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非暴力沟通
作者 (美)马歇尔·卢森堡(Marshall B.Rosenberg)
译者 刘轶
出版社 华夏出版社有限
ISBN 978-7-5222-0051-4
出版时间 2021年05月

书摘&笔记

中文版序

当人们的基本需要诸如食物和住所得到满足,决定我们生活品质的便是人与人的连结。

我可以表达我的想法并且得到理解、接纳、鼓励、同理;当美好的事情发生时能够庆祝……我便能掌握我的力量。

译序

“你不能用创造问题的思维来解决问题。——爱因斯坦”

第一章 由衷的给予

我渴望的是,在生命中活出慈悲之心,让由衷的相互给予,在你我之间流动。

第二章 疏离生命的语言

“我常想,若有一天日渐强大的摧毁性技术使人类从地球上灭绝,真正要对此负责的远非是技术本身(当然技术暴行会唤醒人们,招来人们对技术的反击与仇视),而是现代人的唯唯诺诺、缺乏责任感、毕恭毕敬地服从每一个司空见惯的规定。我们所看到的悲剧以及即将来临的更大悲剧,并非是世界上反抗、不服从的人增多了,而是唯命是从、听话的人越来越多。”

第五章 为自己的感受负责

听到不中听的话时,我们可以有四种选择来接收: (1)指责自己; (2)指责他人; (3)体会自己的感受与需要; (4)体会他人在消极的话语下隐藏着什么感受与需要。

评判、批评、分析和论断他人,都使我们疏远了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

通常,当人们有许多感受时,会反复回到那些还未被听到的内容上。因此,聆听者无须一次把所有不同的感受都反映给对方,而是可以在每一个感受浮现时给予同理倾听,情感也会随之持续地流淌。学员:听上去你感到气愤,因为你希望纳税人的钱能有更好的用途,对吗?

第六章 提出请求,丰盈生命

他们之所以感到沮丧和压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不清楚自己希望他人如何来满足自己的需要。

我相信,人们如果可以说出自己的愿望,但又不对他人发号施令,人与人之间可以相处得更加愉快。我说出我的愿望,并不是要求你非做不可;也不是如果你不做,就要让你的日子难过。

第七章 以同理心倾听

一个人能够明确地感受来自他人的同理心,是一种多么深刻的体验。

第十章 充分表达愤怒

在我看来,通过打骂、指责或伤害他人的方式(无论是在身体或情感上)来宣泄愤怒,只是肤浅地表达心声。如果真的很生气,我们需要找到更强有力的方式充分表达自己。

非暴力沟通并不鼓励我们忽视、否定或压抑愤怒,而是通过了解让我们愤怒的核心本质来充分且诚挚地表达自己。

实际上,我们之所以生气,绝非因为他人的言行,而是他人的行为刺激了我们的情绪反应。

第十一章 化解冲突,调和纷争

  1. 你的角色以及对非暴力沟通调解过程的信心
  2. 谨记:冲突与我们无关

身为调解人,我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是要创造一个环境,让双方能够相互连结,表达各自的需要,理解彼此的需要,并找到策略来满足这些需要。

  1. 急救式同理
  2. 掌握进度:追踪
  3. 聚焦于当下
  4. 推动对话进程
  5. 打断

第十四章 用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与赞赏

“你愈懂得感谢,就愈不会为仇恨、压抑与绝望所苦。感恩是灵丹妙药,能消融小我占有和掌控的硬壳,让你成为一个胸怀坦荡的人。感恩之心是真正的灵性炼金术,让我们成为宽厚仁慈的灵魂。”——桑姆·基恩 (Sam Keen),哲人

“不管你工作多么努力,都没有人说你一句好话。可如果你犯了一个错误,一定会有人立马来训斥你。”

后记&整理

《非暴力沟通》 - 图1

非暴力沟通四要素

《非暴力沟通》 - 图2
《非暴力沟通》 - 图3

人类共有的一些基本需要

《非暴力沟通》 - 图4
马歇尔·卢森堡

引用的典故

提到的其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