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点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时期。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性的社会形态。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构成

新民主主义社会存在着五种经济成分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 经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 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其中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 体经济过渡的形式,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五种经济成分并存:

主要的经济成分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过渡形式 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形式)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向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过渡的形式)

新民主主义社会要继续向前发展,就要不断扩大国营经济,同事逐步将资本主义经济和个体经济改变为社会主义经济,使社会主义经济逐步成为我国的经济基础。

经济成分 过渡 过渡成为的经济成分 最终经济成分
个体经济 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 社会主义集体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社会主义国营经济

(二)新民主主义社会的阶级构成

与新民主主义时期三种不同性质的主要经济成分相联系,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是新民主主义社会基本的阶级力量(工农小资)。由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既可以自发地走向资本主义,也可以被引导走向社会主义,其本身并不代表一种独立的发展方向。
因此,这三种基本的经济成分及与之相联系的三种基本的阶级力量之间的矛盾,就集中表现为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条道路、资产阶级和工人阶级两个阶级的矛盾。随着土地改革的基本完成,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逐步成为国内的主要矛盾。而解决这一矛盾,必然使中国社会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在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中,社会主义的因素不论在经济上还是在政治上都已经居于领导地位,但非社会主义因素仍有很大的比重。由于社会主义因素居于领导地位,加上当时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国际条件,决定了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增长井获得最终胜利,非社会主义因素将不断受到限制和改造。为了促进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必须适时地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经济阶级构成
5种经济成分 3种主要经济成分 3个基本阶级 2个阶级
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 社会主义经济 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
半社会主义的合作社经济(过渡性质)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 农民阶级和其他小资产阶级(非独立)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
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过渡性质)

二、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

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要内容被概括为“一化三改”。 “一化”即社会主义工业化,“三改”即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它们之间相互联系,不可分离,可以比喻为鸟的“主体”和“两翼”。其中,“一化”是“主体”,“三改”是“两翼”,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体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的紧密 结合,体现了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变革生产关系与发 展生产力的有机统一。
例:(2017-5)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个体经济向社会主义集体经济过渡的形式是()。
A.国营经济
B.私人资本主义经济
C.合作社经济
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

Cimage.png

例:(2012-21)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是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阶级构成主要包括()
A.工人阶级
B.农民阶级
C.民族资产阶级
D.城市小资产阶级

ABCD

image.png
image.png

第二节 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和历史经验

一、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一)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农业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 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互助合作道路。
  2. 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以互助合作的优越性吸引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
  3. 正确分析农村的阶级和阶层状况,制定正确的阶级政策。
  4. 坚持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采取循序渐进的步骤。

2.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发展阶段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
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阶段主要是建立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阶段是发展高级社,具有完全的社会主义性质。
到1956年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党和政府采取了积极领导、稳步前进的方针;
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由小到大、由低级到高级的三个步骤:
第一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小组,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第二步是办手工业供销合作社,具有半社会主义性质。
第三步是建立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是社会主义性质的集体经济组织。
在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党和政府采取说服教育、示范和国家帮助的方法,使手工业者自愿参加到手工业合作社中来,从而把手工业者的私有制改变为社会主义的集体所有制。到1956年年底,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三)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1.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
之所以能够采取赎买方式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和平改造的原因是:

  1. 民族资产阶级具有两面性。在社会主义革命阶段,民族资产阶级既有剥削工人取得利润的一面,又有拥护宪法、愿意接受社会主义改造的一面。
  2. 中国共产党与民族资产阶级长期保持着统一战线的关系,这就为将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对抗性的矛盾转化为非对抗性的矛盾并按照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提供了前提。
  3. 我国已经有了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建立了强大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并掌握了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了私人资本主义在政治上、经济上 对社会主义的依赖。当时国家对粮食和工业原料的统购统销,以及资本主义企业中工人群众对资本家的监督等因素。 这样,就使私人资本主义企业只能接受社会主义改造。

2.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

  1. 所谓国家资本主义,就是在国家直接控制和支配下的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有初级形式和高级形式之分。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国家对私营工商业实行委托加工、计划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
高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是公私合营,包括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b. 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三个步骤:
第一步主要实行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第二步主要实行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属于半社会主义性质的企业;
第三步是实行全行业的公私合营,基本上成为社会主义国营性质的企业。
(补充)3.把资本主义工商业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社会主义劳动者
在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方在职人员和资方代理人采取“包下来”的政策,以企业为基地,根据“量才使用,适当照顾”的原则,对他们在政治上适当安排、工作上发挥作用、生活上妥善照顾,通过改造阶级成分的方式达到从整体上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对企业的改造和对人的改造相结合,改造资本家个人与消灭他们所属的资产阶级相结合,既避免了激烈的阶级对抗,减少了改造的阻力,又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二、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

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
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

一化三改(毛中特版)
农业改造 手工业改造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
原则 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 和平赎买
方针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积极领导、稳步前进
阶段及性质 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互助组+初级社 手工业供销小组 初级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
半社会主义性质
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 手工业供销合作社 个别企业的公私合营
社会主义性质
高级社 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全行业的公私合营

三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一)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

1956年年底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历史上长达数千年的阶级剥削制度的结束,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初步确立,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二)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重大意义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制度基础,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创新和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1.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极大地提高了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2. 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广大劳动人民真正成为国家的主人。
  3. 中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使占世界人口1/4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史上又一个历史性的伟大胜利。它进一步改变了世界政治经济格局,增强了社会主义的力量,对维护世界和平产生了积极影响。

(社会主义人民生产力)
image.png
image.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