怕的预测给惊到了。于是,他们拿出自己的财富,交给这个骗子,因为他们相信眼见为实,这就叫作经验依赖。

马云也说过,“最后悔的事情就是把阿里巴巴做得这么大”,因为马云担心太肥胖的人不能长寿。在湖畔大学公开课上,马云确实羡慕过日本有152年历史却只有20平方米的蛋糕店,羡慕过伦敦在最贵的街上卖奶酪的老头。其实,凡是被中国传统文化浸润较深的人,大抵上都不满世俗对成功的定义。“你有什么,你要什么,你必须放弃什么”,据说这是一位前辈高人对马云讲的。在2018年达沃斯论坛上,马云又一次提到:“聪明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智慧的人知道他不要什么。”我想在后面做个注解,有智的人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有慧的人知道自己要走向何方。

三段式:搭班子、定战略、带队伍。
——柳传志

伪共识、交易共识、增量共识

拉波波特法则指的是在提出不同意见之前,要通过三个动作先肯定对方,最后再提出意见和建议。
第一步,完整准确地重复对方的意见,让对方了解你是在认真倾听。更高水平的聆听,是在重复对方的语言之后,还能够精练地重述。
第二步,把所有你同意的观点罗列出来,请不要吝惜语言,现在的每一步认同,都会换来未来对方的认同。
第三步,总结在对方的观点中自己学到了什么,有哪些新的结论,前三步的核心都是在认同对方的价值。
第四步,提供不同的观点,表达不同的意见,提出不同的建议。

FABE法则指的是:第一步描述事实;第二步做优势比较;第三步描述新的意见和建议给对方带来的好处;第四步是用事实案例加以佐证。

Less is more

“管理就是两件事: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如果践行德鲁克的建议,我们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做起:
一是关注终极目标。
在极简管理者眼中,终极目标是唯一的王道。不谈目标的极简主义就是简单主义。价值是和目标挂钩的,服务于目标就有价值,不服务于目标就没有价值。始终关注价值,以价值高低为标尺,判断事情是否值得做,策略是否应该执行,员工是否值得提拔或淘汰,文化和价值观是否要坚持并完善,哪些钱绝不能赚,哪些事绝不能做。即便是个人,也要有终极目标。何为终极目标?终极目标就是从更长远看具有意义的目标,简单说有意义就有价值,没意义就没价值。所以,极简主义的最终目的是使人生有意义。企业家也好,普通人也罢,如何判断一件事是有意义的,并不容易。电视剧《士兵突击》中的主角许三多有句名言,“有意义的事儿就是好好活着,好好活着就是做有意义的事”。那么,对你来说,什么是有意义的事儿呢?
二是去掉伪价值。
伪价值就是泡沫,有泡沫就有贬值空间,有贬值的可能,就无法服务于终极目标。索罗斯这个金融大鳄就是个去掉伪价值的高手。他在1992年狙击英镑打垮英格兰银行,在1999年狙击东南亚导致金融危机,在2013年狙击日元狂赚10亿美元,连避险货币日元都能打翻,为什么?苍蝇不叮无缝的蛋。表面上他是做空一国之货币,其实是做空其内部经济的问题。日本的债务是GDP的200%,泡沫很大,日元必然存在贬值空间。从某种程度说,索罗斯是个专挤泡沫的人。大到国家,小到创业企业,都是同理。看一家公司是否能成长,只要看是否有伪价值。比如,一位正创业的仁兄,北京办的公司人都没坐满,居然跑到深圳再租写字楼,大办分公司,又给自己买豪车,好了,不到一年企业濒临破产。再如一位老板,赚第一桶金后就得意,一得意就猖狂,把办公室装修得跟白宫似的,大搞VI视觉系统,员工服装都是定制的,企业还要上ERP,聘请职业经理人,结果不到两年便关门大吉。浪费也是一种伪价值。我个人比较反对使用一次性用品,因为一次性用品会降低我们对浪费的敏感度,更何况因为“一次性”的方便,却造成看不见的浪费,甚至是危害。一旦对浪费视而不见,价值判断就会迟钝,就会远离正确的道路,人和企业都是这样。
三是重视有效性。德鲁克强调管理的“有效性”,简单来说,就是俗语“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本意就是输出。看一本书的输出是写作、读书笔记,或是分享给别人,没有输出的阅读,有效性就降低了。再如,学习的输出是教学,学会了就教,所谓教学相长,只学不教,有效性就降低了。极简管理除了要砍掉一些看似合理实则无价值的东西,尽可能选择有利于未来的事情,减少那些明显弊大于利的事情,所以,还要从更长远的角度,甚至是一生的角度重新审视有效性。《论语》说:“虽小道,必有可观者焉;致远恐泥,是以君子不为也。”意思是,相对于大道的小道,看看也行。从更长远看,那就是个坑,君子才不去做呢!
四是专注聚焦。专注是一种昂贵的易耗品,越少越聚焦,越聚焦越专注,而专注才是有效的法宝。李敖说过,“你的生命是那么短,全部生命用来应付你所选择的,其实还不够;全部生命用来做你只能做的一种人,其实还不够。若再分割一部分生命给你最应该做的以外的——不论是过去的、眼前的、未来的,都是浪费你的生命”。

德鲁克的专注训练,有两个绝招,第一是重要的事情放到最前面,第二是一次只做好一件事。

极简管理就是要做好四件事,首先是用意义目标判断价值;其次是去掉没有价值的地方;再次是努力直指结果,有效才是硬道理;最后是专注在目标上,不跑偏。

效率是什么?效率就是单位时间的利用价值。有效利用时间便是效率。

时间管理 一、有效管理时间的第一步,就是记录你的时间花在了哪里 二、那些不应该占用我们时间的事情,统统交给别人去打理。 一句话,要忙在点子上,越是大人物,越是要把握关键,甩手的才叫掌柜,从早忙到晚的那叫伙计。 三、通过回顾日历或记事本,优化自己的时间。 要把重要工作安排在自己最有工作效率与精力状态最佳的时间段。身体状态不好或精神状态不佳时,最好不要工作,跟工作暂时地断舍离,因为在那样的状态下工作既没什么效率,还有可能把事情搞砸。 四、放下效率,放下妄念,想办法把自己的日历变薄,甚至变空,“浪费”大把的时间在对自己更有意义的事情上。

活得笃定,干得有得,玩得开心。

Time is your most precious asset,即“时间是你最珍贵的资产”。

富裕和肥胖没什么两样,也不过是获得超过自己需要的东西罢了。

故事

《纪昌学箭》

甘蝇,古之善射者,彀弓而兽伏鸟下。弟子名飞卫,学射于甘蝇,而巧过其师。纪昌者,又学射于飞卫。飞卫曰:“尔先学不瞬,而后可言射矣。”纪昌归,偃卧其妻之机下,以目承牵挺。二年后,虽锥末倒眦,而不瞬也,以告飞卫。飞卫曰:“未也,必学视而后可。视小如大,视微如著,而后告我。”
昌以牦悬虱于牖,南面而望之。旬日之间,浸大也;三年之后,如车轮焉。以睹余物,皆丘山也。乃以燕角之弧,朔蓬之簳射之,贯虱之心,而悬不绝。以告飞卫。飞卫高蹈拊膺曰:“汝得之矣!”
纪昌既尽卫之术,计天下之敌己者一人而已,乃谋杀飞卫。相遇于野,二人交射;中路矢锋相触,而坠于地,而尘不扬。飞卫之矢先穷。纪昌遗一矢,既发,飞卫以棘刺之端扞之,而无差焉。于是二子泣而投弓,相拜于涂,请为父子。尅臂以誓,不得告术于人。

《》

有个小和尚,出家后耐不住寂寞,没几年就下山还俗去了。还俗没多久,又因为受不了尘世的烦扰,再次上山。上山一段时间后,又因耐不住寂寞,再次还俗去了。如此反复地折腾了几次下来,他不知如何是好。庙里的老僧给他指路说:“这样吧,你干脆不必信佛,脱去袈裟;也不必认真做常人,就在山脚下的凉亭旁卖茶如何? ”这人听后很开心,就在凉亭旁边支了个茶摊,忙时招呼路人,闲时上山听经,后来还讨了个附近的村姑做老婆,和和美美,传为美谈。

《》

据说——只是据说,我本人并没有亲见——泰国首都曼谷有一处寺院,里面住着一位法师名叫索提那克。由于寺院在效区,地处偏远,香火非常冷清,因此法师在没事时经常会去寺院周围的山坡上修剪灌木。天长日久,很多灌木都被修剪得整整齐齐。一天,寺里突然来了一位不速之客。来人衣衫光鲜,气宇不凡,一看就是个大亨。法师亲自接待他,并陪他四处观光。行走间,客人问:“一个人怎样才能清除自己的欲望?”法师不说话,取出自己的剪子,然后把客人带到山坡上说:“你只要经常修剪一棵树,欲望就会消除。”
客人疑惑地看着他,看了一会儿后接过剪子,对着一丛灌木咔嚓咔嚓地剪起来。大约半小时后,法师问他感觉如何。客人笑笑:“感觉身体倒是舒展了许多,可心里的欲望还是没放下。”
“刚开始是这样的。经常修剪,就好了。”法师说。
客人不解,但此后每周他都会准时驱车到寺里来剪灌木。三个月后,法师再次问他,是否已经懂得如何消除欲望?客人面带愧色,长叹一声:“唉,可能是我太愚钝,在这儿剪树时,还能够做到气定神闲,心无挂碍。可是一回到我的生活圈子里,所有的欲望依然像往常那么多。”
法师呵呵一笑,指着客人修剪过的灌木说:“这些天你有没有发现,无论我们多么勤奋地修剪,原来剪去的部分都会重新长出来。这就像我们的欲望,你别指望完全消除。我们能做的,就是尽力把它修剪得更美观。放任欲望,它就会像这满坡疯长的灌木,丑恶不堪。但经常修剪,它又能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对于名利,只要取之有道,用之有道,利己惠人,它就不应该被看作心灵的枷锁。”

《》

有一位哲学家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数年光阴过去,学生们都学有所成,而哲学家也渐渐老去。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哲学家给弟子们出了最后一道题:如何除掉旷野上的杂草?有人说用镰刀去割就行,有人说放火烧才管用,还有人说撒石灰比较有效。哲学家让他们分别按照各自的方式去试试,并相约一年后再来寻求最佳答案。一年后,当大家来到他们的“试验田”时,只见杂草依旧,特别是烧过的那片,“春风吹又生”,显得生机勃勃。唯一有所变化的是,有人在旁边开荒开出了一片田地,里面长满了盎然生长的庄稼,杂草不能说完全没有,但相对来说非常少了。看到这里,有弟子忽然开悟:要除掉旷野上的杂草,最好的办法就是种上庄稼;同理,要让灵魂没有纷扰,最好的办法就是用美德去占据它。

《王阳明-破心中之贼》

明朝正德十三年初,王阳明被派往江西赣南剿匪。在一个月内,他率领当地民兵将朝廷几十万正规军几年都无法打败的山贼消灭得精光,创造了中国历史上的军事奇迹。用兵如神自不必说了,最重要的是,在王阳明看来,要破除山中之贼,首先要破除心中之贼,也就是唤醒这些人内心的良知,不然今天你剿灭了一伙山贼,明天还会有别的山贼冒出来,剿不胜剿。当然,这本身也是一种攻心之计。所以,在即将胜利之时,王阳明先生写下告示,结果剩下的盗贼在王阳明先生的感召之下全部投降,官军以最小的代价换取了最大的胜利。后来,王阳明又连续被派往多地,征讨了很多叛乱,所到之处无往而不胜。他事后在给朋友的信中说道:“区区剪除鼠窃,何足为异。若诸贤扫荡心腹之寇,以收廓清之功,此诚大丈夫不世之伟绩。”换句话说,王阳明认为,扫灭山中贼寇不足道,而扫灭心中贼寇才是做人的挑战。

《负筏而行》

有一次,佛祖在讲到断爱时,给弟子们打比方说:“比如有一个人,他在旅行时遇到了大洪水,他所处的河岸边充满了危机,但彼岸非常安全。他想渡河,附近却无船无桥,他便采集草木枝叶,扎了一个简单的木筏,顺利登上了彼岸。上岸后,他想:这个筏子真是太有用了,这么丢了太可惜了,我不如背着它上路,以后再渡河就不用着急了。”
接着,佛祖说:“这个人的行为非常愚蠢,因为他不能断爱。”
“那么,他应该如何处置呢?”有弟子问。
佛祖说:“正确的做法是,把筏子拖到沙滩上,或者停泊在一个水流平静和缓的地方,然后继续行程。因为筏子是用来渡河的,不是用来背负的。世人呀!你们应该明白,好的东西尚应舍弃,何况是不好的东西呢?”

《快刀斩乱麻》

南北朝时期的北齐文宣帝高洋,其貌不扬,而且是个内秀,兄弟们都瞧不上他,但父亲高欢对他特别看重。为什么呢?因为在高洋小时候,高欢曾经对他们兄弟几个搞过一次测试,让他们理顺一团乱丝,别人都是一根根地理,只有高洋抽出佩刀,一刀砍断!高欢见了,高兴地对手下说:“这孩子的见识超过了我!”

《戈蒂恩结》

当时,古波斯地区有一个绳结,相传是戈蒂亚斯王系的,名叫“戈蒂恩结”,相传谁能解开这个结,谁就能统治小亚细亚。很多人跃跃一试,都无法解开。亚力山大见到此绳结时,略一观察,便拔出佩剑把它砍为两段,从而解开了数百年来无人能解的结。

《》

第一个故事发生在20世纪末,两个同一年毕业于北京名校的年轻人,先后任职于同一家公司,但有着迥然不同的职场经历。
第一个年轻人学的是人力资源专业,但实际工作却给安排在了市场部。对于他来讲,市场营销的工作具体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做好,他对此完全没有任何知识储备,于是直接进入茫然无措的状态。而且在90年代中期,市场营销对于大家来说都是很陌生的概念。有一天,老板找到他说:“我们要组建市场调研部门,先从你一个人开始吧,第一个工作就是去河北某海滨城市,做全市的市场调研。”听到这个消息后,这位年轻人在茫然无措的心情上,又蒙上了一层绝望,“这事情太悬,没人懂,没人教,无法向任何人请教,自己学的专业和工作内容又对不上口”。他觉得老板是脑筋错乱,胡思乱想,而自己为了一个胡思乱想去浪费自己的青春,是多么的没有意义!于是,他愤然提出离职。
很快,另外一个年轻人来到了这家公司。这个毕业于热能加工专业的年轻人,也面临了这个“不靠谱的”工作,但他没有气馁,更没有绝望。为了学习如何进行市场调研,他到联合利华公司面试了兼职调研员,在实际的问卷走访过程中,了解了如何与用户沟通。他又自费学习了市场营销的课程,并把课程中关于市场调查部分的环节摘录出来,做成培训流程工作的教材。当他来到那所陌生的海滨城市时,老板打来电话,问需不需要给他派一名助手和司机,他同意了。只是,他没料到这名助手和司机居然是公司的副总。这名副总也见证了他是如何在学校里招募调研人员,如何在临时租用的会议室里进行培训,如何设计问卷并防止问卷作弊,又是如何在工作之余学会了开车。两年后,这位年轻人成为了公司里最年轻的高管。

《》

第二个故事发生在21世纪初。一家知名的外企公司里有两名员工要离职,理由是相同的:被分派的销售区域是全公司里最糟糕的,面临的客户是最不可能购买产品的,半年下来工作成果和待遇都是全公司里最低的。他们认为自己是公司的实验品,是被抛弃的人,早晚都要被干掉,不如自己赶快离场。第一个人走之前,愤然地向所有人抱怨自己遭遇的不公,并故意让经理的电脑感染病毒。在看到经理无法启动电脑时,他的内心感到了一丝报复成功的快感。
另外一个员工虽也有去意,但他回想起自己当初为何要来这家企业,最开始最吸引他的就是在这里能学到很多东西,于是为了下一份工作能更好地胜任,他申请了很多课程;为了更多地了解业务,他请教了很多同行和同事,并逐渐明白了工作中的问题是什么;另外,还由于“私心”,他希望能够得到客户的认同,便花了更多的时间学习如何与客户交流,还和一些客户交上了朋友。虽然他当时决定半年后离职,但仅仅过了五个月后,全年的业绩居然完成了,公司还为他升了职,并把他调任到最重要的战略市场部门工作。他原来的上级都过来恭喜他,向他表示歉意,说没能发掘和发现他的才能。当问及为什么突然有这样的改变时,这位仁兄感慨地说了一句:“其实世界本来很精彩,本来就有很多资源,只是我才发现了它们!”

《刺猬与狐狸》

刺猬看着很弱,动作迟缓,本事不多,但是能以不变应万变,看似弱势动物,本质是强势动物,谁也奈何它不得;
狐狸看着是强势动物,千变万化,辗转腾挪,各种花招,但每次都要耗费大量体能,本质上是个弱势动物。
狐狸型,就是从一到多的复杂;
刺猬型,就是从多到一的简约。

《哈勃望远镜》

不妨讲讲著名的哈勃望远镜。有人会说,这么精密复杂的仪器,总不会极简主义了吧?总不能随随便便断舍离吧?没错,即便是在科学领域也刮起了极简主义的风。当年哈勃望远镜发射升空后,发现存在重大缺陷,看不清太空,变成了哈勃近视镜。眼看成千上万人的努力就这样化为乌有,一位负责人竟因为过于内疚,患上癌症去世了,毕竟是17亿美元的损失呢!在这种情况下,曾任美国航空航天局天体物理学部主任的查理?佩勒林博士临危受命。最终与他的团队成员们,找到了原因,并努力修复了哈勃望远镜,从而获得了国家奖章。在表彰会上,博士笑称“其实这就像我去朋友家做客,打坏了她心爱的杯子,由于把杯子修好了,反倒获得了奖励”。然后,他把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归结为团队领导力。博士指出,在传统的领导力研究中,一些优秀的领导力要素居然有上百项之多,但作为一个物理学家,他不能容忍这么多干扰要素存在。于是,他决定简化它们。当他把相关要素从200多项简化为60多项时,很多社会学专家都很吃惊了;等这些要素进一步被简化为30多项时,他们已经叹为观止了;不过,博士还是觉得太多,并且想起了自己的导师说过:“这个世界有好多说不清的事情,可以通过增加维度来解决——一个横坐标,一个纵坐标,两个维度,四个象限往往就可以解释清楚。”于是,他开始寻找这两个维度。最后,在荣格的心理学中,发现了决策维度和信息维度两个维度,由此形成了四个象限,每个象限里集合两种行为,总共形成了 8种领导力要素,他就用这8种要素解释了哈勃现象,并创造了 4D管理法。

《磨砖成镜》

典故讲的是著名禅僧马祖道一年轻时志气可嘉,但只知道坐禅。怀让禅师认为他是个可造之才,只是没找到方法。于是拿了一块砖头,每当马祖打坐时,他就到旁边去磨砖。咔啦啦咔啦啦地不断磨,搞得马祖静不下心来,也很好奇,就问:“你磨砖做什么啊?”怀让说:“做个镜子。”我们知道,古代的镜子都是金属打磨出来的,砖头磨不成镜子。马祖当然也知道这一点。所以,他觉得老和尚很可怜。但怀让反过来问他:“你在这里做什么啊?”“打坐。”“打坐做什么啊?”“成佛。”怀让笑着问:“如果磨砖不能做镜子,那么,打坐怎么可以成佛呢?”马祖这才知道自己走错了方向,此后谦虚地向怀让学习,终成一代宗师。

《》

在一个秋天的黄昏,无尽的荒野中,有一位旅人正在赶路。突然,前方传来咆哮之声,随着一只猛虎紧逼而来。旅人拔腿逃跑,但跑来跑去竟然跑到一座断崖的边上。幸好,他发现断崖上有一株松树,从树枝上垂下一条藤蔓,触手可及,他便毫不犹豫抓着藤蔓爬了下去。老虎到了悬崖边,看着嘴边的食物竟如此逃离,非常懊恼,不断在崖上狂吼着。旅人很高兴,心说幸好有这藤蔓,不然小命就丢了。可是当他定下心来,往脚下一看,不禁“啊”了一声,原来脚下竟是深不可测的怒浪,波涛间还有三条毒龙,正张开大口,等他坠落!旅人吓得全身战栗起来。更恐怖的是,这时头顶上又传来咔嚓咔嚓的声音,在他赖以为生的藤蔓根部,出现了一黑一白两只老鼠,正在交互啃咬着藤蔓。旅人拼命嘶喊,想吓走它们,老鼠却一点也没有逃开的样子。旅人拽着藤蔓,结果有水滴似的东西从上面落下来,原来树枝上有一座蜂巢,从里面滴下了甜美的蜂蜜,旅人竟然忘记了自己正处于危险万分的境地,一心盼望有更多的蜂蜜可吃。

《棋盘摆米》

有个喜欢下棋的国王,对一个棋艺很高的大臣说:“我知道你以前经常让着我,今天我心情很好,你好好下,如果你赢了,随便你要什么奖赏。”大臣见国王确实心情不错,便三下五除二赢了国王,然后说:“陛下,我要的其实很简单:您看我们面前这张棋盘,它上面有64个格子,你只要能在第一个格子里放上一粒米,然后在第二个格子里放两粒米,也就是先前的一倍,第三个格子放四粒米,也就是再加一倍,以此类推,帮我放满这张棋盘,我就心满意足了。”国王一听,这还不简单?当即命掌管粮库的官吏去取米,按他的想法,这大臣顶多能赢一袋米。但不一会儿,库吏大惊失色地跑来,说真的按照约定执行,就算把国内所有粮库的大米都搬来也不够!究竟需要多少粒米才能填满故事中的棋盘呢?某位较真的学者通过计算得出了答案:当第一排的8个格放满时,1,2,4,8,16,32,64,128粒米。但当一粒米在64格的棋盘上每个格倍增,最后是1800亿万粒米,总共是相当于全世界的米粒总数的10倍。

《从断舍离到极简主义:从管理空间到驾驭时间的智慧》 - 图1
已知10^8是亿,10^16是京(也就是亿亿)
所以作者所说的1800亿万应该是记错了。
最后所说的相当于全世界的10倍,这个应该是夸大效果烘托气氛,不用硬杠。

《郑人买鞋》

有一个郑国人,想去买一双新鞋。于是,他事先量好了自己的脚,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到了椅子上。等他去赶集时,却忘了带上尺码。他挑了半天,才发现这鞋子没法买了,因为忘了带尺码。万一不合适怎么办?想到这,他马上返回家中,拿了尺码,再返回集市。可是因为离家较远,集市已经散了。有人问——其实这也是我们想问的:“那个郑国人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去试试鞋子?”那个郑国人的回答说:“怎么能不相信尺码,而相信自己的脚?”

《僧人入定》

一个大和尚每次入定的时候,都有一只大蜘蛛跑出来捣乱,怎么赶也赶不走,无奈之下找到师父寻解。师父说:“下次先准备一支笔,入定时看到大蜘蛛,就在它肚子上画个圈做个记号,看看它到底是何方妖怪。”大和尚照办了。入定时大蜘蛛果然又跑来,他一笔就在蜘蛛的肚子上画了个圈,大蜘蛛不见了,他也安然入定。大和尚出定时一看,就惊讶地发现,那个圈圈居然就在他的肚皮上。

《》

古时候,有父子二人骑驴去赶集。一开始,父亲怕儿子累着,就让儿子骑驴,自己走路。路人见了纷纷议论:“这儿子真是不孝,自己骑驴,让老爸走路。”父子俩赶紧对调了一下,路人还是议论纷纷,说这当老人的真不像话,自己骑驴,让小孩子走路。算你狠!父子俩一商量,说那我们都骑驴吧,看他们还说什么。没想到路人还是有话说——说他们虐待动物!一头小毛驴,两个人骑,还不得把驴子压死?真是没人性!父子俩只好跳下驴子,一起步行,结果还是有人说:这俩人有驴不骑,自己走路,真是傻帽儿,鉴定完毕!怎么办?父子俩一想,我们干脆抬着驴子吧……

《》

一个人落水了,快要淹死了,第一条船来救他,他说不需要,因为上帝会来救我。第二艘船来救他,他说不需要,因为上帝会来救我。结果他淹死了。来见上帝的时候,他说,我那么相信你,你为什么不来救我呢?上帝说,我派了两条船去救你,你不要啊,笨蛋!

提到的其他书籍

《生命3.0》《列子》《红楼梦》《不持有的生活》《增广贤文》《人类简史》《千字文》《金刚经说什么》《了凡四训》《朱子读书法》《大藏经》《贤愚经》《道德经》《蝜蝂传》《尔雅》《易经》《论语》《人性的弱点》《原则》《庄子》《看不见的人》《黑骏马》《呼啸山庄》《飘》《麦田里的守望者》《长短经》《资治通鉴》《礼记》《尚书》《诗经》《断舍离》《大学》《设计中的设计》《谈写作》《三国演义》《心术》《心经》《活法》《干法》《礼记·大学》《会玩,才会赢》《我们都是大数据时代的海狸》 《定位》《韩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