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习惯的力量】
作者:【【美】查尔斯·杜希格】
译者:【吴弈俊;曹烨】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ISBN:【9787508638010】
出版时间:【2013年03月】


前记

一个好的习惯将会受益终身,但是怎么培养一个好习惯呢?传说中的21天养成法?
想要塑造一个习惯那么首先得了解产生习惯的因素,巩固习惯的技巧等等…
每天的晨记都在记,但是目前只写了一些没啥用处的东西。后期还是要把目标和计划填上去。

后记

老鼠实验

简单的一个实验设计,简单的信号收集器。
真是佩服这些科研人员,他们以巧妙的方式用已知去探索未知。
然后从采集的指标数据去分析实验现象,最后得出实验结论。
用当时简陋的脑电波仪器,来监控老鼠大脑的波动,分析出是活跃状态还是平静状态。
00041.jpg
习惯回路:习惯的触发点(诱因)-》行为习惯-》回馈的奖励-》巩固触发点。
00022.jpg
如果一个人从来没吃过梅子,那么望梅止渴是对他无效的。
看到梅子,吃梅子,分泌唾液。这一套习惯回路被巩固后,下次看到梅子就会直接跳到分泌唾液。
同样最后的奖励回倒逼发生行为习惯。
比如路过甜品店门口,闻到那股令人垂涎的香甜味时,“习惯”就会推着我们往店里走,然后把它吃下去,完成整一个回路。

丽莎

抽烟喝酒,离婚的失败者。后来在一次旅行中发生了转变,开始戒烟,跑步…最后脱胎换骨。

尤金

一位大脑受损患者,记忆模块出了问题,导致记不清任何事情。但是能清楚的走到自家的任何一个地方,而且每次出去散步也能顺利得走回自己家。研究人员不断推论,最后得出是因为长年养成的习惯致使的。

克劳德·霍普金斯

是位营销天才,如果之后有机会,我会去看看他相关的书。

白速得

让人类建立刷牙习惯的不是牙医的诚恳建议,而是无良资本家的商业广告。
牙垢(诱因)-》刷牙-》洁白清新(奖赏)。
为了延续这套习惯,现在的牙膏生产商还在向牙膏里添加增加泡沫密度的“起泡剂”和让口腔变得清新凉爽的“芳香剂”。

在几十年内,几乎所有的牙膏都加入了可以让牙龈感觉到刺激的油与化学物质。白速得牙膏变成了最畅销的牙膏。甚至在今天,几乎所有的牙膏都含有这些添加剂,而这些添加剂唯一的功能就是让你的嘴巴在刷牙之后有刺激感。 欧乐-B和佳洁士儿童牙膏的品牌经理特蕾西_辛克莱尔跟我说:“消费者需要一些信号告诉他们这种产品是有效的,我们可以随意调整牙膏的口感,可以是蓝莓味、绿茶味,而只要有那种凉丝丝的刺激感,大家就觉得牙齿刷干净了。这种刺激感并不会让牙膏的效果更好,但可以说服大家牙膏有效。”

纺必适(Febreze)

宝洁公司的一款祛除异味的产品。
一开始公司是以:异味(诱因)-》使用纺必适-》无异味。这个回路进行广告推销,但是效果不佳,甚至面临亏本。
因为“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所以顾客根本没注意到身边的异味,导致这个诱因失效了,从而无法产生整个习惯回路。
偶然发现以下情况:

有一天,他们拜访了住在斯科特斯戴尔附近郊区的一位女士。这位女士40多岁,有4个孩子。她的房子很干净,不过看得出她还没到强迫症般有洁癖的程度。让研究人员大感意外的是,她非常喜欢纺必适。 她跟大家说:“我每天都用啊。” 斯廷森问:“真的吗?”这儿看上去不像是有异味问题的那种房子。这里没有宠物,没有人吸烟。 “你怎么用的?你想去掉的是什么味道?” 这位女士回答道:“我不是用它来去除某种味道,我的意思是,你懂的,虽然我家有几个男孩,他们现在正值青春期,如果我不清理他们的房间,闻起来就会像更衣室。但是我用它并不是为了这个。我就常规地用一用,每次打扫干净屋子我就喷几下。让房间闻起来不错,以此作为最后的扫尾工作是不错的做法。” 调研人员问能否看着她打扫屋子,她同意了。她进了卧室,整理了自己的床铺,拍了拍枕头,紧了紧床单的几个角,然后拿起纺必适的罐子,开始在平整的被子上喷。然后她到客厅用吸尘器打扫了一下,捡起孩子们的鞋,径直走向咖啡桌,把纺必适喷到了刚刚清理的地毯上。她说:“这很好,你明白吧,我在打扫完房间后,喷一喷这个就像小小地庆祝了一下。”按照她使用纺必适的频率,斯廷森估计她毎两周就要用完一罐。 宝洁多年来捜集了数千份人们打扫自己家的录像。调研人员回到辛辛那提时,一些人花了一整晚的时间看这些录像带。第二天早上,其中一位研究人员要纺必适团队和他一起去会议室。他播了一盘录像带,里面有一个26岁的带着三个孩子的女人,她在整理床铺。她铺平了床单,调整了一下枕头。然后,她笑着离开了房间。 这位研究人员兴奋地问:“你们看到了吗?” 他又放了另一段画面,画面上一个年轻的浅黑色头发的女人铺开一张五颜六色的床单,整理好了枕头,然后笑着看着自己的杰作。这位研究人员说:“又出现了!”下一段画面里一个穿着运动衣的女人在清扫厨房,擦灶台,然后轻松悠闲地伸展了下身体。 此时,这位研究人员看着他的同事们问道:“你们看到了吗? “他们每一个人在打扫完之后都在做放松或开心的事,我们可以以此为基础!如第—章 渴求的大脑如何创造新习惯 果把纺必适塑造成在打扫卫生这种常规活动结束后要使用的东西,而不是在打扫卫生开始时使用的东西,会怎么样?如果把使用它变成打扫卫生中有趣的那部分会怎么样?” 斯廷森的团队作了一项测试。之前,产品的广告都在突出产品除臭的功能。这次,公司打印了新的标签,上面有开着的窗户和拂面的清风。产品配方里加了更多的香水,这样纺必适不仅可以除臭,还有自己独特的味道。电视广告中女人们在用该产品喷整理好的床铺和刚刚洗完的衣服。广告语以前是“将异味从衣服上赶走”,现在变成了“清除生活的异味”。 每一种改变都针对一种特定的日常暗示,有清洁房间、铺床、用吸尘器清洁地毯。在每一个场景中,纺必适都被设定为奖赏:产品的香味在清洁这一常规活动结束时出现。更重要的是,每一个广告都经过精心设计,要勾出一种渴求感,要让所有的东西在打扫卫生的常规活动结束时,都能在看上去光洁亮丽的同时有好味道。本来设计用来去除异味的产品,现在变成了增添味道的东西——这种产品不是用来去除脏衣物的所有味道,而是一种在所有东西都已经打扫干净之后,收尾时使用的空气清新剂。 在新广告开始播出、重新设计的罐装产品分发出去后,调研人员重新上门拜访消费者,他们发现有些家庭主妇开始预期,或者说渴求纺必适的味道。有一位女士说当她那一瓶用完时,她就把稀释的香水喷到衣服上。她告诉调研人员:“现在,如果最后我闻不到香味,我会觉得东西似乎没有洗干净。” 斯廷森告诉我说:“之前那位有臭鼬问题的公园管理员误导了我们,她让我们以为只要能证明纺必适可以解决异味的问题,它就会热卖。但是谁会承认自己家里臭烘烘的? “我们的角度完全错了。没有人会在乎是否能完全除掉味道。从另一方面来看,很多人在花了30分钟打扫卫生后,都会渴求出现好闻的味道。”

00006.jpg
最终把回路改成了:需要整理房间-》整理后使用纺必适增加香味-》获得干净整洁且有清香的房间。

猴子实验

胡里奥是只喜欢喝黑莓汁的猴子。
研究员通过实验检测胡里奥大脑活动。
00013.jpg

托尼·邓吉

通过修改橄榄球队队员习惯,让团队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海盗队

比尔·威尔逊

匿名戒酒互助社开创者。曾经患有酒瘾,

保罗·奥尼尔

担任过政府官员,美国铝业公司总裁。
也是为了不起的人物,文中介绍是其通过列清单的方式优先解决痛点难点,最后获取成功。
在美铝他宣布做的第一件事情是解决工人的安全问题。为了降低工伤率,设计了一系列的方案。

无论何时有员工受伤,分部总裁都要在24小时内向奥尼尔报告,并给出一个方案保证事故不会再次发生。之后还有奖赏:只有那些遵守这个安排的人才会得到晋升。 分部总裁非常忙碌,要在事故24小时内联系到奥尼尔,他们就要在事故发生时马上从副总裁那里得知事故的情况。而副总裁也就要和基层经理保持经常联络。于是,基层经理也要求工人一发现问题就报告,并列出一张改善建议的清单。这样一来,如果副总裁问到解决方案时,就已经准备好了一堆各式各样的建议。要实现上述这些,每个分部都必须建立新的沟通体系,以便最低层的工人能尽快将建议提交给最高层的管理人员。于是公司死板的等级体系必须全部改变,以落实奥尼尔的安全计划。实际上,奥尼尔正在建立新的企业习惯。

奥尼尔从来没承诺过,他对工人安全问题的重视会增加美铝的利润。然而,当他制定的新惯例在公司实行后,产品成本降下来了,质量也上去了,产量也出现了激增。如果熔融金属飞溅伤人,那他们就重新设计能减少受伤事故的浇注系统。而金属飞酿减少,也意味着浇注时金属材料浪费的减少。如果一台机器总是出现故障,他们就换一台,这也就减少了坏的传动装置绞断员工手臂的风险。而这也让产品质量得到了提高,因为美铝发现,机器故障是产生次品铝的重要原因。

保罗?奥尼尔走马上任美铝CEO6个月后,一天半夜里接到一个电话。打电话的是亚利桑那州分厂的一个生产经理,他战战兢兢地说一台挤压机发生故障,一个进厂没几个星期的新人积极申请让他来修理,因为这能为他怀孕的妻子拿到医疗保健。他跳过环绕挤压机的黄色安全保护墙,走过机房,发现6英尺的摆动臂的铰链上卡住了一块铝片。他清除了碎片后,机器就重新启动了,摆动臂开始重新做弧形运动,一下子打到了他的头上。他的头骨碎裂,当场死亡。 14小时后,奥尼尔召集工厂所有管理人员以及匹兹堡的高管开了紧急会议。那一整天,他们都在利用图解重演事故,一遍遍地重看监控录像。然后他们发现了导致死亡事故发生的好几个失误,包括两名经理看到死者跳过安全障碍墙却没能阻止他,培训计划中没有明确告诉死者,他不会因为机器故障而受到责罚;没有人告诉他修理前要先报告经理;机器也没有安装当有人进入机房后自动关机的感应器。 “我们是杀害这名工人的凶手,”奥尼尔一脸严肃地和会议人员说,“这次的死亡事故是我的领导无方,监管的各位也要负上责任。”

年轻的保罗?奥尼尔在政府部门工作时,需要创建一个用于分析联邦医疗开支的框架,官员最担心的其中一个问题是婴儿的死亡率。美国那时是世界上最富裕的国家之一,但它的婴儿死亡率却比很多欧洲国家和南美的部分地区都要高。特别是农村地区,居然有很多婴儿在一岁前就夭折。奥尼尔的任务就是要査出这个问题的原因。他让联邦其他部门分析婴儿死亡率的数据,每次有人带回来答案,他就要问另一个问题,试图更深入地了解问题的根源。每当有人带着某个发现回到奥尼尔的办公室,他就会询问他们新的问题。他的那股无休无止地想了解更多的干劲,简直能将人逼疯。(“我挺喜欢保罗?奥尼尔,但你出多少钱我都不想再为他工作了。”一位官员告诉我,“他可以将遇到的每一个答复都变成一份要20个小时才能完成的工作。”)比如说,一些调査表明婴儿夭折最大的原因在于早产,而早产的原因在于妈妈在怀孕期间营养不良。因此要降低婴儿死亡率,改善妈妈的饮食就可以了。这很简单,不是吗?但要防止营养不良,女性就要在怀孕前改善他们的饮食,也就意味着政府要在她们发生性行为前,对她们进行营养方面的教育,也就意味着要在髙中设立营养课程。 然而,当奥尼尔问及要如何设立这些课程时,他发现很多农村地区的高中老师并不具备足够的基本生物学知识去教授营养课程。因此,政府必须重新编排老师在大学学习时的课程,使他们具备足够的生物学知识,以便以后能教授少女们营养知识。这样那些女生在发生性行为前才会注重饮食,怀孕时才不会营养不良。 奥尼尔和一起工作的官员最终发现,教师培训的质量低下是髙婴儿死亡率的根本原因。如果你问医生或者公众健康官员要怎样降低婴儿死亡率,他们绝不会想到要改变教师培训情况,他们不知道二者有关联。事实是,通过教授大学生生物知识,他们以后就能将这些知识传授给青少年,然后青少年就会更注重饮食健康,数年后就能生下更强壮的婴儿。如今,在奥尼尔开始这份工作后,美国现在的婴儿死亡率下降了68%。

迈克尔·菲尔普斯

游泳运动员。
比赛只是日常习惯中的一部分。每天晚上看“录像带”,其实就是复盘。在异常比赛中泳镜漏水导致视线模糊,但是对他而言只是日常习惯中出了一点小差错,其他还是按着习惯来。因为哪怕视线模糊,只要跟着平时的训练来(摆手19~21次)就能顺利到达对岸。

特拉维斯·里奇

父母吸毒,靠偷东西为生,对幼小的特拉维斯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多份工作都以失败收场后,熟人建议他去星巴克工作。

“你的围裙就是一面盾牌他对她说,“没人能伤害到你。你想变得多坚强,你就会有多坚强。”他在任职之初就参与了星巴克的一项贯穿员工职业生涯的培训课程,在一次培训课上,他听到了上述那句话。这项培训计划经过了严密而充分的规划,如果他完成所有模块的培训,就等于获得了大学学分。特拉维斯说,这个培训改变了他的一生。星巴克教会了他如何生活,如何集中精力,如何按时上班,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最关键的是,星巴克传授给了他意志的力量。

顾客需要的不仅仅是一杯昂贵的拿铁咖啡,而是与众不同的服务。星巴克前总裁霍华德·比哈尔向我解释道:“我们不是做咖啡生意,我们的生意是服务于客户的。我们的营业模式建立在非凡的服务体验上。如果服务跟不上,我们就完了。”

霍华德·舒尔茨

星巴克CEO。
其非常重视员工培训和客户服务。
以前的星巴克,因为它的服务和环节令人向往。但是太贵了我都没喝过几次。
但是最近的风评确实不好。中杯大杯超大杯的梗,也被广大热心网友玩来玩去。之前还听说推出的自助餐顾客不满意,不但没有自我反省,还指责顾客不了解星巴克企业文化。
反正我也不爱喝咖啡,对其无太多感觉。

意志力实验

意志力,不是一种能力还是一种能量。
它不像擀饺子皮一样学会了就一直会擀,而是像体力、像耐心、像任何能被消逝掉的东西。
可以这么说,它更像是精力。

罗德岛医院

医生和护士关系僵硬,因为医生的一意孤行,经常发生医疗事故。

国王十字站火灾

各个部门默守陈规,只管眼前的一亩三分地,火灾发生后无法及时扑灭,造成严重事故。
00029.jpg

安德鲁·波尔

较早的数据分析师。早在2002年,大数据和数据分析已经在商业公司中流行。
和现在的数据分析类似,也是通过不同维度是数据推测出顾客的属性。
他当时接受的任务是,通过分析判断顾客是否怀孕。
00017.jpg

《嘿呀!》

化生为熟。
人们通常会排斥陌生的事物,导致一首很优秀的歌《嘿呀!》遭到了广大听众的排斥,因为这种新的乐种和他们喜欢的、熟悉的歌曲完全不一样。最后电台通过将这首歌夹杂在其他大众爱听的歌单中播放,让大家慢慢熟悉这首歌。
00014.jpg

听众一遍又一遍听着《嘿呀!》,这首歌变成了他们熟悉的歌。等到这首歌流行起来,WIOQ电台开始一天15次地播放这首歌。人们的收听习惯开始改变,甚至对《嘿呀!》产生了渴求,一种收听《嘿呀!》的习惯出现了。这首歌后来赢得了格莱美大奖,卖出了550万张专辑,为各大电台带来了巨额的收入。推广执行官巴特尔斯告诉我说:“这张专辑巩固了流浪者乐队的巨星地位,正是这首歌将他们介绍给了听众,让听众认识了嘻哈之外的他们。他们太成功了,现在每次有新的歌手向我表演新单曲时,都会说自己的歌会成为下一首《嘿呀!》。”

生活工作中也是一样,如果一个人没有发生大的变化的话,不要试着人为制造一个极大的变化,这会让人受不了。
就像如果不换公司,基本不会突然大幅改变工作方式,不然会受到巨大的阻碍。
比如早些年公司推广的JIRA,在大家TD用得很安逸的时候,说换就换,遭到了大多数人的排斥。但是最后证明JIRA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工具。如果当时这个转变稍微缓和点,可能效果会大不一样。
哦,对了。这就是习惯。而我们学到的是怎么巧妙地去改变习惯。

美国人真的不吃内脏?

总所周知,美国人不吃动物的头和四肢。但是他们吃内脏吗?

在20世纪40年代初的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政府开始用国内的肉类供应欧洲和太平洋战区,以支持当地部队的前线作战。但在国内,猪排和牛排的供应开始萎缩。1941年底美国参战后,纽约的餐厅开始纷纷推出马肉汉堡,家禽黑市也开始出现。联邦官员们开始担心,漫长艰辛的战争会耗尽国家急需的蛋白质储备。1943年,美国前总统赫伯特?胡佛在给美国民众的信札中写道:“随着战争的进行,这个问题会变得更加突出,更加严峻。我国的农场劳力紧缺,无人照顾牲畜,更重要的是,我们还必须保证英国和俄罗斯的供给。在这场战争中,肉类和脂肪就像飞机坦克的弹药一样被疯狂地消耗着。” 忧心忡忡的美国国防部迅速征集了包括玛格丽特?米格、库尔特?卢因等知名学者在内的国家顶级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并向他们分派了任务:寻找出能说服美国民众进食动物内脏的方法,让家庭主妇为丈夫和孩子烹调富含蛋白质的动物肝脏、心脏、肾脏、胃和肠,这些是肉眼牛排和烤牛肉被送到国外之后剩下的部分。 在那个时候,大多数美国民众还不能接受动物内脏。在1940年,美国中产阶级妇女宁愿饿死也不会把用牲畜的舌头和内脏烹调出的食物端到饭桌上。因此在1941年,当这些科学家被首次召进饮食习惯委员会的时候,他们就为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即系统地找出阻碍美国人进食动物内脏的文化障碍。最终,科学家们开展了超过200次的研究,这些研究都有一个相似的发现:想要改变人们的饮食习惯,就必须让他们对这些“怪异”的食材习以为常。而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主妇们必须坚持每天对食材进行伪装。 科学家们得出结论:为了说服民众进食动物肝脏和肾脏,家庭主妇们必须寻找方法,让这些食材从外观到口味、再到气味都与家庭预期在餐桌上会出现的食材毫无二致。例如,1943年,在部队的军需生活部(即负责让士兵吃饱的部门)为部队提供新鲜卷心菜的时候,遭到了士兵的反对。因此食堂将卷心菜切碎后蒸煮,直到卷心菜与托盘上的其他蔬菜无异的时候,士兵们才毫无怨言地吃得干干净净。一位对这些资料进行评估的现代研究人员写道:“无论对食材是不是熟悉,士兵们更愿意吃那些和以往食物味道相近、烹调方法类似的食物。” 饮食习惯委员会最终的结论是,改变美国民众饮食习惯的秘密,就蕴含在人对饮食的熟悉之中。很快,美国的家庭主妇们都接到了政府的信件,里边写着“每一位丈夫都喜欢牛排和腰子馅饼”。肉店也开始发放烹饪秘诀,解释了如何才能将动物肾脏做成美味的肉饼。 在“二战”结束的几年后,饮食习惯委员会告别了历史舞台。然而在那时,动物内脏已经完美地融入了美国民众的食谱当中。一项研究表明,在“二战”期间,动物内脏的消费增长了33%,到1955年的时候,更是增长了50%,动物肾脏已经成为晚餐的主菜,动物肝脏成为了某些特殊场合的特色菜品。内脏菜肴成为了一种舒适饮食的标志,美国的餐饮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那时起,美国政府已经进行了数十次的努力来改善民众的饮食。例如,政府发起了旨在鼓励美国人民每天进食5个水果或蔬菜的“每天5个”的运动,美国农业部发布的《食物金字塔指南》以及低脂乳胳和牛奶的推广活动,但都没有借鉴饮食习惯委员会的调査结果,没有在现有饮食习惯的基础上伪装自己的建议,因此都功败垂成。到目前为止,只有20世纪40年代的动物内脏推广活动在美国形成了持久的影响。

蒙哥马利公交车抵制事件

美国的有色人种等级制度。
当时的公交车分为两块区域,车的前排是白人专属区域,和其余任何人可以坐的区域。
一天罗莎·帕克斯坐在了中排,但是因为后来人越来越多,司机要求其给白人让座。但是中排并不是白人专属,所以她并没有让座,最后司机叫来了警察把她逮捕了。
这样的事情,在以前见怪不怪,但因为罗莎·帕克斯是位较有名望的黑人。她的朋友遍及白人、黑人,各个行业。人们组织了一场抵制公交车的运动来反馈对黑人的剥削。最后迫使该地修改了相关的规定。从而奠定了最后的民权运动。
而如何为一个可能认识而又不完全认识的人,声张正义。这是个难点。
文中提到了社会的习惯,及如果生活的圈子里如果大家都再干一件事情,而我不干就会显得格格不入。
而各个教会的牧师起到了很好的宣传和带头作用,让教会中的大部分人都参加到了这场运动当中。
文中也提到了弱联系和强联系,这两个概念我之前也有听说过。

安琪·巴赫曼

全职妈妈,最后染上赌瘾,最后倾家荡产。
而如何让一个全职妈妈慢慢染上赌瘾,这“归功于”习惯的力量。
再一次偶然的机会去了一次赌场。
后面每周五去一次,然后一周去两次,然后发展到每个星期一、星期三和星期五都去。发展到最后每天都取赌场。
赌博就和刷短视频一样,在巧妙地设计后,不断地刺激着大脑中的某些中枢,让人无法自拔。

总结

看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以前的某版本的西游记,东说一下西说一下。
前面还有点像论文,各种引用实验结论,后面就是一系列的实例。
首先,习惯是可以通过一定的方法改变的,而想要改变习惯,首先得琢磨清楚当前习惯的几个要素,然后科学的替换其中的环节。

引用的典故

提到的其他书籍

《我的广告生涯》《经济变迁的演化理论》《简单生活》《小火车托马斯》《分开水面》《广告商》《圣经》《标杆人生》《尼各马可伦理学》《心理学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