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 上行:可复制的突围之道
作者 蔡垒磊
译者
出版社 浙江人民出版社
ISBN 978-7-213-10299-8
出版时间 2021.11

书摘&笔记

序言

很多人只想追求有确定性结果的进步,因为看不到状态变化的进步无法带给他们继续走下去的信心。可事实上,只要我们持续做正确的事,就能成功。这是因为我们的进步是有复利的,这个复利不是按年计息,而是按日,所以会比预想的快很多,反之亦然。

不是我进步了,而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我身边的人都被时间打败而极速退化,我仅仅是保持不退,就跑赢了这些原本在我前面的人。

前言

以大多数人努力的程度,根本没到拼天赋的地步

越往上,竞争者越少,主动合作的对象反而越多,因为这些人的可选项也越少。你会发现世间的好运都在向你靠拢,哪怕你一段时间里什么都没做,也有源源不断的机会找上你;而如果你一直在跟最大基数的人去争抢同一份运气,不愿意在初始做任何超越他们一点点的事,没有好运就是理所当然的。

第一章 观念刷新: 蜕变的前提

你为什么想上行?

每个人的生命自由度都受到三种东西的限制:1.所在社会的规则;2.自身的客观条件;3.大脑的主观意识。

一个人的成长、上行,归根结底是一个通过提升自己的客观条件,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从而让生命自由度不断提升的过程。

你有多想上行?

一个人的欲望是否强烈,不在嘴上,而在于他愿意为了自己能力范围所及的概率性不确定收获付出多大的代价

当你不确定做这件事能不能上行,能上行多少,仅仅是有可能可以上行时,你还愿意把你所有的空余时间都用在它身上。一天接着一天,一月接着一月,尽管看不到成功的希望,但你付出的成本依然没有任何减少,仅仅由于它是你当下在上行这件事上能接触的最优选项,这就叫有欲望。

很多人都说自己想要成功,但实际上没有那么想,只是有点想而已。他们对成功的渴望甚至不如对派对的渴望,不如对耍帅的渴望,不如对睡懒觉的渴望。

想要什么就得先承认,因为只有坦然承认之后,才能心安理得地去做,不找任何“永远正确”的借口。如果还没想好,还没找到一个必须拼命上行的理由,那就先去找到它,在找到之后,各种上行的策略才有可能奏效。

认知升级先于财富

而如果你对上行、成长、财富的认知能力都到达了超越普通人的水准,那么哪怕最终你并没有在当下的行业内找到多大的突破口,并没有多高的事业建树,也请相信我,几十年后你还是会不错的——每一次的果实你都能保住,那么最终你一定能小果换中果,中果换大果,稳步前行。尽管每一步都不过分惊喜,但每一步只要迈出了都不后撤,结局当然是比大多数人都要好。

如果要达成这样的目标,你要修炼的就只有两件事:学习和沉住气。学习让你提升思维,提升认知,守住不管用什么方式得来的财富,而沉住气则能让你心平气和地度过那些没有额外奖赏的日子,远离那些急功近利者看不清的陷阱。

最具性价比的努力

认知能力对一个人能否稳步上行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因为认知能力越强,在关键处的决策就越接近“正确”

有时搞懂一个问题的本质,做对一项决策,所得甚至大于普通人忙忙碌碌一生。

上行是365天×24小时

其次是很多的机会来自8小时之外。

一个人必须随时待命在工作状态中,随时随地学习,随时随地进步。这并不是说要让你成为没有娱乐、没有生活的机器,而是一种让你的工作和生活都能达到最优效率的方式。

想象一下你在非工作时间里,是不是有时已经玩得很没劲了,但还是不想去学习和工作?因为你觉得这段时间没有人付你薪水,好像你一做事就亏本了,而在工作时间里有人付你薪水,如果你能不被发现地偷偷懒,多在厕所里待一阵就赚到了?这种算法极其有问题。首先,从工作时间的效用来看,你不可能永远在这里待下去,因为公司可能会开除你,还可能会倒闭,就算都没有,你也可能会对现状不满意。当你走出这家公司,别人愿意为你的时间付多少费用,取决于你在这段时间积累了什么。所以你偷的所有懒,其实都在伤害你自己。其次,从非工作时间的效用来看,当你在娱乐中的边际效用已经递减到几乎无法获得幸福感的时候,如果你还坚持无目的地刷网页和视频,就是在为了浪费而浪费。那些刷得不亦乐乎的人还情有可原,至少得到了短期快乐,而你就是纯粹地在和自己的生命过不去。

上行就必须树立365天×24小时的观念,随时随地不排斥工作、随时随地不排斥学习、随时随地不排斥积累、随时随地不排斥做上行相关的事。你可以生活优先,但请在给你带来的幸福感边际降低的时候,切换一下状态,这样才更有性价比。

自学才是真正的竞争

一个人在校园里学到的知识,能应用到实际工作和生活中的是很有限的。大部分的工作经验与技能习得,对机会的把握能力,以及做成一件事真正重要的那些关键素质和思维方式,靠的都是步入社会以后的积累。

人和人的最大竞争,不是在确定性题目下的竞争,一个人的聪明,也不全然体现在给定命题下的解题能力。

打破普通人的诅咒

很多人自称“不行”,其实是先给自己下了“不行”的定义,于是未来的可能性就立刻坍缩了一大半。

但如果你一直怕被某些群体非议,而不停地调整自身的价值观和行为,那么必定一事无成。

想打破普通人的诅咒,必须先拥有强大的内心去承受别人的排挤和负面评价,建立属于自己的评价体系,还要有独自熬过“暂时无法向任何人证明这条少有人走的路是对的”的黑暗期的耐心,才有突围而出的可能。

追上大部分人并不难

很多人都会在一件看起来较难的事情开始前高估它的难度,不敢开始,却会在一件看起来不难的事情需要重复做的时候低估它的难度,最后半途而废——简单的事情一旦加上“每天”,只要不是基因层面原本就享受的事情(比如每天吃饭),就必定能筛掉大部分人。

你应该马上就做

凡执行力强的人都有一个习惯——立刻做。这不是一种盲目,而是从手边能完成的简单事情开始,小成本地先开始,接着边做边调整,边做边计划,这样才更容易达到最后的成功。

第二章 上行: 孤独的逆风之旅

只有你才能帮到自己

“人必先自助,而后人助之。”只要你愿意先从自己改变,只需拼命取得一点点超越身边人的成绩,世界就会立刻变得明亮起来,周围人也会变得友善,人、事、物、机会都会逐渐向你汇聚,这样你就能进入一条正向加速的路径中。

专注你的上行节奏

我们必须明白,只有那些位于我们达成长期目标道路上的短期目标,才真正值得我们去实现。其余时候我们都只需专注于自己的上行节奏,不管外界如何评价,优秀也好,无用也罢,我们的眼里应该只有自己的上行路径。

这件事别人无法代劳

人的能力是用进废退的,和身体肌肉一样。就算是健身教练,也得长期通过大重量抗阻训练来保持对肌肉的刺激,否则肌肉就会自然萎缩。

不下行,才有机会上行

人生起落是等闲事,大起需要运气,但不大落,就一定需要技巧。

上行的蜗牛策略

只要一直前行,哪怕是像蜗牛或者乌龟一样慢慢往前爬,最后依然能跑赢大多数的人。

蜗牛策略的强大之处,在于它无视短期回报,只坚持做自己认为正确且有益的事情。这样最终你会发现,当遇到机会,回报一次性获取的时候,将其平摊到每一天,其实你的成长效率是很高的。

增加他人对你的依存度

同理,你每消磨一天,尽管在你下月的收入中不会反映出来,但别人对你的依存度就会减少一分。所有不利于别人更需要你的事,都是你的人生阻力,你以为消磨工作时间是赚到了老板付出的薪水,其实坑的全都是自己的未来。

第三章 时间: 最贵的生产资料

亲近助力,远离消耗

平凡人之所以平凡,不在于其天生就只能平凡,更多的是由于他的身边都是平凡人,还是不允许其他平凡人不平凡的平凡人,所以他们才变得越来越平凡。

第四章 社交: 穿透人心的艺术

如何成为一个靠谱的人?

所有事情能就是能,不能就是不能,试试就是试试,界限分明。

对“他人”的正确期待

凡是让人感到“压力山大”的相处模式,大都跟社交过程中对他人的错误期待有关。

我们必须清楚,社交是人生的加速器,而不是救命丸。每个人在遇到困难时,都不要指望依靠社交去解决问题,能解决问题的一定是自己。别人帮忙,那是自己拥有的交易价值足够高所致——越是强者,越是不期待别人帮忙,但主动帮忙的人越多;越是弱者,越是期待别人伸出援手,越是连被动帮忙的人都没有。

趋势比实力更重要

人是靠感受判断世界的动物,但人的感受往往不是当前的感受,而是根据趋势推演后的未来映射回当前的感受。

如何结交更有实力的人?

当结果确定的时候,坚持是再容易不过的事,但一旦结果不定,人们往往连一秒钟都不愿意付出。

你只能通过认真筛选,选出一两个你认为真正能帮上你、也最有帮人意愿的,把精力都花下去,才有可能吸引到对方的注意。

第六章 赚钱: 人人都能做好的事

赚钱必须选对的四样东西

当整个团队能用更少的精力创造出更多的社会价值,获得更高的回报时,你能成为其中一环,身价也会水涨船高。毕竟整体创造的价值大了,每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的价值认定也会更大。

所谓对的事,首先是其他行业的人无法简单地跨行业直接把自己的经验迁移到你做的事上来,这是你做这件事的壁垒。

你的员工应该是个系统

哥哥并不比弟弟懒,但哥哥模式和弟弟模式在最后的结果上却有着天壤之别。这个社会的运转模式,并不是如有些人想象中的光腿脚勤快就能收到更高的回报。哥哥赚的是踏实钱,弟弟赚的也是踏实钱,区别只是思维罢了。有能力的人总能将各种单一的元素整合成整体的系统,然后让它们成为自己的“员工”。

非法采矿了解一下

止损和止盈都是交易的错误概念

在投资中,每个人都该以获利作为最主要的目的,且时刻不能忘记这一点。

后记&整理

《上行:可复制的突围之道》 - 图1

引用的典故

富翁与渔夫的故事

提到的其他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