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的依据
一、近代中国国情和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认清国情,是认清和解决革命问题的基本依据鸦片战争后,随着帝国主义的不断入侵,中国社会的性质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近代中国已经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是最基本的国情。
(一)近代中国国情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了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这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根本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反帝反封建)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政治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建设富强民主的国家、确立人民当家作主的政治制度、改善人民生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时代特征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仍然是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推翻封建社会的革命叫“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推翻资本主义的革命叫“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不是看谁搞,而是看搞谁!”
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不同于一般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经历了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时代背景发生了根本转换。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期间,中国人民在不同时期和不同程度上进行的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属于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从原来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转变为属于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属于世界无产 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中旧变新,世资变无”
旧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社会性质(中国) | 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
十月革命 | ||
旧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时代特征(世界) |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 |
以五四运动的爆发为标志,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崭新阶段。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与之同时,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
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近代中国革命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领导革命的是无产阶级,指导革命的是马克思列宁主义,革命的领导阶级和指导理论,都从根本上有别于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不仅如此,这种民主主义革命和历史上欧美各国的民主革命也大不相同,它不是要建立资产阶级的共和国,造成资产阶级专政,而是要造成各革命阶级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联合专政,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为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做准备。
但它和一般意义上的社会主义革命也不相同,它只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而不破坏参加反帝反封建的资本主义成分。这样的民主主义革命,不是旧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革命要分两步走,第一步是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任务,第二步是完成社会主义革命任务,这是性质不同但又相互联系的两个革命过程。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实践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形成:
一是基于旧民主主义革命没有为中华民族找到出路;
二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需要,以及对中国革命经验教训 的总结和概括。
(一)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失败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诞生
旧式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道路和模式无法指引近代中国革命取得胜利;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斗争的发展,迫切期待新的阶级及其政党领导新的革命,呼唤新的革命理论的产生。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正是应近代中国革命的现实需要而生的,它的形成也包含了对旧民主主义革命失败教训的深刻总结。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探索奠定了革命理论形成的基础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在总结革命斗争实践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的。没有中国革命的实践,没有党对革命实践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就无法形成和发展。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践,是新民主主义理论得以形成的实践基础和智慧源泉所在。
![image.png](https://cdn.nlark.com/yuque/0/2020/png/1118250/1585975334246-54193c96-7bb1-4eb5-8f41-37f13fff0ff3.png#align=left&display=inline&height=899&margin=%5Bobject%20Object%5D&name=image.png&originHeight=899&originWidth=1371&size=1109245&status=done&style=none&width=1371)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总路线是相对于具体路线而言的根本指导路线。
1939年,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和总路线的内容。1948年,他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指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力量,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指导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
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像资本主义。
1.帝国主义
帝国主义是中国革命的首要对象,是阻碍中国社会进步和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近代中国贫困落后和一切灾祸的总根源 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是中国走向独立和富强的前提。
2.封建地主阶级
封建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和封建军阀实行专制统治的社会基础。地主阶级是用封建制度剥削和压迫农民的阶级,是中国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的主要障碍。反对封建主义,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在经济上消灭封建制度,在政治上消灭军阀的专制统治,消灭地主阶级,解放生产力,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创造条件。
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互勾结,残酷地压迫和掠夺中国人民,严重地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中国革命“主要地就是打击这两个敌人,就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压迫的民族革命和对内推翻封建地主压迫的民主革命,而最主要的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的民族革命”。
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两个基本任务既是相互区别,又是相互统一的。帝国主义是封建地主阶级的靠山,如果不推翻帝国主义的统治,就不能消灭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地主阶级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社会基础,如果不推翻地主阶级,就不能彻底铲除封建制度的根基,组织起强大的革命队伍,就不能推翻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狼狈为奸)
3.官僚资本主义
官僚资本主义是依靠帝国主义、勾结封建势力、利用国家政权力量而发展起来的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官像资本主义对广大劳动人民的残酷剥削和对民族工商业的巧取豪夺,严重地束缚了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因此也是中国革命的对象。
从总体上说,中国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它们是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但是,在不同历史阶段,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集中反对的主要敌人有所不同:
1.在国共合作的大革命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北洋军阀;
2.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象是国民党新军阀;
3.在抗日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
4.在解放战争时期,革命的主要对象是美帝国主义支持下的国民党反动派。
新民主主义革命 | ||
---|---|---|
类型 | 内容 | 具体内容 |
革命对象 | 帝国主义 | 首要对象;最大障碍;总根源 |
封建地主阶级 | 社会基础;主要障碍 | |
官僚资本主义 | 勾结帝封 |
1.地主阶级本身也发生了某些变化,出现了一批因军功而升迁的官僚地主和城居地主。一部分地主将土地剥削获得的货币投资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有的附股外资企业,有的入股洋务企业,有的直接创办或参股民营企业,转化为资本家。 2.农民阶级不少自耕农失去土地,向贫农或雇农转化。有些成为产业工人的后备军,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3.工人阶级近代中国诞生的工人阶级是中国新生产力的代表。它深受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资产阶级三重压迫,受剥 削最深,革命性最强,而且它还有组织纪律性强、集中、团 结、与广大农民有着天然联系等优点,因此是近代中国最革命的阶级。(党) 4.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影响和刺激下,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中国资产阶级的来源不同,构成比较复杂。其中,有一部分是官僚买办资本家,另一部分是民族资本家。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
1.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无产阶级是中国革命最基本的动力。中国无产阶级是新的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近代中国最进步的阶级,是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
2.农民
农民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其中的贫雇农是无产阶级最可靠的同盟军,而中农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基本问题,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战争实质上就是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3.城市小资产阶级
城市小资产阶级是无产阶级的可靠同盟者。城市小资产阶级,包括广大的知识分子、小商人、手工业者和自由职业者,是中国革命的动力。
4.民族资产阶级
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中国革命的动力之一。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带有两面性的阶级:
一方面,民族资产阶级既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又受封建主义的束缚,它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是革命的力量之一;
另一方面,由于它在经济上和政治上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干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勇气,在革命的关键时刻表现出明显的动摇性。
民族资产阶级的这种两重性,决定了它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能够参加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而在另一时期,又有跟在官僚资产阶级后面反对革命的危险。因此,它虽然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之一,但既不能充当革命的主要力量,更不可能是革命的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对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实行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在政治上争取它,对其动摇性和妥协性进行批评和斗争,又斗争又联合,这是合乎实际的,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 | ||
---|---|---|
类型 | 内容 | 具体内容 |
革命对象 | 帝国主义 | 首要对象;最大障碍;总根源 |
封建地主阶级 | 社会基础;主要障碍 | |
官僚资本主义 | 勾结帝封 | |
革命动力 |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 最基本的动力;领导阶级 |
农民 | 主力军;最可靠(贫雇农) +可靠(中农) |
|
城市小资产阶级 | 动力;可靠同盟者 | |
民族资产阶级 | 动力之一;两面性;经济保护;政治争取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力量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区别新旧两种不同范畴的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的标志是革命的领导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手中还是掌握在资产阶级手中。
1.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的原因
1.由于帝国主义不允许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建立独立的资产阶级共和国,而是要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2.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它们不愿意也不能够彻底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
3.由于中国无产阶级的强大和革命的彻底性,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任,历史地落到了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肩上。新民主主义革命不能由任何别的阶级和任何别的政党充当领导者,只能和必须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充当领导者。
根本保证——党 根本保障——制度 出发点+落脚点——人民
2.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实现
1.实现领导权的条件
领导的阶级和政党要实现自己对于被领导的阶级、阶层、政党和人民团体的领导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同盟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
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对被领导者给以政治教育。
2.实现领导权的关键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革命的领导必须建立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广泛的统一战线,这是实现领导权的关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下的农民革命。中国革命的一些基本理论和实践问题都和农民问题紧密族系着。因此,首先必须建立巩固的工农联盟。
3.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无产阶级在同资产阶级建立统一战线时,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实行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这是坚持领导权的基本策略。
4.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建立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强大的革命武装,是保证领导权的坚强支柱。
5.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加强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是实现领导权的根本保证。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的实现 | |
---|---|
条件 | 斗争+胜利;物质福利+政治教育 |
关键 | 统一战线(工农联盟为基础) |
基本策略 | 独立自主+联合斗争 |
坚强支柱 | 革命武装 |
根本保证 | 党的建设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
---|---|---|
类型 | 内容 | 具体内容 |
革命对象 | 帝国主义 | 首要对象;最大障碍;总根源 |
封建地主阶级 | 社会基础;主要障碍 | |
官僚资本主义 | 勾结帝封 | |
革命动力 |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 最基本的动力;领导阶级 |
农民 | 主力军;最可靠(贫雇农) +可靠(中农) |
|
城市小资产阶级 | 动力;可靠同盟者 | |
民族资产阶级 | 动力之一;两面性;经济保护;政治争取 | |
领导力量 |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 中心问题;核心问题;根本标志;条件;关键;策略;支柱;保证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和中国革命的历史任务,决定了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
2.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原因
- 中国还是一个封建经济占明显优势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而现阶段的革命是为了终结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态;
- 中国革命的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革命的任务是为了推翻这两个主要敌人的民族革命和民主革命;
- 中国革命还有资产阶级参加,它还曾领导过这个革命;
- 中国革命的经济政策不是一般地废除私有财产,而是一般地保护私有财产,具体地说就是要把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变为农民土地所有制,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扫清道路并保护之。
所以,现阶段中国革命的性质,就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3.新民主主义革命与旧民主主义革命相比有其新的内容和特点
-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处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时代,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性质)
- 革命的领导力量是中国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中国共产党;
- 革命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 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区别与联系
1.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性质不同
新民主主义革命仍然属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范畴: 它要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 在政治上争取和联合民族资产阶级去反对共同的敌人;在经济上保护民族工商业,容许有利于国计民生的私人资本主义发展。它要建立的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而不是无产阶级专政。
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它所要实现的目标是消灭资本主义剥削制度和改造小生产的私有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2.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联系
新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又是互相联系、紧密衔接的,中间不容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毛泽东把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比喻为文章的上篇和下篇。“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
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两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革命关系 | |||||
---|---|---|---|---|---|
旧民主主义革命 | 五四运动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新中国成立 | 社会主义革命 | |
社会性质 | 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 新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 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范畴 | ||
时代特征 | 旧的世界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 ||
领导力量 | 资产阶级 | 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 | 无产阶级及中国共产党 | ||
指导思想 | 三民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马克思列宁主义 | ||
革命前途 | 资产阶级专政的资本主义社会 | 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过渡) | 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社会 | ||
对资本主义 | 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 | 保护和发展资本主义 | 消灭资本主义,改造私有制 | ||
国体 | 资产阶级专政 | 各阶级的联合专政 | 人民民主专政 |
二、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
(一)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是: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既不同于欧美式的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又和苏联式的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相区别。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包括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和其他反帝反封建的人们在内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国家政权性质是几个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
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国体决定了人民当家作主,由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一切权力,这是新民主主义国家制度的核心内容和基本准则,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够最直接、最全面地体现这一核心内容和准则。
总之,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就是新民主主义政治。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 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
- 保护民族工商业(两没收一保护)
-
1.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土地制度极不合理,要解放农村生产力,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必须废除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进行土地革命,实行“耕者有其田”以扫除封建剥削关系,把土地变为农民的私有财产,发展农民的个体经济,解放农村生产力。
党在民主革命时期逐步认识到土地革命的极端重要性,形成了土地革命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2.没收官僚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题中应有之义
反对官僚资本主义并非因为它是资本主义,而是因为这种资本主义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和旧式富农密切地结合着,是一种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没收官僚资本,包含着新民主主义革命(官僚)和社会主义革命(资本)的双重性质。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来的具有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在新民主主义社会的多种经济成分中居于领导地位,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政权,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保护民族工商业,是新民主主义经济纲领中极具特色的一项内容
在新民主主义条件下保护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是由中国落后的生产力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所决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而不是一般地消灭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
- 同官僚资产阶级相比,民族资产阶级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联系较少。
-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与新生产力相联系的先进的生产方式和经济成分,它对发展现代技术、发展社会生产力具有积极作用。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新民主主义文化,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
- “无产阶级领导的”:在新民主主义文化中居于指导地位的是共产主义思想。(马克思主义)
- “民族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民族的,就其内容说是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就其形式说是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族形式和民族特色,要有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 (文化自信)
- “科学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科学的,是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客观真理及理论和实践的一致性。
- “大众的”:新民主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也就是民主的文化。
新民主主义革命 | ||
---|---|---|
类型 | 内容 | 具体内容 |
革命对象 | 帝国主义 | 首要对象;最大障碍;总根源 |
封建地主阶级 | 社会基础;主要障碍 | |
官僚资本主义 | 勾结帝封 | |
革命动力 | 无产阶级(工人阶级) | 最基本的动力;领导阶级 |
农民 | 主力军;最可靠(贫雇农)+可靠(中农) | |
城市小资产阶级 | 动力;可靠同盟者 | |
民族资产阶级 | 动力之一;两面性;经济保护;政治争取 | |
领导力量 |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 | 中心问题;核心问题;根本标志;条件;关键;策略;支柱;保证 |
革命性质 | 新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 不同于旧民主主义革命 |
革命前途 | 社会主义社会 | 新民主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 |
基本纲领 | 新民主主义的政治纲领 | 国体——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 |
政体——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 ||
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 | 两“没收”一“保护” | |
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 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 |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和基本经验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道路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提出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秋收起义失败后,毛泽东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把武装斗争的主攻方向首先指向农村,并在这一过程中,潜心研究中国革命道路的理论。在领导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革命实践斗争中,毛泽东相继写下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红火山)等文章, 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理论。红军长征到达陕北后,毛泽东深入分析了近代中国的国情,论述了中国革命的长期性和不平衡性等特点,进一步丰富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整体战略思想。1938年11月,他在《战争和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从此把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作为革命道路确立下来。
例:(**2014年)**1930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写道:“我所说的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决不是如有 些人所谓‘有到来之可能’那样完全没有行动意义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种空的东西。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 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个婴儿。”这段话是针对当时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
A.“在全国范围内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
B.“御敌于国门之外”的主张
C.“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
D.“一省或数省的首先胜利”的设想
[答案]C [考点点拨]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素 [试题简析]本题考查的是毛泽东关于探索中国革命道路的著作,1927年大革命失败以后,党的工作重点由城市转人农村,在国民党的统治下,白色恐怖笼银着全国城乡,中国革命转人低潮,毛ze东同志领导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根据地,但是,当时党内有“左”须思想的人,仍幻想以大城市为中心举行武装起义而另一些有悲观思想的人,在强敌进政面前,怀疑革命根据地发展的前途,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批判党内存在的悲观思想,毛泽东写了《星星之火,可以娘原》。C正确,毛降东在《星星之火,可以填原》一文中,也批评了“那种全国范国的、包括一切地方的、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权”的理论,认为这“是于中国革命的实情不适合”,提出了“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静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离形式,和半瘤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但A与题干所引的毛泽东的话的含义不符,不选;B.D也是错误主张,但毛降东在《星星之火,可以嫁原》中讲的这段话不是针对党内和红军中存在的这两种错误主张的,不选。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形成的必然性
中国革命必须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是由 中国所处的时代特点和具体国情决定的。
1.“必须走”的原因 (必然性)
- 其一,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囯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两无→武装)
- 其二,近代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两农→农村包围城市)
2.“之所以能走”的原因(可能性)
中国革命之所以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样是由中国的特殊国情决定的。党之所以能够深入农村积蓄革命力量,建设农村革命根据地,最终实现农村包围城市并夺取政权,是因为以下几个方面原因:
天时地利人和
- 中国是众多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经济落后的半殖民地国家,社会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四分五裂,军阀割据,存在不少的统治薄弱环节,为党在农村开展革命斗争、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缝隙和可能。(根本原因)地利
- 近代中国的广大农村深受反动统治阶级的多重压迫和剥削,人民革命愿望强烈,加之经历过民主革命的洗礼,革命的群众基础好。人和
- 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为在农村建设革命根据地提供了客观条件。天时
- 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巩固和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人和
- 党的领导的有力量及其政策的不错误、为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主观条件。人和(红人党)
例:(2010-27)邓小平指出:“马克思、列宁从来没有说过农村包围城市,这个原理在当时世界上还是没有的。但是毛泽东同志根据中国的具体条件指明了革命的具体道路”。毛泽东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条道路的根据是( )
A.中国内无民主制度,外无民族独立
B.农民占人口绝大多数,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
C.中国革命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
D.中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
【答案】ABCD。AB是必要性,CD项是可能性。问“原因”和“根据”的时候,要把可能性和必要性都选上。
例:(2011-5)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党的工作重心开始转向农村,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则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是()
A.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皆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良好的群众基础和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
C.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D.党的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
[答案]A
[考点点拨]农村包国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
试题简析]本题考点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长期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这就为在衣村建立革命根据地提供了物质条件。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政治发展的不平衡由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成了广大衣村是反动统治的薄弱环节,又使红色政权获得了深厚的阶级基础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东方不亮西方亮,黑了南方有北方,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A项正确。B、C、D三项也是红色政权能够长期存在和发展的原因和条件,但不是根本原因。 [PS]2018年版本科教材《毛泽东思想和中囯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在分析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的依据时,已经没有“”根本原因”的提法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内容
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根本在于处理好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之间的关系:
土地革命 | 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 |
---|---|
武装斗争 | 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保证 |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 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是进行武装斗争和开展土地革命的依托 |
在党的领导下,实现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和有机统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 | ||
---|---|---|
道路的提出 | 初步形成 | 《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
最终确定 | 《战争和战略问题》 | |
形成的原因 | “必须走”的原因 | “两农两无” |
“之所以能走”的原因 | 3.天时(形势) 1.地利(有地方) 2.4.5. 人和(党军民) |
|
道路的内容 | 土地革命 | 基本内容 |
武装斗争 | 主要形式+保证 | |
农村革命根据地 | 战略阵地+依托 |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
毛泽东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总结了中国革命 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经验教训,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客 观规律,指出:“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正确地理解和处理了这三个问题及其相互关系,就等于正确地领导了全部中国革命。”
(一)统一战线
1.建立统一战线的必要性
- 首先是由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阶级状况所决定的。毛泽东指出:“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 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的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要战胜作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集中代表的国民党所领导的强大的反革命力量,就必须把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结成最广泛的统一战线。
- 其次是由中国革命的长期性、残酷性及其发展的不平衡性所决定的。中国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也造成了革命发展的不平衡性,这就使得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有必要采取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把一切可以团结和利用的力量尽可能团结在自己的周围,以逐步从根本上改变敌强我弱的态势,夺取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阶级三性)
2.建立统一战线的可能性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社会,诸多矛盾交织在一起,客观上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利用这些矛盾建立和发展统一战线提供了可能性。近代中国社会最大的压迫是民族压迫,决定了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可以把一切爱国的、不愿受帝国主义奴役的人们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矛盾多)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包含着两个联盟:一个是工人阶级同农民阶级、广大知识分子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主要是工农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主要是与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第一个联盟是统一战线的基础。
3.党领导和建立统一战线的经验
党在领导建立和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实践中,强调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保持党在思想上、政治上和组织上的独立性。 在统一战线中,存在着不同阶级、不同政治力量和不同派别,由于各个阶级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要求而表现出不同的政治态度。因此,在革命进程中,必须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的策略方针。对反共顽固派采 取又团结又斗争、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坚持有理、有利、有节的原则。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领导的统一战线,先后经过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统一战线、工农民主统一战线、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等几个时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根本的经验就是正确处理好与资产阶级的关系。
(二)武装斗争
中国革命的胜利,主要是依靠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与广大人民群众血肉相连的完全新型的人民军队,通过长期人民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总结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开展武装斗争的革命经验,建设人民军队
革命经验:
- 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是保持人民军队无产阶级性质和建军宗旨的根本前提,也是毛泽东建军思想的核心。
- 建设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民军队。人民军队必须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唯一宗旨。坚持这一宗旨,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基本前提,也是人民军队一切行动的根本准则和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归宿。它集中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是人民军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所在。(服务人民服从党)
- 强调武装斗争,并不意味着忽视其他的斗争形式。武装斗争必须同其他战线上的斗争直接或间接地配合起来,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但必须明确,其他斗争形式都要服从和服务于革命战争这个主要斗争形式。
例:(2018-11)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革命的过程中,积累丰富的经验,塑造出了有效的克敌制胜的武器,武装斗争就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重要法宝之一, 其实质是( )
A.无产阶级的反帝国主义战争
B.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封建战争
C.工农联合的反军阀战争
D.工人阶级领导的农民战争
[答案]D
(三)党的建设
原因:党内无产阶级思想和非无产阶级思想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再加上党长期在农村发展,且处于战争环境,不加强就会涣散。(请截屏)
中国共产党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必须不断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内容)。
中国共产党在加强自身建设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归纳起来主要有:
-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把思想建设始终放在首位,克服党内的非无产阶级思想。
- 在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
- 必须把党的建设同党的政治路线紧密联系起来。
党在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作风、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作风以及自我批评的作风,这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三大作风)
(四)中国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及其相互关系的认识
毛泽东系统地论述了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和党的建设三者之 间的关系。他指出: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中国革命的两个基本特点,是战胜敌人的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是统一战线的中心支柱;党的组织则是掌握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这两个武器以实行对敌冲锋陷阵的英勇战士。
1949年,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经验作了集中概括:“一个有纪律的,有马克 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装的,采取自我批评方法的,联系人民群众的党。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军队。一个由这样的党领导的各革命阶级各革命派别的统一战线。这三件是我们战胜敌人的主要武器。这些都是我们区别于前人的。依靠这三件,使我们取得了基本的胜利。
活的灵魂 | ||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意义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党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认真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基础上形成的具有独创性的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成果,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