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原文

美团是一家喜欢讲方法论的公司。
特别是高p员工晋升时,必须要考察的素质之一就是方法论的沉淀、掌握。
有幸在这家公司呆了几年,学到了很多东西,但其中最实用、对我影响最大的可能就是“22原则”了。
所谓“22原则”,其实也很简单,一共就2+2=4句话。这4句话,既是标准化的逻辑训练,也是一种高效的沟通方法。
前两个2讲问题:

(1)事情的现状和背景是什么样子的?

职场上,最常见的场景可能就是领导下达了一个任务需要完成。
新手常犯的错误就是,接到任务后没有和领导充分沟通,迫不及待的就去做了,最后发现呈现出的结果完全不符合领导预期,被反复打回重做甚至失去领导信任。
网上有个著名的段子:马云叫助理去买个肯德基,结果助理过了两天回来说,马总,肯德基被我们收购了。
虽然是玩笑,但也说明了先搞清楚事情的背景和现状的重要性。
其意义有三:
一是摸清楚情况:为什么要做这件事,谁发起的,都涉及到哪些人或部门的利益,需要哪些人支持?
二是确认目标:老板下达任务时,很多时候是站在自己掌握的信息量上去说的,但员工可能缺失了某部分关键信息,导致对任务的理解有偏差,或者完全不知道领导想做什么。那就要求做事前不要怕问,一定要充分沟通,搞清楚情况。
三是确认信息准确性:不同层级间的信息传递是会失真的,且基于各层级各部门的屁股立场不同,传递出的信息也可能有偏差。那么就一定要判断清楚真实的现状和问题是什么?

(2)正确的样子是什么样子的?

对现状和背景都有充分调研了解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想清楚这件事的正确样子是什么样子的?
比如现在公司报销流程太复杂了,需要优化。那正确的流程是什么样的,这么做优化了哪些点,影响了哪些人,风险是什么,是否具备性价比?
如果思考后发现,新的流程虽然更简单,但是存在很高的财务风险,那这可能就不是一个正确的样子。
后两个2讲解决方案

(1)实现的路径和时间是什么?

如果已经想清楚正确的样子是什么了。下一步是想清楚具体的实现路径和关键节点。
比如要在代理城市推广跑腿业务。那么可能的路径就包括:前期调研、选择试点城市、制定落地方案、产品功能开发、试点探索&复盘、扩大试点、全量推广。
每一个路径节点,可以继续细化出子节点和对应时间。

(2)需要的资源是什么?

最后一步,才是根据之前的信息拼图,确认需要资源。这里的资源,包括资金&推广资源、人力资源、时间资源、产研资源等等,甚至领导帮你站台也是资源之一。
很多同学会在还没把事情想清楚之前,就忙着要资源,最后碰一鼻子灰。明明是在做一件对大家都有好处的事情,却得不到支持,会十分的沮丧。其实换个思路,把要资源放到最后去做,就会省事很多。

另外,22原则因为环节比较少,符合“起承转合”的表达逻辑,因此也十分适合在沟通场合作为表达陈述的逻辑
比如你要去找老板请假:
老板,我昨天晚上海鲜吃多了,今天一直拉肚子,没办法正常工作(背景和现状)
我想请一天假去医院看医生(正确的样子)
手头的工作我可以晚上在家完成(实现路径)
您同意的话,我一会OA提交申请,麻烦您审批下?(需要的资源)
22原则虽然简单,但是很考验对事情深入的思考能力,否则难免流于表面和空泛的理论。对这个方法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在日常工作多多运用和练习。用的多了,自然会懂其中的妙用。