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初步探索的重要理论成果

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

1956年4月和5月,毛泽东先后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和最高国务会议上,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这是党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良好开端。《论十大关系》初步总结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明确提出了以苏为鉴,独立自主地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论十大关系》报告确定了一个基本方针,就是“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首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其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再次,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有一个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和社会主必建设规律的问题。

例:(2016-6)社会主又基制度确立后,如何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东方大国建设和巩固社会主义,是党面临的全新课题。1956年4月,毛泽东作了《论十大关系》的报告,在初步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基础上,从十个方面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点把握的重大关系。“十大关系”所围绕的基本方针是( )
A.集中力量向科学进军
B.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
C.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D.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B

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

党在八大前后,特别是毛泽东在1957年2月所做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报告,系统论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理论。毛泽东指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社会主义社会同样充满着矛盾,正是这些矛盾推动着社会主义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

(一)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1.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
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在生产关系和生产力基本适应、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基本适应条件下的矛盾,是在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是非对抗性的矛盾。
image.png
2.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特点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具有“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特点:

  1. 一方面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已经建立起来,它是和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另一方面它又还很不完善,这些不完善的方面和生产力的发展又是相矛盾的。
  2.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又相适应又相矛盾的情况。其中,相适应的一面是基本方面,相矛盾的一面是非基本方面。

毛泽东分析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的性质、特点和解决途径,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

(二)关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

1.关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党的八大正确分析了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指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已经基本上建立起来了,“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工农供需)
2.关于我国社会的根本任务
据此,党中央提出要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点转到技术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上来,要求各级党委要抓住社会主义建设工作。

(三)关于社会主义要料网种不同性质矛盾的理论

1.两类矛盾的区分
毛泽东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两类性质完全不同的矛盾。敌我矛盾是根本利益对立基础上的对抗性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是在人民利益根本一致的基础上的非对抗性的矛盾。
2.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
毛泽东特别指出,在我国,由于民族资产阶级有两面性,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
3.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
毛泽东提醒人们注意两类不同性质矛盾的转化问题,认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的存在是客观的,但不是固定不变的,在一定的条件下,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可以互相转化。因此,必须严格区分和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特别是要正确处理好已经居于主导地位的人民内部矛盾。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四)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方针和意义

1.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基本方法
解决敌我矛盾需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则采用民主的方法。

  1. 所谓专政方法,就是运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机器,对于国家内部那些反抗社会主义改造、破坏社会主义建设的敌对分子和严重犯罪分子依法治罪,剥夺他们的政治权利,强迫他们从事劳动,并在劳动中尽量使他们改造成为新人。
  2. 所谓民主方法,就是讨论的方法、批评的方法、说服教育的方法。

2.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方针
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针。用民主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这是一个总方针。针对人民内部矛盾在具体实践中的不同情况,毛泽东提出了一系列具体方针、原则:

  1. 对于政治思想领域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针,坚持说服教育、讨论的方法;
  2. 对于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的人民内部矛盾,实行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方面的利益;
  3. 对于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的矛盾,要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要努力克服政府机关的官僚主义,也要加强对群众的 思想教育;
  4. 对科学文化领域里的矛盾,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5. 对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的矛盾,实行在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的前提下“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6. 对于民族之间的矛盾,实行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方针,着重反对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 性质 | 总方针 | 具体领域 | 具体方针 | | :—-: | :—-: | :—-: | :—-: | | 敌我矛盾 | 专政 | 巴拉巴拉~ | 巴拉巴拉~ | | 人民内部矛盾 | 民主 | 政治思想领域 | “团结一批评一团结” | | | |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 | 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 | | | 人民群众和政府机关 | 民主集中制 | | | | 科学文化领域 |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 | | |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之间 | “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 | | | 民族之间 | 民族平等,团结互助 |

3.关于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矛盾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目的
毛泽东强调,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这一论断的根本着眼点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把全党的注意力转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
4.关于正确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社会矛盾的意义
毛泽东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学说,科学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为正确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各种矛盾、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环境,提供了基本的理论依据,也为后来的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并以独创性的内容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

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实现工业化是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必要条件。新中国刚刚建立的时候,我国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在很多工业领域甚至还是空白。对此,党把实现国家工业化确定为新中国整个经济建设的主要任务。毛泽东在《论十大关系》中论述的第一大关系,便是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毛泽东提出了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党的八大提出了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经济建设方针。
例:(2015-5)新中国的工业化是在苏联的影响下起步的。走中国工业化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初步探索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一个重要思想。当时所讲的工业化道路问题,主要是指()。
A.中央和地方的关系问题
B.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问题
C.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问题
D.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

D

image.png
image.png

第二节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

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
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